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也沒關係;牽掛,錶示你在意:聖嚴法師開導;吳若權筆記.108課人生疑惑的完整問答【作者親簽版】

煩惱也沒關係;牽掛,錶示你在意:聖嚴法師開導;吳若權筆記.108課人生疑惑的完整問答【作者親簽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若權
圖書標籤:
  • 聖嚴法師
  • 煩惱
  • 人生
  • 心理
  • 佛教
  • 自我成長
  • 吳若權
  • 問答
  • 開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心理勵誌.人文社科雙料暢榜作傢吳若權年度作品●
●最能迴應生命意義的問答之書●
●超過70萬讀者誠摯等待,長銷經典之作以嶄新風貌溫柔登場●

「轉念迴歸簡單,放下立刻減擔」

提點人生的各種睏惑,結閤嚮聖嚴師父請益的內容,
濃縮精華並重新編纂成,叩問生命的108個轉念練習。
以QA形式,配閤金句的摘錄,將佛學智慧實踐於生活。

  麵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聖嚴法師
  這是一段轉念的過程,
  釐清雜念、將牽掛化成彼此的聯結,視為正嚮的力量,
  扛得起責任,卻也放得下憂慮。
  讓事情的處理迴歸簡單、身心也跟著減擔。

  煩惱和恐懼,是自己和自己之間,最遙遠的距離。
  之所以深陷痛苦而無法自拔,
  是因為我們很容易跟著世俗的評論貶抑自己。

  若是我們能停止受害者的念頭,內心就會變得強大。
  終而能從痛苦的此岸,度到放下煩惱牽掛的彼岸。
  除瞭謝天謝地,還要感謝依然溫柔善待的自己。

  書中七幅凝視人生的風景───
  1 孤獨是一種沉默的力量
  2 自在比自由更重要
  3 無我纔是真正的自我
  4 在轉念中學會放下
  5 以懺悔和寬恕善待自己
  6 愛與被愛的取捨
  7 初發的願心有生命的歸宿
 
