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垂祚:臺南府城家族

流光垂祚:臺南府城家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劉裕倫
图书标签:
  • 臺南府城
  • 家族史
  • 地方史
  • 臺灣史
  • 清代臺灣
  • 社會史
  • 文化史
  • 歷史研究
  • 臺灣歷史
  • 流光垂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662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建立了臺灣第一個漢人政權。400年來,臺灣先後歷經了荷蘭時期、鄭氏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及戰後國民政府來臺,走過數百年的殖民統治及政權的更替,一直到今日,臺灣已邁向現代化與自由民主,而臺南,曾經的政治、經濟中心,也在歷史洪流中,一點一滴堆疊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臺南400年,歷史長河裡,我們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先人開疆闢土,後人延續經營,一點一滴累積堆疊而成今日你我深愛的臺南。
  
  擁有豐富文化底蘊的臺南,自古迄今,有許多家族在這塊土地努力打拚,他們不只獨善其身,在家族蓬勃繁盛發展之餘,也投身社會事務,不論是文化教育還是經濟發展、民俗生活,對城市發展發揮影響力。
流光垂祚:臺南府城家族 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台南府城的某个特定家族的兴衰史,也无关乎族谱的梳理或世系的考证。它是一部关于记忆、空间与情感的交织体,探讨在时间的洪流中,那些看似坚固的家族结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被重塑、遗忘与再生的。 第一章:浮光掠影的城市肌理 本书的开篇,着力于勾勒出二十世纪中叶,台南府城独特的城市风貌。这不是一幅传统的历史地图,而是一幅由气味、声音和光影构筑的感官图景。 作者首先带领读者走进那些被高楼大厦挤压进角落的旧日街巷——那些狭窄、幽深、砖石斑驳的巷弄。这些巷弄,是家族记忆的物理载体。我们不是在讲述某位族长如何在此地购置田产,而是描绘清晨第一缕阳光如何斜射入三合院的天井,照亮了青石板上水渍未干的痕迹。 此处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府城特有的“人情网络”,这是一种比血缘关系更具韧性的社会结构。邻里间的互助、共同参与的祭祀活动,以及在特定节庆中,家族成员在公共空间(如庙口或牌楼下)所展现出的微妙权力平衡,均被细致地捕捉。重点在于“流光”——那些转瞬即逝的互动,它们如何固化为一种群体记忆,而非被单一家族所垄断。例如,某家制饼铺师傅的揉面手法,是如何代代相传,成为整条街区共同的味觉符号,而非某家的独门绝技。 第二章:看不见的遗产:物哀与空间叙事 本章深入探讨“垂祚”——那些被家族无意识地传承下来的“非物质遗产”。这些遗产并非金银财宝,而是与日常器物紧密相连的情感依附。 作者以一系列物件为切入点:一张磨损严重的竹椅、一幅褪色的老照片、一套用于恭送神明的木制香案。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个微型的时间胶囊。我们探讨的重点是:当家族成员因为时代变迁(如迁徙、现代化进程)而不得不放弃某些传统时,这些物件所承载的“物哀”情绪。 空间叙事方面,本书着重分析“去家族化”的居住模式转变。从传统合院的中心化居住,到现代公寓的个体化单元,家族凝聚力的物理基础是如何瓦解的。作者通过对老屋翻新案例的观察,揭示出新一代对老旧空间的处理方式——是彻底清除以示决裂,还是象征性地保留以示连接?这种选择,比任何族谱记载都更真实地反映了“家族”定义在当代语境下的弹性与脆弱。 第三章:时间的裂隙:口述史中的失语者 “家族”叙事往往由权力中心(通常是男性长者)所主导。本章则转向那些在官方记录中被边缘化的声音,尤其是女性、庶出子嗣或移民后代。 通过对数段口述历史片段的转录与分析,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裂隙”。例如,那些在日据时期或战后初期,因经济压力不得不离开府城远赴他乡的女性,她们对“家”的定义是什么?她们的记忆中,“家族”是庇护所,还是束缚? 本书强调“失语”的价值。那些被刻意遗忘或从未被提及的事件(如家庭内部的争执、不光彩的商业失败、不被认可的婚姻选择),恰恰是构成一个真实“家族”历史不可或缺的底色。通过这些“失语者”的碎片化叙事,我们得以重建一个更加立体、充满矛盾而非歌颂的府城社会生态。 第四章:记忆的再编码:现代性与地方感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台南府城的许多地标被重塑,许多传统职业消失。本章探讨在“地方感”(Sense of Place)面临稀释的背景下,人们如何主动或被动地“再编码”家族记忆。 这不仅仅是关于怀旧情绪。作者考察了当代艺术家、文史工作者以及地方企业如何利用“府城家族”的符号(如老字号的招牌、古老的建筑立面)来建构新的文化商品或旅游叙事。 书中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当实体家族结构松散后,“地方”本身成为了新的、更具包容性的“家族”。居民对某条老街的集体归属感,取代了对某个血缘宗族的绝对忠诚。这种转移,标志着从封闭的宗族社会向开放的都市社群的深刻转变。流光在此刻,成为了共享的城市光影。 结语:未竟的传承 全书的收尾并非给出关于“流光垂祚”的明确答案,而是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讨论空间。台南府城的家族,其祚(福祉或延续)不再依赖于单一的血脉相承,而是散播于其所塑造的城市空间、物质遗存和共享的情感语境之中。 《流光垂祚:臺南府城家族》旨在提供一种看待地方历史的全新视角——即,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往往潜藏在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却又不断在日常生活中被重演的细微之处。它邀请读者,不仅仅是阅读历史,更是参与到记忆的持续建构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裕倫
 
