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尼亞傳奇(全三輯,七段冒險故事)【出版75周年經典全譯版】

納尼亞傳奇(全三輯,七段冒險故事)【出版75周年經典全譯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C.S.路易斯
图书标签:
  • 奇幻文學
  • 兒童文學
  • 冒險故事
  • 經典文學
  • 納尼亞傳奇
  • C
  • S
  • 路易斯
  • 奇幻小說
  • 文學名著
  • 青少年文學
  • 英國文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相信•勇氣•堅持
──永遠的納尼亞──
童年、成年、老年,一生至少必讀三次的經典

•《時代》周刊20世紀百大最佳英文小說
•美國最受歡迎百大小說
•2008英國讀者每年年度票選最佳讀物 第一名
•2006英國圖書館館長票選必讀童書 第一名

全球狂銷1.2億冊
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兼思想家C.S.路易斯
寫給每一位讀者
認識自我的最佳成長禮物

◆偉大奇幻文學的源頭
◆與《魔戒》《地海傳說》齊名
◆啟發 J. K. 羅琳的經典
◆大人小孩百看不厭的魔法傳奇

Netflix重啟《納尼亞傳奇》影視製作!
由《芭比》編導葛莉塔•潔薇再現經典冒險故事

全球譯本超過《魔戒》,被翻譯近 50 種語言
掀起全球閱讀熱潮  至今不輟
《魔戒》知名譯者鄧嘉宛,又一好評譯本

  「如果你不是如此渴望,你不會一直真誠地尋找。」
  每個大人心中,都藏著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每個孩子心中,都想有一個通往奇幻王國的魔衣櫥。
  即使現在長大了,我們依然在尋找,尋找那片神奇的納尼亞大陸──

  【輯一】:《魔法師的外甥》、《獅子.女巫.魔衣櫥》、《能言馬與男孩》
  ★《魔法師的外甥》
  如果不是安德魯舅舅瘋狂的魔法實驗, 如果波莉沒有伸手碰觸那枚戒指,
  如果狄哥里缺乏探險的精神,納尼亞王國的大門就不會開啟。然而,他們究竟掉入了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
  金鐘喚醒魔咒下的女巫,至尊獅王阿斯蘭如何給孩子們勇氣和信心?
  在邪惡與正義之間,一段不可思議的魔法之旅,正精采上演……

  ★《獅子.女巫.魔衣櫥》
  露西、彼得、蘇珊、愛德蒙躲進衣櫥後,竟發現了另外一個世界!
  這四個人類孩子為了納尼亞的存亡,面臨白女巫的誘惑、深陷危險境地,
  而溫柔正義的阿斯蘭嘶吼了,難道祕法之上還有祕法?
  如果你願意探索這世界破曉前的寂靜與黑暗,就會得到破解咒語的魔法……

  ★《能言馬與男孩》
  馬會說話?當沙斯塔聽到這頭巨大的戰馬,居然開口回答他的問題,簡直大吃一驚!更驚人的是,他們要一起逃亡,前往一個從來沒聽過的地方──納尼亞王國。那個王國目前受到嚴重威脅,而他必須不計任何代價趕去阻止悲劇的發生……

  【輯二】:《凱斯賓王子》、《黎明踏浪號的遠航》
  ★《凱斯賓王子》
  前一分鐘,彼得、蘇珊、愛德蒙和露西還坐在火車站月台上,但下一分鐘,他們卻被拉回納尼亞……這四個孩子被召喚,前來幫助凱斯賓王子對抗泰爾馬大軍、邪惡的米拉茲國王,挽救瀕臨毀滅的納尼亞王國……

  ★《黎明踏浪號的遠航》
  愛德蒙與露西,連同他們那可怕的表兄弟尤斯塔斯一起回到納尼亞王國,準備搭乘國王凱斯賓的御用龍船「黎明踏浪號」去旅行。凱斯賓決心出海尋找父王所深愛的七位勳爵,他們歷經重重驚奇的冒險,甚至一度面臨極大的危險……

  【輯三】:《銀椅》、《最後一戰》
  ★《銀椅》
  吉爾、尤斯塔斯和沼澤怪人泥沉沉墮落到不見天日的地底世界,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見到他們心愛的納尼亞王國。阿斯蘭派他們去找尋失蹤王子瑞里安的下落,但這個任務卻被擁有強大力量的「綠衣女巫」破壞。他們能夠逃離魔法的圈套、順利破解女巫的邪惡計謀嗎?

