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水彩專題精選系列:異國風情 異域篇

臺灣水彩專題精選系列:異國風情 異域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成志偉
图书标签:
  • 水彩
  • 台湾
  • 异域风情
  • 绘画
  • 艺术
  • 风景
  • 旅行
  • 文化
  • 插画
  • 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集結臺灣42位水彩名家,213張旅行創作
敞開書頁就能壯遊世界美景,在異地遇見百分百的人生況味

  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致力推廣水彩藝術,以創作及學術研究並重,是非常受矚目的全國性水彩藝術專業團體。近年來,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精心策劃「臺灣水彩專題精選系列」計12個專題系列,匯集各種創作的專題研究,從「女性人物」、「春華花卉」、「秋色」、「河海」、「懷舊」、「形上形下」,乃至於現今的「異域」,已邁向第五年,我們持續將臺灣名家的精彩作品呈現給民眾,為臺灣水彩留下更深入的研究史料。

  「異域」以異國風情為創作主題,邀請藝術家們就自身的旅行經驗進行創作。從人物、風景、生態、民俗、心象⋯⋯內容多元豐富,我們透過藝術家的創作見解和技巧,深入了解他們如何將旅行體驗轉化為畫作。這些作品將帶領我們感受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美學特色,並且讓我們在欣賞中找到自己的旅行回憶。

  無論您是對水彩藝術感興趣的學習者還是對異國風情充滿好奇的旅行者,這本專書都將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寶藏。嚴選42位水彩藝術名家,精心挑選出213件作品編纂成冊,敞開書頁就能壯遊世界美景,融入藝術家們所創造的藝境,流淌的水色、斑斕的光影、巧妙的佈局、自然生動的景像、美妙的旅行故事⋯⋯這本專書將成為您藝術之旅的指南,隨時隨地都能夠展開一段充滿異國風情的藝術饗宴。

  讓我們一同揭開水彩畫家的創作秘密,感受異國風情的魅力吧!這本專書,收錄十位薦選藝術家的作品示範圖,拆解作畫過程與步驟,分享私房的水彩技法,為學習者打開一扇通向藝術世界的大門,讓我們一同探索、學習和欣賞水彩藝術的無限魅力。無論您是藝術愛好者還是創作者,這本專書都將為您帶來無盡的靈感和樂趣。讓我們一同享受這段藝術之旅吧!
 