  1970年代出生,臺南人,從事媒體工作約25年。曾出版《愛與奉獻—他們與土地的故事》。

图书目录

序文
市長序 展望下一個百年未來
局長序 為老派傳統賦予全新的時代意義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荷蘭時期至鄭氏時期
第一節 鄭成功家族——屯田開墾,建立臺灣第一個漢人政權
第二節 陳永華家族——倡建文廟、屯田曬鹽

第三章 清領時期
第一節 施瓊芳家族——父子進士,提升城鄉文風
第二節 石鼎美家族——捐助護城,保存史料
第三節 蔡心家族——粧佛世家,傳承百年
第四節 高長家族——本土第一代基督徒,奉獻信仰與醫療
第五節 陳世興家族——府城富紳,投資海埔地開墾

第四章 日治時期至戰後民國時期
第一節 辛西淮家族——經營興南客運,企業家也是政治家
第二節 黃欣家族——熱心文化教育、傳承鄉土文史
第三節 潘春源家族——彩繪薪傳獎,技藝傳承百年
第四節 陳玉峰、蔡草如家族——廟宇彩繪藝術家,文化傳衣缽
第五節 陳榮盛家族——傳揚道教科儀,培育道教人才
第六節 侯雨利與臺南幫家族——臺南幫祖師爺,創多元就業機會

第五章 結語
參考書目
致謝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339435
  • 叢書系列:大臺南文化叢書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4.8 x 21 x 1.7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市長序
 
展望下一個百年未來
 
  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24 年在安平建築熱蘭遮堡,掀開大臺南地區在大航海時代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第一頁。此後陸續歷經明鄭、清領、日治等時期,直到今日已是悠悠數百年光陰。昔日遼闊的臺江內海在時間推移中日漸淤積,改闢魚塭鹽田,而來自不同族群的先人在這塊土地上一起生活,互相影響、磨合,並肩走過時代更迭,一點一滴累積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即將邁入2024的大臺南,市府正緊鑼密鼓籌辦「臺南400」紀念活動,將以城市發展、慶典活動、民間響應等三大主軸辦理博覽會,不只是回顧並詮釋往日走過的足跡,更要探索未來發展方向,進一步與世界舞臺接軌。
 
  臺南素來有「文化古都」之稱,市府特別重視這份珍貴且富饒的文化資產,致力建構系統性的「臺南學」文化庫。《大臺南文化叢書系列》多年來蒐羅整理人文史地、工藝文化、歲時禮俗等文獻資料,同時實地走訪大街小巷,深入田野調查,展開研究計畫,透過學者專家加以紀錄並描繪在地文化脈絡,使社會大眾更加了解臺南文化的豐富性與多樣性。
 
  《大臺南文化叢書系列》於2023 年出版第12 輯,特以「臺南400」為主題,規劃《歷史軌跡》、《斯土斯民》、《文化遊藝》及《流光垂祚》等四本專書,分別從歷史、生活、信仰、家族等四個面向,紀錄在地特色文化與歷史記憶,並書寫大臺南獨一無二的風貌。期望藉由四本專書,留存並紀念發生在臺南這片土地上的點點滴滴,並以此為基礎,深入臺南的城市巷弄、山村海濱,傳承臺灣重要古都的悠久歷史,展望下一個百年未來。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