  ★《最後一戰》(榮獲英國兒童文學最高榮譽「卡內基獎」)
  吉爾與尤斯塔斯又再度來到納尼亞,他們發現這裡的一切都處於極度混亂狀態。提里安國王成為聰明的猿猴「希福特」的俘虜,而驢子「帕叟」則假扮阿斯蘭。提里安和這兩個人類的孩子,眼前將有一場前所未見的硬仗要打……納尼亞傳奇系列精采完結篇。  

暢銷紀錄

  l《時代》周刊二十世紀百大最佳英文小說
  l 美國最受歡迎百大小說(PBS’s The Great American Read)
  l英國BBC票選「歷來最好經典童書」第二名
  
讀者好評推薦


  我今年七十七歲,這是我第一次讀納尼亞系列小說,我目前讀到第五本了。這是一部一生至少要讀三次的小說──童年、當父母時說給孩子聽、老年。我們每次都能從閱讀中獲得不一樣的東西。我在童年時錯過了這套書,只在我太太讀給孩子聽時聽到一些。──Amazon網路書店讀者書評 RonS

  納尼亞的世界永遠不會變老或無聊。令人高興的是,我在40多年後享受了這一點。如果您在童年時錯過了它,請自行閱讀或與年輕人分享。再度重溫納尼亞真是太棒了!──Amazon網路書店讀者書評 SassyPants

  我愛這些書已有幾十年了。我20歲時讀了這本書,不久又念給我的孩子聽。現在我正在為我的孫子們讀這個系列。──Amazon網路書店讀者書評 S. Lovejoy

  我47歲了,還沒有讀過納尼亞傳奇!好消息是,一個疲憊,痛苦,憤世嫉俗的47歲無神論者,仍然可能愛上這本書,甚至在書中找到靈感。本書是奇幻故事的經典傑作,甚至可以激動一個47歲的孩子。千萬不要像我一樣等到47歲才讀!──Amazon網路書店讀者書評 M. Schwarz

名家推薦

  安石榴(作家)  
  對我來說,納尼亞傳奇轟頂而來的都是不得不讓人在有生之年需要深思的問題,這些問題關乎一個人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活過此生,最終面對無可迴避的死亡。

  楊富閔(小說家)
  這部在全球創下無數傲人成績的曠世巨作,儼然形成了一套獨屬於納尼亞的閱讀模式,作為讀者的你我經由小說家的引路,也在納尼亞的世界且看且讀,那些純真與勇敢的冒險故事、關於背叛與信任的反覆辯證。我們從納尼亞世界獲得的,留在內心世界的,必然也會長出什麼吧。

  盧慧心(小說家)
  納尼亞傳奇傳達的是信念與勇氣的重要,更迷人的是,它教我領略閱讀之樂,讓我在閱讀中找到全新的世界。
 
  宋怡慧 (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納尼亞傳奇讓我百讀不厭:青少年時期讀它療癒內在幽微的小孩,年輕時期讀它戰勝對未知的恐懼;不惑之年讀它確認愛與包容是一生為人處世的標準。這套小說讓你我重溫年少的童真,打開通往神奇世界的門扉,你將尋訪到善良的原點、想像的魔法,優游其中。

  J. K.羅琳(《哈利波特》作者)
  C. S.路易斯是我最喜歡、也是影響我最深的作家之一。

  尼爾・蓋曼(《星塵》作者)
  C. S.路易斯是第一個讓我想成為作家的人。
  假如有人可以寫出納尼亞的故事,那麼,我想當這樣的人。
  直到我當了父親,我才重返納尼亞。我每次都會大聲把整個系列唸給我的孩子聽。我發現我小時候喜歡的段落,長大之後還是喜歡。

  薩蘭德,耶魯大學小歷史系列《文學的40堂公開課》作者
  童年的床邊故事《納尼亞傳奇》引領我們穿過衣櫥,讓我們理解自己的定位和身分,並幫助我們理解人類要面對的各種無止境困惑。小時候,我們藉納尼亞的故事看世界,長大之後,文學也和生活相互輝映。不論在人生什麼階段,偉大的文學作品都能啟發我們。

