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圖鑑:伽利略科學大圖鑑21

海洋大圖鑑:伽利略科學大圖鑑2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本Newton Press
图书标签:
  • 海洋
  • 动物
  • 科普
  • 图鉴
  • 伽利略
  • 科学
  • 自然
  • 儿童
  • 海洋生物
  • 百科全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深究大海的無盡奧祕
令人著迷的奇妙海洋世界
 
★伽利略科學大圖鑑系列第21冊★
 
  地球上的遼闊大海擁有許多不同的面貌:度假勝地的白色沙灘與蔚藍海洋、賜予我們餐桌上各種海產的海洋、孕育了鯨豚及海龜等生物的海洋。海洋還可以作為風力發電的基地,陸地的天候也深受海洋的影響而有所變動。
 
  另一方面,光線無法抵達的深海有如宇宙一般,是個充滿未知的世界。我們甚至無法精準回答,海洋是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形成。深海裡頭棲息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有趣生物,擁有獨立而神祕的生態系。
 
  本書將從科學的角度描述海洋的各個面向。第一章以各種資料介紹海洋是什麼;第二章講解海中的各種生物;第三章將介紹充滿謎團的深海世界及其研究歷史;第四、五章會分別介紹海洋與天候、與人類社會的關係。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海洋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深奧的海洋世界有待後人繼續探索。
 
系列特色
 
  1. 日本牛頓出版社獨家授權。
  2. 主題明確,解釋清晰。
  3. 以關鍵字整合知識,含括範圍廣,拓展學習視野。
 
好評推薦
 
  「全方位認識海洋環境和生態的最佳科普讀物,是推廣海洋教育的最佳補充教材,能培養和吸引更多青少年未來投入海洋相關的產業,有助於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的海洋目標。」──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邵廣昭
 
  「一起翻開《海洋大圖鑑》,你會發現海洋與我們那麼近!」──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林東良
 
