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的力量

微習慣的力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佐藤傳
图书标签:
  • 自我提升
  • 习惯养成
  • 微习惯
  • 行为改变
  • 心理学
  • 效率
  • 个人成长
  • 目标管理
  • 持续进步
  • 影响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進步0.1%,往後的人生就會大有不同~

  我們需要的是,今天比昨天成長0.1%,然後堅持下去。

  就算下定決心告訴自己「每天要讀英文兩個小時」,
  也有可能在明天或是幾天之後,就因為「身體狀況不佳」或是「加班加不完」而打退堂鼓。
  比起這種好高騖遠的心態,更重要的是持續讓自己以0.1%的幅度成長。

  「今天早上醒來的心情,感覺比昨天起床的時候更好。」
  「今天做了一些伸展操,所以覺得身體比昨天更柔軟。」
  「今天讀了五分鐘的英文。」
  「今天寫了一行日記。」

  大致上就是這種程度的進步。
  老實說,若單就一天來看,這些都是可有可無,沒有半點影響的成長,
  但重點在於讓這些進步成為一種習慣。
  就算只有0.1%的成長,在六百九十四天之後,
  就會茁壯為兩倍的成長。這就是潛藏於習慣的「祕密之力」。

  每天成長一點點就夠了。
  一點一滴、一步一腳印地累積,
  這些一點點的成長將會成為改變人生的原動力。
  立刻在你的人生裡安裝「微成長習慣」吧!

本書特色

  ◎日本知名習慣專家、百萬暢銷作家──「阿傳老師」親自傳授成功人士都在做的「微習慣」!
  ◎全面掌握心靈、金錢、人際、思考、工作等方面的88項好習慣!
  ◎內容具體,容易實踐!搭配插圖,輕鬆閱讀!
 
