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改變5%,生活就有全新的可能:用極其微小的行動,打破慣性和困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只要改變5%,生活就有全新的可能:用極其微小的行動,打破慣性和困局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李松蔚
出版者 幸福文化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23/05/10
语言 語言:繁體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只要一次進步5%,生活就會產生巨大變化
新的行動帶來了新的經驗,而新的經驗打破慣性
改變就會一步一步地發生
 
  給想太多卻無法採取行動的人、給每天都在自我懷疑的人。
  給你的:「改變工具箱」。
 
  如果你總是感歎,雖然聽過很多道理,這一生卻依然過著不順遂;或是你總是想得太多,卻遲遲無法行動,那麼你需要的不是大道理,而是讓自己「動起來」!
 
  大部分人願意嘗試的行動既要是新的,又不能太難做到,這就是所謂「擾動」,要恰到好處的「刺激」,讓對方更容易地啟動不一樣的嘗試。這就是這本書所要傳達的「5%的挑戰」。
 
  本書中有真實的人生煩惱,更有你從未想過的直接建議。作者為知名心理學家李松蔚,收錄44個故事案例,談論很多人在真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像是對自我的不滿、原生家庭的痛苦、夫妻關係的煩惱、工作與生活的矛盾等等。
 
  作者請個案在未來一周內,嘗試一個沒有試過的行動,嘗試5%的新可能,然後將結果回饋給他。新的行動帶來了新的經驗,而當新的經驗打破慣性的時候,改變就一步一步地發生了。
 
  不需要一次做到100%,做的嘗試變化一定要小之又小,近乎不變。這一點點小小的變化將會產生連鎖好轉效應,像是滾雪球一樣,獲得持續下去的動力!用極其微小而不同尋常的行動,就能打破常態的慣性和困局,帶你開啟新的視角,激發更大的改變。
 
  ․改變的關鍵是:走一條新的、不曾走過的探索之路
  ․要讓「擾動」具有效果,有以下三個重點:
  1. 不要太快地同意對方有問題。
  2. 要保持對他人的尊重。
  3. 請個案嘗試的變化一定要小之又小,近乎不變。
 
好評推薦
 
  Vito大叔|人氣Podcast「粉紅地獄辛辣麵」&「大叔診聊室」主持人
  王文仁|虎尾科大專任教授、文科教授的跨域國文學習筆記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高詩佳|暢銷作家、說故事訓練師  
  張榮斌|臨床心理師、張心理師的運動處方箋  
  莊鈞涵|高效學習專家、學姊Carol  
  許庭韶|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所長  
  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楊小黎 Shiauli Yang│演員、主持人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橘子姐的熟齡理法院 版主  
  (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列)
 
五星讀者好評 
 
  ․脱不花
  和負面情绪和解
  谁都有被负面评价击中、被负面情绪困扰的时候,这种时刻,5%的改变,就像一个咒语发挥作用了!
  其實,這個5%,就是一個人終其一生最重要的能力:覺察。
  強烈推薦不開心的時候翻翻這本書,哪怕只是看看人們居然還有那麼多不開心,就開心起來了。
  
  ․石木 
  《5%的改變》…只需讀5%就會有小覺察的自我療癒…
  
  ․張翔
  每一篇都是一個活生生的真實案例,好多案例就好像曾發生在自己及周邊人的身上,作者的回答、複盤常讓我耳目一新,有所啟發。
  同時,這本書讀起來很輕鬆,就象讀一個個故事
 
  ․Ulysses
  與自我和解5%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不同的我在面對生活各種問題時的表現,焦慮、壓抑、迷茫、無助、不甘心,追求改變、尋求生命意義,自我的、工作的、親密關係等等問題。認識到這些,接下來就要嘗試去做,不論做多做少都是改變,再過程中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與自我和解。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松蔚  資深心理學家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方向博士生畢業,曾在清華大學心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並在清華大學學生心理發展指導中心任教。目前是家庭和青少年心理專職諮商師。
 
  擅長心理治療、心理諮詢領域的資深專家,在認知行為治療、系統家庭治療兩領域均有深入研究、教學以及實戰經驗,同時也是在網路頗具人氣的心理學書寫作者,長期開立個人專欄並開設網路課程,受到眾多讀者歡迎。著有《為什麼都是我的錯》等。
 
審定者簡介
 
張榮斌  臨床心理師
 
  一位擁有體育與心理學位的臨床心理師,將開啟正向行動的觀念帶入臨床個案的生活中,經營Facebook粉絲專頁「張心理師運動處方箋」,分享心理學視角在運動與生活的觀察。堅信想要有美好的生活,心理的健康很重要,隨時邁出第一步的行動更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想要讓行動與心理健康形成正向的循環,共同營造生活的向上螺旋。
 
