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茶經:67 種名茶詳解.37 個沖泡示範.33 劑茶療方劑.12 條飲茶誤區——親近茶文化的最佳入門書

現代茶經:67 種名茶詳解.37 個沖泡示範.33 劑茶療方劑.12 條飲茶誤區——親近茶文化的最佳入門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時尚生活工作室
图书标签:
  • 茶叶
  • 茶文化
  • 饮茶
  • 冲泡
  • 茶疗
  • 健康
  • 入门
  • 现代茶经
  • 名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 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
 
您是一位愛茶人嗎?
知道喝茶的注意事項嗎?
想進一步了解茶的文化嗎?
想學會如何泡一杯好茶嗎?

本書網羅所有關於茶的知識,深入淺出,
讓您成為知茶、愛茶的現代茶人!
            
  ★古今都愛茶,究竟茶的內涵是什麼?
  琴、棋、書、 畫、詩、酒、花、 茶,這是古代文人的「八雅」。
  柴、米、油、鹽、 醬、醋、茶,這是普通百姓的「開門七件事」。
  發現了嗎?
  「茶」是唯一在兩邊都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角色。
  所以才說,「茶」是溝通精英文化與庶民文化的一座橋樑。
                
  此外,茶還被賦予以下的內涵:                    
  茶是撫慰人們心靈的清新劑,是改善人際關係的調節閥。        
  茶是世俗生活與宗教境界之間的「中介體」。
  茶是東方倫理和東方哲學的集中體現。

  君子將喝茶看作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茶道亦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 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人們增進友誼,修身養性,學習禮法。
  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淡」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所提倡的「內省修行」。

  ★科學證實茶有養生功效,是在哪些方面呢?                
  | 有助於延緩衰老 |                 
  | 有助於抑制心血管疾病 |
  | 有助於預防和輔助治療癌症 |                        
  | 有助於預防和治療輻射傷害 |             
  | 有助於抑制和抵抗病毒病菌 |
  | 有助於美容護膚 |                         
  | 有助於提神醒腦 |
  | 有助於利尿解乏 |                        
  | 有助於減脂 |
  | 有助於護齒明目 |

  ★從這本書裡可以學到哪些茶的知識?
  可以學會「識茶」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使用茶的國家,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栽培茶樹了。關於茶的故事說不盡、道不完,讓我們追根溯源,從源頭開始認識茶。
  可以學會「泡茶」
  泡茶對茶具、用水、水溫、環境和泡茶者的心境等都有一定要求。
  不同的茶,需用不同的茶具和沖泡方法來沖泡,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可以學會「品鑑名茶」                
  茶葉種品種繁多,因採製加工方法的不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茶品。從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到現在流行的花草茶,其品鑑方法各式各樣、異彩紛呈。
  可以了解「茶事與茶俗」
  碧螺姑娘的傳說、鐵觀音名字的由來,藏族人愛喝哪種茶?北京大碗茶是什麼?
  有關茶的種種傳說與軼事,讓人們在茶餘飯後津津樂道。

  可以掌握「茶與健康」
  茶葉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用的成分,它們對防病、治病有著重要的意義。茶療作為一種養生保健、防病療疾的治療方法,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本書有哪些特色呢?
  (1)內容廣博多元:
  本書收錄了茶的歷史、文化、禮儀、器具、功效等相關知識——67 種名茶詳解.37 個沖泡示範.33 劑茶療方劑,還整理出12 條飲茶誤區,是想要親近茶文化的最佳入門書。

