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邐前行:線上學習與臺灣高等教育的下一個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迤邐前行:線上學習與臺灣高等教育的下一個十年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李威儀
出版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23/11/07
语言 語言:繁體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最需要大膽嘗試的教學改革
 
  2020 年新冠(COVID-19)疫情在全球爆發,迫使世界各國的校園必須關閉以阻斷疫情傳播,所幸因為線上平台、技術、人才等基礎建設漸臻成熟,使線上學習成為教育活動在社交距離限制之下的明燈。但,新冠疫情造成的「破壞性創新」加強了社會或學校對線上學習的接受度嗎?對抗疫情所帶來的線上學習「榮景」,讓教師或學生覺得更需要線上學習嗎?
 
  不可否認,雖然線上學習已在臺灣發展超過二十年,但仍有許多人對線上學習存有誤解,像是誤以為其授課品質、師生專注程度與學習成效比實堂授課差,甚至以為學校採用線上教學只是為了節省成本等。這些誤解導致當新冠疫情發生、需全面改採線上學習時,不僅引發家長反彈,更甚是連校務行政與政府決策者也未能正確應對。
 
  本書將回顧歐美、中國與臺灣的線上學習發展歷程,更將逐一深究並破解對線上教育的迷思,以具體的案例為佐證,說明線上學習為何該被重視?又該如何有效推動、落實,成為有助於新世紀教學、不可不重視的教學媒介。希望藉由本書的拋磚引玉,激起更多關注、討論或辯論,提供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學者,以及所有關心臺灣教育發展的人士更全方位的思考。
 
本書特色
 
  1. 補足臺灣少有完整討論線上學習發展論述,從基礎建設、政府政策、大學制度、線上學習生態、科技應用等多方面,盤整臺灣過去二十年的線上教學發展狀況。
 
  2. 從實務與學理的觀點,對邁向2030年的臺灣高等教育線上學習提出具體建議。
 
  3. 附臺灣數位學習發展的歷程年表,並對照國外重要時點背景介紹,呈現完整的數位學習發展脈絡。
 
領航推薦
 
  本書兼顧實務與學理,從了解過去、整理現狀到期望未來;從檢討政府法規、建議學校政策到指導課程經營,牽涉的層面相當廣泛。(曾志朗/中研院院士,曾任國立陽明大學校長、教育部部長)
 
  可能唯有將線上學習更廣泛地融合到大學教學體系中,利用線上學習獨特的彈性優勢,方可能真正實現讓學生各自擁有更適性化學習路徑的理想。(林奇宏/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
 
  新冠疫情過後,全球教師對線上學習的理解達到新的境界,臺灣線上學習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再創下一個十年高峰,成為重要的議題。(張國恩/東海大學校長,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威儀
 
  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電機博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主任。
 
  李教授為臺灣最早在各大學間孕育開放教育運動及線上學習的主要推手,在其策劃下,國立交通大學於2007年成立華文世界第一個由大學主導的OCW網站;2013年,發起建構臺灣第一個MOOCs平臺──「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台,並於2012至2014年間擔任全球開放式課程聯盟理事,2016年榮獲全球開放教育聯盟「全球開放教育傑出領袖人物獎」。
 
陳鏗任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數理與科技教育博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曾獲2016、2017年美國教育傳播與科技學會遠距學習期刊論文獎;陽明交大2016、2019年績效特優導師、2020年優良教學獎、2021年傑出教學獎、2020年臺灣開放式課程特優獎得主。曾任美國博伊西州立大學數位校園中心教學設計與研究分析師、外語系兼任教師,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學習設計實驗室科技諮服員。2015年9月以科技部延攬特殊優秀人才返國服務,以育網為基地與名師 Barbara Oakley 跨國合作,將 Learning How To Learn 轉化為適合華人學子的磨課師「學習之道」系列課程,該課程已於各平台累積超過20萬人選修。
迤邐前行:線上學習與臺灣高等教育的下一個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推薦序01/曾志朗
推薦序02/林奇宏
推薦序03/張國恩
自序
 
第一章  線上學習的發展背景及衝擊
1.1 美國的線上學習發展歷程
1.2 臺灣的線上學習發展歷程
1.3 新冠疫情下線上學習的挑戰與機會
1.4 臺灣與美國線上學習發展趨勢之異同
1.5 臺灣發展線上學習的關鍵——高等教育
 