臺灣水彩專題精選系列:經典建築與人文風采 書籍簡介 這本專題選集,聚焦於臺灣多元且深厚的歷史建築脈絡,以及在這片土地上交織的人文故事。本書並非單純的風景寫生集,而是透過水彩這一媒介,對臺灣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遺產進行細膩的觀察與藝術性的再詮釋。全書旨在捕捉建築與環境、時間流動間產生的微妙氛圍,並探討這些物質載體如何承載著臺灣社會的集體記憶與地方精神。 第一章:日治時期遺產的優雅轉譯 本章深入探討了自二十世紀初至二戰結束期間,臺灣在殖民現代化浪潮下所建立的各類公共與私人建築。水彩畫家們運用柔和而精準的筆觸,刻畫了那些融合了西方古典主義、維多利亞風格與日式細膩工藝的混合體。 我們將看到臺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在不同光影下的雄偉姿態,重點不在於記錄其結構藍圖,而在於捕捉其磚牆上歲月留下的鏽跡與蒼苔,以及周邊樹影婆娑中,那份歷史的厚重感。專注於描繪如臺北賓館、臺灣大學的紅磚校舍群,筆觸著重於紅色磚塊在熱帶氣候下,被雨水沖刷後呈現出的溫潤質感。 特別安排了一組專門呈現日式宿舍群(如青田街、溫州街一帶)的描繪。這些木構造建築在水彩的暈染下,顯得格外寧靜。畫家們捕捉了木格窗櫺間透出的室內光線,屋簷下微小的光影變化,以及庭院中常見的日式庭園造景——苔蘚、石燈籠與茂密的竹林——如何與臺灣本土的亞熱帶植被共生,創造出獨特的「臺式和風」美學。 第二章:傳統街屋的生命力與巷弄的記憶 臺灣的傳統街屋,特別是閩南、客家地區保留下來的兩層樓房,是這本書著墨的另一重點。本章側重於表現這些建築的「有機性」與「生活感」。 水彩的流動性被用來表現潮濕的空氣和熱鬧的市井生活。畫作集中於臺南安平、鹿港、大稻埕等地的老街。細膩描繪了被稱為「剪黏」或「交趾陶」的屋頂裝飾,捕捉工匠手藝中那份飽含匠心獨運的色彩層次。 在描繪老屋的立面時,畫家們著重於「開窗」的藝術。面對狹窄巷弄的騎樓結構,光線往往是垂直切割下來的,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水彩的透明度被用來表現騎樓下販賣的日常物件,如藤椅、傳統的藍白碗盤,以及午後慵懶的貓咪。這種處理手法,使得靜態的建築成為了活動的舞台。 本章還特別收錄了幾幅關於「天井」的描繪。天井是傳統建築的採光與通風核心,畫家們利用水彩的濕畫法,營造出天井內積聚的水氣與向上延伸的垂直空間感,象徵著家族的凝聚與對自然的接納。 第三章:戰後現代主義的衝擊與融合 隨著戰後經濟的起飛,臺灣建築風格迎來了現代主義的浪潮。本章探討了在這一時期興建的公共建築、銀行以及早期集合住宅的造型美學。 這些建築往往以清水模、簡潔的線條和巨大的體量感為特徵。水彩畫家們選擇以冷色調和銳利的幾何結構來呈現它們的理性美。例如,對一些早期由政府或大學委託設計的建築,畫家們著重於表現混凝土表面因風化和雨水沖刷後,所顯現出的豐富肌理變化,對比於現代建築的「冷峻」,作品中注入了一絲臺灣特有的、對粗獷材料的溫柔對待。 此類描繪挑戰了水彩的傳統用法,要求畫家在保持水彩輕盈的基礎上,體現出建築的結構重量感。部分作品甚至嘗試在幾何線條中融入臺灣特有的幾何圖騰,例如傳統廟宇屋脊上的複雜線條,在現代建築的玻璃帷幕上形成反射,暗示著新舊美學的持續對話。 第四章:宗教場所的色彩與靈性空間 臺灣豐富多元的宗教信仰,造就了風格絢麗的廟宇建築群。本章聚焦於這些充滿生命力的信仰空間,透過水彩的飽和色彩來傳達其強烈的精神意象。 繪畫的重點在於「色彩的層次與堆疊」。傳統廟宇的屋脊、斗栱、樑柱上,雕刻繁複,施以金箔、石雕與彩繪。畫家們細膩地捕捉了陽光穿過香煙繚繞的空間,灑落在朱紅、石綠與金箔上的光影效果。水彩暈染出的煙霧,為堅硬的木結構增添了一層神祕的動態感。 特別關注了地方宮廟的「外觀」與「內部」的對比。外部通常色彩斑斕、氣勢恢宏,而內部空間則多利用木材的深褐色調,營造出沉靜的冥想氛圍。通過對比,凸顯了建築在承載世俗慶典與宗教儀式時所展現出的雙重性格。 結語:水彩下的時間印記 本書最後回顧了臺灣建築的變遷,水彩不僅是記錄了建築的「形」,更捕捉了其所處的「時」。每一筆暈染、每一處留白,都是藝術家對這片土地上,那些堅守著歷史記憶的磚瓦、木樑和石材的深情致敬。透過這系列作品,讀者將能以一種更具詩意和情感的方式,重新認識臺灣的建築文化遺產。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文
臺灣水彩專題精選系列—異國風情《異域》水彩大展-臺北市藝文推廣處林信耀處長序
嶄新的旅程,亞太帶您遙遊異國美景-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理事長郭宗正
《心象‧風景‧旅行記憶》一趟心靈的旅程-策展人成志偉、古雅仁

專文推薦
異國足履的拾錦集彩-我對十位畫家作品的讚賞-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理事陳品華

邀請藝術家
黃進龍
謝明錩
蘇憲法

薦選藝術家
01古雅仁
02成志偉
03宋愷庭
04林俐萍
05洪啟元
06郭宗正
07溫瑞和
08楊美女
09劉哲志
10錢瓊珠

徵選藝術家
1王怡文
2江翊民
3吳秀瓊
4吳尚靜
5吳昱嫻
6李招治
7周運順
8林玉葉
9林勝營
10林毓修
11洪胤傑
12徐江妹
13張綺芸
14張綺舫
15梁文如
16陳仁山
17陳明伶
18陳品華
19陳美莉
20陳顯章
21曾己議
22游文志
23黃翠花
24楊其芳
25綦宗涵
26歐育如
27鄭萬福
28盧憶雯
29鐘銘誠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754892
  • 叢書系列:專題精選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9 x 26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的生活状态有点低迷,急需一些能带来色彩冲击和情绪刺激的作品来提振精神。我通常会通过翻阅艺术画册来达到“精神旅行”的目的。这本书的“異國風情”主题听起来就充满了异域的浪漫和冒险气息,这正是我现在需要的“逃离”的窗口。我不太关注那些过于写实的纪实风格,我更偏爱那些带有强烈个人主观色彩的表达。我希望这本书里的作品能够大胆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比如热带地区浓烈的橘红与深蓝的碰撞,或是欧洲古老小镇上,砖墙在黄昏下泛出的那种温暖的、近乎油画质感的金色光晕。这种视觉上的愉悦感,对我来说是最高效的“充电”方式。我不在乎它收录了多少个国家或地区的题材,我更看重的是,每一幅作品是否能成功地将观者瞬间拉入那个特定的时空和文化氛围之中。如果画作能流露出一种对异域生活那种略带天真的憧憬和赞美,那么这本书对我来说就极其成功了。

