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環島紀錄:是旅行!不是苦行!

徒步環島紀錄:是旅行!不是苦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文和
图书标签:
  • 徒步
  • 环岛
  • 旅行
  • 台湾
  • 户外
  • 探险
  • 自强
  • 成长
  • 记录
  • 风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步行38天1162公里,只為了做一件讓自己感動的事,感動自己,也感動別人。

  ◎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機會了!出發是最困難的,一旦出發了就會到達。
  ◎38個徒步天裡24天有人陪走,21個晚餐有人招待,其實這是一趟台灣人情之旅。
  ◎SO大遊台灣,沒有通篇大道理,因為走路和旅行是一個過程,同時也就是一個啟發。

  愛因斯坦曾經講過的一句話:「有了動機,其他問題都可以自行解決。」
  (Motivation will take care of the rest.)
  我的解讀是:當你決定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而,「出發」總是最困難~

  徒步環島這件事情,
  當你把它想得很容易,它就不容易;當你把它想得很困難,它就不困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線自己的方式,
  環島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只是選擇了一種最適合我的方式。

  2020.01.30出發,2020.03.11回家,
  內湖出發之後順時鐘方向,往淡水、基隆、宜蘭花東、墾丁,
  然後從高雄、台南……向台灣的四個極點燈塔繞一圈,再北上回台北。

