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林繼在《神話哲學之歷史批判導論》裡探討人類原初意識在神話裡的錶現之後,在《神話哲學之哲學導論》裡進一步闡發這個意識在哲學裡錶現齣的本原學說傳統,尤其詳細闡發瞭柏拉圖的“走嚮本原的道路”和亞裏斯多德形而上學關於“那個是存在者的東西”亦即“存在者本身”的核心思想。
在這之後,謝林著重考察瞭亞裏斯多德的靈魂學說和努斯學說,揭示其如何一步步走嚮近代哲學的“理性”和“精神”等核心概念,最終錶明作為“第一科學”的“唯理論哲學”是一種僅僅在純粹思維中把握本原的“否定哲學”,並不能真正認知本原(上帝),而這意味著,它需要一種從經驗齣發的“第二科學”亦即“肯定哲學”的補充,纔能夠上升到哲學與宗教的永恆同盟,即所謂的“哲學宗教”。
謝林的《神話哲學之哲學導論》是他的絕筆之作。本書不但繼續闡發瞭他在晚年一直堅持的“否定哲學”-“肯定哲學”的區分和統一的思想,更是用一種宏大的哲學史視野梳理瞭“唯理論哲學”(實即西方哲學主流傳統)的形成線索,其中關於柏拉圖和亞裏斯多德的詳細而深入的探討尤其提供瞭大量新穎的洞見。從這個角度看,本書和《近代哲學史》閤在一起也基本完整地呈現齣瞭謝林高屋建瓴而獨樹一幟的哲學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