  (2)版面簡潔美觀:
  每章節都有清晰易懂的標題及副標題,讓讀者可以迅速掌握章節內容。書中還配有許多精美的插圖和照片,讓讀者可以更生動地了解茶道的內涵。

  (3)照片豐富清晰:
  書中收錄了各式茶葉的實體圖,還有茶道場景的照片,例如茶具、茶席、茶人、茶湯、泡茶步驟等等,能夠很好地呈現茶道的氛圍和細節。

  (4)印刷品質良好:
  本書採用高階雪銅紙,紙張質感細膩,能呈現最佳印刷色彩,讓讀者有舒適的閱讀體驗。

  歡迎一起來喝好茶、懂好茶、泡好茶!
【书名未提供】图书简介 探索未知的精神疆域:一部关于心智拓展与生命哲学的深度著作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指南或手册,而是一次对人类心智潜能、存在意义以及复杂系统运行机制的全面探索。它旨在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并邀请读者踏入一个充满悖论、深度连接和不断演化的思想迷宫。全书围绕三大核心主题展开:认知架构的重塑、时间与因果的辩证关系,以及社群智慧的涌现机制。 --- 第一部分:心智的折叠与展开——超越线性思维的地图 本部分深入剖析人类认知局限性的根源,探讨语言、记忆和逻辑如何同时成为我们理解世界的工具与障碍。我们不是简单地介绍心理学概念,而是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心智模型,用以解析那些超越日常经验的现象。 1. 隐形框架的揭示:日常认知中的结构性偏差 我们将探讨心智如何主动构建“现实”,而非被动接收信息。这包括对“观察者效应”在非物理领域中的延伸应用,以及“叙事驱动型自我”的构建过程。重点解析了“锚定偏差的自我循环”——我们如何被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既有的信念体系所固化,并提出了打破这种循环的几种“认知断裂点”技术。内容不涉及具体的操作步骤,而是侧重于理解这些偏差的哲学基础和内在逻辑。 2. 模糊逻辑与不确定性的美学 在面对复杂系统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往往失效。本章引入了多值逻辑和模糊集合理论的直观概念,将其应用于分析伦理困境和决策制定。我们探讨了“恰到好处的模糊性”如何促进创造力,以及在信息极度不对称的环境下,“允许矛盾共存”作为一种高级生存策略的重要性。这部分着重于对那些“既是A又是非A”状态的深入哲学思辨,而非应用层面的概率计算。 3. 潜意识的涌现与意图的场域 不同于心理分析的传统路径,本章着眼于“意图”本身如何在集体无意识的场域中形成能量。我们审视了信息密度、情感频率与集体行动之间的非线性关联。书中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用以描述“灵感”或“顿悟”是如何跨越个体边界,在特定的精神湿度下实现瞬间的宏观跃迁。 --- 第二部分:时间的非线性结构——因果律的深度解构 本书对“时间”的理解是其核心的挑战性所在。我们摒弃了牛顿式的匀速流动观念,转而采用一种更接近于量子场论对时间的描绘——一个由无数潜在事件构成的“时空织物”。 1. 历史的深度与多重路径的叠印 我们不研究历史事件本身,而是研究“历史感”是如何被塑造的。重点分析了“过去”并非一个固定的存储库,而是一个持续被当前解释和需求所“重构”的动态实体。书中深入探讨了“遗忘的结构性价值”,即某些信息如果不被刻意遗忘,将如何阻碍未来的可能性展开。此处的探讨侧重于对“时间深度感知”的哲学反思。 2. 预见性的悖论:前因与后果的相互塑形 本节挑战了严格的线性因果观。我们探讨了“未来意图”如何反向作用于“当下选择”的机制。这并非预言,而是关于“目标导向系统”的深层结构分析。例如,一个清晰、强烈的目标是如何通过调整个体的注意力焦点和资源分配,从而“吸引”或“塑造”符合该目标的未来路径的。书中构建了一个关于“反馈回路的张力”的模型,用以解释这种看似超前的因果交互。 3. 瞬间的永恒性:存在主义的时间锚点 聚焦于那些被经验者描述为“时间静止”的瞬间——高峰体验。我们从现象学的角度剖析这些时刻如何打破了连续性的时间流,使得经验的密度无限增加。这些瞬间如何成为个体生命叙事中不可或缺的“时间锚点”,并在记忆的重构中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 --- 第三部分:社群的涌现智慧——连接与分散的边界 最后一部分将焦点从个体心智转向群体互动,探索复杂社会系统如何在其分散的节点之间,自然而然地产生超出个体总和的智能。 1. 网络的拓扑与信息的熵减 我们不分析社交媒体的具体算法,而是研究信息如何在不同拓扑结构的社群中流动和演化。重点在于“冗余的必要性”——在信息高速传播的环境下,适度的信息重复和不同视角下的交叉验证,如何有效地抵抗“单一信息源污染”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书中揭示了不同社群结构(例如,环状网络与星形网络)在处理突发危机时的内在效率差异。 2. 仪式、符号与集体意义的构建 本章探讨了非理性元素——仪式和共享符号——在维持社群复杂结构中的关键作用。这些元素如何绕过逻辑审查,直接在集体潜意识中建立信任基础和行为规范。我们分析了“意义的重力场”,即一个强大的共享意义如何吸引并稳定分散的个体,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自维持的复杂生命体。 3. 熵增的抵抗与系统的韧性 任何复杂系统都面临着向无序(熵增)的自然倾向。本书最后讨论了社群如何通过不断地“重塑边界”和“引入可控的内部冲突”来抵抗这种衰减。韧性并非意味着僵硬的抵抗,而是指系统在受到冲击后,能够快速调整内部连接和信息流,从而维持其核心功能的能力。这部分提供了关于长期存续的深刻见解,强调了动态平衡而非静态完美。 --- 总结: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思想的“工具箱”,而非提供特定领域的知识。它要求读者暂时放下对确定性的渴望,拥抱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潜在的矛盾。这是一场关于如何思考、如何感知存在,以及如何理解我们所处的动态世界深层运作逻辑的智力远征。阅读此书,如同站在一个可以俯瞰思维本身构造的制高点。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一 識茶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002
茶之源    004
「茶」字的由來    005
飲茶習慣的由來    005
茶的分布區域    007
中國十大名茶    009
茶的分類    013
現代茶文化    021
君不可一日無茶    023