  為什麼徒步環島?
  還願?家庭失和?中年危機?
  沒有還願或贊助,就只想「看看台灣」。
  沒想太多,純粹想走。
  放開心胸,你會得到更多。

  ★內附:徒步環島日期、路程、公里紀錄,
  讓你可以按圖索驥,更輕鬆達成徒步環島的心願。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的图书《徒步環島紀錄:是旅行!不是苦行!》量身定制的、不包含任何与原书内容直接相关的图书简介。这份简介将聚焦于广阔的台湾风土人情、文化深度探索、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一种积极的生活哲学,旨在吸引那些对台湾、深度旅行和自我发现感兴趣的读者。 书名:《海島漫步者:一座岛屿的深度切片》 引言:当双脚丈量土地,历史便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心怀好奇、渴望用最原始方式探索世界的人的随笔集。它不讲述具体的环岛故事,而是深入剖析了一趟“行走”本身所蕴含的哲学意义,以及一个特定地理空间——台湾——如何通过行走的方式,向我们展示其复杂而迷人的多重面貌。 本书试图捕捉的是一种“在路上”的状态,一种将身体置于环境之中,让感官彻底打开的体验。我们探讨的不是走了多少公里,而是每一步踏下时,周遭环境在心中投射下的涟漪。 第一部:地貌的低语——与自然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读者带入一个纯粹由自然构成的叙事空间。我们不再关注交通工具的速度,而是回归到人类最基本的前进方式——行走。 台湾的“形”与“色”: 台湾,这座被海洋环绕的岛屿,其地质构造的戏剧性远超普通地理书的描述。我们将探讨从海岸平原到中央山脉的剧烈地貌变化,如何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节奏与文化心态。 潮汐的呼吸与港湾的记忆: 深入描绘台湾东部和西部海岸线的差异。东部的太平洋狂野、直接,如同岛屿强韧的性格;西部的台湾海峡则内敛、温厚,承载着几代移民的乡愁与期盼。我们关注的不是旅游景点,而是沙滩上的漂流木、渔港里晒盐的古老手艺,以及海风中携带的咸湿气息如何雕刻出当地人的面容。 山脉的缄默与云雾的哲学: 中央山脉不仅是地理上的屏障,更是精神上的界碑。书中描绘了行走于高山林间时,光影如何被茂密的植被过滤,形成斑驳的光斑,以及在云雾缭绕的垭口,个体如何面对自身的渺小与自然的宏大。这种体验促使我们反思“速度”与“深度”的关系。攀登(无论是以何种方式)的本质,是对自我边界的试探。 气候的编年史: 台湾独特的季风气候,如同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决定了岛上的色彩与声音。从初夏的雷雨磅礴,到秋冬的东北季风呼啸,这些气象事件不再是天气预报中的数据点,而是构建生活叙事的关键元素。书中细致描绘了雨水落在不同材质上的声音:水泥地上的急促拍打、竹林间的沙沙低语,以及稻田对水分的贪婪吸收。这种对气候细节的捕捉,是理解台湾生活节奏的第一把钥匙。 第二部:时间的回响——穿越聚落的记忆碎片 行走的力量在于其慢,慢到足以让你注意到那些被高速生活所忽略的“时间遗迹”。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目光投向那些定居的社区,探寻时间如何在这些空间中沉淀、变异。 材料的语言: 探讨台湾建筑中常见的材料——红砖、瓦片、水泥与木材——如何讲述各自的故事。 红砖的温度: 探索旧式工厂、祠堂和老街上红砖墙上的苔藓与风化痕迹,它们记录了日治时期到战后经济起飞的不同印记。我们并非考古学家,而是“阅读材料的纹理”,理解材料如何反映出当时的工程技术与审美取向。 木造的呼吸: 深入原住民部落的传统居所与早期汉人开垦的林业遗产。木材的纹理是时间的年轮,它讲述着人与森林之间复杂、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关系。 边缘的声音: 本书特别关注那些处于主流叙事边缘的社群与空间。这包括了被遗忘的矿村、随着产业外移而萧条的工业区,以及那些在城市扩张中努力保留其身份的传统市场。 市场的脉动: 市场,是城市的心脏,也是文化交汇的熔炉。书中描绘了清晨,摊贩如何用各自独特的方言、手势与顾客进行交流,食物的香气混合着泥土和海水的味道,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社会画卷。 信仰的交错: 台湾民间信仰的多元性是其社会活力的体现。我们不会去评判任何教义,而是观察庙宇建筑的飞檐翘角如何与现代高楼并置,香火的缭绕如何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及信徒在祭典中的集体行为如何暂时地重塑了社区的时间感与空间感。 第三部:行走者的心境——发现内在的地图 最后的篇章,将视角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在感知,探讨“行走”作为一种精神实践的价值。 感官的重置: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的感官常常被电子屏幕所占据。本书倡导一种“主动的感知”。 味觉的记忆锚点: 许多时候,一种独特的味道(例如古早味的糕点、山区的野姜花香)能瞬间将人拉回某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书中细致描绘了如何通过味道来“定位”一个地方的灵魂,超越了视觉的表象。 听觉的层次: 区分城市噪音、自然声景与人文声音的层次。行走让我们学会分辨,什么声音是需要被过滤的,而什么声音(如远处传来的戏曲声、清晨的鸟鸣)是不可或缺的背景音。 速度与存在的哲学: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真正的旅行不是为了到达终点,而是为了优化过程中的“存在质量”。 与“不便”和解: 承认行走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疲惫、迷路和突发状况。本书认为,正是这些“不便”构成了旅行的真实纹理,迫使我们放下预设的剧本,学会即兴应变,这本身就是对僵化生活的解放。 成为一个观察者而非占有者: 行走者与观光客的区别在于意图。我们不以征服或“打卡”为目的,而是以“融入”为目标。这种谦卑的态度,使得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都成为我们理解这个复杂世界的重要线索。 结语:地图之外的发现 《海島漫步者》提供的是一种观看世界的视角,而非一张旅游指南。它邀请读者拿起自己的“双脚地图”,去发现那些隐藏在高速公路边缘、在乡间小路深处,等待着被耐心与好奇心唤醒的岛屿故事。这是一部关于发现土地之美,更关于发现自我潜能的沉思录。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曾文和