掌控微小变革:解锁持久行动力的实用指南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行为模式的底层逻辑,揭示了如何通过设计和实践极度微小、易于执行的日常习惯,来系统性地驱动个人生活、职业发展乃至心智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它摒弃了“大跃进”式的激进变革,转而聚焦于“微进步”的积累效应,为渴望改变却常因缺乏动力或时间而裹足不前的人群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行动框架。 --- 第一章:宏大目标的陷阱与微小行动的复利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快速成功”和“颠覆式创新”的时代。媒体和成功学贩卖的往往是惊人的转变故事——连续工作数十小时、一次性戒除所有恶习、瞬间掌握一门复杂技能。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些宏大的目标如同难以攀登的雪山,初始的激情往往在面对现实的陡峭和漫长周期后迅速消退,最终导向的不是失败,而是习惯的放弃和自责的恶性循环。 本书的基石在于重新审视“改变”的本质。真正的、可持续的改变并非源于一蹴而就的壮举,而是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行动日复一日累积的结果。我们称之为“微小行动的复利效应”。 1.1 为什么“意志力”是不可靠的燃料? 传统观念将成功寄托于强大的意志力。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如同肌肉一样会疲劳。当我们白天做出无数个关于工作、健康、财务的决策后,傍晚时分,抵抗诱惑的能力急剧下降。如果一个习惯的起点设置得过高(例如,“每天冥想三十分钟”或“写两千字日记”),我们实际上是把成功的概率建立在随时可能枯竭的意志力之上。本书提出,成功的秘诀在于绕过意志力,将行为嵌入到环境和日常流程中,使其变得自动化。 1.2 重新定义“成功”: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对于初学者而言,对最终结果的过度关注会产生巨大的“表现焦虑”。当你试图“跑马拉松”时,迈出第一步的压力会让你望而却步。本书倡导的策略是将目标分解到“荒谬的微小”程度。例如,如果你想开始阅读,你的微小习惯不是“每天读一章”,而是“打开书本,阅读一句话,然后合上”。这个动作的阻力几乎为零,成功率极高。关键在于:建立“我做到了”的身份认同。每一次成功,无论多小,都在向你的大脑发送信号:“我是一个坚持阅读的人”,这种身份的强化远比读了多少字更具长远价值。 第二章:行为设计学:如何设计一个“不可能失败”的习惯 成功的习惯并非凭空产生,而是通过精心的结构化设计才能固化下来。本章将介绍一套实用的行为触发机制,确保你的新习惯能在日常的混乱中生存下来。 2.1 锚定效应:将新习惯植入旧流程 人类大脑偏爱流程的连贯性。与其试图在一天中寻找一个“空闲时间”来做新事情,不如将新习惯“锚定”在已有的、雷打不动的旧习惯之后。这就是“习惯堆叠”(Habit Stacking)的原理。公式为:“[现有习惯] 之后,我将执行 [新微小习惯]。” 案例分析: 如果你习惯早上刷牙,你可以将其与“做十个俯卧撑”锚定。这个俯卧撑不必做到力竭,做到你感觉“还能再做一点”即可。关键是:牙膏泡沫还没冲干净,俯卧撑就已经完成了。 2.2 降低摩擦力:让坏习惯难以进行,让好习惯轻松启动 行动的阻力是习惯成败的关键变量。你需要系统性地调整环境,减少你想要养成的习惯所需付出的努力(降低摩擦力),同时增加你不想要的行为所需付出的努力(增加障碍)。 降低摩擦力实例: 如果你想早起写作,前一晚就把电脑打开,文档准备好,笔和笔记本放在床头。早晨醒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启动信号。 增加障碍实例: 如果你想减少刷手机的时间,将社交媒体应用图标移出主屏幕,甚至从手机上卸载,只保留在电脑端访问。 2.3 立即奖励:大脑的即时满足机制 人类是追求即时满足的生物。宏大的奖励(如“一年后升职”)对我们的大脑吸引力远不如即时的、微小的快感。本书强调,在培养新习惯的初期,必须设计一个“微小即时奖励”。 这个奖励必须与习惯本身紧密相连,且不会破坏习惯的长期目标。例如,完成了一次微小的锻炼后,允许自己听一首特别喜欢的歌;或者在完成一个困难的写作任务后,品尝一小块黑巧克力。重要的是,奖励发生在行为结束的那一刻,以此强化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告诉它:“刚才那个行为带来了愉悦感,下次应该重复。” 第三章:维持与扩展:从微小到显著的持续进化 一旦微小习惯得以建立,下一步便是确保它不会停滞不前,并学习如何自然地扩大其规模。 3.1 测量与记录的魔力:可视化的驱动力 人有一种本能,即“完成清单”的欲望。可视化的进度条,无论多么简单,都极大地激发了持续执行的动力。本书推荐使用最简单的记录工具——一张挂历或一本笔记本。每一次完成习惯,就打上一个大大的“X”。 关键原则是:永远不要“打破链条”。 即使你今天状态极差,只能完成最基础的版本(例如,只做了一个俯卧撑),也必须打上“X”。一个断裂的链条比一个微小的点更容易让你放弃整个进程。 3.2 滚动升级:渐进式超载的应用 当一个微小习惯变得轻而易举时,你已经成功地将其自动化了。此时,你无需消耗意志力,因为这个动作已经成为你的“默认设置”。此时,可以进行“滚动升级”(或称“渐进式超载”)。 升级的幅度必须保持在“舒适区”的边缘,即略有挑战,但仍能保证90%以上的成功率。例如,当“每天做五个俯卧撑”轻松完成一个月后,可以将其升级为“每天做六个”或“每天做五个,但速度慢一秒”。这种缓慢、持续的压力,是实现实质性成长的唯一途径,因为它避免了动力系统的崩溃。 3.3 环境重塑:让习惯成为你身份的一部分 真正的习惯固化,意味着你不再需要“提醒”自己去做这件事,而是因为“你是这样的人”而去做。这需要对生活环境进行深层次的重塑。 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更健康的人,你需要让健康的选择成为最方便、最显眼的选择。把不健康的零食移到视线之外,把运动鞋放在门口。如果你的目标是学习新技能,请将相关书籍放在你经常休息的沙发旁边,而不是锁在书柜深处。环境是看不见的建筑师,它在无形中塑造了我们的行为。 结语:积少成多的力量哲学 本书并非承诺让你一夜之间成为效率大师或健康楷模。它提供的是一个基于人类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现实的工具箱,旨在帮助你克服行动的初始阻力,并建立一个能够自我驱动的进步系统。 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你今天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来自你每天坚持做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些微小的行动如同水滴穿石,看似不起眼,但时间的加持足以雕刻出任何宏伟的成就。开始行动,从“荒谬的微小”做起,观察时间如何为你创造奇迹。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佐藤傳