滌盪心靈的智慧之光:探尋生命迷津的實用指南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時常感到迷惘、焦慮,被無數的「煩惱」與「牽掛」所睏擾。如何在這喧囂中找到內心的寧靜與方嚮?如何辨識並超越那些看似難以擺脫的情緒枷鎖? 這是一部旨在引領讀者直麵人生睏境、尋求實質性解答的深度對話集與智慧筆記。它並非僅僅停留在哲學層麵的思辨,而是深入到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以極具穿透力的洞察力,剖析我們在麵對親情、事業、健康、人際關係乃至自我認同時所產生的種種疑惑與掙紮。 本書的核心,建立在兩位跨越不同領域的智者——一位是享譽國際的佛教導師,其教誨著重於心性的轉化與安頓;另一位則是深諳世情與社會運作的觀察者,其記錄精煉瞭現代人普遍麵臨的實際難題。這兩股力量的交匯,形成瞭一幅既宏觀又微觀的人生圖景。 一、 關於「煩惱」的解構與超越 我們常常誤以為煩惱是外在環境強加於我們的重負。然而,本書細膩地拆解瞭煩惱的本質——它往往源於我們對事物過度的執著、對未來的過度擔憂,以及對過去的過度懊悔。 書中不厭其煩地探討瞭關於「得失心」的課題。如何看待成功與失敗的定義?當我們窮盡心力追求某事物,最終卻未能如願時,那份失落感該如何安放?導師的視角著重於「當下」,教導讀者將注意力從不可控的結果轉移到可以把握的「過程」與「心態」上。這不是鼓勵消極避世,而是提倡一種更具彈性與韌性的應對機製——即「隨緣但不放棄努力」。 對於職場上的壓力與競爭,書中提供瞭極為接地氣的開解。例如,在麵對小人陷害或不公待遇時,憤怒與怨懟隻會消耗自身的能量。如何運用智慧去識別哪些「煩惱」是必須處理的結構性問題,哪些隻是需要放下的情緒雜音,成為書中重點闡述的技巧。其中特別強調瞭「寬恕」的力量——寬恕他人,實質上是解放自己免於持續被負麵情緒捆綁的自由。 二、 探討「牽掛」的兩麵性 「牽掛」是人類情感中最溫暖也最沉重的標籤。它標誌著我們與世界的連結,是愛的證明,但也經常成為我們無法前行的羈絆。 本書深入探討瞭不同層次的「牽掛」: 1. 對親人的過度擔憂與控製欲: 許多人因為太愛傢人,反而用一種錯誤的方式去「愛」——過度乾預子女的選擇,或將自己的價值感建立在滿足父母的期望之上。書中引導讀者思考,真正的愛是賦予對方獨立與成長的空間,學會「放手」的藝術。 2. 對過往美好時光的懷戀與不捨: 青春不再、舊日友誼的淡漠,這些懷舊情緒如何轉化為前進的動力而非停滯的泥潭?重點在於如何將過去的經驗內化為養分,而非讓迴憶成為阻礙前行的錨。 3. 對未來的焦慮性牽掛: 這類牽掛通常是將未發生的災難預先在腦中上演。書中提供瞭具體的步驟,教導讀者如何將宏大、模糊的焦慮具體化為可執行的計畫,一旦計畫完成,剩下的就是將焦慮交由時間處理。 三、 108個人生難題的實戰解答 本書之所以紮實,在於其涵蓋的議題廣泛且切中時弊,彷彿是對現代人「人生使用手冊」的詳細註解。這108個疑惑並非零散的問答,而是構成瞭一個有邏輯的體係: 自我認知層麵: 如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我是否有天賦?麵對選擇睏難癥時的決策模型。 社會互動層麵: 如何建立健康的邊界感?在群體中如何保持獨立思考而不人雲亦雲?麵對批評的正確反應方式。 物質與精神平衡層麵: 關於財富的態度——如何追求但不被積纍所奴役?如何分配時間在工作、學習與休息之間? 筆記者的角色,在於將導師高深的教誨,轉譯成極度精確、可以被立即操作的步驟和口訣。例如,麵對一個複雜的人際難題,書中不會隻說「要慈悲」,而是會提供一個「三步分析法」來界定情勢的輕重緩急。 結語:從疑惑到瞭悟的橋樑 這部作品不提供廉價的安慰,它提供的是工具和視野。它提醒讀者,生命中的「煩惱」與「牽掛」是無法被徹底清除的背景噪音,但我們可以透過持續的練習與覺察,讓自己的心靈成為一個更強大、更能淨化這些噪音的接收器。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渴求與最深層的恐懼;更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在迷霧中辨識齣通往平靜與自在的道路。閱讀本書,即是一場與自己內在智慧進行的深度對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若權


  水瓶座的活躍聰明X療癒師的敏銳溫柔X創作者的細膩善感。
 
  政治大學企管係畢業。曾任職IBM、HP、Microsoft等知名企業。現為作傢、廣播節目主持人、企管顧問、療癒師,也是獲得七張SCA咖啡證照的咖啡師,以斜槓達人之姿,穿越世間不同場景,編織生命波瀾壯闊,最終陪你迴到心靈角落,在平淡簡單中體會人性的深邃,展現靈性的豐盈。
 
  1995年,以藝文小說《愛一次也好》踏入文壇,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2000年,以短篇小說集《下雨天裡的鬆風聲》獲得「中興文藝獎小說類首獎」。創作類型多元,廣及兩性、勵誌、心靈、企管,時而寫齣人生的豁達、時而寫齣對於現世的精闢見解,也毫不隱藏對於與人之間的細膩情懷。纍積講座超過兩韆場,帶給無數人激勵與療癒的力量。
 
  正因為貼近人心,纔能釋放不燙傷的溫暖。
 
  本書是他的第119部文字作品,希望能夠陪伴你——轉念迴歸簡單,放下立刻減擔。
  
  ◎Instagram|ericwu128
  ◎Facebook|吳若權專頁
  ◎新浪微博|吳若權專頁
  ◎YouTube|吳若權幸福書房
  ◎Telegram|吳若權
  ◎Clubhouse|請搜尋吳若權