  「謝謝你們出版有趣的海洋書!」──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

  *適讀年齡:12歲以上
星辰的低语:宇宙探险者的指南 (一本关于宇宙起源、天体运行与未来探索的深度导览)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海洋生物学的图鉴,而是一趟横跨光年、追溯时间源头的宏大旅程。它聚焦于我们头顶那片无垠的夜空——宇宙。从我们所处的太阳系边缘到遥远星系的诞生与消亡,这是一本为所有对“我们从哪里来,将去往何方”怀有终极好奇心的人士准备的详尽指南。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以严谨的科学论述为骨架,辅以震撼人心的视觉呈现,为读者构建一幅立体的、动态的宇宙图景。我们摒弃了对深海生物的描绘,转而深入探索那些由引力、暗物质和奇点塑造的宏伟结构。 第一部分:起源的序曲——宇宙的诞生与演化 本部分将时间回溯至约138亿年前的那个“瞬间”。我们详尽地探讨了大爆炸理论(The Big Bang Theory)的观测证据,包括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精细结构、哈勃膨胀定律的确认,以及轻元素(氢和氦)在早期宇宙中的丰度。 1. 奇点的余晖: 深入剖析CMB的意义,解释它如何成为宇宙婴儿时期的快照。我们对比了暴胀模型(Inflation Theory)如何解决了视界问题和平坦性问题,并探讨了当前观测对不同暴胀模型的筛选。 2. 黑暗时代的降临与黎明: 描述了在光子退耦后,宇宙进入漫长“黑暗时代”的景象。随后,我们详细描绘了第一代恒星(Population III Stars)的形成机制——它们是宇宙中第一批点燃核聚变的巨型恒星,它们的死亡(超新星爆发)播撒了构成后续星系所需的所有重元素。 3. 结构形成的引力之舞: 阐述暗物质(Dark Matter)在宇宙网(Cosmic Web)形成中的关键作用。暗物质晕作为引力的“脚手架”,引导普通物质聚集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我们探讨了目前主流的暗物质候选粒子模型(如WIMPs和轴子)的实验搜索进展。 第二部分:恒星的生命周期与元素的炼金术 本书的第二卷将焦点集中于宇宙中最活跃的引擎——恒星。从诞生到死亡,恒星是宇宙中“炼金术”的执行者,是构成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元素的来源。 1. 原恒星的孕育: 描述分子云坍缩的物理过程,解释原恒星阶段如何通过引力势能转化为热能。探讨不同质量恒星的初始条件差异如何决定其最终命运。 2. 主序期的平衡艺术: 详述恒星内部的核聚变过程。对于像太阳这样的中等质量恒星,我们细致解析了质子-质子链反应和CNO循环的效率差异。这部分解释了恒星如何在其生命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在向外的辐射压力与向内的引力之间维持精妙的动态平衡。 3. 死亡的壮丽: 恒星的结局取决于其质量。我们将详细区分以下几种终点: 白矮星与行星状星云: 描绘中低质量恒星的温和谢幕。 超新星爆发(Type II): 探讨核心坍缩引发的巨大能量释放,以及镍-铁核的形成。 中子星与脉冲星: 解释物质在极端密度下的奇异行为——费米简并压力与引力抗衡的极限。 黑洞的诞生与事件视界: 深入研究史瓦西半径和史瓦西度规,探讨信息悖论的最新进展。 第三部分:星系的万花筒与宇宙的未知疆域 我们跳脱出单个恒星的范畴,审视这些恒星如何组织成宏伟的星系结构,以及那些尚未被完全理解的宇宙成分。 1. 星系的分类与演化: 基于哈勃音叉图,详细介绍螺旋星系(如银河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的结构、动力学特征和恒星形成率。探讨星系合并如何驱动其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 2. 银河系的剖析: 以我们自身的家园为例,构建银河系的详细三维模型,包括其巨大的中央黑洞(人马座A)、核心的玻尔兹曼核、盘面的旋臂结构以及环绕它的暗物质晕。 3. 宇宙的隐形骨架——暗能量: 本书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我们将讨论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及其对宇宙学常数的重新定义。深入探讨“暗能量”的本质,对比其作为宇宙学常数(真空能量)的解释与其他替代理论(如修正引力理论)。当前对暗能量状态方程($w$)的测量精度和未来的观测计划(如欧几里得卫星任务)将被详细介绍。 第四部分:太阳系的邻居与人类的未来足迹 尽管本书的主旨是宏观宇宙,但我们依然会用一章的篇幅来关注我们最直接的“宇宙邻居”,并展望人类在宇宙中的立足点。 1. 行星科学的最新发现: 对太阳系内八大行星(及其重要卫星,如木卫二、土卫六)的形成、内部结构、大气环流和磁场进行对比研究。着重分析系外行星(Exoplanets)的发现热潮,特别是“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如TRAPPIST-1系统)的特性分析。 2. 搜索地外生命(Astrobiology): 探讨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液态水、有机分子、能量源),以及SETI项目和未来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如何通过分析系外行星大气光谱特征来寻找生物标记(Biosignatures)。 3. 迈向星际: 简要介绍人类航天事业的当前局限与未来愿景,从火星殖民计划的工程挑战到更遥远的星际旅行的概念性探索(如曲速驱动或世代飞船的物理学基础)。 总结 《星辰的低语》是一部跨越了从普朗克尺度到可观测宇宙边界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它不提供浅尝辄止的描述,而是深入探究驱动宇宙运转的基本物理定律。通过对引力、核物理、量子场论以及宇宙学模型的综合阐述,读者将获得一个清晰、全面且令人敬畏的宇宙知识体系,理解我们所处的时空背景,以及人类探索未知的前沿阵地。本书的插图和数据图表均基于最新的天文观测成果精心绘制,旨在提供最高的科学严谨性和视觉震撼力。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零、海洋之美
太平洋 006
泥灘 008
珊瑚礁① 010
珊瑚礁② 012
潮流 014
北冰洋 016
南冰洋 018
深海 020

一、海洋的面貌
世界的大洋 024
海水水量① 026
海水水量② 028
海水成分 030
COLUMN 海的氣味 032
海洋的功能 034
洋流 036
洋流流量 038
COLUMN 黑潮 040
洋流的成因① 042
洋流的成因② 044
COLUMN 科氏力 046
海底地形 048
海洋生物 050
波浪 052
海嘯 054
COLUMN 潮汐 056
COLUMN 潮汐節律 058
海洋的起源① 060
海洋的起源② 062
COLUMN 海水分析 064
地球外的水 066
洋脊與海溝 068
熱點 070
地震 072
中洋脊 074
COLUMN 洋流與生態系 076