  著作發行部數突破一百五十萬部的百萬級暢銷作家。在腦外科醫生父親以及佛教學者祖父的影響之下,不斷地透過科學研究行為模式。這三十年來,都在東京都都心半藏門的創造學習研究所傳授研究成果。受其薰陶的門生都已是三十歲至四十歲的社會人士,也成為各個領域的中流砥柱。

  作者不斷提倡連大聯盟棒球選手大谷翔平也愛用的「九宮格(Nine Matrix)」,也常於股票上市企業舉辦領袖研究課程,或於教育機構(小學、國中、高中、大學)舉辦演講,是各界爭相邀請的當紅炸子雞。

  有許多著作都已翻譯成外文,也經常趕赴維也納、紐約、米蘭、倫敦以及其他各國舉辦演講。除了是日本早晨活動的先鋒之外,經營超過十八年以上的PREMIUM早晨咖啡廳,更成為來自日本各地支持者的集會場所。

  由於個性非常親切、爽朗與謙虛,受到廣泛年齡層的支持,大家都說:「只要一提起習慣,就會想到阿傳老師。」

  一九五八年於日本福島縣出生/明治大學畢業/育有二男一女/興趣是重訓與瑜珈/國際九宮格協會會長/行動習慣研究所所長/個人創業應援塾塾長

  官方網站:satohden.com/

譯者簡介

許郁文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畢業。對日文有興趣,於東吳日語教育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曾擔任日商多媒體編輯、雜誌日文採訪記者,現職為專職譯者。

  歡迎大家透過臉書認識我。

  Facebook:baristahsu
  Email:baristahsu@gmail.com
 

图书目录

.前言  0.1%的祕密──「微習慣」的破壞力
 
PART 1  成功人士的「內心」習慣
01  進行讓內心變得強大的「快樂訓練」
02  養成每天過得很快樂的「心理習慣」
03  是感到雀躍還是煩躁,全由自己決定
04  思考變得負面時,就多說正面的話
05  人生不是筆直的康莊大道,而是蜿蜒的羊腸小徑
06  替自己打個○
07  該多說的是「謝謝」,而不是「不好意思」
08  讀書可獲得自由
成功人士的「內心」習慣  總結
 
PART 2  成功人士的「金錢」習慣
01  放下對金錢的偏見,尊重金錢
02  將注意力放在「金錢帶來的東西」上
03  金錢是感謝狀!從事會被人感謝的工作吧
04  皮革錢包、銀錢包、金錢包──準備三種用途的錢包
05  愛上金錢,讓金錢開心地踏上旅程
06  利用金錢拓展人脈
07  一五一十地記錄消費
08  不要申請太多張信用卡
成功人士的「金錢」習慣  總結
 
PART 3  成功人士「累積好運」的習慣
01  隨著陽光醒來,不管什麼天氣都打開窗戶
02  透過打掃、整理、整頓,讓內心變得乾淨明亮
03  每天把夢想說出口
04  替換智慧型手機的待機畫面
05  偶爾打赤腳,走在草地或泥土上
06  贈送手寫的謝卡
07  聆聽心臟的聲音
08  移動到覺得舒適的地方
成功人士「累積好運」的習慣  總結
 
