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颱灣讀者的作者序
給十四歲的你……
「那段時光最棒瞭。」
大人有時會語帶感懷及眷戀的說。
甚至會這麼說:「真想迴到那時候。」
迴到「十四歲那段時光」!
真的是這樣嗎?隻是因為時間的魔法,感覺逝去的季節特別美罷瞭,不是嗎?
十四歲,真的是美麗的季節嗎?
日本有「中二病」一詞,也就是揶揄國中二年級,正值十四歲青春期孩子那種自我意識膨脹、刻意凸顯自我又自卑的心理狀態。彰顯自我存在感、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覺得自己凡事不如別人,卻又渴望自己是個特別的存在。自我彰顯慾望與自卑感交錯的結果,就是不時說些偏執言論,還自以為這麼做很酷;憧憬大人的同時,也反抗大人,每天過著心情陰晴不定、猶疑滿腹的日子。
不過,這是一條任誰都曾走過的路。
這本小說是我十四歲那年的親筆創作。那時的我明明很討厭超遜的人事物,結果發現自己也是一樣遜到不行,因此陷入自我嫌惡的泥沼,感受到火辣辣的痛。
沒錯,這種痛就是十四歲的感覺。
但是過瞭十四歲的現在,卻有點懷念稍早之前的那段日子;真心想著,那時的一切如此美好,那是屬於我的十四歲,每個人都有一段這樣的季節。
當我聽到《14歲,明日的功課錶》將在親愛的颱灣齣版,雀躍不已的同時,也擔心因為學校製度、生活、異國文化的差異,讀者能夠接受嗎?畢竟文中會齣現日本很久以前的偶像名字,也有幾處地方很難傳達吧。
然而,無論哪個國傢、無論是誰,多少都嘗過十四歲這個季節的痛。所以這本書是寫給現在十四歲的人、曾經十四歲的人,以及今後將迎接十四歲到來的人,所以不隻你哦!哪怕是因為微不足道的小事煩惱、遭遇挫摺、情緒低落、暴露自己不堪的模樣,其實並非隻有你會這樣哦!我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情來寫這部作品。
記得我曾請教引領我進入閱讀世界的圖書館館員:「妳認為好看的小說擁有什麼樣貌呢?」
她微偏著頭,開口說道:「這隻是我的看法啦!當閱讀時,感覺到書中人物好像真的存在於世界某處;閱讀完後,即便闔上書,還是感受得到這故事一直在持續著。」
那時她的這番話,成為我現在創作的動機。
這本小說的登場人物,現在也在日本的某處過著屬於他們的十四歲,今後也將各自邁嚮不同的人生道路。若能讓讀者們有此感受,就是身為作者的我無上榮幸。
希望能將這份心意,越過大海,傳達給閱讀本書的每個人。
編輯推薦
「文壇奇蹟的天纔少女作傢」
以生動的文風描寫「活著」這件事!
目前還在就讀高中的文壇新星鈴木露莉佳,十四歲生日時推齣的處女作一舉暢銷十萬本,並獲得文壇前輩淺野敦子、西原理惠子、俵萬智、道尾秀介、乃木阪46的高山一實,來自文學界、演藝圈眾人的大力推薦。如此令人眼睛一亮的纔華,著實筆墨難以形容。
這次的新作《14歲,明日的課錶》是以課錶的架構來創作的青春群像小說,每個科目就是一則短篇小說。倘若以為這部作品是兒童文學,可就大錯特錯瞭,它結集瞭好幾篇想讓大人也閱讀、感動的短篇故事。包括仿若私小說的「國語」、溫柔包容魯蛇大人的「道德課」、思考生與死人生大課題的「體育課」,以及即便長大成人,依然懷抱夢想的「放學後」等短篇故事。
每則短篇故事都能讓人看得目不轉睛、瀋迷其中,隨著劇情大笑、或是感傷落淚。如此令人耳目一新、如此感性的作品,這世上有許多讓人感動落淚的小說,但少有能讓人又笑、又哭,還能發人深省的小說吧。如此節奏明快的文風,帶著令人不時莞爾的幽默感,令人瞠目的知識與人生觀,整部作品更是散發著一股溫暖的昭和風……如此不可思議。
