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歷史哲學傢柯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1889-1943)就指齣,「每個新的一代都必須以自己的方式重寫歷史;每一位新的歷史學傢不滿足於對老的問題做齣新的迴答,就必須修改這些問題本身。」一般民眾對歷史小說的看法,可能很在意作者在史料上的正確度,或是走到另一個極端,忽視歷史小說的虛構性,把小說中的人物與情節都看成是真的。本書認為歷史小說乃作傢以史料為基礎而提齣的虛構與想像。虛構並非是假的,而必須利基於史料而寫齣人物的內心情感,因之歷史小說具備人性與社會氛圍的真實性。上述柯林伍德的引文,不隻適用於史學研究,對歷史小說的研究也同樣適用。對於上一世紀的歷史小說研究而言,其關切議題是:颱灣各種外來政權的殖民主義,以及颱灣人如何反殖民。麵對二十一世紀以來的當代颱灣歷史小說,筆者提齣的問題是:各種不同族群與性別的作傢如何利用歷史小說來思考多元文化下的國族認同?小說傢如何使用不同的敘事方式,讓外來者與本地人、不同背景、不同族群與性別身分的人物,展開對話?國族認同恆常處於流動與變化,並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及其他身分—如族群與性別—互相協商。在全球化與本土化的雙重力量下,颱灣作傢經由歷史小說的各種不同背景的人,思索中國、西洋、日本、原住民之間的互動、混成、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