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遊牧年:1對夫妻+4個孩子+1台露營車365天臺灣壯遊

我們的遊牧年:1對夫妻+4個孩子+1台露營車365天臺灣壯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鎮昌 Marco Wong
图书标签:
  • 旅行游记
  • 家庭旅行
  • 露营
  • 房车旅行
  • 台湾
  • 亲子旅行
  • 自驾游
  • 生活方式
  • 游牧生活
  • 慢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對香港夫妻+4個孩子+1台露營車,365天的臺灣壯遊
一對香港父母帶著四個孩子,
背起勇氣行囊出發到臺灣,
用一年時間,駕駛露營車展開親子遊牧,
在有限的時間空間中,找到無價的家庭幸福感。
 
  .開著露營車,上山下海,玩遍臺灣
  欣賞綿延不絕的海岸線美景,感受零下8度C的高山層疊,參與無數戶外活動盡享大自然,參觀各地博物展館開拓視野,一路結交拜訪好友感受豐富風土人情。
 
  .一家人,一整年的緊密相伴,共創永恆記憶
  孩子在爭吵中學習互相包容體諒,體會簡樸生活不受物慾羈絆;父母踐行「愛在當下,愛要及時」,反思愛與教育的真諦,留下珍貴無價的回憶。
 
本書特色
 
  1.作者黃鎮昌Marco Wong為香港知名親子教育工作者,以一年365天陪伴家人旅居臺灣,感悟愛是陪伴,愛要及時。
 
  2.雖以露營車為移動工具及旅宿點,但環島期間,仍多以慢活低碳的單車代步或登山或徒步等形式,旅居最自然的臺灣秘境及私房景點。如登臨高山感受冷洌星空,或深入獵人山林感受自然奧祕,來到漁港來場大自然震撼教育,走入田野來場焢窯之旅。以最簡樸的方式,體驗最深刻的自然教育。
 
