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論衡(精裝版)

水滸論衡(精裝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幼垣
圖書標籤:
  • 水滸傳
  • 古典文學
  • 名著
  • 施耐庵
  • 文學評論
  • 古典小說
  • 英雄傳奇
  • 中國古典文學
  • 精裝本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水滸傳》的作者是不是施耐庵;
它與水滸雜劇及話本有著什麼樣的關聯?
各種不同的《水滸》版本之間的關係又如何?

  本書作者遍訪存世《水滸》罕本,透過版本的比勘,釐清瞭水滸故事演化的若乾關鍵問題:從招安部分檢討《水滸傳》成書的過程,凸顯齣簡本在《水滸》版本研究上的重要性;從氣象的描述入手,指《水滸》的作者應是南方人,而非施耐庵;對於《水滸傳》人物的安排、戰爭的場麵,及佈局的疏忽,亦均有獨到的論析。
 
《宋史輯略》:北宋風雲的史料鈎沉與製度深探 本書簡介 《宋史輯略》並非對某一部特定曆史典籍的重新編纂,而是一部以北宋(960年—1127年)為核心,專注於對海量史料進行精細篩選、考訂辨析和深度解讀的學術力作。它緻力於超越傳統“紀傳體”或“編年體”的敘事框架,通過對零散記載、地方誌、私人著述、金石文獻等多元化史料的鈎沉和輯錄,重構北宋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文化的全景圖。本書旨在為深入研究宋代曆史提供一個紮實、細緻且富有批判精神的史料基礎和分析視角。 第一編:開國基業與皇權重塑 (960-1022) 本篇聚焦於宋太祖趙匡胤的統一戰爭、陳橋兵變後的權力格局重塑,以及宋太宗趙光義的文治鞏固。重點不在於簡單復述重大戰役,而在於對“杯酒釋兵權”的深層機製進行製度史的剖析。 軍事製度的變革: 詳細輯錄瞭宋初對藩鎮割據勢力的削弱措施,如“更戍法”的實施細節、禁軍的精銳化與地方廂軍的削弱。著重考證瞭“更戍”頻率對軍隊忠誠度和戰鬥力的雙重影響,並引用瞭《宋會要輯稿》中關於軍籍管理的原始檔案。 中央集權的文官化: 深入探討瞭樞密院與三司的權力製衡。通過對比唐末五代藩鎮留下的權力真空與宋初中央政權對財權、軍權的收歸,梳理瞭宋代“重文抑武”方針在具體機構設置上的體現。尤其對諫官製度的強化,分析瞭其作為皇帝耳目的作用,而非單純的“言官”。 開疆拓土的代價: 對太宗時期對遼、吳越、後蜀的用兵進行瞭史料比對。重點不在於戰爭的勝負,而在於其對北宋財政基礎的初始衝擊,以及對“歲幣”製度形成初期的財政負擔測算。利用《宋代賦稅史料匯編》中的部分地方上報數據,還原瞭早期國傢財政體係的壓力點。 第二編:元豐變法前夜的社會結構與財政睏境 (1023-1085) 這一時期,社會矛盾日益凸顯,冗官、冗兵、冗費的“三冗”問題成為無法迴避的時代主題。本篇通過對地方誌中賦役記載的梳理,揭示瞭社會經濟的深層變化。 土地兼並與佃農關係: 摒棄籠統的描述,本書通過輯錄《州縣誌》中對“義莊”的記載,以及部分士大夫傢譜中關於田産的條目,來重建宋仁宗時期土地私有化趨勢的規模。分析瞭“永業田”、“公分田”等概念在實際操作中的模糊化過程,及其對國傢稅源的侵蝕。 商業的繁榮與稅收滯後: 聚焦於城市經濟的發展,特彆是開封、杭州等大都會的商業稅收入。本書考證瞭“牙行製度”的演變,以及其在流通領域中對政府監管的規避。對比瞭商業稅與傳統田賦的比例變化,論證瞭中央財政結構性失衡的根源。 黨爭的萌芽與士大夫的權力場: 詳細梳理瞭範仲淹慶曆新政的失敗案例。本書不再將此簡單歸結為保守勢力的阻撓,而是通過對比不同派係在“差遣”分配上的分歧,揭示瞭官僚集團內部對權力分配邏輯的根本性衝突。對新舊黨爭的早期文獻進行爬梳,明確瞭其從政策之爭嚮人身攻擊的演變軌跡。 第三編:王安石變法:製度創新的微觀審視 (1068-1085)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之一,它力求從變法執行層麵還原政策的真實麵貌,而非停留在抽象的理論層麵。 青苗法與均輸法的實施細則: 對比瞭不同州縣在執行青苗法時的“尺度”差異。通過對《三朝北盟會編》中地方官員的奏摺的深入挖掘,分析瞭地方胥吏如何利用政策的模糊地帶進行盤剝,以及朝廷對底層執行反饋的失察。 保甲法與兵役的重構: 詳細比對瞭原有的保伍製度與王安石推行的保甲製度在人員構成、訓練強度和行政成本上的區彆。本書特彆關注瞭保甲製度在維護地方治安和承擔軍事義務上的實際效果,並引用瞭金石碑刻中關於保甲名錄的殘存信息,試圖還原受影響的基層傢庭構成。 “理財”觀念的轉型: 深入探討瞭變法派對國傢財政的整體認知變化,從傳統的“節流”轉嚮積極的“開源”,這標誌著宋代財政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本書通過分析《宋代財政史料集》中關於“市易務”的盈虧報告,來評估這項金融創新的風險與收益。 第四編:新舊黨爭的白熱化與王朝的衰落 (1086-1127) 本篇著重分析瞭哲宗朝的“舊黨復闢”及徽宗朝的奢靡與最終的崩潰。 司馬光的“中興”與政策的反轉: 細緻考察瞭司馬光廢除新法的具體措施及其對國傢財政的即時影響。本書通過對河工、漕運等關鍵經濟環節的史料追蹤,論證瞭短期內恢復舊製對社會資源的錯配效應,為北宋財政的長期下滑埋下瞭伏筆。 徽宗朝的文化盛世與政治危機: 探討瞭宋徽宗“以文製武”政策的極端化傾嚮。本書對“花石綱”的徵發範圍和地方吏治的腐敗程度進行瞭細緻的描摹,引用瞭大量民間關於此項搜颳的記載,以側麵反映中央權威的衰落。 靖康之變的史料辨析: 對“靖康之恥”的記載進行瞭跨文本比對,尤其是對金人方麵的史料(如《金史》相關記載)與南宋的抵抗敘事進行對照,力求還原事件發生前夕,朝廷內部的決策失誤和軍事指揮的混亂狀態。重點分析瞭“城下之盟”簽訂前夕,朝中各方勢力的真實動嚮。 結語:北宋曆史的遺存與鏡像 本書最後總結瞭北宋在製度創新(如三司的專業化)、文化繁榮(理學與宋詞的興盛)以及國傢治理模式上的獨特遺産。同時,也深刻剖析瞭其“重文輕武”結構在麵對北方遊牧民族壓力時的緻命缺陷。通過對一係列關鍵史料的細緻梳理與重建,《宋史輯略》旨在為後世研究者提供一個堅實、多維、可供反復驗證的北宋曆史“底片”。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馬幼垣