二 泡茶
選茶    026
選水    030
配具    032
泡煮    047
如何去除茶具上的茶垢    068
品鑑    069
儲茶    070
你需要哪一種茶?    073

三 名茶品鑑
綠茶    077
西湖龍井    078
洞庭碧螺春    085
黃山毛峰    092
廬山雲霧    097
六安瓜片    101
信陽毛尖    106
安吉白茶    111
婺源茗眉    113
竹葉青    115
太平猴魁    116
都勻毛尖    117
顧渚紫筍    120
狗牯腦茶    120
徑山茶    120
恩施玉露    121
老竹大方    121
汀溪蘭香    121
紅茶    122
祁門紅茶    123
正山小種    129
滇紅工夫    133
政和工夫    134
金駿眉    135
坦洋工夫    136
川紅工夫    136

烏龍茶    137
武夷岩茶    138
安溪鐵觀音    144
鳳凰單叢    149
閩北水仙    151
凍頂烏龍    152
鐵羅漢    153
水金龜    154
本山茶    155
武夷肉桂    156
黃金桂    157
永春佛手    158
白毫烏龍    158
毛蟹茶    159
文山包種    159
鳳凰水仙    159
白茶    160
白毫銀針    161
白牡丹    164
貢眉    164

黃茶    165
君山銀針    166
蒙頂黃芽    171
霍山黃芽    172
廣東大葉青    172
莫干黃芽    172
溈山毛尖    173
溫州黃湯    173
鹿苑茶    173

黑茶    174
六堡茶    175
普洱熟茶    177
普洱生茶    178
沱茶    182
湖南黑茶    182
茯磚茶    184
七仔餅茶    184
花茶    185
茉莉花茶    187
桂花茶    188
金銀花茶    189
菊花茶    190
玫瑰花茶    191
千日紅茶    192
勿忘我茶    193
玫瑰茄茶(洛神花茶)    194
羅布麻茶    195
苦丁茶    196

四 茶事與茶俗
龍井村與十八棵御茶樹的傳說 200
龍井蝦仁的傳說    201
碧螺姑娘的傳說    202
黃山毛風的前稱為何叫雪嶺青?  203
松蘿茶的傳說    204
白鶴茶的傳說    205
信陽毛尖的傳說    206
鐵觀音名字的由來    208
祁門紅茶的創始人    209
藏族人愛喝哪種茶?    210
南疆維吾爾族人愛喝哪種茶?     211
蒙古族人愛喝什麼茶?    211
油茶是什麼?    212
北京大碗茶是什麼?    213

五 茶與健康
茶的功效有哪些?    216
飲茶的十二個誤區    218
飲茶宜忌    221
兒童可以喝茶嗎?    222
青少年喝茶有什麼好處?    222
老年人適合喝茶嗎?    223
女性在生理期能喝茶嗎?    223
孕婦能喝茶嗎?    223
哺乳期女性能喝茶嗎?    223
上班族如何飲茶?    224
健康狀況不佳的人如何飲茶?   225
不同季節如何飲茶?    226
抗衰美容茶    228
茶療方劑    231
活血補血方    223
滋補健體方    236
止咳化痰方    239
治胃病方    242
治感冒方    244
治頭痛方    246
治痢疾方    247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016174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4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開門七件事,除去「柴米油鹽醬醋」, 餘下的生活調味品就是「茶」了。喝茶不僅 可以解渴,還可以減肥;不僅可以養心, 還能養顏,甚至可以治療都市人群中流行 的「三高」疾病。於是乎,時尚中人紛紛以 茶為禮,以賞茶、品茶為風尚。