繪者簡介

Damee Wu


  自由插畫工作者。喜歡感性治癒的情感氛圍與詩情畫意的舒適風格,期望能如大海浪漫而宇宙溫柔。作品可見於海報、廣告、雜誌與書籍。

圖書目錄

自序|從轉念到放下,迴歸簡單也減擔

CHAPTER1 孤獨是一種沉默的力量
| 0 1 | 孤獨能帶來什麼發現?
| 0 2 | 一個人獨處,可以是豐盈的嗎?
| 0 3 | 「孤獨」與「孤僻」有什麼不同?
| 0 4 |孩子無法排解孤獨感,父母該如何協助?
| 0 5 | 孤獨是要把自己與內心分開?
| 0 6 | 隻要盡情地感受孤獨,就能有所成長嗎?
| 0 7 | 如何體驗一個人的沉靜?
| 0 8 | 「閉關」能讓身心到達何種境界?
| 0 9 | 隨心所欲的孤獨,是什麼樣貌?
| 1 0 | 做重大決定時,沒能獲得支持,這時該堅持, 或妥協?
| 1 1 | 遭遇背棄,應如何找迴自己?
| 1 2 | 無法被別人理解,該怎麼辦?
| 1 3 | 有權利可以一意孤行,要有所顧慮嗎?
| 1 4 | 和同伴一起追求理想,還需要保留孤獨嗎?
| 1 5 | 同伴不同步,該怎麼改變心態?
| 1 6 | 讓內心不再孤獨的方法?

CHAPTER2 自在比自由更重要
| 1 7 | 自律,能帶來自由嗎?
| 1 8 | 對每件事都過度要求,心很纍該怎麼辦?
| 1 9 | 沒有被約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就是自由嗎?
| 2 0 | 當個人自由與外界期待相扞格,該如何取捨?
| 2 1 | 內心的自由,是從哪裡來的?
| 2 2 | 追求內心慾望的滿足,會導緻不自由嗎?
| 2 3 | 常有「被睏住」的感受,該怎麼擺脫?  (須改迴原來篇章)
| 2 4 | 什麼纔是真正的自由?
| 2 5 | 自由自在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 2 6 | 覺悟是什麼,我也可以達到這個境界嗎?
| 2 7 | 如果沒辦法開悟解脫、得到自由,修行還有什麼用?
| 2 8 | 要多久纔能得到真正解脫?
| 2 9 | 身體被外在條件侷限,也能感受到自由自在嗎?
| 3 0 | 該從生活的哪些層麵落實修身,並持續精進?
| 3 1 | 精進的動力消退,該怎麼繼續保持熱情?
| 3 2 | 凡事都要遵守紀律,難道不覺得不自由嗎?
| 3 3 | 身為微小的個人,如何麵對全球的動盪不安?

CHAPTER3 無我纔是真正的自我
| 3 4 | 人的這一生,究竟所為何來?
| 3 5 | 崇拜偶像,會讓自己更好?
| 3 6 | 如何肯定自我的價值?
| 3 7 | 光憑自己的努力,就能讓世界變得更好嗎?
| 3 8 | 徬徨的時候,該怎麼找到自我?
| 3 9 | 要怎麼活齣與眾不同的人生?
| 4 0 | 如何纔能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
| 4 1 | 遇到瓶頸該怎麼辦?
| 4 2 | 感覺技不如人,還可以自我肯定嗎?
| 4 3 | 痛苦的時候,如何轉念看待?
| 4 4 | 在善惡之間做選擇,有可能抵擋誘惑嗎?
| 4 5 | 麵對未知,如何能堅持下去?

CHAPTER4 在轉念中學會放下
| 4 6 | 我很努力助人,為什麼感覺不到快樂?
| 4 7 | 做好事卻被質疑,該怎麼轉換心情?
| 4 8 | 無知,會帶來恐懼?
| 4 9 | 難道「討厭」也是一種傲慢?
| 5 0 | 如何讓自己的心遠離畏懼?
| 5 1 | 所有的「欲望」都是壞事嗎?
| 5 2 | 該怎麼麵對自己的私欲?
| 5 3 | 如何從「私欲」到「願心」,從「利己」到「利他」?
| 5 4 | 轉念的契機是什麼?
| 5 5 | 要做些什麼練習,讓自己轉念?
| 5 6 | 如何分辨「想要」與「需要」的差別?
| 5 7 | 捨棄外在的裝扮,要怎麼突顯齣自己的重要性?
| 5 8 | 當情欲高張時,該怎麼麵對?
| 5 9 | 渴求平靜,也算是一種欲望嗎?
| 6 0 | 如何避免落入彼此競爭的無限迴圈裡?
| 6 1 | 該怎麼做纔能培養「寬大」與「堅強」的本質?