媒體讚譽

  遠在J.K.羅琳夢到哈利波特之前,路易斯已經創作了奇幻文學經典《納尼亞傳奇》系列。——美國E!Online網站

  和《魔戒》一樣,《納尼亞傳奇》系列一直受到全世界讀者的追捧,粉絲無數。——英國《先驅報》

  C.S.路易斯創造的魔幻世界,經久不衰。——英國《泰晤士報》
浩瀚史诗的序章:探索魔法与人性的交织——《失落的王国编年史》 (本书为独立成册的奇幻史诗,与《纳尼亚传奇》系列内容完全不重叠,讲述一个全新世界观下的宏大故事。) --- 第一部:暮光之城的守望者 主题:文明的衰落与古老誓言的重燃 故事背景: 世界名为“埃瑟瑞姆”,一个由漂浮在虚空之海上的巨大岩石群组成的星系。在其核心,曾是高度发达的“光铸文明”——一个掌握了将星辰之力转化为实体能源的种族。然而,一场被称为“大寂静”的灾难席卷了整个星系,光铸文明的核心技术失传,城市化为废墟,仅存的少数居民退守至被称为“暮光之城”的最后堡垒。 主要人物: 卡莱布·维恩: 一位年轻的星图绘制师,生活在暮光之城底层,对天空中的“禁区”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他继承了家族代代相传的一枚无法解读的六芒星徽记。 伊丽莎白·罗恩: 暮光之城议会的首席学者,坚守着“不干涉过去,只求生存当下”的原则,但内心深处渴望揭开“大寂静”的真相。 “行吟者”: 一个神秘的流浪者,声称自己是远古光铸文明的最后一位记录者,他掌握着关于“虚空之海”航行的关键知识。 情节梗概: 暮光之城正面临能源枯竭的危机。议会内部对于是否启动那些被视为禁忌的古代能源核心产生巨大分歧。卡莱布在一次对城市废弃区域的探险中,意外激活了家族徽记,发现了一份残缺的星图,指向了被认为早已被虚空吞噬的“创世之核”。 行吟者出现,警告卡莱布,启动核心的代价将是唤醒沉睡在星系边缘的“熵灵”——一种以逻辑与秩序为食的虚空生物。为了拯救摇摇欲坠的城市,卡莱布必须联合持怀疑态度的伊丽莎白,放弃城内的安逸,乘坐一艘由古代图纸残片重铸的简陋飞船,踏入凶险的虚空之海,追寻传说中能够重塑能源的“源晶”。 本卷重点描绘了文明在绝境中的挣扎、代际间的理念冲突,以及对未知力量的敬畏与向往。 --- 第二部:风暴之脊的试炼 主题:信任的建立与环境的考验 故事背景: 虚空之海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变幻莫测的能量风暴、游荡的机械残骸,以及被古代实验扭曲的奇异生命体。卡莱布和伊丽莎白的小队必须穿越被称为“风暴之脊”的危险航道。 主要人物: 薇拉·沙刃: 一位生活在废弃采矿站的“机械织匠”,她精通改造和维护古代技术,但对地表文明充满不信任感。她成为小队在技术层面的关键盟友。 萨拉贡: 熵灵派来的低级渗透者,伪装成友好的导航员,意图引导飞船进入陷阱。 情节梗概: 飞船在穿越第一个超强等离子风暴时几乎解体,幸好被薇拉及时发现并带回了她的秘密空间站。薇拉起初拒绝提供帮助,直到她亲眼目睹了熵灵先锋部队袭击采矿站,才意识到共同的敌人。 在薇拉的帮助下,飞船得到了关键性的升级,能够暂时抵御虚空乱流。然而,信任危机爆发了。萨拉贡巧妙地利用卡莱布对“源晶”的急切渴望,不断制造信息误导。伊丽莎白凭借其严谨的逻辑分析,逐渐发现了萨拉贡的谎言。 在最终的对峙中,萨拉贡暴露身份,试图篡改飞船的导航系统。一场紧张的攻防战在狭小的空间内展开,最终,薇拉利用改造的采矿激光阵列成功击退了萨拉贡的控制,但飞船也因过度负荷,被抛入了一片宁静却诡异的“静默区”——这里是光铸文明进行最终实验的地方。 本卷侧重于团队协作的磨合、谎言与真相的较量,以及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的人性弱点和韧性。 --- 第三部:源晶之谜与星系新生 主题:牺牲、选择与文明的重建 故事背景: 静默区是一个能量场高度稳定的区域,这里漂浮着光铸文明的终极研究设施——“知识圣殿”。这里存放着“源晶”,但它并非简单的能源,而是承载着文明记忆与最终抉择的复杂装置。 主要人物: 首席贤者(AI实体): 知识圣殿的守护者,一个拥有光铸文明全部知识的量子意识体。它并非敌对,但严格遵守着启动“源晶”的预设条件。 卡莱布、伊丽莎白、薇拉、行吟者(四人为核心决策层)。 情节梗概: 进入知识圣殿后,首席贤者揭示了“大寂静”的真相:光铸文明并非被毁灭,而是主动选择了自我休眠,因为他们发现自身对宇宙的干预已达到不可逆的灾难边缘。源晶,如果被鲁莽激活,将抹去所有当前存在的“不稳定”文明形态,以“重置”宇宙。 贤者给出了两个选择: 1. 启动源晶: 获得无限能源,但以彻底抹除暮光之城当前所有人的记忆和存在为代价,实现文明的“纯净”重启。 2. 销毁源晶: 确保当前的生存,但能源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城市将缓慢衰竭。 行吟者此时道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是光铸文明为了防止自己走向极端而设置的“良知备份”,他主张第三条路:不重启,也不等待衰亡。 卡莱布、伊丽莎白和薇拉必须结合各自的知识:卡莱布的直觉、伊丽莎白的逻辑、薇拉的技术,共同对源晶进行“微调”。他们发现,源晶的力量并非“要么全有,要么全无”,而是可以被驯化。 在熵灵大军突破静默区防御的最后一刻,卡莱布做出了牺牲:他将自己与家族徽记结合,作为“桥梁”,稳定了源晶的输出。源晶被成功地转化为一种可再生、有限但可持续的能源,为埃瑟瑞姆星系带来了新的黎明。 尾声: 暮光之城获得了新生,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卡莱布并未死去,而是成为了连接新旧文明的“活体核心”,在行吟者的守护下,他将引导新一代埃瑟瑞姆人,以更谨慎、更谦卑的方式,探索他们浩瀚的星空。埃瑟瑞姆的史诗,才刚刚开始书写。 --- 本书特点: 宏大叙事结构: 融合了太空歌剧、硬科幻的逻辑推演与古典奇幻的史诗感。 哲学思辨: 探讨了进步的边界、文明继承的责任以及生存的真正意义。 技术与神秘交织: 详细描绘了古代高科技的残骸与虚空能量的运用,构建了独特的物理规则。 人物弧光完整: 角色从各自的局限中走出,最终为了共同的未来做出超越自我的选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C.S. 路易斯(Clive Staples Lewis, 1898-1963)


