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宮廷文化的創意美學 (電子書)

法國宮廷文化的創意美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阮若缺
图书标签:
  • 法国宫廷文化
  • 创意美学
  • 巴洛克
  • 洛可可
  • 艺术史
  • 文化史
  • 设计
  • 时尚
  • 历史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法國的美學素養及生活品味一向令人嚮往,歷經長久的淬鍊與累積,「精巧細緻」的特色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當中,法式風格幾乎和「高級」畫上等號。而最能引領精緻優雅風尚、創造歷史文明的,首推宮廷文化,法蘭西斯一世、凱薩琳皇后、安妮公主、太陽王路易十四、龐巴杜夫人、瑪麗皇后、拿破崙、歐仁妮皇后等一脈相承,不管是無心插柳或處心積慮,所帶動的風潮時尚,將法蘭西美學發揮到極致,締造了輝煌的文化功績,並對歐洲皇室產生巨大影響力。本書重新爬梳法蘭西的生活藝術以及其文化創造出來的附加價值,探討宮廷文化底蘊對現代法國乃至於全世界文化的創意美學,發生了哪些神奇的催化作用。
繁华背后的低语:中世纪欧洲修道院与世俗生活的交织 图书名称: 繁华背后的低语:中世纪欧洲修道院与世俗生活的交织 (电子书)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中世纪(约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欧洲社会中,修道院系统与世俗生活之间复杂而深刻的互动关系。我们常常将修道院视为与世隔绝、专注于精神修炼的堡垒,但事实远比这种刻板印象更为丰富和微妙。本书旨在揭示,在那个信仰至上的时代,修道院不仅是宗教的中心,更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知识生产的关键枢纽,其影响力如同无形的脉络,渗透并塑造了整个欧洲社会的肌理。 第一部分:修道院的起源与早期形态的演变 本书伊始,我们将追溯基督教早期隐修传统的根源,从埃及沙漠教父的独修模式,到圣本笃(St. Benedict)在意大利蒙特卡西诺(Monte Cassino)建立的第一个具有规范性、强调“祈祷与劳动”(Ora et Labora)的修道院。我们将详细考察本笃会规则(The Rule of St. Benedict)如何成为西方修道生活的基本蓝图,它如何平衡了冥想的深度与社区的实际需求,并确立了修道院长作为社区精神与行政领袖的双重角色。 此部分将侧重探讨修道院在“黑暗时代”所扮演的“文明避难所”的角色。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世俗王权的不稳定,修道院凭借其相对稳定的内部结构和对拉丁语的掌握,成为了保存古典学问、手稿抄写和技术知识的最后阵地。我们不仅仅讨论抄写室(Scriptorium)的学术价值,更要探讨修道士们在农耕、水利工程乃至医学知识传播上的实际贡献。 第二部分:经济引擎与土地的支配 中世纪的经济权力结构中,修道院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将详细分析修道院如何通过捐赠、继承和开垦荒地,迅速积累起庞大的地产。这些地产往往是中世纪欧洲最有效率的农业单位。我们考察了修道院如何管理其领地——从使用农奴制(Serfdom)到发展更先进的轮耕技术,以及它们在刺激区域商业发展中的作用。 例如,像克吕尼(Cluny)和熙笃会(Cistercians)这样的强大修会,其经济活动已远超自给自足的范畴。熙笃会推广的矿业和冶金技术,以及他们建立的贸易网络,使他们成为中世纪晚期欧洲重要的金融和工业参与者。本书将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修道院的经济决策如何直接影响到周边封建领主和农民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流动性。 第三部分:政治的博弈场与王权的塑造 修道院并非政治的局外人,而是深陷于世俗权力斗争的中心。由于修道院的院长往往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他们常被国王、皇帝或教皇征召担任顾问、使节乃至主教。本书将重点阐述教皇格里高利七世(Pope Gregory VII)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Henry IV)之间著名的“叙任权之争”(Investiture Controversy)。在这次斗争中,修道院(特别是支持教皇改革的克吕尼修会)扮演了关键的意识形态和组织动员的角色。 此外,我们将探讨王室对修道院的赞助(Patronage)——君主通过在修道院内安插亲信或进行大额捐赠,来巩固其统治的合法性。这些政治联姻有时为修道院带来了财富和特权,但也使得它们更容易被世俗势力所腐蚀和利用。 第四部分:教育、知识的传播与文化的影响 在大学尚未兴起之前,修道院的学校是欧洲知识传播的唯一系统。本书将区分“内部学校”(为培养未来修士)和“外部学校”(为贵族和世俗精英的子女服务)。我们分析了抄写室的组织结构,以及他们如何面对日益增长的世俗对文本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本书探讨了修道院在艺术和建筑上的巨大贡献。哥特式大教堂的出现,其技术和美学灵感往往源自于大型修道院(如圣丹尼修道院的重建)。从雕塑到玻璃画,修道院的艺术实践不仅是宗教表达,也是当时最前沿的技术和审美实践的展示,它们通过装饰来讲述圣经故事,教育不识字的民众,并彰显赞助人的荣耀。 第五部分:修道院的衰落与世俗化的压力 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中世纪晚期修道院所面临的内部危机与外部挑战。内部,一些大型修道院因其财富和政治影响力,逐渐失去了早期的简朴和虔诚,出现了世俗化和管理松懈的现象。修道院院长常常更像世俗领主而非精神导师。 外部,随着城市商业的兴起和大学的崛起,修道院在知识垄断上的地位被削弱。同时,新兴的托钵修会(如方济会和道明会)以更贴近民众、更具活力的传教方式,对传统的本笃会系统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最终,这些内部的疲态和外部的竞争,为后来的宗教改革时期对修道院的大规模取缔和财产没收埋下了伏笔。 结语: 《繁华背后的低语》旨在提供一个细致入微的视角,理解中世纪欧洲的“双重权力”结构——世俗的王权与精神的教会。修道院是这两个世界交汇、冲突与合作的熔炉。通过考察它们的经济运作、政治参与和文化生产,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世纪社会是如何组织、思考和运作的,以及那些看似“隐居”的墙壁内部,是如何推动着欧洲历史的宏大叙事。本书适合对中世纪历史、宗教史、文化史以及欧洲社会结构感兴趣的读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阮若缺

