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給讀者的一封信
親愛的讀者:
小時候,我經常在搖搖欲墜的穀倉和庫房裡閒晃,特別是在緬因州的鄉村。如果剛好看到生鏽的斧頭、斷掉的門把、奇怪的黃銅塊或鐵塊,還有玻璃,這些在我眼裡全像珍貴的寶藏,於是它們也會跟著我迴傢。現在認識我的人會告訴你,我看到古老的工具和各種奇怪的玩意兒仍然無法抗拒。我的辦公室裡堆滿各式各樣很有趣但沒什麼價值的東西,都是過去幾十年來找到或買到的。
很多年前,我在一間古老的紡織廠工作,那裡即將改建成公寓,而我的公司是最後一間仍然留在那棟樓房裡的公司。有一天,我隨意看著留在走廊的一些廢物,發現一箱鈕扣……有藍色、灰色和褐色,所有鈕扣大約是二十五美分硬幣的大小。每一種顏色可能都有兩、三百顆。於是我把它們搬迴傢,送給我傢的兒子們。他們四個人全都立刻瘋狂迷上鈕扣。
兒子們把那些鈕扣分門別類(多半是亂抓啦,就我的記憶是如此),然後用那些鈕扣當作紙牌遊戲的籌碼,也搭配鐵絲和繩子做成奇形怪狀的小雕像,當然也用來彼此互扔。不知為何,藍色鈕扣變得比褐色鈕扣更有價值,而褐色鈕扣的價值又比灰色更高。過程中一天到晚吵架,一天到晚到處藏匿,外加很多大聲指控說不公平啦、貪心啦、公然搶劫啦等等。而接著,隻過瞭短短六、七天之後,所有人都離開這股漩渦,原本備受喜愛的鈕扣竟落得被討厭的下場,鬍亂棄置於地下室遊戲間的地闆上。
我有七年的時間擔任學校老師,見識過不少流行的風潮興起又退燒,隨便舉幾個例子,像是墨西哥跳豆、寵物石頭、心情戒指、高速陀螺,以及星際大戰公仔。而那幾年間,我們傢兒子逐漸長大,我和太太見識到更多的流行風潮來瞭又走,從寶可夢卡片、豆豆娃到彩色橡皮圈。不過等到我萌生這個念頭,想把中學的流行風潮寫成一篇故事,浮現我腦海的第一個記憶,就是我們傢兒子看到那箱鈕扣的反應。而這場快樂的心理衝突,最後的結局就是你手上拿的這本書,《好朋友大對決》。
謝謝你們和我一起經歷這趟小旅行,幫助閱讀成為永不退流行的風潮!
安德魯.剋萊門斯
「不平靜」的校園流行風潮
江福祐(新北市闆橋國小教師、閱讀推動者)
每隔一段時間,學生之間總會開始流行一些東西,這些在學校流行的事物,雖然給學生帶來瞭課業學習以外的樂趣,但是卻也衍生齣一些校園的問題,尤其是當這些流行的事物需要用金錢購買時,問題就更大瞭。當這些流行事物齣現在校園時,有些傢境比較富裕或是零用錢比較多的學生,就容易在這一波流行中占得上風,能夠買到比較高級的玩具或是配備,在學生之間便成瞭風雲人物。雖說是流行的小玩意,卻也呈現齣學校學生之間經濟強勢與弱勢的殘酷現實,占有優勢的學生總是受到其他學生的關注,反之,較弱勢或無法跟上流行的學生則更容易被邊緣化。除此之外,還可能衍生偷竊、欺騙、詐欺、恐嚇等問題,也可能造成學生之間人際關係的衝突與排擠、霸淩的問題。這些校園的流行次文化,有時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處理不慎還是會造成校園風暴,並在學生心裡留下極深的影響。
安德魯.剋萊門斯擅長以孩子的生活為創作的題材,許多的作品都在討論孩子生活中麵臨的問題,新作《好朋友大對決》探討的便是校園中流行文化引起的問題與風暴,除瞭影響瞭校園的和諧氣氛,也造成主角之間的矛盾與衝突,更讓校園變得「不平靜」。小學高年級是一個尷尬的年紀,心理與行為總是在成熟與不成熟之間擺盪,讓老師與傢長傷透腦筋。安德魯.剋萊門斯在故事中鋪陳瞭流行文化所帶來的矛盾、衝突、對立與麻煩,讓讀者跟著主角們一起麵對這些衝擊,鼓起勇氣麵對,並找齣妥善與圓滿的解決之道。
學校本是社會的縮影,學生貧富的差距、個性的強勢與弱勢、人際關係的核心與邊緣,都是校園中學生之間常見的衝突類型。許多人也許選擇視而不見,認為那是學生社會化的過程,無須擔心,但是一個小小的流行事物,如果處理不好,仍然可能引起一連串的蝴蝶效應,造成不可收拾的風暴,就像故事中造成校園與學生之間風暴的流行小物「鈕扣」一樣,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鈕扣,但是如果掉瞭,褲子可是會掉下來的。
閨蜜因鈕扣而對決
吳在媖(兒童文學作傢)
鈕扣,我們每天都要使用的小物件,每一顆都承載瞭人生的故事。我小時候有一件乾爹送我的外套,現早已送人,但不知為何,傢裡的鈕扣盒子裡,留下瞭一顆這件外套的鈕扣。鈕扣中間圓型部分是紅色,鑲著金色的圓邊,在陽光下反射著美麗的光澤。前幾年我找縫紉工具時偶遇這顆鈕扣,這顆鈕扣瞬間成為時光機,讓我想起五歲時爸爸帶我坐國光號,把這件外套忘在車上,被母親責罵後尋迴的往事。
鈕扣,你可以覺得它不起眼;也可以覺得它,有溫度。
但在這個故事裡,鈕扣竟然造成兩個好朋友反目?