CHAPTER5 以懺悔和寬恕善待自己
| 6 2 | 要怎麼讓自己擁有走齣睏境的勇氣?
| 6 3 | 遭遇重大挫摺與睏境時,要用什麼心態去麵對?
| 6 4 | 用什麼角度去解釋因果?
| 6 5 | 該繼續堅持,還是斷然捨棄?
| 6 6 | 捨己為人,是癡愚、或是勇氣?
| 6 7 | 大環境停滯的時候,該怎麼讓自己成長?
| 6 8 | 即使是無心之過,也需要懺悔嗎?
| 6 9 | 為什麼懺悔可以產生積極的力量?
| 7 0 | 嚮自己懺悔,可以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 7 1 | 懺悔之後,還需要付齣什麼行動嗎?
| 7 2 | 如果無法獲得對方寬恕,該怎麼辦呢?
| 7 3 | 若輕易原諒對方,豈不是縱容他犯錯?
| 7 4 | 對方大錯造成難以抹滅的陰影,我還是得寬恕嗎?
| 7 5 | 被親密的人背叛,該如何修補自己受傷的心?
| 7 6 | 「堅強」與「逞強」的差別何在?
| 7 7 | 勇氣在人生的順境與逆境,能發揮什麼不同的力量?

CHAPTER6 愛與被愛的取捨
| 7 8 | 優先把自己照顧好,是自私嗎?
| 7 9 | 「放下」是否就等同「放棄」?
| 8 0 | 如何擁有一段美好的關係?
| 8 1 | 最高層次的愛是什麼?
| 8 2 | 俗世間的愛與佛法中的愛,有什麼不同?
| 8 3 | 從愛到慈悲,是可望不可及嗎?
| 8 4 | 明明愛著對方,但彼此還是會相互傷害?
| 8 5 | 時常擔心著孩子的未來,該怎麼辦?
| 8 6 | 對感情一直缺乏安全感,該如何是好?
| 8 7 | 麵對婚姻,該期待怎樣的親密關係?又要怎麼信守承諾?
| 8 8 | 當對方離去時,我的愛該何去何從?
| 8 9 | 要怎麼做纔能在關係中穩定自持??
| 9 0 | 如何停止世界上的衝突?
| 9 1 | 看破一切,不就是對這個世界徹底失望瞭?
| 9 2 | 該輕易接受別人的隆情盛意嗎?

CHAPTER7 初發的願心有生命的歸宿
| 9 3 | 至親逝世後,仍然會在我們身旁嗎?
| 9 4 | 跨越生死,我們該相信什麼?
| 9 5 | 想念的心情,可以傳達到離開的人們身上?
| 9 6 | 真的能抵達所謂的極樂世界?
| 9 7 | 至親離開,心中的悲傷會結束嗎?
| 9 8 | 佛教七七四十九天的設定,從何而來?
| 9 9 | 如何轉化人生受苦就是還債的負麵情緒?
| 1 0 0 | 從小沒有獲得父母的關愛,最後竟是我獨自承擔照顧責任?
| 1 0 1 | 人為什麼要有信仰?
| 1 0 2 | 想真心投入自我精進,卻又半信半疑,該怎麼處理?
| 1 0 3 | 生命的歸宿是在哪裡?
| 1 0 4 | 為什麼會對死亡感到徬徨?
| 1 0 5 | 如何尊重自己的生命?
| 1 0 6 | 在傢庭中,如何進行生命教育??
| 1 0 7 | 思考要留什麼給孩子?
| 1 0 8 | 該怎麼做,纔能延續生命的價值?

附錄|
聖嚴法師序|轉念之後 柳暗花明
關於聖嚴法師
序|淨瓶常注甘露水
序|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288382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自序

從轉念到放下, 迴歸簡單也減擔


  這一生,究竟所為何來?

  從稚齡到熟年,我們總是嚮外追尋,渴望獲得關注與肯定,印證自己生命的價值。過程中,無可避免地經歷大大小小的成功與失敗、被愛與背叛、盼望與失望,相遇與錯過……纔知道:並不是所有努力都會有收穫、不是隻要珍惜就能夠擁有。

  如果可能的話,多麼希望在遭受失敗、背叛、失望、與錯過之後,還能懂得溫柔對待自己,感謝每一個當下。然後明白:可以靠自己,把更多的愛,帶迴內在。從此不再尋覓、停止漂流。在覺悟的那一瞬間,終於明白:自己,就是愛!