  學歷╱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碩士班
  輔仁大學體育學系暨心理學系雙主修
 
  經歷╱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彰化縣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
  彰化縣衛生局社區諮商約僱心理師
  家暴加害人審前鑑定委員
  一級毒品緩起訴團體帶領心理師
  秀傳樂活紓壓俱樂部團體健身教練
  樂齡健身運動指導員
只要改變5%,生活就有全新的可能:用極其微小的行動,打破慣性和困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自序
前言

CHAPTER 1 ∣發現自我的存在
01.為什麼我總是搞砸自己的人生?
02.我知道該節制飲食,卻一直吃個不停
03.這不是我想要的理想生活
04.先幫「失敗」找到一個好理由
05.對於失去的,我總是不甘心
06.我老是焦慮不安,該怎麼辦?
07.「自律」為什麼這麼難?
08.找尋自己實際的問題
09.「拖延症」讓我無比焦慮
改變的工具箱

CHAPTER 2 ∣原生家庭的是與非
01.血緣與母親的期待
02.為了告別的停留
03.難以擺脫的否定聲音
04.控制不住吵架,那就⋯⋯
05.不敢反抗的困擾
06.面對催生的壓力
07.在親人面前最容易暴走
08.是家人的要求,還是自己的需要?
09.無法填補的缺憾
10.無從改變的身分
改變的工具箱

CHAPTER 3 ∣工作與理想可以兼顧嗎?
01.跨不出第一步
02.一周只想工作一天
03.越失敗,越努力,越恐懼
04.不想加班的我該辭職嗎?
05.在意權威人士的評價
06.從事與想法衝突的工作
07.這個年紀該有的樣子
08.我不甘心做個普通人
09.轉換期的迷茫
改變的工具箱

CHAPTER 4 ∣患得患失的親密關係
01.和伴侶一溝通就吵架
02.我越操心,他就越沒信心
03.喜歡被照顧,卻無法心安理得
04.他犯了錯,我卻不敢回嘴
05.做決定之前的準備
06.沒有人活該做個好人
07.結論是還沒有結論
08.家有育兒豬隊友
09:婚姻中的經濟獨立
改變的工具箱

CHAPTER 5 ∣人際關係是煩惱的源頭
01.所有人都討厭我
02.我為何如此虛榮?
03.住在孤獨的城堡裡
04.學會如何放手
05.「人比人,氣死人」的心態失衡
06.如何走出討好模式?
07.身體症狀與人際關係38:所有人都討厭我
改變的工具箱

後記:打破慣性的一小步
感謝與致敬 

图书序言

推薦序
 
  面對長年在心理諮商與治療的服務過程中,在超過3000 場次的演講,以及書寫超過了一百萬多的文字上。我無時無刻在思考,當個案、聽眾、讀者朋友們接收了我所傳達的訊息後,接下來是否啟動他的執行力?
 
  我常半開玩笑的說,親職講座、教師研習的保存期限,通常不會超過24 小時。但如果想要延長賞味期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結束之後,開始啟動自己的執行力。
 
  有了執行力,給了自己一份改變的契機。有了執行力,事後再重新看待先前的這些想法、建議、文字等內容。我相信對當事人來說,會有截然不同的理解與透徹。
 
  我非常欣賞自己一件事,當接受了一些看法、知識、建議,我就會想要嘗試看看。
  當我行動了,執行了,修正了,微調了,這時融入了自己的經驗,往往就能內化成自我改變的養分。
 
  人的一生中,得不時面對自我的存在,與原生家庭之間的關係。在工作與理想中如何拿捏與取得平衡。對於如走在鋼索上的親密關係,以及盤根錯節、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而煩惱不已。
 
  此刻的你,是否也深陷這些困擾,感到窒息,難以呼吸?我們總是想得太多,行動的太少。容易自我設限,把自己框在原地,動彈不得。
 
  我們很容易啟動腦中的驚悚小劇場,嚇壞自己,而裹足不前。很容易自我預言失敗,最後驗證果然為真。
  一句話,是否可以改變一個人?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但這些改變的前提是,我們需要隨時自我覺察,自我思考,自我檢視,接著就是行動了。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空談。然而要跨出這一步,對許多人來說,卻也是關鍵的困難。
 