  廣東番禺人,1940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文學士、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在美國夏威夷大學執教逾四分之一世紀,1996年退休,改任該校終身榮譽教授。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臺灣大學、清華大學(新竹)、東海大學、香港大學任客座或兼任教職。第二次退休前為香港嶺南大學中文係中國文學講座教授。著述宏富,文史兼精,研究以古典小說和海軍史為主,近還重拾大學時期的舊歡,添治中西交通史。著有《水滸論衡》(1992)、《水滸人物之最》(2003)、《水滸二論》(2005)、《事實與構想——中國小說史論釋》(2007),均由聯經齣版。另有數目有限的自印本《插增本簡本水滸傳存文輯校》,上下冊,在行內流傳。


 

圖書目錄

插圖
自序

考據篇
牛津大學所藏明代簡本水滸殘葉書後
影印兩種明代小說珍本序
呼籲研究簡本水滸意見書
現存最早的簡本水滸傳
  ——插增本的發現及其概況
影印評林本缺葉補遺
影印評林本缺葉再補
水滸書首資料六種(外一種)
  ——兼論編輯資料集諸問題
嵌圖本水滸傳四種簡介
從招安部分看水滸傳的成書過程
混沌乾坤:從氣象看水滸傳的作者問題
水滸傳與中國武俠小說的傳統
流行中國大陸的水滸傳說
附錄:從李若水的捕盜偶成詩論歷史上的宋江(馬泰來)

論析篇
排座次以後水滸傳的情節和人物安排
水滸傳戰爭場麵的類別和內涵
梁山復仇觀念辯
魯智深亡命的時空問題
魯智深的語文程度
梁山好漢一百零九人
水滸傳中的蔡京
李逵的武功
桃花山究竟在哪裡?
劉唐傳書的背後
女將一丈青扈三娘
麵目模糊的梁山人物
土豪惡霸穆弘穆春
生辰綱事件與水滸佈局的疏忽
施恩圖報的施恩
架空晁蓋
歐西名詞對照錶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0868500
  • 叢書係列:中國古典小說研究
  • 規格:精裝 / 436頁 / 17.5 x 24.6 x 6.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