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法條口訣輕鬆記】不動產估價概要[條文解析+歷屆試題](七版)(不動產經紀人)

2023【法條口訣輕鬆記】不動產估價概要[條文解析+歷屆試題](七版)(不動產經紀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筱涵
图书标签:
  • 不動產估價
  • 不動產經紀人
  • 法條口訣
  • 考試準備
  • 歷屆試題
  • 條文解析
  • 2023年
  • 七版
  • 不動產
  • 估價概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動產估價概要是國家不動產經紀人考試科目中唯一非純法規的科目,本科內容除了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外,更涵蓋了不動產估價學理。因此,本書主要章節內容分十二章,主題式分析該科重點,並且逐一擊破。

  本書專門為了自我研習特別設計,以各估價主題作為學習框架,帶入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之相關條文,針對各條文詳細解說並融入估價學理概念,使您一次即能同時掌握法規的規定及估價理念。此外,本書更針對各重點條文繪製架構圖及說明圖,使您透過圖相式解說,更加容易理解及記憶。

  本科考題不單是考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法條的背頌,內容亦包含運用三大估價方法進行簡單不動產估價計算,計算題不一定出現於申論題中,有時候亦出現於選擇題當中。針對計算問題,本書特別針對各類型計算題,於解題時按步驟進行拆解,易於理解計算過程及各公式方法的運用。單純法規題型的出題方式與條文內容極為相似,透過本書安排,在理解各項重點主題後,馬上進行牛刀小試測驗練習,定能增強記憶大幅提升分數。

  書後收錄100年~111年不動產估價概要試題,所有題型完整收錄,並附有名師詳解。

  有疑問想要諮詢嗎?歡迎在「LINE首頁」搜尋「千華」官方帳號,並按下加入好友,無論是考試日期、教材推薦、解題疑問等,都能得到滿意的服務。我們提供專人諮詢互動,更能時時掌握考訊及優惠活動!

