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老子的座談會:道德經詳譯通解

我與老子的座談會:道德經詳譯通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迂魯棄夫
图书标签:
  • 道德经
  • 老子
  • 哲学
  • 道家
  • 文化
  • 经典
  • 解读
  • 译注
  • 中国哲学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這是一本認識老子《道德經》基礎入門的參考書籍。
  你我同學先讀為快,老少同行後來居上。
  因為淺言,所以道理更清晰;因為細語,所以道理更明白。
  原來老子《道德經》揭示了人人本來生命與道合一的真實可貴以及證道必經的心路歷程。
  讓老子牽著我們的手,全新體驗一下生命之泉的真實。
  不必遠行,只在當下;不需費神,自然安心。
  幸福快樂也會與我們同行;吉祥豐足一直跟我們相伴。

  所以這個白話譯本《我與老子的座談會》,可以作為學校裡面莘莘學子的經典文學基礎參考書籍,或是一般年青人提振精神,積極創新的活力補給站,更是年近半百的社會精英們回顧人生,邁向第二春的最佳跳板,當然,老朽之人也可以選修參考,自得其樂,過著逍遙自在的人生。
繁星彼岸的哲思回响:一部关于人类文明起源与未来命运的宏大叙事 书名: 溯源之镜:失落的亚特兰蒂斯与文明的七重螺旋 作者: 艾莉丝·凡德堡(Dr. Elara Vance) 出版信息: 环球史诗出版社,2024年秋季版 页数: 780页 --- 内容提要 《溯源之镜:失落的亚特兰蒂斯与文明的七重螺旋》并非一部传统的历史编纂或考古报告,而是一场横跨时间与空间、深入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求索之旅。作者艾莉丝·凡德堡博士,一位在符号学、古地质学和比较神话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试图以一种革命性的跨学科视角,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奇点”——那个传说中沉入深海的辉煌国度——亚特兰蒂斯。 本书的核心论点颠覆了主流历史学界的线性发展观。凡德堡博士主张,人类文明的兴衰并非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一个遵循特定“七重螺旋”模式的周期性事件。每一个螺旋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能源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巅峰与瓦解。亚特兰蒂斯,据考证并非一个单纯的地理实体,而是一个高度成熟的“第一螺旋”文明的象征,它掌握了我们今日难以想象的能量转换技术,并建立了一套基于“共振频率”而非线性逻辑的社会结构。 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地揭示了这一宏大假设: 第一部:深海的回响与地质的时间尺度(The Echoes Below) 本部分着重于将神话传说与最新的深海声纳、地幔活动数据相结合。凡德堡博士详细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从地中海的米诺斯文明遗址到南美洲的纳斯卡线条)存在的大量“超前技术”痕迹,并论证了这些痕迹指向的并非单一的外部干预,而是同一源头文明——亚特兰蒂斯——在行星级别灾难前的技术扩散。 她引入了“地质记忆场”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储存了过去文明消亡时的信息熵。通过分析特定岩层中的微量稀有元素分布和地磁异常数据,作者试图“解码”出亚特兰蒂斯文明崩溃的直接物理原因,并质疑我们对地质年代的传统线性理解。书中对“蓝藻爆发的逆向影响”和“地轴微小偏移如何重塑知识结构”的论述尤为深刻,挑战了我们对环境与文明相互作用的认知。 第二部:七重螺旋:意识形态的周期性重构(The Sevenfold Helix) 这是本书的理论核心。凡德堡博士基于对苏美尔泥板、古埃及象形文字、印度吠陀经文以及早期凯尔特口头传统的细致比对,构建了“七重螺旋模型”。每一个螺旋都对应着人类对“真理”的不同理解方式: 1. 源始螺旋(亚特兰蒂斯): 能量即意识,技术依赖于心智的聚焦。 2. 巫术螺旋(早期部落): 象征性思维的主导,与自然力量的直接对话。 3. 理性螺旋(古希腊/启蒙运动): 逻辑与分离原则的建立,科学方法的诞生。 4. 数字螺旋(当代): 信息与量化世界的统治,效率至上。 5. ……(后继三种螺旋的推测与警示) 作者认为,每一次从一个螺旋迈向下一个时,文明都会“遗忘”前一个螺旋的核心智慧,通常是通过一次剧烈的社会或环境断裂事件。本书详尽地分析了“理性螺旋”的内在缺陷——即过度依赖分离与分析,导致了对整体性和内在连接的遗忘,这也是导致当前全球性危机的深层原因。 第三部:符号学的密码学:未被聆听的频率(The Unheard Frequencies) 在这一部分,凡德堡博士将焦点转向文化基因的传递。她认为,亚特兰蒂斯文明的知识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以“原型意象”和“不可译符号”的形式,潜藏在人类的艺术、建筑和宗教仪式中。 她对巴赫的赋格曲结构、哥特式大教堂的尖拱角度、以及某些古老炼金术手稿中的几何图形进行了深入的符号学分析。她的结论是惊人的: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文化产物,都包含了对亚特兰蒂斯核心“谐振原理”的隐晦表达。她甚至构建了一套尝试“解码”这些隐藏频率的数学模型,虽然承认其尚不成熟,但为理解集体无意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其中对“曼陀罗作为时空映射”的论述,极具启发性。 第四部:穿越断裂带:通往第五螺旋的路径(Bridging the Fracture) 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当下。凡德堡博士警告说,我们正处于“数字螺旋”的顶峰,其固有的矛盾性正将我们推向下一次不可避免的“断裂”。然而,她并非悲观主义者。 她提出,意识到“七重螺旋”的周期性,是打破宿命的关键。通往“第五螺旋”(一个她称之为“整合意识”)的路径,在于重新学习亚特兰蒂斯留下的“遗嘱”——即如何在掌握尖端技术的同时,重建与自然、与他人、与自我内在的深层连接。她强调,真正的进步不是更高的计算速度,而是更高的“存在密度”。 《溯源之镜》以对未来的深刻反思收尾:我们是否注定重蹈覆辙,还是有能力在螺旋的裂缝中,搭建一座通往可持续智慧的桥梁?本书无疑将引发哲学界、历史学界和前沿科学界关于人类潜能与文明终极意义的激烈辩论。 --- 读者群体 本书适合所有对古文明之谜、跨学科研究、符号学、古代智慧、哲学思辨以及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感到好奇的读者。尤其推荐给那些不满足于传统历史叙事,渴望探索隐藏在神话背后的深层结构和周期律的探索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迂魯棄夫