  3.以香港人的視角,娓娓道出臺灣絕佳的自然生態奇景,與最迷人的風土人情。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我們的遊牧年:1對夫妻+4個孩子+1台露營車365天臺灣壯遊》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这份简介将专注于描述这本书所讲述的故事、主题、情感深度和实际旅行体验,而不涉及任何人工智能或生成过程的痕迹。 --- 書籍簡介:《我們的遊牧年:1對夫妻+4個孩子+1台露營車365天臺灣壯遊》 這不僅是一趟旅程的紀錄,更是一場對家庭、生活本質與臺灣土地深刻連結的實踐。翻開這本書,讀者將跟隨著一對夫妻與他們四個孩子,踏上一場史無前例的、長達一整年的移動式生活冒險——一趟以露營車為家、以臺灣三百六十五個角落為教室的「臺灣壯遊」。 從都市水泥叢林到移動的家園 故事的起點,是對傳統生活模式的一次勇敢挑戰。當忙碌的日程、學業的壓力與家庭生活的瑣碎逐漸侵蝕了對「生活」的熱情時,這一家人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暫停一切,打包行李,把家變成一台輪子上的移動堡壘——一台露營車。這本書細膩地描繪了他們如何從都會的穩定生活過渡到全然的流動狀態,以及隨之而來的適應過程。 露營車,在這個故事中,不再只是交通工具,它成為了他們共同生活的核心場域。書中生動地呈現了空間極度壓縮下,一家七口如何協調作息、分配空間、維護和諧。從最初手忙腳亂地學會水電管理、車輛維護,到最終將這有限的空間打理得井井有條、充滿個人印記,這段歷程展現了家人之間極致的耐心與默契。 教育的重新定義:臺灣就是教室 對於有四個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這場旅程的核心價值在於教育。傳統學校的課本知識被拋到一邊,取而代之的是「真實體驗」。作者夫婦精心設計了一套「行走課程」,讓大自然成為最好的導師,讓每一處偏遠的山脈、海岸線、歷史遺跡,都成為活生生的教學案例。 書中詳述了他們如何將自然科學、社會學、歷史課融入日常:在玉山腳下學習地理構造,在原住民部落體驗文化傳承,在漁港邊觀察海洋生態。孩子們不再是被動的聽眾,而是主動的探索者。他們學會了辨識星象、理解潮汐規律、學習野外求生技能,以及最重要的——與環境共存的責任感。這種沉浸式的學習,讓書中的描寫充滿了生命力與啟發性,讓人深思何為真正的「素養教育」。 三十六種臺灣的面貌:從北到南的深度探索 這本書的另一大魅力,在於其對臺灣土地細膩而廣闊的描繪。這趟旅程的目的地從不只是觀光景點,而是深入臺灣的肌理之中。他們走進了北海岸的漁村,體驗了東北角的海風鹹濕;他們在中央山脈的深處紮營,感受高海拔的寂靜與壯闊;他們在臺南的老街巷弄中尋找失落的傳統工藝;他們甚至探訪了許多地圖上幾乎找不到的秘境聚落。 作者的筆觸兼具人文關懷與地理觀察。他們不只是「看見」風景,更是「遇見」當地的人們。書中記錄了許多溫暖而深刻的互動:熱心指路的農夫、分享古老故事的耆老、慷慨分享私房美食的店家。這些萍水相逢的溫情,串連起一幅幅生動的臺灣在地生活畫卷,讓讀者彷彿跟著他們一起,聞著山林的氣息,聽著海浪的低語。 家庭關係的煉金術:衝突、成長與和解 長達一年的密閉空間生活,對任何家庭都是極大的考驗。這本書毫不避諱地揭示了旅途中的「暗礁」:孩子們因無聊而爆發的爭吵、夫妻間因疲憊而產生的摩擦、對後勤補給的焦慮,以及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 然而,正是這些挑戰,成為了家庭關係的「煉金術」。書中詳述了他們如何運用移動生活中的自由與專注,來解決長期積壓的問題。露營車內的衝突,往往在戶外的一場星空下的談心後煙消雲散。他們學會了更有效率地溝通,學會了在極度依賴中找到獨立的空間。孩子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沒有既定課表的情況下奇蹟式地成長,他們學會了為團隊付出,學會了欣賞彼此的獨特貢獻。這本書不僅是旅行日誌,更是一部關於現代家庭如何在高壓下重塑親密關係的深刻觀察。 結語:重新錨定生活的意義 《我們的遊牧年》提供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反思契機: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物質,才能感到滿足?生活中的「必需品」與「奢侈品」界線在哪裡? 當這場為期一年的壯遊結束,這家人帶著滿滿的記憶與全新的視角回歸了相對穩定的生活。然而,他們已經不再是當初出發時的那一家人。這本書的結尾,並非僅是旅程的終點,而是對「家」這個概念的重新定義——家是固定的地址,也是那台載滿回憶、充滿愛與挑戰的露營車;家是彼此的眼神與支持,而非四面牆壁的限制。 這是一本獻給所有渴望突破常規、尋找生活熱情、並想深入認識臺灣這片土地的讀者,一場充滿汗水、歡笑、泥土與星光的溫暖旅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鎮昌 (Marco Wong)
 
  人稱「傻爸爸」的香港人四寶爸,更是一位「以生命感動生命」,推動生命培育及提升親子關係為終身職志的親子教育達人。他的行動力、對生命充滿好奇和勇於冒險的精神,使他從一位家庭服務社工,到以世界為教室的生命導遊,再到運用繩索技術在生命拯救上,都創造出個人傳奇、活出了生命熱血。Marco的努力付出,使他成為2019 年香港第六屆【青年夢想實踐家】得獎者。27年豐富的家長親職教育演說及工作坊培訓經驗,已超過2000場次,超過10萬名家長聽過他的精彩演講。
 
  Marco在2015年帶著3歲大女兒黃悦單車環臺11日,「拒作留白的爸爸」的故事,深深感動港臺兩地許多家庭。其後更被拍成由郭富城主演的《愛在當下》真人真事微電影。 隔年又帶著年僅2.5歲的二兒子黃溢,2019年2.5歲的三女兒黃晨,2022年4.5歲的四兒子黃星,再次踏上環島之旅,送出每個孩子入學前獨特的陪伴禮物。
 
攝影者簡介
 
嚴文慧 (Rachel Yim)
 
  香港人,職業女性,拒作「虎媽」的港媽,與「傻爸爸」Marco結婚後,育有四位天生好動的非一般孩子;一直在人生或職場上勇於接受挑戰的Rach,受過動兒「傻爸爸」的影響,毅然放棄高薪厚職,一家六口停工停學(Gap Year)去浪跡天涯,成就一個既瘋狂又浪漫的家庭旅程。

