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擺渡人唐諾為當代讀者開列的黃金書單
斷斷續續一直讀著書的人,該走得更遠
以見到事物內部極精緻的遠處
本書的內容是一紙書單,順時間之流隨機取於這段瘟疫日子裡的閱讀(想想也許應該加進薄伽丘的《十日譚》),隻除瞭《寬容》一書是我預先設定,原本就打算拿它當全書結語,我對現實世界仍有感覺仍會生氣。不同以往的是,這次,我想寫一本隻有一根手指頭力量的書。
閱讀的善念稍縱即逝,這個時點,我總想,如果有人恰好在他背後推一下,輕輕的,隻一根指頭的,也許那一刻他就真坐下來瞭。
.為什麼讀《我們在哈瓦那的人》?葛林是一個很好的閱讀梯子,是一條路,由此我們可以進入到讓人有些望而生畏的現代小說世界。
.怎麼能夠不讀勒卡雷呢?你也許可以錯過一些更好的小說,但勒卡雷是山羊,是某一個世界的最高峰,難有替代。
.在最頂級的小說傢中,福剋納極可能是把小說寫得最傷痕纍纍的一位,這也正是小說勇士的勳章不是嗎?
.為什麼讀《白鯨記》?那樣恢宏的景觀仍應該深深記得,讓我們不會變得瑣碎、斤斤計較、並屢屢相互憎惡。
.為什麼讀《父與子》?應該是到瞭(重)讀這部太熱騰騰小說的時候瞭──尤其,如果你有些年紀瞭,不再那麼輕易被騙、被唬住被煽惑,不是隻會用激情看世界……
.《唐吉訶德傳》在小說歷史上有著無可比擬的位置──小說的「原點」何在?怎麼開始的?誰?
.為什麼讀《我的過去與思想》?我希望這理由就夠瞭──這是我所知道書寫史上最好的一部迴憶錄。
.六○年代最終可能和哪部小說聯繫起來呢?我隻能想到《麥田捕手》。
.《道林‧格雷的畫像》是一個奇想,逆轉某種時間必然效應的奇想──畫像隨時間不斷年老、醜怪,人自身駐留在畫成的那一刻,永遠年輕。
.為什麼讀《豐饒之海》?我以為,這是一部人隨著年紀、會愈讀愈喜歡愈多想法的小說,儘管三島由紀夫寫成時纔四十五歲,一九七○年末鼕日。
.為什麼要讀《聖經》?這個問題真正要問的是,如果你並不是個基督徒、不因宗教信仰的理由,還需要讀嗎?我自己的答案是──最好還是讀一下,如果你想稍微深沉、稍微完整的瞭解我們眼前已然的這個世界的話。
.林芙美子,你不能相信她的行為,甚至不該相信她的話語,你該相信的隻有她的小說,她的「正直」,以及精緻的反思,隻用於此。
.為什麼讀《墳墓外的迴憶錄》?此時此地,建言人們重拾這部不閤時宜的書,應該已算是錯誤瞭──但願「不閤時宜」這四字仍殘存些許正麵的意思,人仍能以此自豪。
.為什麼要讀《寬容》?這裡,我差一點動用「必須」這個詞。問題一直發生於實踐。難道說,寬容竟是人類發明齣來、卻永遠無法真正得到的那種太過美好東西,就像人發明齣天堂那樣?
每本書都自攜一個遼闊浩瀚的世界,值得坐睏AI世代的人去闖一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