無論是搭電車,拖著疲憊身軀下班迴傢的夜晚,還是想好好發懶的週末假日,再也沒有比這本小說更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還請大傢務必親身一試。
譯者推薦序
青春,就是一張況味十足的人生功課錶
你還記得十四歲的自己是什麼模樣嗎?你還記得十四歲的自己走過什麼樣的青春嗎?也許是用日記寫下各種甜美、苦澀的迴憶,也許是用一張張相片紀錄青春的詩篇。
從小喜愛閱讀、寫作,被譽為「奇蹟的國中生」日本文壇新星鈴木露莉佳,用文字書寫青春,剖析人生。《14歲,明天的功課錶》是以功課錶為架構而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也是她送給自己的十五歲生日禮物。
以「功課錶」作為體例的書寫方式,就已經夠新穎、饒富趣味,加上洗練不失優美,生動又幽默的文風,實在很難相信如此底蘊豐厚的小說,竟是齣自鎮日埋首課業的國中生之手。好吧,或許你會說:「不就是小屁孩寫的青春故事嘛!」沒錯,的確是毛頭孩子寫的青春故事。但可怕的是,透過她的文字卻讓人時而露齣會心一笑,時而鼻酸、眼眶泛淚,彷彿坐瞭一趟時光機,迴到不敢掐指數到底是幾年前,那段早已淡忘的韶華歲月。原來不管相隔幾個世代,青春時代經歷的喜樂、煩惱與痛楚是一樣的,那是一種撼動靈魂深處的共鳴。
最讓我深感共鳴的是,第三節課「數學」。原因無他,男主角小修麵對數學成績的痛苦心境,我完全對號入座,不隻一次嘆服作者為何能將煎熬滿滿的心情寫得如此幽默有趣;讓我重溫閱讀比爾.布萊森、村上春樹的遊記時,那種嘴角頻頻上揚的快感。記得某天外甥看著慘不忍睹的數學考捲,沮喪又氣惱地問我:「可惡,幹嘛要學數學啊!討厭死瞭!」好問題,永遠搞不清楚三角函數到底是啥的我,也曾這麼咒罵;而且和小修一樣,不隻一次希望數學考捲滿分是十分,而不是一百分。身為過來人的我隻好拍拍外甥的肩膀,安慰他:「我也超討厭數學。不過啊,以後可能有很多事情比數學更討厭,所以數學絕對不是最討厭的啦!」雖然這番安慰之詞無法解決他的燃眉之急,但相信有那麼一天,他會覺得此話不假。
有些事情再怎麼煩厭、再怎麼不情願,終究還是得麵對,畢竟人生不可能盡挑好路走。或許我們期待的不是別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或是乾脆不要做,而是一句有同理心的話語,讓我們看見迷惘、徬徨的漫漫長路上,有那麼一扇小窗能讓自己稍微透透氣。
這本小說還有個絕妙之處,那就是看似獨立的篇章,其實用瞭幾個人物貫穿其中,形塑一氣嗬成感。代錶人物之一,就是有如鼕日暖陽,每個人在成長路上都渴望遇見的「中原」同學(這角色的魅力散見於各篇,有待讀者諸君細細吟味);再來就是齣現在第一節課「國語」與最後一篇「放學後」的班導矢崎老師;這個角色的有趣程度絕對不亞於書裡齣現的任何一位學生。怎麼說呢?滿腹經綸、道貌岸然的外錶下,有著無敵少女心、輕小說魂,自我感覺良好的程度更是令人嘖嘖稱奇。但故事不看到最後,不會瞭解到作者的巧思。那段描寫矢崎老師的創作動機,沮喪不已的他再次打開筆記本,手握鉛筆,準備寫下隔瞭幾十年之久的手寫小說……感動,隻有這詞能形容我當時的心情。
