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體諒對方之前,得先要能站在對方的立場想
一個女兒真誠的理解媽媽、 接受及體諒媽媽的過程
一個女兒真誠的理解媽媽、 接受及體諒媽媽的過程
瑪朵是個寂寞的孩子,爸爸媽媽忙著工作,沒有時間陪她。每天放學後,她得獨自迴傢。因為傢裡沒人等她,她也就不急著迴傢。瑪朵發現在迴傢的路上,有一間清真寺,當人們在裡麵禱告時,大門關著,門前總有許多各式各樣不同款的鞋子。瑪朵想齣瞭一個遊戲:她總是偷偷的去挑一雙鞋穿,觀察鞋子,想像鞋子主人的模樣。在大門打開後,再偷偷的看著穿上鞋的主人是不是如她想像的那樣。這遊戲為她寂寞的生活帶來瞭一些樂趣。
隻有這一天,瑪朵急匆匆的趕迴傢,因為媽媽答應她要早點迴傢,帶她去買新球鞋。
但是,媽媽還是因為忙碌的工作而爽約瞭。晚迴傢的媽媽再怎麼解釋,瑪朵還是摀著耳朵不想聽。直到媽媽說瞭一個比喻。她說:「如果妳試著穿穿我的鞋,妳纔能明白我穿這種鞋的感受。我的意思是希望妳站在我的立場想一想。妳明白瞭嗎?願意試著體諒媽媽嗎?」瑪朵想起瞭她的穿鞋遊戲,她就是在試穿別人的鞋子時,試著想像對方的生活、樣子,試著去瞭解和自己不一樣的人。那麼,對媽媽呢?於是,她點瞭點頭,諒解瞭媽媽。
作者以英文的俗諺「穿別人的鞋,纔能體會對方的感受」來帶齣一個孤單的孩子和辛苦的媽媽相互諒解的溫馨故事。故事設計精巧創意,也讓我們理解瞭要體諒對方之前,得先要能站在對方的立場想的真義。
☆生活裡總有難處,溫馨的親子和解故事,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