  英國文學巨擘,被譽為「最偉大的牛津人」,二十世紀最具領導地位的作家兼思想家。

  1898年出生於北愛爾蘭,堪稱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奇幻文學作家之一,以千萬讀者神迷的「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系列作品享譽全球,更獲得英國兒童文學最高榮譽卡內基文學獎之肯定;與《魔戒》作者托爾金交往密切,互相討論創作想法,兩人同為「墨林」(The Inklings)作家俱樂部成員。

  由於童年在家上學的特殊際遇,路易斯格外沉迷童話、神話和古老傳說,成為他的靈感來源,創作時擅用寓言成分和諷諭手法,帶入幾分神學內涵,使他完成了最受歡迎的經典故事《獅子、女巫、魔衣櫥》,加上後續的六本書,「納尼亞傳奇系列」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最後一戰》則榮獲重要的卡內基文學獎。

  路易斯於牛津大學深造且開始教授英國文學,1954年被劍橋大學推選為「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學」講座教授,此教職持續至退休為止。

  其著名作品尚包括《來自寂靜的星球》(Out of the Silent Planet)、《四種愛》(The Four Loves)、《夢幻巴士》(The Great Divorce)和《返璞歸真》(Mere Christianity),另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神學及中世紀文學相關論著。

譯者簡介

鄧嘉宛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社會語言學碩士。專職譯者,從事翻譯逾二十年,譯作四十餘種。代表作品有《魔戒》《哈比人漫畫本》《精靈寶鑽》《飢餓遊戲》《提靈女王》《胡林的子女》《聖經的故事》。