PART 4  成功人士拓展「人際關係」的習慣
01  主動打招呼
02  為對方準備去處
03  八成傾聽,二成說話
04  別想著讓自己看起來很棒
05  試著爽朗地拜託別人「請幫我介紹」
06  對人溫暖,對事冰冷
07  替自己定義一個文案
08  對話最好以直球對決
成功人士拓展「人際關係」的習慣    總結
 
PART 5  成功人士的「早晨」習慣
01  珍惜早晨的一分一秒
02  透過五感品嘗早晨的每分滋味
03  每天早上花三分鐘,思考人生的遠景
04  讓身體慢慢啟動
05  就算一個人住,也要說聲「出門囉!」再出門
06  仰望天空,產生美好的波動
07  肌膚接觸
08  不要開電視
成功人士的「早晨」習慣  總結
 
PART 6  成功人士的「早晨寫日記」習慣
01  每天花三分鐘寫下實現夢想的早晨日記
02  早晨是寫日記的最佳時段
03  以寫隨筆的感覺,寫在九宮格的格式裡面
04  最方便的早晨日記工具就是Excel
05  複製&貼上電子郵件、照片或影片
06  只需要填寫有東西可寫的空格即可
成功人士的「早晨寫日記」習慣  總結
 
PART 7  成功人士的「夜間」習慣
01  從白天的「他人時間」主動切換成晚上的「專屬時間」
02  重視療癒效果與全力放鬆
03  透過就寢儀式與舒眠技巧獲得最棒的睡眠
04  在凌晨十二點之前就寢
05  在睡覺前想一些快樂的事
06  不要覺得在隔天醒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07  在枕邊擺一本筆記本
08  利用所有物清單準備隔天的所需物品
成功人士的「夜間」習慣  總結
 
PART 8  成功人士的「思考」習慣
01  人生是愉快的實驗室,徹底享受一切吧
02  以「樂趣」為基準
03  想成為什麼樣的自己?以「自己本來的樣子」為起點
04  改掉「沒有時間」這個口頭禪
05  在不是那麼緊急卻很重要的事情上花時間
06  直覺很重要,「如果不知道該不該做,就不要做」
07  讓夢想化為遠景
08  描繪人生曲線
09  從自家玄關前方三公尺起跳
10  利用搬家改變運氣
成功人士的「思考」習慣  總結
 
PART 9  成功人士的「工作」習慣
01  讓「工作」昇華為「志業」
02  擁有沒來由的自信
03  不要在意與別人的不同
04    在職場宣告「○○隊」
05  報告與聯絡要趁著上午完成
06  在寫電子郵件之前,先確認行程表
07  三分鐘之內能做完的事,當下立刻做
08  堅持使用方便好用的工作用具
成功人士的「工作」習慣    總結
 
PART 10  成功人士的「學習」習慣
01  以二十分鐘為單位學習
02  效果驚人的「間隔模組學習法」
03  利用人體的構造背誦
04  在學習之前做伸展操
05  多讓非慣用的那隻手活動
06  記錄成果,創造成就感
07  透過「匆匆一瞥」的方式,在三分鐘之內記住四十五個英文單字
08  在早上使用計時器學習,能提升學習效率
09  讓厚厚的教科書變薄
成功人士的「學習」習慣  總結
 
PART 11  成功人士的「筆記」習慣
01  讓凌亂的筆記發酵成有用的資訊
02  視情況使用三種筆記
03  備忘筆記與創意筆記的寫法
04  定期重新檢視創意筆記
05  透過雲端統一管理
06  善用數位筆記
07  遠景筆記的寫法
成功人士的「筆記」習慣  總結
 
.結語    習慣造就人生──「祕密習慣」的真面目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705437
  • 叢書系列:圖解雜學系列
  • 規格:平裝 / 191頁 / 12.8 x 18.8 x 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劈頭就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如果你必須吃完一整頭大象,你會怎麼吃?條件是,一個人吃完一整頭大象。