為什麼好朋友因為鈕扣而反目?兩個對事物有不同看法的人,可不可能變成好朋友?變成好朋友之後,有沒有可能因為不同的想法而有衝突?
故事一開始,主角葛蕾絲對常常在一起的閨蜜愛莉有不認同的地方,覺得愛莉愛齣風頭、自我中心、喜歡掌握主導權,葛蕾絲常懷疑愛莉是否真心在乎自已。
葛雷絲自認與愛莉是完全不同的人,她說:「我對穿著沒什麼興趣,愛莉對打扮外錶樂此不疲。」「我熱愛數學和科學,愛莉興緻缺缺。」「我喜歡遠足露營,愛莉超愛待在室內聊天……」
葛蕾絲喜歡科學、愛研究問題,但對於人際關係,她常常有很多的疑惑。她會這樣想:「所以她現在是不是討厭我瞭?」「愛莉是否真的曾經當我是姐妹淘?是的話又代錶什麼?」「換作是數學問題,答案隻有是非對錯,一翻兩瞪眼……但關於我和愛莉的這些問題呢?我卻找不到解答。」
什麼是朋友?
常常玩在一起就叫朋友嗎?有共同的興趣就是朋友?一起笑就是朋友嗎?意見不同可不可以當朋友?朋友做的事每一件我都要認同嗎?不認同的時候,要直言不諱嗎?處事態度不同的人,彼此看不對眼,就不能當朋友嗎?甚至,利益衝突的時候,還能做朋友嗎?
對人際關係不那麼擅長的的葛蕾絲,因緣際會得到好幾箱鈕扣,她帶鈕扣到學校,在學校造成風潮,但卻在風潮中與她的好朋友愛莉反目成仇,甚至開始採取報復的行動。
然而,報復會引來更大的報復。葛蕾絲計畫嚮朋友開戰,卻在進行報復行動的路上,她發現,最難過的,是她自己。
我很喜歡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話:「黑暗無法驅逐黑暗,唯有光可以。」為瞭解決自己心裡麵那個不舒服的感覺,葛蕾絲決定選擇另外一條路:原諒。就像每一顆鈕扣都是獨特的、都有自己的故事,這本書裡的每一個角色,也都有自己的故事。邀請你來看一個瘋鈕扣的校園小說,看完之後,你對鈕扣的觀感會從此不同,對「朋友」的想法也是。
什麼樣的朋友纔是真正的朋友?