試想,你曾為一件事全力以赴嗎?要成就一件事很難,要放棄一件事卻很簡單;我們總是給自己找很多決定放棄的藉口,卻吝於給自己一股拚命往前衝的傻勁。矢崎老師確實有時白目得叫人傻眼,但想成為小說傢的堅定意誌卻讓人佩服。作者將這篇「放學後」放在最後一篇,堪稱高招;矢崎老師的內心獨白不僅前後呼應,更讓人闔上書後,有著餘韻深瀋的感受。
「體育」這篇是日本讀者最愛的一篇,也是讓我的心情像在洗三溫暖的一篇。前半段不時齣現讓人莞爾的情節,後半段卻叫人感傷得忍不住落淚。女主角星野茜非常痛恨體育課,巴不得體育課從這世上消失,所以每次上體育課對她來說,無疑是一種淩遲。但為瞭祖父,跑得比烏龜還慢的她,決定用「馬拉鬆」為病重的祖父祈願。作者將「馬拉鬆」這項運動巧妙連結到「死亡」這個重要的人生課題,叩問「活著」這件既寫實又抽象的事。
人生猶如馬拉鬆,撐過那段最痛苦的時刻,突破Dead Zone,就能感受到舒爽的風。雖然人生不盡然美好,但老天爺還是公平的,每個人都必須麵對生死課題,每個人都擁有青春時光,就算年少歲月走得顛簸坎坷,也有化為人生養分的一刻。
這我想起日本思想傢、政治傢船越與三郎,為青春下的註腳──
青春不隻是繁花正盛的人生時節,
也是做好準備,迎來鞦收的季節。
當然,除瞭上述提到的幾堂課之外,像是描述正值青春期的男生如何麵對傢變,和親密陌生人相處的第四節課「道德」;飄著淡淡哀愁,少女情懷總是詩的第二節課「傢政」,以及驗證歹竹也會齣好筍,描寫爆笑親子關係的第一節課「國語」等,都是令人眼睛一亮的有趣之作。
期待這顆文壇新星以敏銳的觀察力,流暢明快的文風,帶來更多精采之作。
推薦序
小時候常常會冒齣一些莫名其妙的有趣的話。例如:某年鼕天晚上,一傢四口睡在和室裡,我突然緊緊黏著母親不放,同時呼叫妹妹加入。
「擠死人啦!」母親埋怨著。
「擠一擠纔能擠齣幸福來。」她背上的小猴兒嘻皮笑臉。
鈴木瑠璃花讓我想到這樣的自己。
看到「天纔少女作傢」的頭銜,其實有點害怕,怕滿目矯作文藝腔、憂國憂民憂天地;像在鋼琴比賽的後颱看見綁著辮子的她們,準備著蕭邦、李斯特。
《14歲,明日的課錶》讓人鬆瞭口氣,幸好,她「不討人厭」;而我喜歡不討人厭的女生勝過討人喜愛的女生。放鬆吐氣後,生活點滴就隨著文字吸納進身體裡瞭。
鈴木露莉佳特齣的天賦有二:第一,她不是通靈少女,擁有奇珍異果般的經驗;但她懂收留,被我們丟在一旁的小事被她端齣時,不禁讓人驚呼「對吔,就是這樣。」第二,她看似筆隨心至地漫談,其實樂趣很緊緻,不會得意洋洋地在一個點上捨不得走開,待到彈簧都垮掉。
兩者比起來,我更羨慕後者,它是文章的膠原蛋白魔法。我的鋼琴老師曾說過:「掌握彈性速度,重點在其他地方沒道理的漸快或漸慢。」好個不漸快也不漸慢!
作傢.陳柏煜
推薦序
中學三年大概是我人生迴想起來,始終想不齣有什麼太多迴憶的時期。每天一早就騎著腳踏車到學校,上瞭好幾堂課後還要參加放學後的補習。
少數的期待,大概就是課堂中傳閱的郵購單,以及放學後補習前,和同學一起想著吃著什麼的時間。
還有週日和同學約在鎮上幾間的連鎖書店,逛逛最新的文具,那時候有個性的同學都會擁有凱西的文具,凱西總會說齣我們的心裡話。
這幾篇短篇小說,一翻閱起來就停不瞭地想要一直讀下去,好想認識中原同學喔!
人生總是有著就算自己想努力也努力不來的事情啊!
沒辦法,但也是有隻有我纔有辦法做的事吧!
原來中學三年的我不是空白的,也是長成現在的我的美好過去。
旅人之森生活旅行案內所.Joying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