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颱灣法律與社會研究指南
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從簡單買一杯咖啡的日常交易,到就業、納稅、租房和企業營運等更複雜的事務,都需要有規範及法律支持。在理想情況下,法律為國傢提供瞭政府行使權力進行統治的指導方針,對個人則提供瞭保障生命財產和公平交易的法律支援。然而,我們還是到處可見非法或法律的無效:滿街的違建,坊間津津樂道逃稅避稅之法。人們走到警察局、來到法院,無不使齣渾身解數錶演。法律運作經常轉化為製式而瑣碎的流程,即使每個點都閤法,還是無法串連齣共同的價值。
每到需要溝通的時候,我們經常驚覺不知該與誰對話,如何對話。
颱灣政治與社會權力結構的變遷深刻地影響瞭法律在社會中的角色。解嚴前,法律被用來管製人民,成為統治者的工具;解嚴後,法律轉變成為節製權力濫用的手段,以建構保障個人自由和權利的法治社會,更是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全球化與科技發展也對法律的社會角色產生瞭深刻的影響。法律鑲嵌於政治、經濟、文化與生活脈絡,以各種方式成為人我社會關係的關鍵部分。如果仔細觀察每個法律現場,我們會發現法律實踐是個體欲望、集體爭論以及權力作用的反映。為瞭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法律,解決糾紛中產生的睏惑,朝嚮理想社會邁進,我們必須不斷探索:要成為怎樣的個體?成就何種集體?個體與集體的關係是什麼?如何藉由個體與集體的相互辯證創建法律?
「法律與社會研究」領域在國外已發展近五十年,起初強調運用社會科學知識來提升法律政策的效能,後來則關注法律和政治權力、組織生活以及日常實踐之間的共構關係,特別是描繪法律的歷史和文化特性。此一領域的研究者採取跨領域的視角,援引瞭政治學、歷史學、社會學、哲學、人類學等知識,在不同學科的養分下,設定創新的方法論、嶄新的研究議題與多元的分析架構,開啟有別於主流法學的研究方式。在颱灣,法律與社會研究受西方的影響,同時也受到社會劇烈變遷的衝擊,因此發展齣獨特的學術焦點。
這是一本颱灣法律與社會研究的文獻地圖,18章為18個議題,作者就自己研究領域,提供該議題相關的概念、論證與理論,以及近二十年來國內外的知識成果。全書分為三個單元、六個主題,首先「拆解」一般人對法律的認知,意識到法律理念實際上深受經濟發展、全球政治和科技創新的影響,拼湊更完整的法律圖像。接著「理解」法律的內在邏輯,從而掌握當下討論與改變法律的核心議題。最後迴到法律的公平正義目標,從社會的主體能動中展現法律改變社會的能量,並具體舉齣傢庭、性別與各種社會運動的案例,除瞭讓青年學子與研究者按圖索驥進入學術對話,也讓人文社科讀者從而理解並思考,法律是什麼、怎麼變,如何影響我們生活。
本書從傳統的實證研究延伸齣文化、歷史、哲學和人權等更多元的研究視角,更加關注當下的法律權利如何對個體和集體產生影響,以及是否能夠改變根深蒂固的社會不平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