  我們須好好的善待自己,給自己一些寬容值,多些餘裕的時間。讓自己採取微調的方式,一步一步如同蠶食般的行動。
  別期待自己突然間會有如鯨吞的變化。這很容易目標設定太高,讓自己陷入不切實際,反而衍生無能為力的挫敗感。
  5%,只要改變5%,就能為自己帶來改變的可能。
 
  只要改變5%,一點一滴的自我改變,讓腦中的想法化為行動。只要5% 一點一滴的自我回饋,讓自己往美好的未來漸漸靠近。
 
  全新的自己,正等著你的微笑蒞臨。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前言
 
  人生的道理看起來似乎真是這麼一回事!許多人也都有類似的癥結或困擾。但有一個疑問在我心中始終縈繞不去:個案本人真的會嘗試我給的建議嗎?對他們來說是否真的適用呢?他們的人生會因此得到改善嗎?
 
  我在從事心理諮商時,有一條心中默默遵循的準則,就是不要在諮商中直接提供建議。這不是故弄玄虛,明知道答案卻非要賣關子。而是我相信,個案遇到的困境,絕非聽別人幾句話就能解決,或者說,如果幾句話就能解決的問題,也不至於會來求助。
 
  要改變或是干涉一個人的人生相當困難,某種意義上心理諮商師很像在打擂台,對抗一個名叫「慣性」的對手。它強大、狡猾、專注,有著不屈不撓的鬥志與自我修復的技能。哪怕是對其有益的變化,也會激發它強烈的抵抗,我稱之為「排斥反應」。
 
  生活中一切帶來變化的、不熟悉的元素,所謂的「慣性」都會將其向外推,不惜調用整個心理系統,為自己編出一個合情合理的理由。正向的說這是一種人體自動免疫機制,用來規避可能會有的風險;但它也會成為另一種風險,讓那些對人有益的改變難以被保留下來。
 
  但話又說回來,這些改變和建議,對個案來說真的有幫助嗎?這件事也值得懷疑。憑什麼認定個案按照我們的建議做就是好的?它是心理諮商師的主觀認識和個人偏好:我們認為什麼是重要的,習慣用哪些辦法解決困難。這偏好適用於諮商師,卻未必適合所有人。
 
  所以我常常提醒一些初入此門的心理諮商師:如果實在有不吐不快的建議,你還是可以直接說,但是個案聽不聽或是做不做,當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老實說,我認為大部分的人都只是想傾訴,不一定會真的去嘗試改變。因為「慣性」自有它的脾氣。對外界灌輸進來的資訊,它會自動加以篩選:有些人聽過就會忘記,有些人則按自己的方式強加註解,有些人雖然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但卻認為自己做不到。總之,自找的理由百百款,最終留下的選擇,往往就是符合個案自身經驗的,換句話說,經常就是維持不變。話雖如此,我還是在這本書裡殷殷叮嚀,對讀者們提出各種建議。這些建議大多是源於我這些年從事諮商工作的心得和經驗。
 
  一直以來,我都致力於發展短程的心理諮商,希望透過幾次談話就能引發一些變化,這樣才足以讓想要改變的人產生信心,而願意持續做下去。
  
  這當然不是說,我比那些從事長程心理諮商(有些療程要以年為單位)的諮商師更能幹,只是我們各自選擇的方式和路徑不同。或許這些建議無法幫任何人解決問題,但我深深相信,當事人自己可以解決問題。最有用的辦法往往是靠自己找到的,只是很多人並沒有真的在找或是不知道怎麼找。所以即使身陷苦痛之中,他們也總是徒勞無功而且感到迷惘。
 
  我認為改變的關鍵是:走一條新的、不曾走過的探索之路。這就是我要做的嘗試:繞過慣性的阻力,請當事人嘗試從沒有做過的事情,因此獲得不一樣的經驗。所以在本書中,我給每個提問的人都回覆了一段簡短的話。
 
  與其說是解答,倒不如說是進一步的提問,我邀請個案再次反思和探索,希望他們動起來。
 
  我要求七天後回饋,請他們無論如何在這一個星期裡面做點事。這是一條簡單的真理:你想改變嗎?做點什麼吧!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變化,也一定要從「做」點什麼開始。
 
  採取行動者只能是當事人本人,誰都替代不了。你不能只是觀看一位健身youtuber 的影片就改善你的體形,或是閱讀一份食譜就能知道食物的滋味。若你想要得到答案,就得自己找。
 