本書特色

  各估價主題分類‧結合相關法條
  法條口訣輕鬆記‧重點內容圖表化
  試題獨家分析推導‧反覆演練所向披靡
 
臺灣不動產估價實務:理論、方法與應用 本書聚焦於臺灣不動產估價的專業實務操作,深入解析現行法規、估價原理及各種估價技術的實際應用,旨在為不動產估價師、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全面、深入且貼近實務的學習資源。 --- 第一篇:不動產估價的基礎理論與法律框架 本篇奠定估價專業的知識基礎,涵蓋估價的定義、目的、估價師的職責,並詳盡闡述中華民國現行所有與不動產估價直接相關的法律、命令及標準。 第一章:不動產估價概論 本章探討估價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的角色與功能,區分估價、鑑價與評定價格的異同。深入分析估價的客觀性、獨立性原則,並探討估價所受的內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特別著重於說明估價對不動產市場的穩定作用,以及在抵押貸款、徵收補償、遺產分割等不同目的下的價格判斷標準差異。 第二章:不動產估價的法律依據與倫理規範 本章全面解析《平均地權條例》、《土地法》、《都市計畫法》及相關子法中對估價的規範要求。重點剖析《不動產估價技術標準》的最新修訂內容,逐條解讀估價的程序要求、估價報告書的應記載事項,以及不同情況下估價方法的選用限制。此外,本章亦涵蓋估價專業人員的職業倫理要求,如保持獨立性、誠信原則及資訊揭露的義務。 第三章:估價標的與估價對象的界定 準確界定估價對象是估價工作的第一步。本章細分不動產的類型,包括一般住宅、商業大樓、工業用地、特殊農業用地及地上權等複雜標的。著重分析區分「權利範圍」與「物權本身」的估價差異,特別是針對共有不動產、定期價金債權、地上權及區分所有權建物等特殊情況的處理方法。 --- 第二篇:不動產估價的理論基礎與方法論 本篇是全書的核心,詳細闡述國際公認的三大估價基本理論及其在臺灣實務中的具體應用與修正。 第四章:估價的基本理論 深入探討支撐所有估價方法的比較基礎理論,包括: 1. 供求法則 (Law of Supply and Demand):分析影響價格變動的供需結構。 2. 替代法則 (Law of Substitution):說明市場上具有相同效用的資產之間的價格相互制約關係,這是比較法和收益法選用的基礎。 3. 最有效利用法則 (Law of Highest and Best Use):闡述在合法性、可行性、需求性和最大收益性下,決定資產最佳使用方式的重要性,此法則貫穿所有估價方法的應用。 第五章:比較法(Comparable Sales Approach)的精準應用 比較法是臺灣實務中最常用且最直接的方法。本章著重於實務操作的細節: 比較案例的蒐集與篩選:探討如何有效利用地政機關的實價登錄資料,並設定合理的篩選標準(時效性、區位性、條件一致性)。 修正項目的量化與應用:詳盡解析房地產市場上常見的修正因素,例如:樓層、座向、屋齡、裝潢程度、車位有無、臨路條件等,並提供修正係數的建立邏輯,區分採用增減法、直接比較法或因素比較法。 不完全比較案例的處理:針對缺乏直接可比案例時,如何運用「類推法」或「比例推算法」進行估算。 第六章:收益法(Income Capitalization Approach)的實務建構 收益法側重於不動產未來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本章的重點在於資本化率(Cap Rate)的選取與計算: 淨收益的計算:詳細說明如何從總潛在收入中扣除空置損耗、管理費用、不動產稅捐、保險及必要修繕費用,計算出「有效總收入」及「有效淨收入」。 資本化率的推導:介紹市場法(直接資本化法)和折現現金流量法(Discounted Cash Flow, DCF)在推導資本化率中的應用,並探討不同資產類別(辦公室、零售、住宅)的合理資本化率區間。 權益/負債分析:對於涉及貸款的投資物業,分析如何運用「分層資本化法」處理不同優先級的投資回報。 第七章:成本法(Cost Approach)的適用性與損耗評估 成本法主要用於新建物或缺乏市場交易資訊的特殊標的。本章強調重置成本的精確估算與各種損耗的量化: 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區分建造成本中的硬體(材料、工資)與軟體(設計費、許可費、融資成本)。 各類損耗的分析與折舊:深入探討實體性損耗(物理折舊)、機能性失效(機能折舊,如設計不當、設備過舊)以及外部經濟性失效(外部折舊,如環境惡化)的評估方法。提供不同耐用年限資產的直線法、定率遞減法等折舊計算實例。 --- 第三篇:特殊估價實務與報告撰寫 本篇聚焦於複雜個案的處理技巧,以及最終估價報告書的專業呈現。 第八章:特殊不動產估價 探討在一般估價方法難以適用的情況下的專業應對: 區分所有權不動產估價:如何處理公設比、專有面積、公共設施維護成本分攤對價格的影響。 未開發/開發中土地估價:運用開發分析法(Residual Technique),倒推土地價值,需精確預估開發費用、持有成本及未來售價。 公共設施保留地與限制性土地估價:根據政府的限制條件,調整其利用潛力及價格水平。 工業用地與廠房估價:結合生產效率及機電設備的價值評估。 第九章:估價報告書的撰寫與品質管控 強調估價報告書不僅是結論的呈現,更是專業能力的體現。 報告結構標準化:依循主管機關要求的標準格式,確保資料的完整性與邏輯的連貫性。 估價假設與限制條件:詳述在特殊情況下必須設定的「假設條件」及其對估價結果的潛在影響。 估價結論的合理性驗證:介紹交叉驗證技術,即運用第二種或第三種方法對主要方法的結果進行相互驗證,以強化估價結論的可靠性。 --- 附錄:實務案例解析與常見錯誤規避 本部分精選數個涵蓋不同估價方法的經典案例,展示從現場勘查、資料蒐集、計算修正到最終報告撰寫的完整流程。同時,分析實務操作中最常發生的幾類錯誤(例如:選用不當的比較案例、誤用資本化率、低估或高估折舊),提供具體的規避策略,確保估價作業的專業水準與法律合規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筱涵


  現職:地政士事務所
  學歷:澳洲雪梨科技大學
  經歷:不動產估價師高考及格
  不動產經紀人及格
  地政士及格
  高普考及格
  著作:不動產估價概要[條文解析+歷屆試題]
  不動產經紀相關法規概要[條文解析+歷屆試題]

图书目录

第1章 不動產估價概念
重點1 不動產估價之基本概念
重點2 不動產價格形成原則(不動產估價原則)
重點3 名詞定義
重點4 影響不動產價格形成之因素
重點5 區域分析
重點6 個別分析-最有效使用
重點7 不動產估價之基本方法
重點8 獨立估價及部分估價
第2章 估價作業程序
重點1 不動產估價程序
重點2 其它估價應注意事項
第3章 比較法
重點1 比較法之定義與估價原則
重點2 估價程序
重點3 比較法應蒐集的資料及比較標的的選擇
重點4 比較法之調整項目
重點5 調整修正方法
重點6 調整修正原則
重點7 比較價格之決定
重點8 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
重點9 比較法之優缺點
第4章 收益法
重點1 收益法之定義與估價原則
重點2 收益法之公式
重點3 收益法之估價程序
重點4 收益法應蒐集的資料
重點5 計算淨收益
重點6 建物折舊提存
重點7 收益資本化率及折現率
重點8 收益價格之計算(直接資本化法)
重點9 一定期間之收益價格:Inwood法及Hoskold法
第5章 成本法
重點1 成本法之概念
重點2 估價程序
重點3 成本法應蒐集的資料
重點4 建物總成本
重點5 總成本費用項目
重點6 折舊
重點7 成本價格之計算
第6章 土地開發分析法
重點1 土地開發分析之定義與估價原則
重點2 估價程序
重點3 土地開發分析法應蒐集的資料 及勘查應注意事項
重點4 土地開發分析法之運用
第7章 宗地估價
重點1 宗地估價
重點2 特殊宗地估價
重點3 公共設施保留地之估價
重點4 土地之上下有其他設施通過之估價
第8章 房地估價
重點1 房地估價
重點2 分離土地與建物之價格
重點3 區分所有建物之估價(大樓估價)
重點4 樓層價差
重點5 房地價格推估基地單價
重點6 其他應注意事項
第9章 土地改良物估價
重點1 土地改良物估價
重點2 建築改良物之估價
重點3 農作改良物之估價
重點4 附著於土地之工事及水利土壤之改良之估價
重點5 受有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之建物估價
第10章 權利估價
重點1 權利估價之概要
重點2 各類權利估價應考量之因素
重點3 其它目的之估價
第11章 都市更新權利變換估價
重點1 都市更新權利變換
重點2 權利變換前之估價
重點3 權利變換後之估價
第12章 租金估計
重點1 租金估價之基本事項
重點2 租金估價
第13章 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

