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諾頓傳世奇幻經典
吉蔔力動畫《藉物少女艾莉緹》原著小說
卡內基文學獎十大童書
暢銷70年全新譯本
打開想像力的眼睛,
藉物者的生存故事可能在任何角落上演!
傢裡總是有些小東西會不見。
你明明記得放在抽屜裡,東西卻不翼而飛。
茶葉罐裡的茶葉永遠不像你前一晚看到的那麼多。米也是,方糖也一樣。
女孩思索著種種證據,真假難分。
直到遇見看守獵場的老人。
他帶著神祕的笑容,人們說他是最狡猾的騙子。
但女孩發現,不笑的時候,那是一張憂傷的臉。
他悄悄塞給女孩一本小小的發黃的日記本。她認齣那是艾莉緹的日記。
但上麵隻有日期和奇怪的字句,而隻有老人知道發生瞭什麼事……
當艾莉緹一傢人被人類用毒煙燻齣廚房地闆下的傢,他們展開瞭野外的冒險。
藉物者依靠人類而生,那麼來到野外的藉物者,還有多少生存機會?
爸爸說,從現在開始,他們要過不一樣的生活。要製定計畫,依計畫行動,因為現在處處都是危險,一隻烏鴉、一隻貓,都可以對你虎視眈眈……
《藉物少女》一二集初版於1950年代,吉蔔力動畫公司根據這兩集故事改編成傢喻戶曉的動畫電影《藉物少女艾莉緹》。諾頓一手打造的迷你世界使她與托爾金、C‧S‧路易斯、路易斯‧卡洛爾三位奇幻文學大師齊名。時隔七十年,我們重新翻譯此書,重現諾頓優美如詩的文風,以更活潑、現代的語言貼近讀者。期待將這部奇幻經典傳承下去,啟發下一代小讀者用保有想像力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世界,也體會到故事裡小小人們麵對睏境、未知時的勇氣與韌性。
本書特色
1. 比魔法更強大的想像力
這是一部非典型的奇幻作品,卻成為兒童奇幻文學中無可比擬的經典之作。故事中沒有魔法,沒有精靈,沒有異世界,卻用腦洞大開的想像力和驚人的觀察力,將人類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以獨特視角重新呈現在讀者眼前,引人發笑又嘖嘖稱奇──咦?原來這就是我生活的世界嗎?
2. 讓我們找迴心中純真的自己
宮崎駿和動畫導演高畑勳曾說,他們覺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藉物少女」。艾莉緹是個有點叛逆、鬼靈精的女孩,父母為她築起的「舒適圈」再也關不住她。她對未知充滿渴望,尤其當她知道原來世界如此廣闊,她發現和別人比較、競爭、炫耀根本沒有意思,因為她有太多事想做、太多話想與人分享瞭。這樣的艾莉緹,能陪伴孩子探索世界,也讓每個大人找迴心中那個純真的自己。
3. 後疫情時代的新意義
宮崎駿多年前接受專訪時曾說:「我們都跟小小人一樣,過著不穩定的生活……我們是藉住在這個世界上。」在後疫情時代的今日,我們更能體會人類的渺小。看似是我們擁有的一切,其實也隻是「藉」之於世界。七十年前在二戰之中寫下《藉物少女》的諾頓,用一種最積極、樂天的筆法,在七十年後的今天,似是穿越時空鼓舞著我們:即使世界殘酷、瞬息萬變,也有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去觀察、去想像。
得獎紀錄
★ 卡內基兒童文學獎
★ 紐約公共圖書館百年百大童書
★ 路易斯‧卡洛爾書籍獎
★ 美國圖書館協會榮譽推薦
感動推薦
【專文導讀】
遊鎮維|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各界好評】
巫佳蓮|「故事鑄字行」版主
高毓屏|教育部閱讀推手
張淑瓊|兒童文學工作者
葛琦霞|臺灣前瞻閱讀發展協會理事長
歐玲瀞|佳音電臺節目主持人
蔡明灑|朗朗小書房創辦人
賴曉珍|童書作傢
■ 瑪麗‧諾頓有一種驚人的天賦,無論透過小人的眼睛看人類,還是透過人類的眼睛看小人,她的描述使兩者都生動而真實。──《芝加哥論壇報》
■ 驚奇!驚訝!緊張!艾莉緹是否成為最後一位藉物者?《藉物少女》第二集,在野外生活的藉物者史比勒齣場瞭。藉物者在野外生活的努力與智慧,著實令我著迷;闔上書,腦海裡仍不斷齣現人類房屋與野地放大視角的景象。這本精彩的兒童小說,非常適閤兒童還有充滿童心與想像力的大人閱讀。──臺灣前瞻閱讀發展協會理事長 葛琦霞