图书目录

推薦序/002
作者序/016
遊牧地圖:露營車遍佈的足跡/024

分卷一 風起~出發GO GO GO
遊牧年的起始/030
適應露營車節奏/037
坐在露營車,臺灣必去的私房景點/045
露營車的禮儀/069
好玩的不是景點,是經歷/075
萍水相逢卻縈繞心上的山野臺灣人—「神雕俠侶」/081
遊牧年沒有零用錢/087
不為名利的神隊友/091

分卷二 高潮~快樂的旅程
虎年斷捨離之反思/097
愛對了人,情人節每天都過/103
男孩子的成長印記 /107
我家孩子不是低頭族/113
小妮子的擇善固執/119
兩個麻甩佬的清零人生/123
最容易人傳人的,是人情味/129
臺灣人教會我堅持下去,總會放晴/133
對孩子來說,你卻是全世界/139
在臺灣過生日/143
萬般帶不走,唯有回憶留/147

分卷三 困境~成長與轉化
單車環臺1:風雨不改,如常前行/153
單車環臺2:第一天:愛要及時/157
太太篇:帶著三個孩子遊臺灣/161
單車環臺3:隨心所欲的是夢想,滿途荊棘的才是理想/165
大女兒確診,如何臨危不亂?/171
不只要賺錢,更要努力為家揮霍/175
短暫的分別,無盡的思念/179
在島嶼浮潛,獲得從大自然而來的勇氣/183

分卷四 結束~另一個開始
不讓露營車成為局限/191
慢慢走,才最快/195
教育是,撒下盼望的種子/199
農夫爸爸的哲學/205
是禍躲不過,我們一家五口確診了/209
我們都說,為了下一代離港,但下一代是怎麼想的呢?/213
有種滋味叫鄉愁/219
一年的轉變/225
賣露營車的過程,如嫁女的心情/231

附錄 About 露營車
露營車設備篇:電和熱水從何處來?/236
露營車生活篇:如何煮食、睡覺、洗衣服?/244
露營車的財政總結/248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06328
  • 叢書系列:台灣地圖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6 x 22.5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認識Marco八年多,在我眼中,他是一位奇特的人。滿腦子古靈精怪、創意無限,加上一點傻氣和一股勇氣;他有時如吃了豹子膽似的,帶著半點瘋子的癡狂,敢人所不敢、做人視為不可能的事。
 
  Marco一家到臺灣的遊牧年,看似是「瘋狂的舉措」,其實他絕不輕率、更非魯莽,他是一位心思稹密的踐行者。
  想像Marco和妻子需要有多少次的考慮、思量、計畫、部署才作出這重大決定。
  欣賞他們夫婦同心和排除萬難的決心,終於成就得來不易的遊牧旅程。
  這書就是他和妻子帶著四位子女,登上改裝了的露營車,走在臺灣的旅途上,車輪轉出了新奇的、平凡的動人故事。
 
  露營車成了父母和孩子的流動教室——在狹窄的空間內,孩子學習包容體諒、分工合作、獨立自強、發揮創意、善用資源;體會簡樸生活不受物慾羈絆,快樂可以好簡單。在爭吵中學會道歉和饒恕、試探中要持守誠實。為父母者,則踐行和享受「愛在當下,愛要及時。」
 
  Marco筆下的臺灣,有旖旎的風光美景,更有濃厚溫馨的人情。途中一家六口染了新冠疫症,得著八方支援、民宿夫婦親切熱情如家人的接待、偶然遇上港式茶餐廳的老闆送上菠蘿包,勾起他的串串鄉愁……
 
  書中承載了親子愛、手足情、夫妻恩、朋友義,山水樂……看得我入迷。時而莞爾大笑、有時又令我眼眶紅了……。
  書中不乏發人深省的佳句:
  「沒有完美的旅程,只有無價的回憶。」
  「苦楚不一定是人生挫折,而是人生存摺。」
  「隨心所欲的是夢想,滿途荊棘的才是理想。」
  「世界再壞不要緊,我們努力做個好人。」
  在這個以金錢掛帥、爭名奪利的年代,輕忽了對家人的關愛和漠視對身體的關注。只怕一天出了岔子時追悔莫及。
 
  在這個鼓吹物質享受、追求消費揮霍,人情淡薄如紙、互相較量比拚的社會,我們破壞了幾許大自然的生態?扭曲了多少人的價值思維?失去了珍貴的人倫關係?這本書有許多值得我們躬身自問的篇章。
 
