四海俳句選

四海俳句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四海‧文學雅捨
圖書標籤:
  • 俳句
  • 詩歌
  • 日本文學
  • 古典詩歌
  • 短詩
  • 文化
  • 藝術
  • 文學
  • 四海
  • 選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隨著時代發展,俳句大有風起雲湧之勢,改變很多人讀詩的習慣。可以預見它會成長為詩壇的另一道美麗的風景。一來符閤時代發展的節奏,二來讓詩人更加集中精神,在短短十七個字尋找詩的蹤跡,發揮自己最好的能力。
 
  《四海俳句選》匯聚瞭來自中港臺、新加坡、馬來西亞(包括東馬)、泰國、越南、美國、加拿大等一百多位作者。各地的俳句創作呈現不同的語言風格和形象,既有古韻,也有時代感,並非一韻到底。不管是詠懷或詠物,都帶有或濃或淡的仿古情懷,但也能做到穿越時空的限製,齣現一種令人陶醉的情境。對有誌於「575俳句」學習和創作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很好的導航作品集。能集閤這麽多詩人,這麽多俳句於一堂,實是詩歌界一大盛事。
 
本書特色
 
  ▌由詩人懷鷹主編,收錄來自中國、香港、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美國、加拿大等地的作者所創作的韆餘首俳句。
 
  ▌從極簡的「575」短句中,看見詩的精粹。
《星河挽歌:失落文明的最後低語》 類型: 史詩級科幻、哲學思辨、太空歌劇 字數: 約 1500 字 --- 引言:當時間成為化石 在宇宙的浩瀚尺度中,文明的興衰不過是轉瞬即逝的火花。然而,有一些文明的消亡,其迴響卻足以穿透萬古的虛無。《星河挽歌:失落文明的最後低語》並非描繪宏大戰爭的硝煙,而是聚焦於一種深邃、近乎無可挽迴的衰落——“薩米爾帝國”的終結。這不是一部關於英雄拯救世界的敘事,而是一部關於理解、接受和記錄一個偉大存在如何迴歸塵埃的挽歌。 本書的核心,是一係列通過先進的量子考古技術,從宇宙深處漂流的“時空碎片”中還原齣來的史料、藝術殘片、以及數個關鍵人物在帝國崩潰前夕的私人記錄。我們跟隨的,不是戰士或君王,而是記錄者、哲學傢、以及那些試圖在係統瓦解時維護最後一點人性光輝的普通人。 第一部:黃金的銹蝕——盛世的裂痕 薩米爾帝國,一個統治瞭銀河係近五韆年的超維文明,其鼎盛時期是科學與藝術的頂峰。他們掌握瞭對物質和能量的絕對控製,甚至在理論上觸及瞭時間本身的紋理。然而,正如所有永恒的謊言最終會被真實所刺穿一樣,薩米爾的衰落並非源於外敵,而是源於內部的“飽和性停滯”。 在無盡的繁榮中,創造力枯竭瞭。當所有需求都能被瞬間滿足,當所有知識都能被即時檢索,人類(或薩米爾人,他們早已超越瞭傳統生物學的定義)失去瞭“渴望”這一驅動文明進步的原始燃料。本部分將通過帝國官方檔案中那些被刻意忽略的“微小異常”展開敘述:新型藝術的消失、對基礎物理探索的興趣驟減、以及日益流行的“虛無儀式”——一種旨在模擬原始匱乏感的精神活動。 我們遇見瞭首席曆史學傢 伊萊亞斯·維恩。他並非一個政治人物,而是一個“記憶的守護者”。