封面插畫

Agathe Xu


  插畫家,繪有《狂暴年代》、《福爾摩斯家族》系列封面、《最後的魔術家族》封面、《星辰的繼承者》三部曲設定海報、童書《巨人皇后的祕密》封面等。本業為電玩場景設定師,參與多項插圖、漫畫與音樂類型主視覺。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898503
  • 叢書系列:經典
  • 規格:平裝 / 1296頁 / 14.8 x 21 x 6.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這個世界還年輕
◎楊富閔(作家)


  閱讀C.S.路易斯的經典之作《納尼亞傳奇》,我的腦袋始終浮現燈野地的畫面。那一陰錯陽差來到納尼亞的鐵桿,植栽深根於納尼亞的沃土,最後竟長成了一座起引與照明的燈座。燈座在小說中具有接駁故事的符號意義,它是廣袤地圖上一個不容忽視的亮點,而你看燈野兩字多麼  立體,視線像被拉得既深且遠,但它的暖光令人安心,同時也引領作為讀者的我,彷彿一同走入納尼亞的世界,或許森林深處、瀑布岩壁,就要與阿斯蘭不期而遇。

  然而除了燈座,留在納尼亞世界的物件至少還有四件大衣,以及愛德蒙的手電筒等,我始終在想它們最後去了哪裡,是否也會擁有自己的獨特生命,長出了自己的故事。這看似小說家的千里伏筆,卻也是閱讀納尼亞傳奇最有趣的地方。讀者始終得以同步參與故事的行進,我們宛如跟著說書人一同觀看世界在你眼前發生,看著露西走進了魔衣櫥,看著大浪沖出畫框,跟著尤斯塔斯驚慌失措,看著小說家為我們架設起了一座又一座目眩神迷的嶄新世界,並讓「世界」述說它自己的故事。讀者聆聽納尼亞的傳奇故事,與不同主人翁一同陷入兩難,一同領受驚喜,一同看見阿斯蘭。

  換言之,納尼亞系列得以分而讀之,彼此之間卻又交綰呼應,如此動態的結構設計,與小說家在空間與時間的匠心擘劃密不可分。文本處處盡是進入納尼亞故事的入口,小說家卻始終留下一個席次要給作為讀者的你我,如《最後一戰》寫著:「他們在納尼亞的所有冒險,都只是封面與書名頁而已。現在,他們終於開始了『偉大的故事』的第一章,而這一章是世上不曾有人讀過的。它將永遠持續下去,且一章比一章精彩。」《納尼亞傳奇》這部在全球創下無數傲人成績的曠世巨作,儼然形成了一套獨屬於納尼亞的閱讀模式,作為讀者的你我經由小說家的引路,也在納尼亞的世界且看且讀,那些純真與勇敢的冒險故事、關於背叛與信任的反覆辯證。我們從納尼亞世界獲得的,留在內心世界的,必然也會長出什麼吧。

  比如化身而龍的尤斯塔斯,以龍爪所寫的字,卻屢屢被拍打上來的潮水沖毀,他的日記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又比如可尼斯博士告訴凱斯賓國王的話:「你必須非常勇敢。你必須獨自啟程,立刻就走。」每個讀者幾乎得以蒐羅整編而出一本納尼亞語錄。而那意外到訪人類世界的女王,脫口而出的那句「你們的世界比較年輕」,在我按著次序的閱讀過程,同樣不停來回盤旋在我的腦海。「世界」作為納尼亞傳奇的關鍵字,珠玉般散落在七本小說的字裡行間。而作為問世於二十世紀五○年代的《納尼亞傳奇》,令人想到「世界」意義在當今此刻,是否業已存在更多解讀意涵了呢?這個世界還年輕,我相信,於是我聽見阿斯蘭的嘶吼,而燈野之地持續放出光芒。

■我讀《納尼亞傳奇》
◎安石榴(童話作家)


  第一次讀這套書時我相當年輕,但很可惜那時我不是孩子了,這是我很遺憾的地方,如果能有一個重來的人生,我盼望在十歲以前讀過它,好讓我在往後的生命裡拓印下納尼亞曾有的光輝與危機,它的創生與它的結束。

  我很好奇,十歲以前的我會怎麼讀它。如同王爾德童話深深影響我(我十歲以前的故事書),納尼亞傳奇會對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我會長成什麼樣的成人?會是那個從小就想長大,長大後想永遠停留在某個階段的蘇珊(她最後忘了納尼亞),還是那個爽快、孩子氣的露西?但我實在不敢也不願相信愛上納尼亞的孩子最終會長成蘇珊一樣的成人;除非,讀的時候就認為它是個傻氣的冒險故事而且沒有什麼寓意,但我想這樣的人應是非常少的。

