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迴:凱爾特人拓英倫
為什麼英國曾有一個王朝叫做「金雀花王朝」,絢麗而怪異的說?
為瞭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乾脆從頭到尾梳理一遍英國的歷史,這裡主要是指英格蘭的歷史,蘇格蘭和威爾士變動較小就隻是順帶談一下。
英國歷史大緻分這樣幾個階段:凱爾特時代、羅馬徵服時代、盎格魯―撒剋遜入侵時代、七國時代、丹麥入侵、諾曼徵服、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溫莎王朝,昔日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以及今天的國王查理三世,便是屬於溫莎王朝。
下麵,咱們分個章迴簡單介紹一下各階段:
首先:凱爾特時代。英國的土著是凱爾特人(Celts)。大概在西元前1000年,凱爾特人便由歐洲大陸遷居英倫三島(Britain,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其實是一個島上的三個區)和愛爾蘭島(Ireland),在此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延續至今。今天,在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另外包括法國布列塔尼大區)的主體民族,依然是凱爾特人,唯英格蘭以後來的徵服者日爾曼人為主體。
▍第二迴:羅馬徵服英格蘭
羅馬時代由西元44年一直延續到410年。其實早在西元前55年和54年,凱撒大帝就曾兩次率軍遠徵英格蘭,徵戰過後,他並未霸佔英格蘭的一寸土地,但是他扶持瞭一位親羅馬的英格蘭東海岸藩王,使得英格蘭成為羅馬的附庸國。凱撒留下一句韆古流芳的拉丁文「Veni, vidi, vici」(我來、我見、我徵服)之後便飄然而去。
羅馬正式統管英格蘭,始於帝國的第四任皇帝—剋勞狄烏斯(Claudius)。西元44年,剋勞狄烏斯發兵兩萬攻打英倫島國,羅馬軍團很快擊敗島國東南部的凱爾特聯軍,11個部落首領錶示臣服,於是羅馬就在這裡建立瞭帝國的「不列顛尼亞行省」。
此後幾十年間,羅馬軍團一路穩紮穩打,慢慢嚮西、嚮北推進,最終將邊界推至蘇格蘭高地處。凱爾特人還是很頑強和驍勇善戰的,即令是那時天下無敵的羅馬軍團,最終也隻是佔領瞭英倫三島的大概三分之二,北方的蘇格蘭仍舊留給瞭凱爾特人。西元二世紀有兩位羅馬皇帝:哈德良和安東尼,他們各自建瞭一條長城以防禦北方的蘇格蘭凱爾特人,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建在122年,而安東尼長城(Antonine’s Wall)建在1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