  或許會有人覺得這是個無解的難題,不相信自己能夠吃完整頭大象。

  不過,有些人卻會想到很多種答案。

  其實答案無他,就是「一口一口慢慢吃」。人類能吃進嘴巴的量,最多就是一口的份量,所以只能持之以恆地慢慢吃,沒有別的方法。這個問題給了我們一個極大的提示。

  不管是多麼了不起的豐功偉業,也不管是多麼艱鉅的困難,我們能做的就是一點一滴地做下去。說得專業一點,就是「像小寶寶學走路一樣,一步一腳印地前進與突破」,因為像嬰兒學步般走下去,具有粉碎高牆的破壞力。

  我們需要的是,今天比昨天成長0.1%,然後堅持下去。就算下定決心告訴自己「每天要讀英文兩個小時」,也有可能在明天或是幾天之後,就因為「身體狀況不佳」或是「加班加不完」而打退堂鼓。

  比起這種好高騖遠的心態,更重要的是持續讓自己以0.1%的幅度成長。「今天早上醒來的心情,感覺比昨天起床的時候更好」、「今天做了一些伸展操,所以覺得身體比昨天更柔軟」、「今天讀了五分鐘的英文」、「今天寫了一行日記」,大致上就是這種程度的進步。

  老實說,若單就一天來看,這些都是可有可無,沒有半點影響的成長,但重點在於讓這些進步成為一種習慣。就算只有0.1%的成長,在六百九十四天之後,就會茁壯為兩倍的成長。這就是潛藏於習慣的「祕密之力」。

  每天成長一點點就夠了。每天一點點、一點點,這一點點將成為讓人生改變的原動力。

  話不多說,就立刻在你的人生安裝這種這種微成長習慣吧!
 