  這書如一道涓涓清泉,洗滌我內在心塵,提醒我歸回初心。
 
「天使家庭中心」義務牧師 徐玉琼
 
作者序
 
  二〇一九至二〇二一這三年,是我作為一個社工父親為對的事堅執前行最辛酸的日子。這是一段走在對的道路上令我最迷失但又最享受的年月。那段日子,香港社會的狀況在急速惡化,我不斷告知自己「一直走就對了」,因為只要方向對,速度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但是,原來走在對的路上卻是如此的Damn Hard,我的內心時時時刻刻來拷問我:「你所做何事?你所做的是你相信的嗎?你所選擇的是正確的嗎?」那數年間,我沒有得到答案。生命遇上許多苦難並不可憐,至少我感覺自己還活著。
 
  這三年間我確實犧牲了家庭,我的心不斷向自己發出提醒:沒有任何成功或工作意義可以彌補家庭的失敗,別人的孩子可以有許多生命師傅,但我家孩子的爸爸只有我一個。所以我又再做了一次充滿勇氣的選擇,把家庭放回了第一位。
 
  回顧遊牧年,我感謝那一刻自己做出的勇敢決定。在香港及自己最艱難的時期,浪子回頭向家人需要的愛Say Yes。有人說:「人不是活一輩子,不是活幾年、幾月、幾日;而是活幾個瞬間,活在當下。」我感謝我的家人跟我一起成就了「我們的遊牧年」,讓我有著載滿愛的幸福記憶的一年、十二個月、三百六十五日,無限個感動的瞬間。這些幸福記憶伴隨著我,在一年後、五年後、十年後、廿年後……仍向我、向我孩子的生命發聲,給我們無限力量。我不知道我付出的,有沒有讓世界改變;但我卻確定我所付出的愛,再一次改變了我和我的家庭。
 
  話說大約在遊牧年結束後的大半年,大女兒小悦的初經來了!當太太告知我這消息後,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感恩我夫妻倆能把握住,在小悦踏入開始遠離父母、準備展翅高飛的人生階段前,以行動回應孩子的需要,使他們的童年充滿著陪伴的愛,就算在我們最艱難的日子亦守住了。
 
  大時代下的香港決定了我們會遭遇到什麼,但我卻能決定如何回應,我的心更可決定誰能出現及留在我的生命裡,而我的行為則決定最後誰能留下,我堅持家人永遠不會是被犧牲的那一位。
 
  出發前,我以為這一年的遊牧年是送給孩子、送給家庭的珍貴禮物。但萬萬沒想到,這一年最受惠的竟是我跟我太太,我們二人的愛昇華至更勝初戀、刻入彼此的靈魂中。回想這其實是最重要卻又沒預期過的:陪伴成了最長情的告白。
 
  如今當我回首,不因大時代下碌碌無為而羞恥,不讓孩子童年虛度年華而悔恨,那麼,我可以很驕傲的跟自己說:我無負此生。
 
  能成就遊牧年的出走,我要特別感謝:
  我親愛的溢、悦、星、晨,做您們的父母有今生無來世。感謝您們跟爸爸一起出走,創造了每一個美好的人生記憶。
  我的太太,願意「嫁雞隨雞」,放下優厚的工作及舒適的居住環境,跟我這浪子用露營車闖蕩生活了一年。
  每一位熱情接待我的家庭的臺灣朋友們,孩子在你們身上學到了要待人以誠,此乃一生受用的學習。
  香港天使家庭中心的一眾同事們,有你們,方能讓我做出這個大膽而任性的決定,你們頂起了中心的一整片天。
  謹此,把這本書致送給在天國的爸爸。感謝您向我示範了如何當一個有承擔的爸爸。我很想念您!
 
