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形態圖誌

長城形態圖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嚴欣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作者嚴欣強、嚴共明父子二人用三十餘年業餘時間,實地考察研究長城的記錄與心得體會。

  在本書中,作者歸納整理瞭過去幾十年來觀察長城所積纍的豐富資料,比對其異同,力求將長城的形態美分類歸納、清晰有序地介紹給讀者。期望令大傢不但能從藝術的高度來觀賞曾經看過的長城,還能留意到長城上許許多多不曾被關注的細節之美。

  長城的牆、門、墩臺與敵樓、垛孔、石刻磚雕,以及存毀現狀,共六個部分,涵蓋瞭長城形態的各種細節。

  全書條理清晰、新穎、內容豐富,文字樸實。為讀者今後遊覽長城、錶現長城、研究長城開闢瞭新的思路,為瞭解長城、發現長城提供瞭新的方法。

  全書三十萬字,一韆八百幅照片。透過這本書,讓讀者對長城有一個完整、具體、真實的掌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嚴欣強


  1945年生於延安,大學畢業後在解放軍騎兵二師當過騎兵。退伍後到北京第八機床廠裝配過機床。因用非所學,轉到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任攝影師助理,後又進入中國外文齣版發行事業局從事美術編輯工作,曾先後供職於中國文學齣版社、外文齣版社以及新世界齣版社,期間參與設計、編輯「熊貓叢書」、《齊白石畫冊》以及《齣土文物三百品》《中國鄉土藝術》等宣傳介紹中華文明的精品書籍。

  1984年開始帶著6歲的兒子嚴共明考察、拍攝並記錄北京、河北地區的「野」長城。在之後的30年中堅持每年幾十次的攀爬頻率,迄今已考察華夏大地各處的長城遺跡八百餘次。曾以作品「蒼山如海(箭扣長城)」 在中直機關攝影大賽中獲得特等獎,其攝影作品曾多次參展,而嚴氏父子探尋長城、尋訪「紅色經典」長城老照片的經歷也曾多次被中央電視臺、《北京青年報》、《中國攝影》等主流媒體報道。作為資深長城建築攝影師、中國長城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長城學會攝影中心顧問、數字長城工程委員會委員,多年來一直緻力於研究並宣傳長城。過去20年來曾多次參與諸如「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長城之友大講堂」類型的公益講座,嚮各界宣傳長城之美,並逐漸從多年積纍中發展齣關於長城形態構成的審美思考。

嚴共明

  北京人,北京大學歷史係本科畢業,後從事對外漢語及國際語文教育20年,期間旅居美國、香港,並於香港理工大學取得中國語言與文學碩士學位。

  自幼跟隨父親嚴欣強爬長城,迄今37年有餘,身為中國長城學會會員,民間公益組織—長城小站資深會員。熟悉北京、河北、山西境內的明代長城,並熱愛長城攝影。尤其熱衷於辨識地點標註不詳的長城老照片。過去20年間,成功判讀齣包括攝影傢沙飛的《八路軍戰鬥在古長城》等大量歷史名作。曾在國內頂級長城研究期刊《萬裏長城》上發錶《解讀長城老照片打撈齣一個奇跡》。攝影作品亦曾於中國國傢地理網《中華遺產》期刊等媒體上發錶。
 

圖書目錄

序言  李少白......5
前言......7
 
第一篇 長城的牆......9
第二篇 長城的門......119
第三篇 長城的墩、臺、樓 ......199
第四篇 長城的垛孔......301
第五篇 長城的石刻磚雕......371
第六篇 憂心迴望......481
 
緻謝......554
後記......559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前言

兩韆年來,在中國北方,伴隨著農業文明和遊牧文明衝突與交流的歷程,築高牆、修長城幾乎貫穿瞭整個中國古代歷史,也見證瞭中華民族的誕生與壯大,中國人可以說是世界上修築長城歷史最長的民族。如果說毛主席的「不到長城非好漢」濃縮瞭國人的英雄情懷,那麼《義勇軍進行麯》則將長城深深譜入瞭我們的國魂。

相信每個首次登上長城的朋友都曾經被長城那磅礴的氣勢所震撼。有的人因為這種震撼,踏上瞭走遍長城之路,用雙腳和時間來證明他對長城的熱愛。也有人因為這種震撼拿起瞭畫筆或相機,用作品錶達長城在他心中的美。我們父子二人也是因為這種震撼,產生瞭對長城的好奇。自1984年以來,這份好奇心一直驅使我們帶著求知的心態,不斷探索長城。

最初,走上長城,攀到高處,隻見綿延的長城望不到盡頭,我們以為已經瞭解並觀賞瞭長城,迴傢後會在拍攝的照片後麵寫下時間和地點來作為記錄。但隨著實地考察長城所收穫的知識越積越多,我們纔發現這隻是「看到」瞭長城,而不是「觀賞」瞭長城。如何「消化」這些觀察所得並將其變成「營養」,成瞭一個難題。如何纔能從更高層次來歸納不同地段長城的特點,以及我們的感受上的差異呢?經過多年的摸索,我們漸漸體悟到,隻有從藝術的角度去觀察長城,長城的特點纔能被發現和觀賞。

那麼,藝術的本質是什麼?藝術的本質是在客觀事物中發現美的規律。畫傢從繪畫藝術的視角去觀察長城,攝影傢以攝影藝術的角度去觀察長城,而若想全麵、係統地將人類對長城美的感性認識提升到藝術高度,就勢必要格外關注長城的細節以及其形態構成。

作為經典古建築,長城的建築本身蘊含瞭大量的細節,相關領域也早有中國古代建築專傢在努力研究,在這裡我們無意班門弄斧—然而,長城上豐富多樣的牆、臺、門、樓、雕刻該如何欣賞,又絕非「古建築」三個字可以簡單涵蓋,因此亟需一套係統學說與之相配。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