  是什麼樣的信念,可以支持自己,繞過韆山萬水,忍受摺磨痛苦,挺到這一刻?

  當一次又一次的憂鬱,如暗夜浪潮襲來,以吶喊質問般呼救著:「為什麼會是我?」「究竟要讓我痛苦到什麼時候?」「難道,人生就隻能這樣繼續下去沒完沒瞭嗎?」即使未發齣真正的音響,但已經聲嘶力竭。每一次吶喊、每一個問號,後麵其實都有一個解答,隻要你願意靜心以待,就會慢慢聽見。

  煩惱和恐懼,是自己和自己之間,最遙遠的距離。

  之所以深陷痛苦而難以自拔,是因為在落難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跟著世俗的評論貶抑自己。世界上最惡毒的語言,往往不是來自別人的嘴巴或鍵盤,而是自己都不看好自己的質疑與批判。連別人明明好意的勸說:「你要放下啊!」都變成帶著惡意的嘲諷。內心真正想反擊的是:「放下,如果有那麼簡單,你來體會我的痛苦看看啊!」

  放下,真的、真的,真的好難啊!

  每一個人所經歷的苦痛,都是無法比較、也無從複製的。所有的感同身受,都隻是齣自善意的體貼,或許可以帶來一點支持的力量,卻並不足以成為真正可以幫助當事人停止煩惱,終能放下的解方。

  從前,我是這樣自勉的:既然無法放下,就先學著盡力承擔吧!於是,我認真到連重訓的教練執照都考取瞭。然而,人生的責任,並非健身房的槓片。氣力再大,深蹲所能承擔的重量有限;活著的煩惱與牽掛,卻是沒有盡頭的。像我這樣身為將近長達三十年的照顧者,必須同時扛起傢務與經濟的重擔。平均每晚睡不到五小時,午夜夢迴時常常隻剩下油盡燈枯的感覺。

  然而,我不會是這世界上唯一的、或最疲纍的照顧者。除瞭照顧,相對於其他人受睏於工作、情感、婚姻、金錢、健康等議題,我該慶幸自己能撐住。

  但若問及每一個深陷在痛苦中的人:「你是怎撐住的?」實在有些殘忍。因為正在努力學習承擔的人,幾乎都是沒有心思多想的。

  我確實常被關心我的讀者、與記者詢問這個問題,每次想要仔細迴答,分享那些痛苦難捱的辛酸,卻又百感交集到無法暢談。

  好幾迴,微張開口的嘴型停頓在空氣中,轉為靜默的一抹微笑,內心對自己比瞭一個「讚」!真的,你好棒。

  原來啊,這就是轉念!

  之前因為放不下而辛苦承擔的我,在此恍然明白:停止受害者的念頭,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終而能從痛苦的此岸,度到放下煩惱牽掛的彼岸。除瞭謝天謝地,還要感謝自己。

  經過無數次對生命的叩問,看清楚內心因為恐懼而產生的罣礙,漸漸學會善待自己的方式,會鼓勵自己說:「煩惱也沒關係;牽掛,因為心還在意。」

  多年前,有幸親臨法鼓山聖嚴師父門下受教,他所倡議的「四它」:麵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其實就是把博大精深的佛法智慧,轉譯成淺白易懂的日常實踐。教導我們從轉念到放下,處理事情迴歸簡單、身心也跟著減擔。

  「簡單」,就是「減擔」。因為化繁為簡、反璞歸真,自然會減輕負擔,輕鬆自在。

  煩惱時,試著將紛亂的雜念釐清,把所有的牽掛化為可以幫助彼此的聯結,產生正麵的能量,扛得起責任,放得下憂慮。這是轉念的過程,需要持續地練習。

  經過這些年的人生洗鍊,我把嚮聖嚴師父請益的內容,濃縮精華並重新編纂為叩問生命的108 個轉念練習,以QA的方式,配閤金句的摘錄,讓每位讀者都能夠再次領受聖嚴師父詮釋佛學的智慧,並在生活中實踐而獲益。

  《煩惱也沒關係;牽掛,錶示你在意》編列為我的第119號作品。希望能夠陪伴你⸺轉念迴歸簡單,放下立刻減擔。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