  2015單車環島,2017年泳渡日月潭。
  2016年第一次爬玉山,從此與高山為伍,7年來已經造訪台灣百岳60座,其中玉山造訪了13次,雪山造訪了7次,奇萊主北也造訪了5次。
  在台大EMBA就讀時,參加了第十三屆的玄奘之路國際商學院戈壁挑戰賽B隊,4天走完總長114公里的戈壁路程,並在隔年第十四屆戈壁挑戰賽擔任隊服,連續2年走過戈壁荒漠。

  經歷:
  光武工業專科學校電機工程科
  噜啦啦假期活動服務員19期
  松下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三星物產股份有限公司
  瑞智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EMBA105級)
  第19屆台大EMBA校友基金會 慈善公益主委

  現職:
  起駛簡報表達教育協會 志工
  第21屆台大EMBA校友基金會 董事
  台灣地區自由巡山員

 

图书目录

自序 徒步環島出發!
Day 0 徒步環島出發!
內湖-淡水
Day01 2020.01.30
內湖- 淡水 26Km
Day02 2020.01.31
淡水-富貴角燈塔-石門 24km
Day03 2020.02.01
石門-金山-萬里-基隆市34km
Day04 2020.02.02
基隆-八斗子-澳底 33km
Day05 2020.02.03
澳底-三貂角燈塔-大溪漁港 30km
Day06 2020.02.04
大溪漁港-頭城-宜蘭壯圍 24km
徒步環島休息日 2020.02.05/06
身體及裝備檢整日
Day07 2020.02.07
宜蘭壯圍-蘇澳 22km
Day08 2020.02.08
蘇澳-東澳-南澳 27km
Day09 2020.02.09
南澳-和平 26km
Day10 2020.02.10
和平-清水斷崖-新城 28km
Day11 2020.02.11
新城-七星潭-吉安慶修院 28km
Day12 2020.02.12
吉安慶修院-壽豐-鳳林30km
Day13 2020.02.13
鳳林-瑞穗 32km
Day14 2020.02.15
瑞穗-玉里 25km
Day15 2020.02.16
玉里-池上 33km
Day16 2020.02.17
池上-鹿野高台-鹿野 34km
Day17 2020.02.18
鹿野-知本 32km
Day18 2020.02.19
知本-多良-瀧溪車站 34km
Day19 2020.02.20
瀧溪車站-達仁 22km
Day20 2020.02.11
達仁-旭海 32km
Day21 2020.02.22
旭海-滿州 35km
Day22 2020.02.23
滿洲-鵝鑾鼻燈塔-墾丁 26km
Day23 2020.02.24
墾丁-楓港 34km
Day24 2020.2.25
楓港-枋寮-林邊 36km
Day25 2020.02.26
林邊-高雄 36km
Day26 2020.02.28
高雄-路竹 35km
Day27 2020.02.29
路竹-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28km
Day28 2020.03.01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國聖燈塔-佳里 33km
Day29 2020.03.02
佳里-台南新營 28km
Day30 2020.03.03
台南新營-嘉義民雄 33km
Day31 2020.03.04
嘉義民雄-雲林西螺 30km
Day32 2020.03.05
雲林西螺-彰化花壇 30km
Day33 2020.03.06
彰化花壇-八卦山-台中清水 34km
Day34 2020.03.07
台中清水-苗栗通宵 30km
Day35 2020.03.08
苗栗通霄-竹南車站 36km
Day36 2020.03.09
竹南車站-新竹湖口 35km
Day37 2020.03.10
新竹湖口-桃園 32km
Day38 2020.03.11
徒步環島完成!桃園-內湖 35km
徒步環島日期路程公里紀錄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488970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4.8 x 21 x 2.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自序

徒步環島出發!


  先向大家拜年恭喜新年好!