评分

说实话,我是在一个关于“全球化背景下本土艺术身份重塑”的学术研讨会上偶然看到有人提及这个系列的,当时我主要关注的是后殖民语境下的艺术表达。这本书的“異域篇”这个副标题,一下子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异域”往往不再是地理上的遥远,而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疏离感或是对理想化他者的构建。我手头正在整理一份关于东南亚移民社区视觉文化的报告,非常需要一些不同文化元素碰撞后产生的独特美学范例。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展示出画家们是如何从文化符号、服饰元素乃至于日常生活场景中,提炼出既有台湾本土基调,又带有明显外来影响的视觉语言。如果它能深入探讨不同“异域”风情——比如南洋风、欧洲风、甚至是其他亚洲文化——在台湾这块土地上融合、变异的过程,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就远超一本单纯的画册了。我希望能看到那种充满张力、甚至略带批判性的观察视角,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风光写生。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它在处理异国情调时,是如何避免落入刻板印象的陷阱的。

评分

啊,这本书简直是视觉的盛宴!我最近沉迷于一些关于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风格的研究,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风格,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看里面的具体内容,光是看到封面那种细腻的线条和略带陈旧的纸张质感,就让我联想到了那些古老的印刷品。它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怀旧气息,仿佛能透过封面闻到墨香。我正在为我自己的一个关于“城市记忆与光影变迁”的摄影项目寻找灵感,这本书的系列名“臺灣水彩專題精選”本身就暗示了一种地域性的深度挖掘,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特别期待它如何处理光影的层次感,毕竟水彩的晕染效果是最能捕捉转瞬即逝的氛围的。如果里面的作品能展现出台湾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细节上的中西合璧,那对我来说价值就太大了。这本书的定价也挺合理,从包装来看,绝对称得上是艺术类书籍中的精品,无论是作为案头常备的参考书,还是作为一份送给热爱艺术朋友的礼物,都显得很有品位。我打算周末泡上一杯茶,慢慢翻阅,希望能从中汲取到关于色彩搭配和构图取景的独到见解,特别是那种微妙的、难以言喻的“异域风情”的表达方式,究竟是通过笔触还是色彩来实现的,这一点让我非常好奇。

评分

从图书馆的分类来看,这本书似乎被归在了“区域文化研究”和“绘画技法”的交叉地带,这让我对它的内容结构非常好奇。我目前正在为我的一个室内设计项目收集灵感,这个项目的主题是融合了新古典主义的优雅与东方主义的神秘感,所以对于如何将不同文化元素和谐地并置在同一个画面中,有着非常实际的需求。我特别关注那些在描绘异国场景时,如何处理建筑材料的肌理感。比如,古老的石板路、斑驳的墙面、或是异国市场里那些纺织品的纹理,水彩是如何表现出这些复杂细节而又不显得杂乱的?如果这本书能展示出一些关于“如何运用留白来暗示场景的深度和时间感”的技巧,那对我的设计工作将是极大的启发。我希望它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能提供一种跨文化的视觉叙事方法论,让读者能从专业角度去拆解那些成功的“风情营造术”。这种兼具艺术鉴赏性和实践指导性的书籍,往往才是最耐人寻味的。

评分

我得承认,我是一个对水彩媒介有着近乎偏执的喜爱的人,我个人偏爱那种颜料在纸面上自然流淌、不可控的偶然性所带来的惊喜感。我最近在尝试用水彩来表现海洋主题的复杂纹理,比如海浪拍击岩石时的泡沫质感,那真的是一种挑战。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是“水彩專題精選”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研究一下创作者对水的掌控力。这本书的系列定位似乎很高端,聚焦于“專題精選”,这说明收录的作品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质量上应该是有保证的。我非常关注的是,在描绘“異國風情”时,水彩颜料的透明度和湿画法如何被用来营造出那种遥远、朦胧的梦幻感。比如,表现异国情调的阳光下,那种强烈的对比和空气的湿度,是不是能通过水彩的层次叠加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能附带一些创作笔记或者技法解析,那就太棒了。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即使只是用寥寥几笔勾勒的场景,也能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异国气息,那种“少即是多”的艺术境界,看看这些大师是如何做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