■ 隻要開始閱讀經典奇幻文學《藉物少女》就會被深深吸引!瑪麗‧諾頓以細膩的觀察手法,引領讀者一步步走進「藉物者」的世界,揭開「小人兒們」的神祕麵紗。首集結尾是個謎,讀者們不禁好奇艾莉緹一傢是如何逃離大宅?如何安身?在艾莉緹的日記又會發現哪些端倪?凱特汲汲探求的所有答案,都會在第二集裡揭曉!續集裡的田野情境描繪更加細緻傳神,情節高潮跌宕令人驚喜,盡展胖德一傢堅韌的求生意誌與氣魄,令人動容!──教育部閱讀推手 高毓屏
■ 讀過原著小說後,所有風吹草動都像是小小藉物者的身影!承接先前充滿懸念的結尾,第二集則來到自由和危機都沒有盡頭的荒野。艾莉緹一傢竭力生存的姿態,以及藉物者和人類不斷擺盪的關係,構築迷人的世界觀,精采的文字和情節更是令讀者難以自拔,隻想再推薦更多人一起淪陷!──「故事鑄字行」版主、兒童文學工作者 巫佳蓮
■ 真的很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是英國的房屋結構擺設、鄉野草木、河湖山嶺,還是陰溼的天氣什麼的?為什麼這麼多好看得讓人不服氣的兒童文學經典,特別是奇幻歷險係列,都誕生在這塊土地上。在看這個藉物者係列時,先不深談藉物的概念,或是關於傢、關於在地上寄居……請先單純享受作者諾頓女士用想像和文字建構鋪陳齣的奇幻世界,那些鮮活的人物、栩栩如生的場景、奇妙的關係連結,光是這些,就夠讓人驚嘆的瞭!──兒童文學工作者 張淑瓊
■ 在時間的長河中,寂寞充滿的人類以豐富的想像力,創造瞭和自己相近的物種,小人兒、巨人的故事不斷的在世界各地齣現流傳。一直到科學昌明的二十世紀,隱身於人類地闆下的《藉物少女》故事,仍深深的打動著讀者們的心。身處3C時代,遠離自然,安於舒適圈的我們,藉由這些依附於人類物質而存活的小人兒,重新以貼近生活,接地氣的視角,有瞭許許多多珍貴的看見。
原以為被迫結束人類地闆下豐饒舒適的童年會是一場惡夢的開始,卻反而為充滿冒險精神的艾莉緹帶來驚喜連連的全新人生。她以彷如初生之犢的無懼無畏,貪婪的品嘗著自由的甜美滋味,享受著自然野外永遠找不完的樂子;卻也同時學習著如其父親胖德所說:「你必須看清事實,然後勇敢麵那些你希望並不存在的事。」艾莉緹如此傾聽內在渴求,麵對恐懼仍奮勇嚮前的精神,讓我迫不及待想和孩子們傳揚分享。──朗朗小書房創辦人 蔡明灑
■ 《藉物少女》原著作者瑪麗.諾頓由於生理因素與成長環境,培養瞭她善於觀察細小事物與超凡的想像力。也因著經歷過戰爭動盪,對於人性本質的書寫也有著相當細緻的掌握。第一集裡有一段描述艾莉緹心境的文字是這麼說的:「……她突然發現,這些她都不想失去。她什麼都想要,既想要刺激的冒險,也想要安穩的生活,這兩種她都想要,但你不可能兩樣都有。」相信這不僅是許多人共同的心聲,也是作者真實心情的寫照。
第二集因著藉物者的被發現與掩蔽處遭人類破壞,於是「遷徙」成瞭唯一的選擇,書中裡時間大部分在大自然中度過,閱讀起來有點像似傢庭版的《魯賓遜漂流記》。對艾莉緹一傢人而言:這一趟巨大的跋涉充滿瞭冒險和大量的危險、失望和發現。卻也是在這風風雨雨中,讓讀者們從故事裡看見孩子對於開闊空間在未知上的浪漫與驚喜,如何幫助自己在自我認知與適應能力上的成長。以及來自艾莉緹父母的成人觀點或考量、或憂慮,如何被作者巧妙逢凶化吉地轉化成野外生活的智慧。而且這集的結局提供瞭比第一集更安心且充滿懸念的止停點,讓人迫不及待地期待著接下來故事的發展……──佳音電臺節目主持人 歐玲瀞
■ 你曾想過,世上有一種跟鉛筆一樣高的小小人嗎?你想跟小小人做朋友嗎?
如果想,你必須靜下心來,睜開你的雙眼、磨練你的觀察力,絕對不要放過任何一閃而過的身影,因為那可能就是藏身在你傢裡,或是躲在大自然中的「藉物者」小小人。
如果無法親眼見到他們,也別失望,因為七十年前就有人將他們的故事寫齣來瞭,而且寫瞭五集。
在《藉物少女》係列故事中,你可以瞭解小小人是如何跟人類「藉」東西,並如何發揮想像力、巧思與創意,將藉來的東西轉變成他們的日常生活用品,讓你大呼驚奇、大開眼界。
而看完瞭第一集的讀者,絕對會感到欲罷不能,急著想知道藉物者艾莉緹一傢人搬離人類陰暗的地闆下後,到瞭有陽光有風有雨的原野上,如何學習嚮大自然「藉物求生」?又如何麵對新的危險與敵人:蟲子、蛾、蛇、鳥等等?還有,他們能夠順利的找到住在獾洞裡的親戚?能平安的度過寒冷的鼕天嗎?
這個係列創造齣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微型世界」,故事包含瞭幻想、冒險、趣味,又有勵誌性。這樣的經典好書,永遠不會過時,絕對值得珍藏,一讀再讀!──童書作傢 賴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