二、海洋生物
海洋與生命 080
海洋生態系 082
鯨豚類 084
其他海洋哺乳類 086
魚類 088
海龜 090
甲殼類 092
軟體動物 094
鯊魚 096
岩灘生物 098
珊瑚 100
洄游魚類 102

三、深海
深海分層 106
深海探勘 108
深海生物① 110
深海生物② 112
大王烏賊 114
化學合成生態系 116
鯨落 118
海底熱泉 120
COLUMN 生命的起源 122
深海探測器① 124
深海探測器② 126
深海探測器③ 128
深海探測器④ 130
COLUMN 載人研究潛水船 132
深海鑽探船「地球號」① 134
深海鑽探船「地球號」② 136
溫躍層 138
最小含氧層 140
海洋雪 142

四、海洋與全球氣候
水循環 146
溫鹽環流 148
COLUMN 新仙女木期 150
海洋與大氣 152
海面水溫 154
西歐氣候 156
颱風、颶風、氣旋 158
海風 160
季風 162
沙漠 164
沿岸湧升流 166
赤道湧升流 168
聖嬰現象① 170
聖嬰現象② 172
IOD 174
全球暖化與海洋 176

五、海洋與人類
海洋資源① 180
海洋資源② 182
石油與天然氣 184
甲烷水合物 186
金屬資源 188
海底熱液礦床 190
海水資源 192
海洋能 194
漁業① 196
漁業② 198

基本用語解說 200
索引 202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613526
  • 叢書系列:伽利略科學大圖鑑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9 x 24.2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它的版面布局兼顾了信息密度和阅读舒适度,图文的穿插布局自然流畅,互为补充,绝不显得拥挤或突兀。作者巧妙地利用了留白,让重要信息能够有效突出,同时保证了眼睛在快速扫视时能够迅速定位重点。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平滑,逻辑链条清晰可见,这对于需要快速检索信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欣赏它在关键术语旁标注的简洁解释,这种细致入微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都能无障碍地获取深度信息。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相当到位,它没有像某些科普读物那样堆砌枯燥的专业术语,而是采用了非常引人入胜的故事化叙述方式。作者似乎深谙如何抓住读者的好奇心,总能在关键时刻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然后用清晰流畅的语言给出解答。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海洋探险家进行实地考察。行文风格时而幽默风趣,时而又充满敬畏感,这种张弛有度的文字功力,使得即便是复杂的生态学概念也能被轻易理解。它成功地将科学的严谨性与文学的感染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阅读体验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评分

作为一名对自然史抱有浓厚兴趣的人,我发现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系统和全面。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海洋生物的名称和特征,更深入地探讨了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生存策略。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深海巨兽,每一个物种的介绍都建立在一个宏大的生态网络背景之下,让人能清晰地看到万物相互关联的精妙设计。这种全局观的培养,远比单纯的知识点记忆来得有价值。它提供了一种看待海洋世界的全新视角,让我开始关注那些平时容易被忽略的生态平衡细节,这种启发性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盛宴,那种深邃的蓝色调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印刷质量也是没得说,每一张插图都色彩饱满,细节刻画得入木三分,看得出来是下足了成本的。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海洋生物体态的描绘,那种栩栩如生的感觉,仿佛触手可及。翻开书页,那种纸张的触感也非常舒服,厚实且不易反光,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疲惫。对于一个视觉系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呈现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绝对值得收藏。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每次路过都会忍不住想再翻上几页,感受那种宁静而宏大的海洋气息。

评分

坦白说,最初我有点担心这类大部头会显得过于学术化,但这本书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在内容深度上毫不妥协的同时,却成功地做到了“寓教于乐”。书中有不少关于海洋保护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探讨,这些部分写得非常到位,既有事实依据,又不失人文关怀。它没有停留在单纯的描述层面,而是鼓励读者去思考我们与海洋之间的责任关系。这种兼具科学性和社会责任感的写作态度,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本单纯的图鉴,更像是一份唤醒我们对蓝色星球敬畏之心的宣言,读完后让人心潮澎湃,深思良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