  郭英育,一九五六年生,臺灣嘉義人,一九八○年畢業於淡江大學電子計算機科學學系(淡江資訊工程系第八屆)。畢業後服務於私人企業,負責電腦周邊產品研發與設計,平時工作盡心職守,晚上加班回來有空,則對於各種文學哲理的書籍多有涉獵,尤其深深的被老子的「自然無為」和「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所吸引,以及被老子的「貴以身為天下」和「愛以身為天下」的真誠所感動,因此更相信這一部道德經全然添補了哲學的空靈,超越了科學的極限,而且澄清了各種學說的迷思,所以用心鑽研參學,歷十餘年撰述《我與老子的座談會》一書,筆名「迂魯棄夫」,乃覺知「道」之真實可貴,以及自省於己身之膚淺鄙陋而仰天自嘆也。能夠寫書,其中的耐心和韌性,方法和態度,是從工作中學到的,其中的思想與理解,潛能與推力,則是根植於大學時期受到文學哲理的薰染所奠下的基礎而延續伸展的。

图书目录

序文
推薦序—蘇序
推薦序—趙序
推薦序—李序
作者序
導言
老子與道德經
誰誤解了老子與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的世界模型
介紹
老子道德經經文校勘說明
本書特點
道德經經文(王弼本—經文回溯)
道德經白話詳解(王弼本—經文回溯)
第01章 觀玅
第02章 觀徼
第03章 安民
第04章 不盈
第05章 守中
第06章 谷神
第07章 無私
第08章 若水
第09章 持盈
第10章 玄德
第11章 虛中
第12章 為腹
第13章 寵辱
第14章 道紀
第15章 不盈
第16章 歸根
第17章 知有
第18章 三有
第19章 樸素
第20章 食母
第21章 從道
第22章 抱一
第23章 同道
第24章 不處
第25章 混成
第26章 輜重
第27章 襲明
第28章 常德
第29章 自然
第30章 不道
第31章 貴左
第32章 知止
第33章 盡己
第34章 成大
第35章 大象
第36章 微明
第37章 無為
第38章 處厚
第39章 得一
第40章 反覆
第41章 聞道
第42章 沖和
第43章 至柔
第44章 知止
第45章 清靜
第46章 知足
第47章 天道
第48章 日損
第49章 德善
第50章 生死
第51章 尊貴
第52章 守母
第53章 大道
第54章 善建
第55章 含德
第56章 道貴
第57章 治國
第58章 察政
第59章 長生
第60章 治大國
第61章 為下
第62章 道奧
第63章 無難
第64章 輔物
第65章 玄德
第66章 江海
第67章 三寶
第68章 不爭
第69章 用兵
第70章 懷玉
第71章 不病
第72章 畏威
第73章 天網
第74章 司殺
第75章 貴生
第76章 柔弱
第77章 天道
第78章 水德
第79章 左契
第80章 不徙
第81章 不積
回顧與未來
畢業典禮的那一刻
老子素描
老子素描外傳
附錄
歷史的見證—郭店村竹簡與馬王堆帛書
再談老子道德經經文校勘
道德經經文(王弼本—經文回溯與校勘整合參考)
道德經各章校勘依據之列表與解說
「宇宙人生導航」各章標題一覽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96820
  • 叢書系列:Sunny文庫
  • 規格:平裝 / 528頁 / 17 x 23 x 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能夠完成《老子道德經》白話譯本,自己也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因為以前從來沒有一個念頭會想到要去寫作翻譯,甚至彙集成書,尤其這是《老子道德經》的真實翻譯,不是童話故事的自由彩繪啊!