第二章  線上學習的優勢與挑戰
2.1 線上學習的優勢
2.2 對線上學習的誤解
2.3 健全線上學習發展的關鍵
 
第三章 政府政策與高等教育的線上學習
3.1 鼓勵創新取代過度防弊
3.2大幅修正或廢止落伍法規
3.3 正確釐清手段與目的
3.4 建立協調統合機制
 
第四章 帶領變遷的高等數位學習校園
4.1 鼓勵多元學習模式
4.2 善用教育大數據
4.3 推動高效線上課程開發
4.4 發展更彈性的學分制度
4.5 建立專業支援組織與架構
4.6 強化線上學習品質輔導機制
4.7 採用可持續的數位教學平台
4.8 照顧弱勢學生的數位機會
 
第五章  完備終身線上學習生態
5.1 在職進修與終身學習
5.2 線上學習向高中延伸
5.3 深化開放教育運動
5.4 實現臺灣共享教育
 
第六章 創新科技催化教學新常態
6.1  5G與6G技術的嶄新機會
6.2 真同步線上學習體驗
6.3 物聯網、穿戴式裝置及體感學習
6.4 人工智慧導入數位學習
 
第七章 結語
7.1 現況總結及需克服的挑戰
7.2 政策目標及預期成果

图书序言

推薦序01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國立陽明大學校長、教育部部長)
 
  非常感謝李威儀老師,將他和陳鏗任老師合寫的有關「線上學習與高等教育」書稿寄給我,讓我一睹為快。我花了好幾個晚上,坐在螢幕前仔細看了一遍,不只是用「眼」一行一行閱讀,而且很用「心」聆聽兩位老師述說網路學習發跡的歷史,從最早期的遠距教學, 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2002 年推出開放式課程(OpenCourseWare),允許全球的網上學習者打破地域與身分限制,隨時可以線上免費觀看校內課程內容,再到2008 年聯結成為網路學習的方式,先是推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connectivist MOOCs),參與者既是學習者,也是彼此的老師,開啟了網上學習不分年齡、不論條件、無遠弗屆的通路,令人驚豔,但相互為師,參與者的知識背景參差不齊,降低學習成效,直到改為以教學者為中心,比較接近傳統大學授課的模式,推出全新教/學/評量/同儕互動的xMOOCs(磨課師)架構,才真正帶動了開放式網上學習的風潮。
 
  兩位作者鉅細靡遺檢視這段歷史,我剛好是身歷其境的參與者,所以讀起來非常有感覺!尤其是我當年的研究,剛好專注在認知歷程和學習科學的關係上,早早就感受到數位載具的威力,也很清楚在即將來臨的科技世代,知識的取得和個人網上學習的能力息息相關。因此,在2000 年我接下教育部長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提出閱讀教育政策,其涵義在於知識的取得是未來安身立命的基礎,所以也必須要了解自己和社會互動的生命意義,因而有了生命教育政策;緊接著,我編了龐大預算為國中小學購置電腦設備,做到班班有電腦的教學目標,然後請中華電信把光纖拉到每個鄉鎮,包括偏遠的山區,就是要建構網路教學的硬體設備和通訊能量所需要的支撐環境。
 
  有了硬體設備,我在教育部推出了第三個重大的政策,即發布資訊教育白皮書,並推出由中央大學陳德懷教授研發成功的亞卓市網上教學方案。這可以說,是後來教育部推動磨課師網上教學課程的前置作業了。
 
  資訊教育政策能夠順利推出,得力於1990 年臺灣學術網路(Taiwan Academic Network, TANet)的完成和技術不停精進的運作。沒多久,我離開了教育部,就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接下了由國科會主導,中研院、國史館、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自然科學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臺灣大學、政治大學等重要學術與文物典藏機構一起協辦的「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擔起「知識數位化」的重責大任。我非常清楚,網路教學所需要的內容,傳統上是以圖、書、畫、文物、藝術成品存在於擁有這些成品的館藏中,如何轉換成數位載體的典藏,從觀念到技術、法律以及產業的各個層面上,都是新的挑戰,但我很高興帶著中研院資訊中心的同仁學習並研發新技術,同時提出以「享有」取代「擁有」的觀點引導社會,克服種種困難,完成第一期五年的數位典藏科技計畫,並且規劃了第二期,朝向更精緻且更方便「探勘」、「聯結」的知識網!
 
  從教育部的TANet 的奠基和資訊教育的政策開展,到中研院的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推進,我感到學界的反應是非常正面的。以MIT 在2002 年9 月推出的開放式課程來說,到2007 年課程數增加到1,800 門,吸引了來自全球846 萬人次的瀏覽量,臺灣是美國境外造訪該網站次數最高的國家之一!
 