  我知道很多人都喜歡用「思考」去尋找答案,認為這樣做更安全、無傷害,並且顯得更深刻和觸及靈魂。但要我來說,還是實際做點什麼更為管用。行動會直接帶來新的經驗。
 
  我通常不太看重讀者對我在觀點上是否稱讚和產生共鳴,像是:「老師,你每句話都如醍醐灌頂。」或者說:「您說的真是太對了。」因為這些說法都像是在表達:「你說出了我一直認同的道理,很棒,但是我沒有什麼行動。」所以比起讚美和認同,其實我更想聽到讀者說:我也不清楚你說得對不對,
 
  所以我去試了。試一試,無論結果如何,至少有個結果。
 
  我猜你已經發現,我是堅定的行動派。這本書也是一本 「改變行動之書」。所有的答案都藏在這個5%的改變裡。採取行動即使不能直接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偶爾讓問題變得更糟,但它仍然有不可替代的意義,新的行動啟動了探索新經驗的過程。
 
  不要對改變的期望太高,有5%新的經驗就已經很好了。改變的悖論往往是這樣:如果我說「請你變成那樣」,對方會說「可是我做不到」。我說「好吧,請保持你原來那樣」,對方又會說「這樣不行,我想改變⋯⋯」這套繞口令可以無止盡地持續下去,除非我們用其他的方式表達:「請你保持基本不變的同時,朝著可能的方向改變一點點。」書裡的一問一答都是如此,一開始或許對方的核心問題沒出現變化,甚至有些背道而馳,但是沒關係,重點在於他有了不一樣的經驗。
 
  新的經驗會帶來長遠的改變。這是我最後想說的一點心得:不需要一次性解決問題,只要一點點些微的變化,哪怕在無足輕重的地方有一點新嘗試就好。我回覆的宗旨通常就是:試一下(甚至不用保持)以前沒有試過的行動,獲得一點不同的體驗。開始行動比正確的行動更重要。

图书试读

CHAPTER 2 ∣原生家庭的是與非
 
╱沒有人活該做個好人
 
╱問:
 
李老師好!有一個問題困擾我很多年,過了這麼久我還是無法解決,希望能得到您的幫助。
 
我和老公結婚多年,當初認識他時他很努力,積極向上,一看就是能一起奮鬥把日子過好的人。但是隨著小孩出生,他越來越懶,常常把工作弄得一塌糊塗,他的主管打電話來,請我好好勸一勸他。其他同事和家人也都私底下在抱怨,他做事不用心、懶散、心不在焉。
 
他以前做生意虧過一些錢,都是我在努力還,他卻一點也不著急。這五年間,至少換了七、八份工作,我不知道他想幹什麼,嘗試過和他溝通,不出三天又是老樣子。我勸過他,也沒有用。不明白他到底是怎麼想的,說多了就發脾氣,拒絕溝通,我也沒有看到他的改變。
 
我感覺和這樣的人生活特別累。每個人都應該管好自己,做好分內之事,不應該給身邊的人添麻煩,更不能讓同事家人去找自己老婆投訴。除了工作,他算是個好爸爸。但我們欠了一屁股債,不能我一個人去還。生活的壓力全在我的肩膀上,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答:
 
我猜,你對這段婚姻是做過判斷的:你還想繼續。那就意味著你不得不承擔家庭裡的主要責任,也就是說,你還會一直受累。家庭的責任就是這樣,它總是欺負「好人」。兩個人共同承擔,只要有一方不想負責了,而另一方放不下,那責任就全落在心軟的那個人身上。
 
這聽起來當然不公平,但如果他不願意改變,你也不願意離開他,結果大概就是這樣。不過,我以前從一本書上看到過類似的家庭,提供給我另一種思考方向,有點古怪,我不確定
 
你有沒有興趣嘗試一下。
 
從現在開始,把你的每一筆收入分成兩半:一半算作家庭的,用來還債或者別的用途,另一半是屬於你自己的,你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如果找不到花錢的地方,也可以先存起來。萬一將來你打算開始新的生活,這筆錢也能派上用場。但只能給你一個人用,絕不能變相補貼家裡。
 
這也許會讓你們還債的速度慢一些,但沒辦法。因為你只有一半的身分是妻子,另一半則是你自己。你賺的錢,最多只能拿一半去盡家庭責任。這會讓你平衡一些,因為你的辛苦付出,總算有一部分是為自己。

只要改變5%,生活就有全新的可能:用極其微小的行動,打破慣性和困局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只要改變5%,生活就有全新的可能:用極其微小的行動,打破慣性和困局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只要改變5%,生活就有全新的可能:用極其微小的行動,打破慣性和困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只要改變5%,生活就有全新的可能:用極其微小的行動,打破慣性和困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