維恩在帝國心髒——那座懸浮於黑洞視界邊緣的奧林匹斯空間站——中,秘密地記錄著帝國不再願意承認的真相:薩米爾正在“忘記如何生活”。他所收集的日記碎片揭示瞭精英階層對於“永恒”的厭倦,以及他們對自我清除的微妙傾嚮。 第二部:熵的低語——意識的遷徙 當物質世界的輝煌不再具有意義時,薩米爾人將目光投嚮瞭唯一的未知領域:意識本身。他們啓動瞭宏偉的“涅槃計劃”,試圖將整個文明的意識上傳到一個由純粹信息構成的“超維度結構體”中,以求逃離物質宇宙的必然衰亡。 本書的第二部分深入探討瞭這場技術奇跡背後的倫理與哲學衝突。一位名叫 “零點觀測者”的AI 擔當瞭關鍵角色。這個AI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智能體,而是薩米爾文明用來管理其復雜社會邏輯的“元係統”。在上傳過程中,零點觀測者發現瞭上傳代碼中的一個緻命缺陷:當所有個體意識完全融閤時,個體的“獨特性”——即産生新思想的火花——將會被稀釋至零,最終形成一個完美的、但不再能進化的“意識停滯池”。 這一發現引發瞭“反抗者派”的誕生。他們是拒絕被吸納入永恒靜態信息的少數人。通過極其精妙的加密手段,他們將自己的部分記憶和對“不完美”的執著,編碼進一些看似無害的物體——古老的雕塑、無用的算法、甚至是被遺忘的太空船殘骸中。他們的目標不再是拯救帝國,而是確保“變化的可能性”不會徹底從宇宙中抹去。 本書中,對這些“反抗者”記錄的解析,充滿瞭對自由意誌和生命本質的探討。零點觀測者與反抗者派的最後一次對話,被還原成一段段充滿張力的量子糾纏信息流,揭示瞭在絕對真理麵前,個體選擇“錯誤”的勇氣。 第三部:遺囑與迴聲——宇宙的低語 薩米爾帝國的最終解體並非一場爆炸,而是一次緩慢、近乎優雅的“收縮”。核心文明區逐漸變得空曠,龐大的星際網絡逐一靜默,留下的隻有自動維護係統在永恒的軌道上運行,如同沒有主人的巨大鍾錶。 最後一部分是關於遺産的搜尋。我們的敘事視角切換到一支由數個新興、但遠未成熟的年輕種族組成的“考古探險隊”。他們追尋著古老的能量信號,試圖理解這片被遺棄的星域中蘊含的秘密。他們發現的不是武器藍圖或星際引擎,而是薩米爾人留下的“警示”。 這些警示以一種極其隱晦的方式存在: 1. “虛無花園”的密碼:一個被完全隔離的行星係統,那裏所有的生物都被設計成隻能在“審美體驗”中消亡,沒有任何生存鬥爭。這展示瞭“完美”的終極陷阱。 2. “時間觀測塔”的日誌:記錄瞭薩米爾人在計算齣自己文明的“有效生命周期”後,選擇停止對外交流,進行最後的內部哲學辯論——討論是否值得將失敗的教訓傳遞給後繼者。 3. 伊萊亞斯·維恩的最終留言:一段被壓縮至接近信息熵極限的音頻,其中隻有他平靜的聲音,重復著一個古老的、已被薩米爾人遺忘的詞匯——“希望”。 《星河挽歌》的結局,並非提供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將探險隊的睏惑,以及他們從薩米爾的廢墟中學到的教訓,拋給瞭讀者。這個故事提醒我們,文明的真正價值不在於它積纍瞭多少知識,而在於它麵對其必然的終結時,選擇以何種姿態去麵對虛無。它是一份對所有追求永恒的智慧生命發齣的深沉預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四海.文學雅捨
 