  剛接觸茶的人,面對五花八門、形態各異的茶不免會眼花繚亂,且常常會有如下困惑:不會辨別茶的優劣,弄不清楚各種茶具的功能,不知道如何使用茶具泡茶,不清楚什麼樣的茶最適合自己,等等。這本書將會為大家解開這些困惑。  

  本書旨在指導讀者如何專業地鑑茶、 泡茶、品茶,適合入門新手。書中運用大量精美的圖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讀者帶入一個清新的茶世界,讓讀者體會到鑑茶、泡茶、品茶的樂趣,更深刻地理解茶文化。

  認識茶,享受泡茶的過程,嗅著清新淡雅的茶香,品出茶真味。

  「閒是閒非休要管,渴飲清泉悶煮茶」,人生何其快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超乎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茶叶的书,更像是一个贴心的生活指南。我过去总觉得喝茶是一件很讲究、很麻烦的事情,但这本书中的冲泡示范部分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那些步骤图解做得非常细致,哪怕是像我这样连开水温度都拿捏不准的新手,也能轻松模仿并得到一杯好茶。而且,它考虑到了不同场景的需求,比如早上需要提神时该选择哪种茶,晚上想放松时又该如何搭配,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作者对现代人生活节奏的深刻理解。更别提那部分关于“饮茶误区”的讲解,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过去一直以为绿茶一定要用刚烧开的水泡,结果发现那样反而会破坏茶叶的鲜味,真是相见恨晚。这本书有效地帮我纠正了许多长期以来的错误习惯,让我的每一次品茗都变得更有章法,也更有乐趣。

评分

我是一个注重养生的人,过去也尝试过一些养生茶饮,但效果总是时好时坏,因为很多配方都来路不明。这本书中的“茶疗方剂”部分简直是我的救星。它将茶与中医的养生理念完美结合,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如失眠、消化不良、甚至季节性过敏,都提供了科学且易于操作的茶饮配方。这些方剂的选取非常谨慎,既保证了药效,又兼顾了口感的平衡,不像有些养生书里配的那些味道古怪的药汤。我试着用书中介绍的几款方剂调理了一段时间,明显感觉到身体的某些小毛病得到了缓解,睡眠质量也有了改善。这种将传统智慧与日常饮品相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养生这件事可以变得如此自然而然、毫不费力,这比那些复杂的保健品有效多了,也更让我信服。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具有亲和力,读起来毫无压力,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性情温和的茶友在旁边耐心指导你一样。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苛求完美,但鼓励尝试”的态度。比如在介绍某种名茶的冲泡时,即便是对水温和时间有严格要求,作者也会提醒我们,初次尝试不必过于拘泥于数字,关键是要感受茶汤在口中的变化。这种开放式的引导,极大地鼓励了我们这些初学者去探索和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口味区间。它打破了传统茶道那种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让喝茶回归到“享受”和“放松”的本质。我敢肯定,任何一个想从零开始了解茶文化的朋友,如果手里有这本书,都会觉得自己的旅程会变得无比顺畅和愉快,这是一本真正能把人拉进茶圈的“友好通行证”。

评分

从装帧和设计上来说,这本书的质感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对于一个追求生活美学的人来说,光是看着书架上摆着这样一本内容充实、设计精良的书籍,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我特别喜欢它在文化背景介绍上的处理方式。它没有停留在枯燥的历史叙述上,而是将茶的起源、演变,以及它如何融入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描绘得绘声绘色。读完后,我对中国茶文化的敬畏之情更深了,明白了每一片茶叶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和人文精神。它不仅仅是教我怎么泡茶,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让我愿意花时间去慢下来,去体会一杯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入门”。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像我这样的茶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茶文化充满了好奇,但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茶叶种类和复杂的冲泡方法,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总担心自己“泡错了”。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基础知识讲起,循序渐进,一点点地带你走进茶的世界。它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来吓唬人,而是用非常生活化、接地气的语言来解释每一种茶的特性。比如,它会告诉你白茶的特点是“毫毛可见,汤色浅黄”,绿茶的口感是“鲜爽回甘”,这些描述让我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如何挑选茶叶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不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看、闻、尝”的技巧,让我信心大增,感觉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懂茶”的人了。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图文并茂,阅读体验极佳,让人爱不释手,忍不住想马上就去实践一下学到的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