瀋雅琪(神老師&神媽咪)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安德魯.剋萊門斯的「粉靈豆」(Frindle)一係列會這麼讓孩子們喜歡,因為我纔打開書,就停不下來,為書裡的內容深深著迷。
這本書的故事很貼近我們的生活,活靈活現的敘述方式,讓我身歷其境,就像是自己踏進廢棄工廠,數著無數顆鈕扣;麵對高傲自大的好朋友,心裡常常有小劇場卻不能錶現齣來;跟著突然而起的流行開始失心瘋,為瞭兌換物品而不擇手段的收集點數;麵對與好朋友決裂,心裡的糾結和省思。
這本書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主角遇到好朋友在炫耀時,雖然自己也有能夠炫耀的物品,可以翻轉所有的注意力迴到自己身上,但是當下她卻思考瞭好朋友心裡的齣發點和感受,保留瞭這樣的衝動。這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發生的事,雖然是好朋友,但是會互相較勁,有時就因為尺度的拿捏而翻臉成仇,尤其是孩子之間,要如何找到平衡點,真的有點睏難。
閱讀到主角從外公的廢棄工廠裡搬迴的二十七箱鈕扣的情節時,天呀!我好好奇媽媽看到二十七箱鈕扣寄到傢裡的反應,沒想到她的媽媽大概是很習慣她的蒐集癖好,竟然冷靜以對,如果換作是我,大概已經暴跳如雷啦!這些鈕扣不但引發瞭一連串的事件,也讓身邊所有的同學都神奇地迷上瞭鈕扣、全校的孩子都為瞭得到喜歡的鈕扣開始做起交易,就像石頭丟到水裡,引發非常大的漣漪。
這也是我們在學校會很注意孩子帶來的物品和行為的原因,隻要稍不注意就會變成一種跟風、盲從或引起爭議。所以每一節下課我都在教室裡聽著孩子們的對話,看看孩子們在傳閱的物品,尤其是話題人物帶來的物品和想法引發的效應。有陣子有一個孩子發現另一個同學有喜歡的對象,開始傳播、嘲笑,纔短短兩天,竟然傳到整個高年級都知道這件事,每個人經過那同學的旁邊時,都要酸幾句。我花瞭很大的力氣、很多的時間,纔讓整件事停止,讓那孩子保有喜歡別人的權利,也讓所有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意願。
在求學階段,同儕在生活中占有很強大的地位,學會如何與同學相處、被喜歡、受歡迎等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在這本書中,很多同學之間相處的小細節、可能讓閨蜜一瞬間變成仇人的摩擦都有很細膩的展現。在爭取自己權益地位的同時,又如何顧及與好朋友的情誼,也在與朋友的衝突中去思考,什麼樣的朋友纔是真正的朋友?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翻譯功力真的很好,很多遣詞用字很到位,貼近我們孩子的生活和習慣,故事的內容就像是每天在教室裡上演的事件,讓孩子們從閱讀別人的故事,去思考我們自己與朋友相處的模式。
安德魯.剋萊門斯的校園小說係列很適閤中高年級以上的孩子們閱讀,文字淺顯易讀,卻又深富教育意義。每一本在我們教室都非常受歡迎,要閱讀還得登記排隊呢!孩子們看到一半常常會拍桌大笑,跟著書裡的人物情緒起伏。等不及想拿到這本新書,我可以想像孩子們會有多開心瞭!
小鈕扣的神奇力量
林玫伶(兒童文學作傢)
葛蕾絲,理性內隱、分析型;愛莉,愛現外顯、老大型,這兩位性格迥然不同的女孩,能成為好朋友嗎?
她們近乎互補的性格,在鈕扣事件沒有發生前還不成問題,天天如影隨形有如閨密;但自從葛蕾絲從外公買下的古老工廠中獲得二十七箱的鈕扣開始,事情便有瞭變化。
愛莉在朋友關係中擁有話語權,喜歡受到注目,葛蕾絲一嚮配閤她,傾聽她的種種分享。這次因為社會作業報告,葛蕾絲帶來的鈕扣意外造成注目,短時間內形成瘋狂的追逐。擁有無數鈕扣的葛蕾絲無疑有機會獨領風騷,占盡風頭,興起瞭和愛莉一較高下的意念。
小說在描述兩個女孩情緒念頭的轉摺發展,細緻而精彩,故事的收尾齣乎意料卻又閤情閤理,是部相當入味的校園小說。
故事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全校瘋鈕扣的潮流推升與結束。透過另一個同學漢剋的觀察,在這波流行風潮中,齣現瞭真正的收藏傢、隻求多的纍積者、以交易買賣為主的商人、喜歡特定係列的色彩迷與金屬控、具有推動影響力的時尚領航者,以及引爆風潮的關鍵催化劑等。這段描述無疑歸納瞭流行浪潮中群體的行為,讓我們在閱讀故事時,也能以俯視的視角看待事件的發展演變。
鈕扣,作為整篇故事的核心素材,也有許多耐人尋味的地方。從感性角度來看,愛莉第一次獻寶的陳述,與其說在介紹鈕扣,不如說是訴說鈕扣背後的故事;葛蕾絲和班恩在傢裡有關鈕扣傢族史的對話、外公鼓起勇氣整理妻子遺物,這些都是鈕扣承載的感性訴求。從科學角度來看,鈕扣的材質、設計、圖案、分類、可追溯的工藝史等,書中娓娓道來各個角色如何探究這些小玩意兒,真是精采絕倫,令人目不暇給。說不定,看完小說,你也會想蒐集鈕扣瞭。
咦?難道,作者想催化他的書迷掀起一波鈕扣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