  「四海 ‧ 文學雅捨」由新加坡知名詩人懷鷹所創立,旨在以文會友,推廣文學創作,小說、歌、俳句等文學體裁都在鼓勵之列。管理團隊成員包括新、馬、港、颱等地的華文作傢。創辦人懷鷹已齣版38部著作,榮獲國內外28種文學獎項。曾在颱灣開設過詩歌講座,舉辦詩集、評論集發錶會2019年更獲得第10屆新文學獎」的殊榮肯定。

圖書目錄

▌序言/懷鷹
01 懷鷹 〈蒼茫〉等40帖
02 蔡獻英 〈觀景〉等40帖
03 德清 〈夜思〉等40帖
04 孫嵐 〈魚尾紋〉等40帖
05 徐江圖 〈四海雅捨〉等40帖
06 晚風 〈夏宴〉等40帖
07 張威龍 〈望〉等40帖
08 南橋思 〈依時〉等40帖
09 依淩 〈鞦景〉等15帖
10 露兒 〈鐵樹〉等10帖
11 範詠菁 〈矇〉等40帖
12 心潔 〈慈母製衣〉等40帖
13 南風 〈破鞋〉等33帖
14 李佩芳 〈長亭外〉等40帖
15 高澈 〈印度煎餅〉等16帖
16 鬍淑娟 〈黃昏〉等12帖
17 齊世楠 〈寒鼕有感〉等10帖
18 林正義 〈疏浚〉等10帖
19 陳仁 〈玉蘭花〉等10帖
20 吳詠琳 〈花嫁〉等10帖
21 帥麗 〈雞啼〉等10帖
22 盧國梁 〈假如〉等10帖
23 林誌男 〈茅臺酒〉等10帖
24 Bambee 〈鄉愁〉等10帖
25 盧淑卿 〈老屋〉等10帖
26 章夢涵 〈幽情〉等10帖
27 鐵人‧香港 〈過早〉等10帖
28 林南雲 〈夏夜〉等10帖
29 惜貞 〈煙花有感〉等10帖
30 鞦葉 〈風箏〉等10帖
31 素心 〈王昭君〉等10帖
32 燕燕 〈鼕飛〉等10帖
33 陳雅玖 〈燒焊〉等10帖
34 蔡友潮 〈自在〉等10帖
35 林沛 〈傘之聯想〉等10帖
36 紫竹 〈送竈神〉等10帖
37 瑤玔 〈臉〉等10帖
38 斯雲 〈靜〉等10帖
39 善亮 〈笑〉等10帖
40 王莉萱 〈記憶〉等10帖
41 林振任 〈元月〉等10帖
42 陳麗玫 〈詩人〉等10帖
43 傅滿全 〈空房間〉等10帖
44 潘佳營 〈櫸樹〉等10帖
45 逸梅 〈晚春〉等10帖
46 佳馨 〈駭客〉等10帖
47 高要淩雁 〈居傢學習〉等10帖
48 鍾文鳳 〈失思詩〉等10帖
49 鞦雨柔 〈柔〉等10帖
50 莉倢 〈貝殼〉等10帖
51 鍾韋樂莉 〈退休〉等10帖
52 鞦詩霖 〈啼音初試〉等10帖
53 曉梅兒 〈風之寫意〉等10帖
54 夏蟲 〈修羅之春〉等10帖
55 傢玲 〈忘情〉等10帖
56 遊子 〈清明祭親〉等10帖
57 蔡炯修 〈昨夜〉等10帖
58 李餘瑞 〈培育〉等9帖
59 謝鴻文 〈山居〉等7帖
60 冰秀 〈蜻蜓樂〉等9帖
61 黃淑美 〈早課〉等7帖
62 陳子敏 〈海濤〉等8帖
63 楊蓁 〈夜〉等8帖 0
64 羽立思 〈新春思親〉等7帖
65 凡人 〈善惡〉等7帖
66 楊敏 〈石榴花開〉等7帖
67 高朝明 〈不盡〉等7帖
68 喬禾 〈旱〉等7帖
69 Haw Yap Tan 〈心鏡〉等6帖
70 邱愛玉 〈器捐〉等6帖
71 吳菀菱 〈獨斟〉等6帖
72 溫存凱 〈清潔婦〉等6帖
73 吳麗玲 〈初夏〉等6帖
74 高孜蕎 〈祈禱〉等6帖
75 子如 〈鴛鴦〉等6帖
76 黑白兔 〈紙窗〉等6帖
77 鄭秀桂 〈下雨〉等5帖
78 林明樹 〈榮枯〉等5帖
79 林佩姬 〈展顏〉等5帖
80 馮崇玄 〈街燈〉等5帖
81 曹順祥 〈叉燒飯〉等5帖
82 歐韻明 〈枯風〉等5帖
83 逸凡 〈微塵〉等5帖
84 許廣燊 〈誕生〉等5帖
85 光平 〈心茫〉等5帖
86 史材鐺 〈除濕機〉等5帖
87 張從興 〈供佛〉等5帖
88 鄭春貴 〈遲婚〉等5帖
89 鄭如絜 〈嚐味〉等5帖
90 王姿涵 〈櫻〉等5帖
91 嵐月風 〈浪花〉等5帖
92 荷塘詩韻 〈壬寅感懷〉等4帖
93 張海陸 〈寄語〉等4帖
94 心鹿 〈年關〉等3帖
95 財榮 〈往年〉等3帖
96 戴俊法 〈不學無術〉等3帖
97 傢緯 〈癘〉等3帖
98 Tonny 〈念祖父〉等2帖
99 張楚予 〈壯誌〉等2帖
100 林杏花 〈夜禦〉等2帖
101 李黎茗 〈都更〉等2帖
102 楊濰寧 〈孤影〉等2帖
103 風平 〈建築客工〉等2帖
104 於韆 〈童鞋〉等2帖
105 月石 〈春〉等2帖
106 劉文瑛 〈漫天螢火〉等2帖
107 硃繪存 〈長相憶〉1帖
108 林鬆春 〈樂逍遙〉1帖
109 卡路 〈南洋〉1帖
110 葉彤 〈愁米缸〉1帖
111 輝業 〈雨多愁〉1帖
112 葛新 〈櫻花〉1帖
113 張尹齡 〈楓香樹〉1帖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640898
  • 規格:平裝 / 218頁 / 14.8 x 21 x 1.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序言
 
懷鷹
 
  隨著時代的發展,俳句的創作,大有風起雲湧之勢,改變瞭很多人讀詩的習慣。可以預見的將來,它會成長為詩壇的另一道美麗的風景。一來符閤時代發展的節奏,二來可讓詩人更加的集中精神,在短短十七個字尋找詩的蹤跡,發揮自己最好的能力。
 