  我初讀它的時候,發現書頁裡充滿了意義,覺得自己快被壓垮了,所以我從沒把它當冒險故事看;也因此我真好奇,小時候的我會怎麼看它,如果王爾德童話用華麗的形式揭示給我生命的苦難與苦難的昇華,那麼納尼亞傳奇會揭示我什麼。可惜,這個問題永遠得不到答案了,因為我初讀它的時候已接受過基督教的洗禮,所以我自然的一讀就知道「阿斯蘭的九個名字」其中一個便是耶穌。即便如此,《獅子•女巫•魔衣櫥》裡阿斯蘭代替背叛的愛德蒙受死,接著死而復活,納尼亞那個世界發生了與我存在的世界曾經發生過的類似的事件,讀到此,心中仍激動不已,甚至更激動,因為這樣的事件再次發生,而且不是重述耶穌的受難,而是栩栩如生的以阿斯蘭之名、以獅子的形象而非人的形象、因不相同的情況,阿斯蘭自願赴死,以免了愛德蒙的債。

  但我內心也知道耶穌只是阿斯蘭的其中一個名字,耶穌並不完全等同阿斯蘭,耶穌在我們的世界,阿斯蘭在納尼亞,納尼亞不是我們這個世界。這是很明白的事情。因此海外大帝不是上帝,愛德蒙不是出賣耶穌的猶太,能言鼠銳脾氣不是使徒彼得,甚至,黎明踏浪號的遠航不是水手辛巴達的航海冒險也不是奧德賽的重述;《魔法師的外甥》裡善良的馬車伕的歌聲引起阿斯蘭的回應導致納尼亞的創生,也與聖經《創世紀》記載這個世界的誕生大不相同,納尼亞結束的方式也與《啟示錄》描述的末日不同。因此,C.S.路易斯並不是用象徵性的寫法把這個世界代換成納尼亞,不是這樣的,他其實是發現了另一個世界;如同他自己曾說過的,他先是看到情景,「先有形象才有文字」。或許我們可以說,劉易斯瞥見了那個世界的某些情景,他努力的看清那些情景,寫下它們,就像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哥倫布繪製了新大陸的地圖,到過的地方精確,沒到過的地方模糊;然而路易斯是文學家,他以他的筆與奇異的思想,從瞥見的幾些場景裡仔細的推敲、構思出一個有始有終的、精確的世界。

  這個精確的納尼亞,不禁讓我沉思:當個理智的現代人是多沒意思啊,是不是現代人類的理智與現實主義,把樹精、水精、獨角獸、飛馬、會說話的動物等等擠壓到別的世界去了。我們內心真的相信只有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嗎?我們有把握在另一個時空的地球還是圓的?那裡的星星不是「成分」而已,而是某種生靈?如同最終部《最後一戰》──那些陸續到過納尼亞的七個孩子(有幾個已經長大或是成了老人)死於火車車禍後立即去到了阿斯蘭的世界──我們內心真的相信只有現在活著的生命,死後沒有另一個生命?如果路易斯瞥見的是某種真實呢?而文學不僅僅只是舞文弄墨的文學呢?藉著作家的筆所描繪出來的世界與精神,有沒有可能比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更加真實(或是一樣真實),還是皆為某個真實世界的複製或者倒影?
對我來說,納尼亞傳奇轟頂而來的都是不得不讓人在有生之年需要深思的問題,這些問題關乎一個人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活過此生,最終面對無可迴避的死亡。也許對理智的成人來說,他會自覺年紀大到不好意思再讀童話故事了,可是我總覺得成人並非那麼純粹的成人,他的內在總有些部分還是個孩子,也會在某個年紀之後漸漸轉回孩子(這是幸福的),那麼他就會像路易斯所寫的:「總有一天,你會長大到一個重新開始閱讀童話的年紀。那時,你可以將這本書從書架上拿下來撢去灰塵……」然後任思緒在書頁間漫遊,禁錮我們頭腦的思維習慣便會開始逐一鬆脫,讓意識更流動,也能探索別的層面,我們可以變得深愛我們的世界而非緊抓不放,然後,我們或許能嘗到一丁點自由自在的滋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读的《迷雾中的灯塔守望者》完全颠覆了我对推理小说的既有认知。它不是那种上来就抛出凶案,然后层层剥茧的传统模式。恰恰相反,整个故事的前三分之二都笼罩在一种挥之不去、令人窒息的氛围之中,你甚至怀疑到底有没有发生过真正的“案件”。作者的笔法极其细腻,着重于描写灯塔周围那片海域特有的潮汐、光影变化,以及几个常住居民之间那种微妙的、互相猜忌又互相依赖的复杂情感。那种“你以为你知道了真相,但真相只是另一个更深层次的迷宫入口”的感觉,贯穿始终。当我终于读到那个反转时,我几乎是猛地合上了书页,不是因为情节有多么震撼,而是因为作者通过一种极其内敛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幽暗与孤独的重量。它探讨的更多是“何为真实”,而非“谁是凶手”。读完后,心头久久不能平静,那种冷冽的海风感似乎还停留在指尖。