第14章 歷屆試題及解析
100年 不動產估價概要
101年 不動產估價概要
102年 不動產估價概要
103年 不動產估價概要
104年 不動產估價概要
105年 不動產估價概要
106年 不動產估價概要
107年 不動產估價概要
108年 不動產估價概要
109年 不動產估價概要
110年 不動產估價概要
111年 不動產估價概要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76250
  • 叢書系列:不動產經紀人
  • 規格:平裝 / 552頁 / 17 x 23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七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法律条文感到头疼的“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之前在准备不动产估价概要的考试时,光是面对厚厚的法条原文就想打退堂鼓,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简直就是天书。但是,拿到这本书后,那种恐惧感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它最大的亮点就在于那个“口诀”设计,真的太巧妙了!很多原本拗口、逻辑性极强的法律术语,通过那些生动形象、甚至有点诙谐的口诀串联起来,瞬间就变得好记多了。我发现自己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能真正理解背后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区分的细微差别,口诀的对比作用非常明显,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我敢说,如果不是有这些辅助记忆的工具,我可能还在为背诵哪个《估价法》的条款而焦头烂额呢。这本书让学习过程从“煎熬”变成了一种“探索”,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觉得法条学习枯燥乏味的考生。

评分

作为一个工作了几年后才重返考场的“高龄”考生,我的学习时间非常碎片化,效率是我的生命线。这本书在排版和结构设计上,确实为我这种时间紧张的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首先,条文的排版清晰明了,重点标记(比如粗体、下划线或者特殊的颜色区分)做得非常到位,能让我快速聚焦到核心信息。其次,章节之间的逻辑跳转非常顺畅,不会让人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迷失方向。我尤其喜欢它那种模块化的设计,我可以随时随地拿起一小块内容进行攻克,完成后立刻获得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相比那些动辄上千页、让人望而生畏的砖头书,这本教材的“便携性”和“可操作性”极强,非常适合通勤或者午休时间的高效学习,真正做到了将复杂的法律知识“碎片化”和“易消化”。

评分

考历届试题的环节,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处理堪称典范。它不是简单地把试题堆砌在一起,而是采取了精心的编排和详尽的解析。我注意到,对于每一个选择题,它不仅给出了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它会针对错误的选项进行逐一驳斥和解释,明确指出错误选项错在哪里,涉及的是哪一条法文的哪一个要点。这种“全方位打击”的学习方法,极大地强化了知识的辨析能力。我经常做完一套题后,不是关注自己对了多少,而是仔细研究那些做错的题目,通过解析,我往往能发现自己理解上的盲点,然后迅速回溯原文进行巩固。这种紧密的“知识点—考点—解析”闭环,让复习效率直线上升,感觉每做一套题都在给自己做一次精准的知识点查漏补缺。

评分

真正让我感到物超所值的是,这本书的“配套价值”非常高,它几乎可以作为我备考过程中唯一的参考资料。我之前为了准备估价概要,零散地购买了一些法规汇编和习题集,结果发现内容重复且解析相互矛盾,反而造成了混乱。但自从使用了这一本,我就把其他杂七杂八的资料都束之高阁了。它的综合性体现在:它不仅涵盖了考试大纲要求的所有核心法规,而且将这些法规与估价实务中的常见难点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这种“一书通吃”的感觉,极大地减轻了我的心理负担和经济投入。我可以完全信任书中的内容组织逻辑和知识覆盖面,从而将全部精力集中在理解和应用上,而不是在资料搜集和对比上浪费时间,这对于追求高效率和高回报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

评分

坦白说,我对这种“应试型”教材一直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内容过于陈旧或者解析过于肤浅。然而,这本《不动产估价概要》的七版更新速度和内容的深度,着实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罗列条文,而是对每一个关键条款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剖析”。我特别欣赏它在案例引入和法条解释的衔接上所下的功夫。很多时候,教科书式的讲解只是告诉你“是什么”,但这本书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是这样规定”,以及在实际的估价实务中,这个条文可能引发争议或需要注意的红线在哪里。对于我这种追求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者来说,这种深度解析简直是雪中送炭。它让我对估价的法律框架有了更扎实的根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考试答案的层面。这种对细节的把控,体现了编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考生需求的精准把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