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夏代到清代,中國歷史上王朝興替,長者數百年,短者數十年。在馬背上奪得天下的開國帝王們,不論是在歷史的大舞臺上馳騁,還是在即將走下歷史大舞臺的時候,誰不希望自己創下的基業永久流傳,直至韆鞦萬世?然而,這隻是這些叱吒風雲人物的美好幻想。想萬世不絕者多則十幾世,少則二世而已。在歷史上眾多的帝王中,既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有諸如秦二世鬍亥、隋煬帝楊廣、北宋徽欽二宗、明思宗硃由檢等。後者相對於他們的祖輩來說,他們是一群失敗者。祖輩辛辛苦苦、嘔心瀝血打下的江山斷送在他們手上,他們這些人成瞭無顏見列祖列宗的亡國之君。試想,他們的祖先在奪得天下之時是何等的自豪,何等的風光,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切都成瞭過眼雲煙。歷史留給人們太多的遺憾警示。
一般說來,一個新王朝,往往是創立者在馬背上打下的天下。開國帝王們深知江山來之不易,往往勵精圖治,任用賢良,疏遠奸佞,採取一係列有利於統治的政策,使得國傢逐步走嚮繁榮,天下安定,社會經濟得到發展,王朝因之達到瞭它的統治高峰,如著名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都齣現在一個朝代的前期。到瞭中後期,各種社會矛盾逐漸激化,吏治腐敗,貪汙成風,強盛的王朝開始走下坡路。如果這時齣現一位有所作為的君主,矯治前朝弊政,採取措施,緩和各種矛盾,王朝在這時會齣現「中興」局麵,統治達到又一個高峰,如唐代玄宗時的「開元盛世」等。麵對日益衰落的王朝,繼立的帝王大都希望自己是個中興之主,扶大廈於將傾。然而,有些人做到瞭,延長瞭王朝的壽命,有些人沒有做到,成瞭亡國之君。就他們這些人來看,一部分人的確實是昏庸無能之輩,治理國傢無方,導緻王朝迅速走嚮滅亡。尤其巧閤的是,這些亡國之君即位時,國勢並非衰落,而王朝到瞭他們手上就很快滅亡瞭。如秦二世鬍亥,他在趙高的扶植下即位,當上皇帝後被趙高玩弄於股掌間。他擔心自己的帝位不穩,大殺宗室,弄得全國上下人心惶惶。陳勝、吳廣起義的警報頻傳,他卻隻知淫樂,還聽從李斯之言,實行嚴刑苛法。又聽從趙高的建議,不理朝政,隻深居宮中享樂,朝中大小事情聽憑趙高處置,最後落得可悲的下場,被趙高派人殺死,作為與起義軍講和的條件。又如蜀漢後主劉禪,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整天沉溺酒色,不思進取,在魏國強大的攻勢麵前,隻有束手就擒。押入洛陽之後,他被封為安樂公,食邑一萬戶,他竟然也心安理得,樂不思蜀。這種愚劣的人連司馬昭也對他完全放心,這倒使劉禪能夠渾渾噩噩地度過餘生,最終以六十五歲的年齡病死於洛陽。試想,蜀漢政權到瞭這種人手裡,能不滅亡嗎?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在他的一首詠史詩中也寫道:「也知劉禪本庸纔」其他的如北齊後主高緯、後蜀恭帝孟昶都屬於這一類型,他們成為這些短命王朝的亡國之君,對王朝的滅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另一類君主沉溺於自己的「業餘愛好」,在業餘愛好上他們是高手,在安邦治國上卻是庸纔。南唐後主李煜、北宋徽宗趙佶是典型的代錶。李煜是書畫名傢,詞壇高手,他寫下瞭許多著名的詞章,有的甚至成為韆古絕唱。命運似乎跟他開瞭一個玩笑,讓他當瞭皇帝。他寫詩填詞是行傢裡手,當皇帝卻不是那麼迴事。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依舊歌舞昇平,吟詩作賦,當他的「風流皇帝」,但北宋太祖的臥榻之旁容不得他人鼾睡,李煜苟且終究不能長久偷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宋軍攻破金陵城的時候,李煜正在填寫一首〈臨江仙〉詞。趙佶是一位書畫高手,他獨創的「瘦金體」飄逸瀟灑,剛柔相濟,花鳥畫栩栩如生,呼之欲齣,但這些畢竟不能代替治理國傢的纔能。他的心思完全用在瞭這些閒情逸緻上,王朝也就一步一步地走嚮崩潰的邊緣瞭,繼立的宋欽宗成瞭他的替罪羊。
皇帝是最高的統治者,但是在歷史上的一些亡國之君,有的大權旁落,隻能充當傀儡。他們大多年幼即位,權力被權臣操縱,他們隻是名義上的皇帝,對國傢大事的處置沒有發言權。如西漢平帝劉衎、東漢獻帝劉協、魏元帝曹奐等,均是這樣的名義上的皇帝。西漢末年,王莽專權,年僅六歲就即位的劉衎毫無權力,幾年過後,王莽連這個傀儡也不想要瞭,乾脆自己來當皇帝。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九歲即位的漢獻帝劉協成瞭軍閥們爭來奪去的戰利品、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工具。 他先被董卓控製,接著被李榷、郭汜等人劫持,最後又落到瞭曹操手中,直至將皇位拱手讓給曹操的兒子曹丕。獻帝雖然做瞭三十餘年的皇帝,但有幾天做的是真皇帝?在他統治期間,東漢王朝又豈是名副其實的東漢王朝?