  時勢所趨,當時在臺灣,第一個推出由大學主導經營的課程網站是交通大學。以李威儀教授為主的團隊,在各大學推廣開放式課程,其後並陸續催生了臺灣開放式課程暨開放教育聯盟及ewant 育網開放教育平台。從2007 年起至2023 年,併校之後的陽明交通大學一共提供了319 門線上課程。網路開放課程的時代已來臨,隨之而來的磨課師的開發和普及,就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發展了!
 
  磨課師在臺灣施行的歷史和其成效的檢視,在這本書中有非常詳盡的敘述和說明,而且論點明確清晰,對困境和問題解決的手段,都值得學習者思考。
 
  這十五年來,李威儀教授一直在開放教育及線上學習領域鑽研發展,他的實務經驗在臺灣少有人能及;本書的另一位作者,陽明交大教育研究所陳鏗任教授,則是專研科技教育與數位學習。兩位作者分析線上學習和臺灣高等教育的關係,兼顧實務與學理,從了解過去、整理現狀到期望未來,從檢討政府法規、建議學校政策到指導課程經營,牽涉的層面相當廣泛。目前在臺灣似乎還沒有看過任何一本針對
 
  線上學習有如此強烈企圖心的專書,不論其觀點是否能為所有人接受,作者對線上學習的了解程度及推動熱情,值得高度肯定,這也是一本對所有想了解臺灣線上學習發展、對線上學習感興趣的人極佳的參考書籍。
 
  因為,唯有對未來人工智慧(AI)加入課程規劃的必然性有所準備,否則我們就將面臨「沒有AI,只有『BI』」的後果了!

图书试读

4.1 鼓勵多元學習模式
 
大學教授作為塑造開放校園風氣的核心,在科技時代中,更需要與時俱進,鼓勵學生與社會擁抱創新多元的學習型態。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在1931 年就任時表示「所謂大學之大,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昔日的師長們身在講堂,有些為了樹立威信,不免與學生有段距離,但如今時代已改變,現代的大學教師不僅在講堂上,就連在線上及線下都要能華麗現身,即使未必親臨授課,依然能隔空越地,讓學生如沐春風。這就需要學校建置完善的基礎設備、充分的線上內容,才能讓師生獲得充分的支持,教師也可善用非同步、同步、混成、翻轉及播客教室等多樣學習模式,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社群感。
 
一、同步學習重知識共創
 
同步學習是多數人最熟悉的線上學習形式,方法類似於實體面授教學,差異僅在於從面對面的溝通轉以透過行動裝置作為媒介。網路同步技術並不新穎,無論是早些年代興起的廣播或電視教學形式,或是寬頻網路出現之後興盛的即時通、影音串流、線上聊天室、網路會議等,都是使用者雙方可同步收發資訊的方式。隨著網際網路通訊技術成熟,高度互動的同步影像會議、網路多人通話等線上工具快速進展,與此同時,類似電視教學的直播課,由教師單向在網上授課,允許少部分的觀看者文字互動,開始受到歡迎。
 
與非同步線上學習相比,同步學習有兩項優點,一是學生可以立即得到回饋,並能即時修正和加強所學,對於團體決策、腦力激盪、數據分析等重視即時獲得回饋的課程而言相當重要。二為虛擬課堂讓學生有必須出席和參與的動機與責任,增加學生與課程的互動、參與感與社交連結,讓學生能夠投注更多心力在其中。
 
也因為上述的優點,同步線上課程對許多在職學生來說是首選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彈性上課,同時可兼顧家庭與工作,還能夠選擇自己喜愛的學習環境,如家中臥室、咖啡店、圖書館等,免去交通往返的時間浪費。對於家中尚有幼兒的學生來說,能夠在上課時兼顧家務與照顧孩子更顯得格外重要。而且,線上課程通常明確的標記學習進度與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學生能夠預先安排個人學習時間,避免因為突如其來的忙碌而發生學習落後的問題。另一個線上教學的特別之處,則是學生對於能夠在線上課程遇見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感到興奮,甚而提升學習興趣。

迤邐前行:線上學習與臺灣高等教育的下一個十年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迤邐前行:線上學習與臺灣高等教育的下一個十年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迤邐前行:線上學習與臺灣高等教育的下一個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迤邐前行:線上學習與臺灣高等教育的下一個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