  我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家庭幸福美滿。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機會了!只是去完成一件心裡面一直很想做的事情。內湖出發之後,往淡水,基隆,宜蘭花東,墾丁然後從高雄,台南,向台灣的四個極點燈塔繞一圈,再北上回台北,如果沒有半途折返的話,預計需要42 天左右的時間。

  不用問我幾月幾日會走到哪裡因為我也不太確定,每天的行程進度我會在臉書上更新,有興趣的朋友,如果您的活動範圍剛好在我步行的路程附近,歡迎您來給我加油打氣。

  上面這段話是我開始徒步環島的一天,出門沒多久就在臉書上留下的「投名狀」,藉由臉書的宣告,讓自己這趟徒步環島之旅可以順利完成。

  特別要感謝我的太太放手讓我離家出走,兒子和女兒的支持,成就這趟徒步環島。

  徒步環島這件事情,當你把它想得很容易他就不容易;當你把他想得很困難,他就不困難。環島的方法有很多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線自己的方式,我只是選擇了一種最適合我的方式。

  出發是最困難的,一旦出發了就會到達。我的出發時間剛好是在2020 年1 月底,也就是在武漢肺炎疫情剛起來的時候,來台灣的班機開始檢疫,隔離,出門開始要戴口罩,但是大家買不到口罩,走?不走?出門再說吧!這一出門就回不了頭,除了第6 天因為腳踝實在太不舒服,回台北看醫生,看完醫生後休息了2 天重新出發,一路走到屏東回台北,特別感謝目前任職和平院區疼痛科的陳證文學長,簡直華陀在世2 天內解決我的腳踝問題,讓我得以繼續這趟徒步環島旅程。

  這一趟徒步環島雖然說是自己一個人走,但是沿途來加油補給,接待住宿,招待餐飲的朋友也很多,在38 個徒步天裡24天有人陪走,在外總共41 個晚餐,21 個晚上有人招待晚餐,有朋友戲稱這是一趟人際關係驗收之旅。整個行程從第一天開始,變成SO 大遊台灣的劇情,也是始料未及,大家經由FB 的資訊臉書追蹤我行程,特別安排時間來陪我走,送補給,陪吃飯,提供路上的訊息,FB 上每一個讚和每一則留言都是支持我得以順利繼續走下去的動力來源。

  當天的路程走完回到休息的地方其實都很累了,吃完飯洗完衣服再處理完腳底的水泡,其實也沒有剩多少時間,很累!

  但是還是要把當天路程的體驗和所見寫出來,因為知道很多人在關心,沒寫的話,大家會以為出了什麼事?有時候寫到打瞌睡,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還是要先PO,隔天路上休息時再來修正,那段SO大遊台灣寫臉書的日子,現在回想起來都會想笑。感謝各位好朋友線上線下的支持追劇,決定把這段期間大家支持的點點滴滴都留下印出來,因為這些點點滴滴的內容都是支持我順利完成這趟徒步環島旅程的一部分。

  這一趟徒步環島的旅程也是讓自己親身感受台灣最美的風景也就是人,一路上陪走陪吃的朋友,陌生朋友送來的補給,特別記得在楓港請我吃麵的那位老闆娘,素昧平生,只因為擔心我在楓港過了時間找不到吃的,主動且堅持請我吃麵還不露臉,走完隔年3 月我特地從台北開車直接到她店裡致謝,老闆娘看到我竟然感動得流下眼淚,說這只是小事一樁,但這可是掛念在我心裡一年的大事啊!

  走路的過程可以帶給朋友一些啟發,算是無心插柳的收穫,李俊治老師(嚕啦啦17 期蜀雅學姊老公)在我出發到花蓮時,也開始徒步環島,李老師比我還早想徒步環島,卻遲遲沒有踏出第一步,我開始走了,激勵他也出門圓夢,在2020.04.07 以35 天完成,還比我快了3 天,嚕啦啦同期的楷元在台南陪我走後,決定分段徒步,我計畫42 天,他計畫42 周,利用週六日走,結果在2020.12.21 也走完台灣一圈總計55 回(天)、6 個月又8天、總里程 1142.5km 的假日分段徒步環島。

  這一本徒步環島記錄稱不上書,只是分享我眼中的台灣,台灣真的很美,值得每一位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好好地走走看看。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