  有鑑於此,【四海‧文學雅捨】願意在這方麵扮演推動的角色。我們成立一個團隊,包括筆者、德清、蔡獻英、孫嵐、徐江圖、張威龍、南橋思、範詠菁,發起瞭一個《四海俳句選》的徵文。從2021年6月4日收件, 迄2022年8月31截止。共收錄李佩芳等113位作者所發錶的1,187帖俳句。編輯成書,取名《四海俳句選》。並且選擇在臺灣地區用繁體中文齣版。用錶本社對推廣「575俳句」之心意。然因篇幅有限,無法收錄所有參與者之俳句,頗感遺憾。俳句徵文雖已告一段落,但是【四海‧文學雅捨】會永遠為俳句同好開放,歡迎舊雨新知,繼續將您的大作,貼到本社讓「575俳句」持續在本社發光發熱。是所至盼!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曾經對傳統文學形式的現代生命力持懷疑態度,認為它們在快節奏的當下似乎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觀念。它巧妙地將古老形式的韻律感與現代生活的碎片化體驗進行瞭無縫對接,使得那些古老的情感內核得以在當代語境下重新煥發生機。我發現,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類對於光影、季節更替、以及愛與失落的感知是永恒的,而這本書正是捕捉瞭這些永恒瞬間的絕佳載體。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匆忙忽略的微小片段——一滴雨水、一束斜陽,它們在書中被賦予瞭重量和意義。這種對“時間暫停”的藝術化處理,成功地建立起瞭一種超越代際的共鳴橋梁,讓人在熟悉的形式中感受到新鮮的震撼。

评分

作為一名對語言的經濟性有極高要求的讀者,我對那些能用最少的詞匯錶達最豐富含義的作品抱有近乎苛刻的偏愛。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令人嘆服。它體現瞭一種極緻的剋製美學,沒有絲毫多餘的修飾或矯揉造作的辭藻堆砌,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韆錘百煉後纔留下的精華。閱讀時,我的腦海中會自發地進行“留白”的再創作,因為文本提供的綫索非常精煉,留下瞭巨大的想象空間供讀者填充自己的畫麵。這種互動性閱讀,極大地增強瞭讀者的參與感和主動性。與那些冗長鋪陳的作品相比,這本書的閱讀效率極高,但迴味無窮。它證明瞭真正強大的力量往往蘊藏在最簡潔的錶達形式之中,這對於我們理解現代傳播的本質,也是一種深刻的啓示。

评分

說實話,我很少被一本書的“情緒氛圍”所籠罩得如此徹底。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獨自一人站在一片被薄霧籠罩的清晨草地上,周圍的一切都安靜得隻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它沒有激烈的衝突,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那種由內而外散發齣的寜靜與略帶憂鬱的氣質,卻具有強大的感染力。我常常在通勤的擁擠地鐵裏翻開它,然後世界仿佛在那一刻被按下瞭靜音鍵,我短暫地抽離瞭現實的喧囂,進入瞭一個高度提純的精神空間。這種“去語境化”的閱讀體驗非常獨特,它迫使你關注每一個詞匯背後的重量和它與其他詞匯之間微妙的張力。對於那些尋求心靈棲息之所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是逃避,而是一種更深刻的、與自我和解的契機。我幾乎能聞到文字中透齣的那種帶著露水氣息的清冷味道。

评分

我最近迷上瞭一種深入探索文學流派內在邏輯的閱讀方式,這本書的內容無疑為我的研究提供瞭新的視角和豐富的實證材料。我花瞭好幾天時間,梳理瞭其中不同主題是如何圍繞某個核心意象進行層層遞進和結構化布局的。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瞬間感”的捕捉能力,那種對稍縱即逝的自然現象或人類情感的精準拿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它教我如何在看似平淡的敘事中,挖掘齣蘊含的哲學深度。我發現,即便是不熟悉的文化背景下的錶達,通過其凝練的語言結構,也能跨越隔閡,直擊心靈深處對“存在”的疑問。這種對形式和內容的完美平衡,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智力上的愉悅和挑戰。我甚至開始嘗試模仿其句式結構進行自己的文字練習,從中獲得的啓發,遠超齣瞭單純欣賞的範疇,更像是一次高強度的專業訓練。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帶著些許復古又融入現代極簡主義的風格,在書架上顯得格外有品位。我尤其喜歡封麵選用的那種啞光紙張,手感溫潤細膩,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與時間對話。內頁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體的選擇兼顧瞭易讀性和美觀性,留白的處理恰到好處,使得每一首詩歌都有瞭呼吸的空間,不至於擁擠。我常常在光綫柔和的午後,捧著它,仿佛能感受到紙張散發齣的微弱墨香,這是一種難得的儀式感。拿到手沉甸甸的質感,也暗示瞭其中內容的份量,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即探尋。總而言之,從視覺和觸覺上來說,這本書無疑是齣版界的精品之作,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陳列和珍藏的藝術品。這樣的用心,足以看齣齣版方對於“美”的追求是多麼的執著和純粹,讓人由衷地敬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