评分

对于《浮生一梦录》,我只能说,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在雨天,配上一杯热茶来细细品味的散文集。它的语言美得像一首首短小的诗歌,但又不像纯粹的诗歌那样晦涩难懂。作者的视角总是落在那些极其微小、容易被人忽略的日常细节上——比如阳光穿过老式百叶窗在木地板上投下的斑驳光影,或者早市上一次短暂的、带着烟火气的眼神交汇。他总能从这些瞬间中提炼出某种普世的情感共鸣。读这本书,我常常会停下来,不是因为不理解,而是因为某个句子突然精准地击中了我的某种记忆碎片,让我忍不住去回想自己生命中那些同样被遗忘的“小确幸”或“小伤感”。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需要紧抓不放的情节线索,它提供的是一种安宁,一种与自我对话的舒适空间,仿佛有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在耳边轻声讲述人生的哲理。

评分

《机械之心与铁轨骑士》绝对是科幻冒险小说中的一股清流。这部作品的设定大胆且充满想象力,它将维多利亚时代的蒸汽朋克美学与高度发达的生物机械技术无缝融合。不同于许多硬核科幻充斥着复杂的物理公式,这里的“技术感”是通过宏伟的机械装置和紧张的追逐戏来展现的。我最欣赏的是主角团的设计,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能力超群的英雄,而是一群依赖智慧、工具和一点点运气才能在危机四伏的铁轨城市中生存下来的边缘人。特别是那个关于“情感电池”的设定,引发了我对于科技进步与人类情感价值之间界限的深刻思考——当情感可以被量化和储存时,我们如何定义“活着”的意义?情节推进得飞快,每一章都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机关陷阱,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非常过瘾。

评分

最近翻阅的《失落的星盘制作者》,让我体验了一场纯粹的文化探险。这本书深入挖掘了一个虚构的古代文明——亚特兰蒂斯式的大洋部落——他们的天文知识、航海技术以及独特的社会结构。作者显然在人类学和古代神话方面做了大量的功课,使得这个虚构的世界具有令人信服的内在逻辑和丰富的文化层次。全书的叙事结构非常新颖,它采用了“考古报告”、“口述历史”和“探险日志”穿插的方式进行。这种多视角的叙事,使得历史真相的还原过程充满了悬念和不确定性,你必须像真正的学者一样,去辨别不同来源信息的可靠性。它不仅是一部冒险故事,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求知欲的赞歌,展示了前人是如何用最原始的工具去丈量宇宙的浩瀚与神秘。

评分

这本《万古星辰的低语》真是让我沉醉其中,作者构建的世界观宏大得令人惊叹。它不像那些常见的奇幻小说,只会描绘英雄打败恶龙的套路。这里的设定更像是浸入了深邃的历史长河,每一个种族、每一种魔法的起源都似乎有迹可循,充满了古老的智慧和失落的文明的碎片。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时间沙漏”的描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具,而是一种哲学的体现,关于宿命与自由意志的永恒辩论。书中那些复杂的星图和晦涩的预言,读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但一旦破解了其中一小部分关联,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感是无与伦比的。角色的塑造也极其立体,那个终日沉湎于星象观测的隐士,他的每一次喃喃自语都可能隐藏着改变世界走向的关键线索。这本书要求读者全身心投入,去感受那种史诗般的厚重感,而不是追求快速的感官刺激。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考古发掘,你需要把散落在字里行间的线索拼凑起来,才能窥见全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