一個朝代的末期,積澱的各種矛盾總爆發,正如一個久病的病人,縱使醫術再高明的大夫也難以妙手迴春。在社稷大廈將傾之際,獨木豈能支撐?在這種大勢已去、無力迴天的情形下,有的君主作瞭積極的努力,雖然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但他們畢竟不同於那些昏庸無能者。金哀宗完顏守緒即位時,國內殘破不堪,國外則有蓬勃興起的濛古正虎視眈眈,南宋這時雖已衰落,但也是一支不可忽略的對抗力量。完顏守緒在內憂外患的形勢下,力爭作中興之主,他重新調整瞭對宋和西夏的政策,任用賢能,虛心納諫,然而這一切都無力挽救金朝的滅亡,最終以死殉國。明代崇禎帝硃由檢所處的情形與金哀宗大同小異,最後崇禎帝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也以身殉國,吊死於煤山。
在大勢已去的形勢下,有些君主成瞭亡國的替罪羊。他們登上皇帝寶座的時候,王朝實際上已經分崩離析,亡國的命運已經無法挽迴瞭。在這種時候上臺,註定瞭他們的命運要以悲劇告終。強大的唐王朝在玄宗以後開始由盛轉衰,中經代宗、憲宗、宣宗的中興,稍有起色,但已無法挽迴頹勢。繼宣宗而立的懿宗荒淫無道,怠於政事,加之吏治腐敗,賄賂公行,導緻農民起義爆發,唐朝統治處於崩潰邊緣。繼立的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比起其父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他統治時期,爆發瞭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唐王朝又一次受到沉重打擊,藩鎮割據愈演愈烈,朝廷已無力控製。繼位的昭宗雖想打擊宦官勢力,削弱藩鎮,無奈沒有這個能力。後來,昭宗被硃全忠殺死。硃全忠奉昭宗第九子即位,這就是唐昭宣帝(或稱哀帝)李柷。此時唐王朝已經名存實亡,朝政由硃全忠控製,短短的兩年以後,迫不及待想當皇帝的硃全忠逼迫昭宣帝禪位給他。試想,在這種形勢下,十三歲的哀帝又能有什麼作為呢?北宋欽宗趙桓的「替罪羊」特色更為明顯。在北宋統治風雨飄搖之際,徽宗禪位給欽宗趙桓,把一副爛攤子甩給瞭他。此時的北宋猶如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漏水的小舟,誰又能挽救它覆亡的命運?南宋小朝廷多災多難,最高統治者在元軍強大的攻勢麵前顯得無能為力,西元一二七六年,元軍攻破臨安,恭帝被俘往元大都,至此,南宋已基本滅亡。大臣陳宜中、陸秀夫等人先後擁立趙、趙昺即位,他們分別是宋端宗和末帝,總共延續瞭數年。末帝趙昺即位不到一年,在元軍的追趕下,最終戰敗,陸秀夫負其投海而死。八歲的末帝對此時南宋的局麵又能怎樣呢?南宋雖然亡國在他手上,責任卻不應該推到他的身上。
在亡國之君中,還有一類荒淫之主,他們生活上奢侈腐朽,對百姓殘酷暴虐,最終天怒人怨,斷送瞭自己的江山。夏桀、商紂自不必說;吳末帝孫皓、隋煬帝楊廣幾乎都成瞭「暴君」的代名詞。還有那北齊後主高緯、後蜀後主孟昶、陳後主陳叔寶、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等。就他們的個人資質而言,並非庸劣低下,相反,有的還有很高的天資,如紂王天資聰穎,思維敏捷,有良辯之纔;但他卻自以為智謀過人,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為滿足自己的欲望。大建離宮別館,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並作炮烙之刑,暴虐百姓。楊廣在當皇帝之前,能徵善戰,他率軍滅陳,為結束分裂、實現全國統一作齣瞭貢獻,即位之初,也實行瞭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措施。此後的楊廣彷彿判若兩人。他沉溺聲色,奢侈無度,濫用民力,窮兵黷武,隋朝的二世而亡,與他的這種作為有很大的關係。高緯沉溺於圍獵,甚至在大敵當前之時,「更請君主獵一圍」。後蜀後主孟昶的尿壺竟然用七寶裝成,稱為「七寶溺器」,宋太祖趙匡胤看到它也吃瞭一驚,並連連感嘆。一個王朝的滅亡有多種原因,但王朝在這些人的手上滅亡,也決不是偶然的。
歷代封建王朝的覆亡,無論從哪一方麵講都是一場災難,百姓生靈塗炭,亡國者本人有的歷經艱辛與恥辱,有的甚至成為亡國的犧牲品。亡國是痛苦的,留給後人的教訓是深刻的。作為國傢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個人的素質顯得非常重要,由於世襲的皇位繼承製度,又有多少無知的頑童被扶上皇帝寶座。又有多少纔資平庸者隻因是龍種而統治天下?昏庸者統治天下,在平常時期隻能夠勉力維持,一旦到瞭非常時期,不亡何待?用人是一個王朝興衰的關鍵因素之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的這一至理名言,不僅道齣瞭兩漢興衰的奧祕,而且具有普遍的意義。王朝的末期,是一個非常時期,任用什麼樣的人尤其顯得重要。對一個王朝而言,亡國的因素多種多樣,但勤儉興國、奢侈亡國似乎是一個定論,如何抑奢從儉,成為統治者應吸取的教訓之一。一個王朝的末期,往往是政治最為黑暗的時候,為官者貪汙腐化,吏治敗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最終人民群眾會揭竿而起,推翻腐朽的王朝。歷史,有時是驚人的相似,有時似乎是在重演,在不同王朝的晚期,我們有時甚至可以看到同樣的景象,亡國之君們不斷地重蹈前朝覆轍,要他們做到「以史為鏡」,真是太難瞭。那麼,作為今天的我們,應該從這些紛繁複雜的歷史中學到些什麼呢?聰明的讀者一定可以總結齣很多很多……。
姚偉鈞、宋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