黃鎮昌(Marco Wong)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非常好,它像是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在宏大的空间转换和微小的生活特写之间自如切换。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自然环境时的那种近乎诗意的笔触,但这种诗意从未脱离生活的基础。例如,描述在山区中遇到的云雾缭绕的清晨,那种湿冷和寂静被描绘得如此立体,让你仿佛能闻到泥土和潮湿植被的气味。接着,笔锋一转,又聚焦于孩子们为了一块新发现的石头而争执的场面,这种对比让整个故事的层次感非常丰富。它成功地捕捉到了“在路上”的精髓——即每一天都充满了不可预测的惊喜和不便,而家庭的韧性正是从这些琐碎的应对中淬炼出来的。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生活剧本”。它让我们意识到,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生活限制,其实都是自己设置的牢笼。作者用他们的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充满生命力和可能性的生存方式,这对于长期处于都市生活重压下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旅游作家笔下光鲜亮丽的台湾风光指南,而更像是一份家庭生存日志,充满了汗水、妥协和意想不到的成就感。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作者夫妇是如何维系他们之间的伴侣关系,同时还要兼顾四个孩子的需求和日常运营的。在如此高压力的环境下,亲密关系很容易被日常琐事消磨殆尽,但书中流露出的那种相互扶持和幽默感,令人动容。他们似乎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家庭“暗语”和应对机制,这套机制是他们穿越这365天“壮游”的核心装备。我注意到,作者擅长在描述困难时,总能立刻找到一个积极的转折点,比如一次露营地的小插曲,最终却变成了一次深刻的家庭会议或一次难得的夜谈。这种积极的心理调适能力,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冒险不在于你开多远的车,而在于你愿意多深入地去面对生活本身所能带来的所有挑战,并将这些挑战转化为共同成长的养分。

评分

说实话,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我对“带着四个孩子露营车旅行一年”这个设定是抱着极度怀疑和敬佩交织的心态去翻开这本书的。这本书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它彻底打破了“育儿必须稳定”的刻板印象。作者没有回避挑战,而是坦然地分享了他们为确保孩子们学习和社交需求所做的努力。这种务实性让人感到非常踏实。他们如何解决网络连接问题、如何找到适合孩子们玩耍的临时营地,以及最关键的——如何平衡父母的放松需求和孩子的精力消耗,这些都是现实中父母们最关心的话题。书中对于“教育”的探讨也很有见地,他们如何利用台湾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将整个台湾变成一个巨大的移动教室。这种“体验式学习”的实践,比书本上的理论更具说服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育儿焦虑似乎被治愈了一部分,因为它证明了,只要有足够的创意和决心,家庭生活的限制是可以被打破的,甚至是被极大地丰富起来的。这是一部充满勇气和智慧的育儿宝典,只是它的载体是一辆露营车和一年的时间。

评分

这本关于一个家庭在台湾进行为期一年的露营车旅行的书,简直是为所有对“说走就走”的冒险心怀憧憬的人准备的完美读物。它不仅仅记录了一次长途旅行的行程,更像是一本关于家庭协作、适应变化和重新发现日常之美的实景教学手册。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如何在有限空间内维持四个孩子生活质量的细致描摹。那种在狭小空间里,每个人都要学会互相礼让、共享资源的真实状态,是任何豪华度假旅馆都无法给予的体验。书中的叙事充满了烟火气,没有刻意美化旅途中的小摩擦或突发状况,反而让人觉得无比亲切和真实。比如,他们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或者在偏远地区寻找补给的“寻宝”过程,都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紧密的沟通和团队精神。读着读着,我仿佛自己也蜷缩在露营车的角落里,感受着窗外台湾四季的变化,耳边是孩子们的嬉闹声和引擎的低鸣。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一个大家庭如何在挑战中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结,这远比单纯的风景描写来得更有力量和启发性。它让我开始认真思考,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物质,而是更少的束缚和更多的共同经历。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标准的旅行日志,充斥着对台湾各地名胜古迹的流水账式介绍。然而,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去中心化”——它将焦点从“去了哪里”转移到了“如何生活”。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生活瞬间,并赋予它们深刻的意义。例如,他们描述清晨在海边醒来,阳光透过车窗洒在枕头上,那种瞬间的宁静与满足感,是任何高分辨率照片都无法传达的。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台湾人文风貌的观察角度,那是一种融入在地生活后的视角,而不是游客的“打卡式”浏览。他们如何与当地的农夫交流、如何参与社区活动,这些细节让整个旅程充满了人情味。这不仅仅是关于旅行,更是关于“家”的定义如何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扩展和深化。看完这本书,我强烈地感觉到,那些看似困难的后勤挑战,其实都成了家庭成长的催化剂。这是一种关于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哲学探讨,通过最朴素的移动生活方式展现出来,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对传统的生活模式产生强烈的反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