【習慣專家】佐藤傳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如释重负”。过去总觉得要做出一番成绩,就必须是那种咬紧牙关、牺牲睡眠、与全世界为敌的苦行僧模式。这种观念带来的结果往往是:一旦生活出现变故,比如生病、出差或者心情低落,所有的努力瞬间灰飞烟灭,因为它们建立在过于脆弱的“意志力储备”上。然而,这本书提供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低阻力路径”。它不是在挑战你的意志力,而是在系统性地削弱阻力。书中对“环境设计”的强调非常到位,它教导我们如何将诱惑物移除,如何让正确的选择变得比错误的选择更容易。这部分内容,对我重塑居家工作环境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不再依赖提醒自己“要专注”,而是通过物理隔离,让分心这件事变得麻烦起来。这种“将自律外包给环境”的策略,简直是一种聪明人的偷懒哲学。它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强大不是永不屈服的蛮力,而是对系统和流程的精妙布局。这种转变,让我看待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不再只盯着“我要付出多少努力”,而是开始问:“我如何设计这个场景,让努力变得不再是负担?”这种思维模式的转换,是这本书对我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之一,它将目标管理从一场“意志力的消耗战”转变为一场“流程优化的工程学”。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我当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的,毕竟市面上关于自我提升的书籍多如牛毛,大多都是空泛的口号堆砌,读完让人热血沸腾两分钟,然后继续该吃吃该喝喝。但这一本,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不是那种大张旗鼓地鼓吹“立刻改变你的人生”的激昂宣言,反而是非常细腻、温和地渗透进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于“小即是多”的阐释。我们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设定宏伟目标,结果没几天就因为压力过大而彻底放弃。这本书巧妙地避开了这种陷阱,它强调的是那种几乎不费力气的微小启动,比如每天只做两个俯卧撑,或者只读一页书。这种操作上的极简性,瞬间降低了行动的门槛。最开始我甚至觉得,这未免也太轻量级了吧?但正是这种“轻”,让我能够持续地做下去,没有产生任何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它不是在教你如何与懒惰的自己做殊死搏斗,而是在教你如何绕过那个顽固的“守门员”,让改变自然而然地发生。我发现,当一个习惯被重复执行了足够多次后,它就慢慢脱离了意志力的控制,变成了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反应。这种从“不得不做”到“习惯成自然”的转变过程,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体验。它改变了我对“成功”的定义——成功不是一次壮举,而是无数微小坚持的累积,这种认知上的升级,远比任何速成秘籍都来得实在和持久。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微小改变”的效果持怀疑态度,总觉得除非是那种翻天覆地的巨变,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实质性的进步。这本书成功地扭转了我的这种固执看法,其核心在于它对“复利效应”的直观展示。它用非常清晰的图景描绘了微小进步的长期累积威力,这让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鲜活可感。它不是空喊“坚持下去就有回报”,而是让你真切地感受到,每天进步1%,一年后积累的是巨大的质变。更重要的是,它关注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那个不断微小前进的“系统本身”。作者似乎在暗示,只要你把注意力放在优化这个系统上,结果自然水到渠成。书中有一个观点我深以为然:我们常常高估一天的努力,却低估了一年的坚持。这种视角上的拉长,让我学会了更加耐心和宽容地对待自己的成长轨迹。它教会我,与其焦虑于下个月能不能看到变化,不如专注于今天的两个俯卧撑是否完成。这种对过程的彻底拥抱,反而带来了一种奇特的平静感,因为你知道,只要系统在运转,你就在正确的轨道上。这本书更像是一张地图,它不承诺目的地有多宏伟,但它保证了你每一步都走在通往那个方向的路上。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说服力,它不像某些成功学书籍那样充满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像是老朋友在分享他亲身实践的有效方法。其中穿插的许多案例,无论是古代历史人物的坚持,还是现代商业精英的习惯养成,都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它们不是为了炫耀成功,而是为了说明某个微习惯原则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身份认同”与习惯的连接。它没有简单地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做什么事”,而是深入探讨了“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个身份是如何通过日常的微小行动来一步步构建和强化的。比如,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健谈的人”,那么每天开口说一句鼓励性的话,就是在为这个身份添砖加瓦。这种将行为与自我概念紧密捆绑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习惯的内在驱动力。我不再觉得我是在“被迫完成任务”,而是觉得我正在“实践我选择的身份”。这种深层次的心理锚定,使得习惯的维持不再依赖外界的监督或奖励,而是源自于对自身身份的忠诚。这种对内在动机的挖掘和激活,是这本书区别于其他许多只停留在表面操作层面书籍的关键所在。

评分

我接触过不少关于习惯养成的理论,很多都涉及复杂的心理学模型和冗长的流程说明,读起来像是在啃一本晦涩的教科书,虽然理论上完美,但操作起来难度系数直线上升。而这本作品的优势,恰恰在于它的“反理论化”倾向。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用日常生活的例子,娓娓道来。它并没有深入挖掘大脑神经递质如何运作,而是聚焦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找到那个“引爆点”。比如,书中提到的“锚点”概念,将新习惯依附于一个已有的、固定的日常活动上,这个技巧极其朴素,却具有惊人的粘合力。我尝试用它来建立一个早起阅读的习惯,把“醒来后立刻关掉手机闹钟”作为新习惯的触发点。前几天我甚至有点怀疑,这么小的动作真的能持续吗?结果,这种“绑定”机制有效地减少了我在早晨的决策疲劳。它不要求你凭空创造一个时间段,而是巧妙地利用你已经存在的碎片时间。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失败”的描述非常人性化。传统鸡汤总让你把偶尔的失误视为世界末日,认为“破功一次就前功尽弃”。但这本书却把“中断”视为过程的一部分,鼓励你“回到正轨的速度”比“永不偏离的速度”更重要。这种不苛求完美的态度,极大地释放了我的心理压力,让我不再因为一次漏做而产生巨大的负罪感,从而更容易地维持长期一致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