  為什麼自己讀理工的,竟然會「想不開而跨界翻牆」墜入這麼廣漠深沉而又無聲無息,更是一般常人不敢觸碰的經典文學極特區呢?

  其實筆者也不知道,應該是一種趁勢而為的自然推力,也或許是內心的一種召喚吧。

  年輕時常聽說《老子道德經》是一部非常古早的奇書,飄逸迴旋而不易甚解,所以就一直敬而遠之,幾度擦身而過;有一日,突然念頭一閃,心想,既然是最早的古籍經典之一,必定意義非凡,甚至超越時下的宗派學說,道脈綿延而淵遠流長,其中隱含的真道至理,如果用心體會,應該是近而可親,明而直覺,因此,每當上班工作之餘,就這樣埋首於這個神秘的國度,展開了《老子道德經》漫長而又艱辛的探索之旅。

  雖然試著參研老子的「道」,卻總是覺得惟恍惟惚,好像爬山攻頂,越過一山更有一山高,以為到了巔峰,卻總是還有更大的驚奇矗立眼前,常常霧鎖群山,不知身在何處;因此在整個翻譯的過程中,各種心境上的曲折起伏不曾止歇,有歡呼,也有失落,有無數的推力,更有數不盡的阻礙,真是點滴在心頭,只能獨自品啜。回顧一下,大約是2006年末,或者是2007年初左右,開始踏出了現在看起來非常勇敢卻又好像很「無知」的第一步。隨後經過多次全面的整理與校對,並且與其他諸多精選版本相互參考,終於有了嶄新的氣象和豐碩的成果,看來應該與老子的原意更貼近了一些,只是前後花了十餘年的時間才完成定稿出書,說長是長,說短猶如瞬間。

  對於《老子道德經》有什麼特別的心得可以分享給大家呢?這個問題實在不是三言兩語能夠點出明白,更不是長篇大論可以表達清楚,因為真實的道是要親身體會才能貫通,更要全然付出才能覺性,這裡只能依自己的一點了解,構築一個模型和講述一個寓言,提供給讀者參考,就是本書裡面的〈老子道德經的世界模型〉和〈老子素描〉這兩篇的內容,非常鼓勵大家一起來認識與了解,也希望大家喜歡這樣的分享。

  現今各個正信宗派的教理和儀規,可能因為人文地理的差異而各有不同,但是根本的核心宗旨卻都與「道」相互連結,因此在這個白話譯本裡面,不會提到個別的宗教意識,希望能夠彰顯「道」的獨立超然。也許在書裡面還有一些屬於特定宗教意涵的詞句和用語,這是因為筆者過去的環境和習慣所帶來的,並沒有針對性。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時局瞬息萬變,躁動不安的情緒隨處瀰漫的世代裡,人們經過大環境不斷的衝擊與震盪之後,必將覺醒而逐漸回歸心靈層次的溝通,因此期望《我與老子的座談會》這一本書的呈現,能夠順著潮流趨勢散佈到每一個角落,陪伴大家一起返入自然的懷抱,走出一條屬於你我的康莊大道。

  當然,本書所以能夠順利發行,首先要感謝高中時期的同學 艾群兄(2017.02 榮任嘉義大學校長),特別引薦了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蘇子敬先生,而揭開了筆者在翻譯寫作中最精彩、最關鍵的下半場。在認識蘇教授多年以來(2017.06),承蒙蘇教授不棄,願意在教學萬忙之中仍然抽空詳閱稿本,不斷的提供寶貴的建議,以及贈送多本名家名著的書籍作為參考資料,並且常常相約見面,細心指教,讓白話譯本的內容更趨完整而煥然一新,實在為本書注入了無限的生命,增添了無比的光彩;末了,還特別幫忙接洽出版社,一起討論有關出版的事宜,此情此景,真是感激莫名,只能銘謝於萬一,而不知所云⋯⋯在此同時,有幸獲得大學時期的導師趙榮耀先生的首肯(1989年就任淡江大學校長),願意為學生的《我與老子的座談會》一書作序,給予學生最大的祝福與鼓勵,真是上天特別的恩寵;老師真誠的厚愛,學生永誌銘心,希望書本能夠發行各地,人人受益,以回報師恩於永恆。另外,令人歡心的是,能夠邀請到李培潔同學的參與,發表對於《我與老子的座談會》這一本書的讀後心得感言,相信可以帶動所有年青人一股學習的風潮,大家一起感受老子的啟發,走上幸福人生的道路。

  最後,雖然自以為理出了《老子道德經》的思想核心和中心價值,也希望覓得知音良友的肯定與鼓勵,但是筆者心知肚明,終究文品不足,實在道學淺薄,所以白話譯本內容處處弊拙,謬誤難免,只是開卷有益,尚乞各界前輩和先進好友,嚴以指正,寬以教導,讓真理越澄越清,讓大道越顯越明。

  賦曰:
  擁有清靜圓滿的生命 你我如何自覺
  迎接多變創新的世代 你我如何自處
  請聽老子明白的細說開始
  妙觀大道自然的揮灑天地

迂魯棄夫 親筆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