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地方創生再造—由理論建構、日本經驗到臺灣個案的解剖
地方創生的論述,坊間的文獻大抵以日本個案的譯述為主,而本土的敘述嚮以風土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各種相關的地方創生策略。兩相對照下,我們就可得到這個結論:地方創生的研究,甚少由公共政策及公共行政的麵嚮切入,似乎有注意不及之處。本書的齣現,乃由國內在這兩方麵的學者,歷經議題的對話,相互的磋商,到研討會的召開,積極納入各方深具價值的高見之後所形成的結晶,冀望昇華地方創生研究的在地化與理論的深構化,進而引領更多學子的學術投入與鑽研。
一、書之內容
本書首由理論概念篇的投入,從政策整閤關注地方創生的理論建構及推展的策略路徑。再由韌性思維思索地方創生如何由協力治理的路徑,終極完成其所要追求的多元目標。最終以增生、寄生及創生三階段的演化,演繹臺灣地方創生的不同階段發展。
而日本是地方創生的發源及原創國,其多元不同的個案敘事,殊值得國內的政策學習與進一步的深化。於是,本書第二篇就由地方創生與聯閤國SDGs的鏈結治理,深究日本經驗究竟有何啟示,可供臺灣加諸實踐與優質化的參佐。而日本已有的各種地方創生實踐,究竟有哪些優勢及劣勢,可資臺灣的學習,以至引發優勢得能在臺灣生根及成長,並得能事先避免日本推動後所衍生的病癥,用以減少走冤枉路的行程,加速進入成熟收穫的階段。最後論述:日本如何由農業一村一品運動,發展齣地方創生製度,以及中間歷經哪些變革及演展,以漸進優質化及深度化地方創生的製度及底蘊。
個案的研發及深究,乃是本書的終極關懷。首先,由鹿港囝仔的創生過程及經驗,剖析創新型的生活事業,其究竟是如何開始建構與設想,以及隨後各階段的發展,殊堪往後開發新案的學習及參究,用以避免行錯路所滋生的成本,直接就走嚮正麵發展的路徑;第二篇乃由大茅埔發展的過去演化,以及未來又該如何突破,以資形構地方創生的多元形式及內容;這項前沿式深析,可資其他地方的創生藉鏡,增強走對路的視框,減少不斷摸索的學習成本;第三篇則奔嚮:地方農業創生的推動,如何由三大主軸策略:(一)以科技協助傳統產業轉型為數位化的經營;(二)農企業究竟該如何發展,用以進入企業區塊鏈,進而形構物聯網的市場規模;(三)智慧農業的建構,進而善用物聯網以改寫農業的本質,形構快樂農村的進行麯;第四篇個案研究:新竹縣尖石鄉梅花村的改變與發展,探勘地方創生在此村發展的製度睏境,用以作為外來移植或擴散到其他地方的藉鏡,減少各種不同的障礙,順時順勢發展地方創生的效益與優勢,減少進入風險或威脅的誤區;最後,以活動脈絡分析與比較:地方創生青年團隊花蓮食魚洄遊吧與臺南大埼藝農聚落的形成,一則建構花蓮漁村如何傳承定置漁埸的經驗,二則掌握臺南異鄉學子,其究竟如何移居農村,用以進行在地發展,再以活動脈絡及中介分析比較二個個案的異同,提供優質經驗的傳承,不良經驗的逃避,這是經驗的對照,以降低摸著石頭過路的期程,因為活動脈絡如能掌握及精緻,將促進優質地方創生的前提要件。
二、書之特色
本書之齣現,乃受激勵於其他界人士引領地方創生的專研,但公共行政與公共政策的學者一直未有投入的動作,乃由一群關心這個課題的學子,發覺必須投入的歷史時刻,乃精心規劃研討會,聚集各校學者廣泛研討而產生的知識智慧。而這本書匯集瞭六大特色:
(一)理論的導入:公共政策及公共行政的研究,業已積纍瞭多元不同的理論,若能加以應用,深入地方創生的探討,其定能產齣非常豐富的新知識。果不其然,經由這樣的融閤,乃產齣豐富的成果及新穎的知識。之後,如能應用這兩個學門所蘊藏的無盡概念,分析多元不同的地方創生課題,定能滋潤研究的豐富化、擴大化及深度化。
(二)特殊的產齣:臺灣各地方的創生個案經營,經由研究者的深入研發,乃發掘齣本土特色的個案知識,似乎與世界其他各地的經驗有瞭很大的差異。因為,這是在特殊係絡文化的薰陶下,經由研發所凝聚的結晶。這些殊異的不同,或可經由知識的輸齣,進而產生擴散的影響力。
(三)議題的精緻:臺灣已深耕的地方創生研究個案,由於議題的有趣、深度與多樣,經由學者的研究與敘事,建構齣引人又生動的歷史進程。這些成果,恐得以吸引不同的學子再針對新案的投入探究,進一步導齣無數新創知識的成果。
(四)經驗的汲取:不同個案的深入探究,成功與失敗的根源隨之而齣,以此可作為未來新案投入的引用或藉鏡,減少試誤的期程,發揮知識擴散的效能。而經由知識的應用,進而降低地方創生的謬誤,節約經濟成本。
(五)數位的發揮:數位化的管理與應用,乃是當今時代的發展主軸。這種管理的廣泛應用,定可減少不同創生管理的多元睏境及經營成本。本書就提供農業發展的數位管理之策,而個案的故事情結、參與的不同情境、主導的靈魂人物和他們之間的互動,及各種新興作為的知識,就隨著深入探討而齣現。這些知識如能加以擴散,將促使創生經營管理的效應及效益隨勢衍生。
(六)創生的前階:地方創生不太可能一步就到位,可能要經由不同階段的試誤與學習,纔能達緻最能引人的成績。地方的增生、地方的寄生,再到地方的創生,乃是不同階段的發展歷程。而每個階段的演化,均要有深刻的印記,纔能體會三生的實質過程,以及吾人所要細細注意的焦點。
三大理論主軸的鋪陳、日本經驗的解剖與體會,及五大本土個案的細膩分析,導齣說盡本書的內涵及特色,這是知識生產的巨大工程。這個工程旨在:引領各方學子的興趣及誌同道閤者,投入這個新興議題的開發研究。歷經知識的嚴肅生產,再透由不同路徑的擴散,引領對所生產知識的應用,開創極其顯著的地方創生效果。如這項知識生產的漣漪作用,得能藉機、藉勢及藉力發展,則本書的終極目的就殊堪算是完成。
林水波 退休教授序於俊邦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