  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戲劇博士,現為政大歐文系教授。
  曾任政大歐文系主任、政大外語學院副院長,並榮獲法國學術騎士勳章。
  專長包括法國文學、法國戲劇、法語系國家文化研究。
  譯著豐富,計有《小王子》、《異鄉人》、《法國新戲劇》、《唐璜》、《奇想病夫》、《犀牛》、《歐蘭達》等書。

图书目录

前言:法國宮廷美學光芒萬丈     6
 
法蘭西斯一世:文藝復興的保護神      11
‧蒙娜麗莎的祕密      14
‧城堡建築      17
‧法蘭西學術院      21
 
凱薩琳皇后:帶動精緻文化的推手      25
‧吃飽吃好      27
‧人要衣裝?      40
‧香粉與毒劑      41
 
安妮公主:可可女王      49
‧巧克力的功與過      50
 
路易十四:凡爾賽的太陽王      57
‧三千煩惱絲      58
‧芭蕾舞      63
‧紅底高跟鞋      67
‧時尚經營      71
‧香檳奇蹟      73
‧咖啡文化      78
‧乳酪二五八政治學      90
‧餐飲悲喜劇      95
‧魔鏡,魔鏡!      100
‧凡爾賽花園      107
‧     藝文成就      114
 
龐巴杜夫人:洛可可女神     119
‧因緣際會?還是悉心安排?      120
‧洛可可狂潮      123
‧文學是附庸風雅的利器      127
‧不勝枚舉的藝術精品      128
‧水晶水晶亮晶晶      131
‧建築鱗爪      134
‧宮廷盛宴      136
 
瑪麗皇后:天真的拜金女      145
‧瑪麗皇后多變的肖像畫      146
‧皇后的小裁縫      149
‧要命的髮型      151
‧都是香水惹的禍      152
‧維也納的甜點      155
‧美女與馬鈴薯      157
 
拿破崙:一代梟雄      161
‧名劍      162
‧華麗珠寶      166
‧氣味與女人      168
‧美酒      170
‧美食外交      171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327755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0.8MB

图书试读

前言

法國宮廷美學光芒萬丈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從有人類開始,便逐漸形成團體,他們會以特定的符號、圖騰及物品,來代表和劃定自我的象徵或地盤。經過時光的淬鍊,人類的物質文明與非物質文明積累無數,逐漸形成了一種生活藝術;有辦法的戀物者不僅想在世時保有,並希望永遠擁有;他們一則帶入墳墓陪葬,一是傳承給子孫或後人。

  什麼東西值得留下?當然是具紀念價值、優雅精緻或貴重,難以割捨的東西,它具獨特個性,最好背後有個傳奇故事或祕辛,以凸顯自身與他人的差異性及優越性。換言之,能標榜自我特色、可炫耀及充滿珍奇性,都是令社會菁英愉悅和具享受特權的要素。而在十九世紀以前,歐洲這一小撮的佼佼者,自然是皇室,其中最令人驚豔的,莫過於法國宮廷,這當然得歸功於王室的重視與推動。

  如今當大家一提到法國,第一印象往往是它精緻優雅的文化,而且它早已體現在日常生活當中。「巴黎不是一天造成的」,其背後是經歷了長久的淬鍊與積累。而最具承先啟後作用,締造法蘭西文化輝煌功績的,莫過於太陽王路易十四。或許人們只見成果,卻不知其中的一些趣聞軼事、滄桑轉折,它們往往才是令我們明白其所以然的關鍵,還有造成當代與後世歐洲乃至於全球性的影響。藉由史料的搜尋,筆者欲重新爬梳法蘭西的生活藝術以及其文化創造出來的美學價值,除了其實質的經濟利益外,對於該國國際地位的彰顯更不言而喻,對全體人類的影響力也十分深遠。

  本書總共八章,分別介紹法國自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三位國王/皇帝(法蘭西斯一世、路易十四、拿破崙一世)及五位皇后/公主/貴婦(凱薩琳皇后、安妮公主、龐巴杜夫人、瑪麗皇后、歐仁妮皇后)之宮廷生活品味與時尚風格,並與一些後人所獲得的啟迪及發揚光大的成果相輝映,盼能激盪讀者對追求真善美的靈感與其他事物的聯結,進而創造出更臻令人讚嘆的新世代文化與文明。

  曾經有法國人問我,最欣賞法國哪一點?我毫不思索地回答:精巧細緻(la d?licatesse)。它確實是法國文化的特色之一,甚至在日常生活食衣住行育樂中流露無遺,而法式風尚幾乎和「高級」、「奢華」畫上等號;然而魔鬼藏在細節中,有待人們去發掘,深諳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三昧的法蘭西,在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參考。

  俗語說:「富貴三代才知吃穿。」其意涵就是人要生活安逸,有錢有閒,才有餘力精益求精,追求人生更完美的境界。在法蘭西最能引領細緻文化風騷的,首推宮廷文化,它將法蘭西美學發揮到極致,甚至對歐洲皇室產生巨大影響力,他們無不將凡爾賽的一切奉為圭臬,對路易十四則又妒又羨。太陽王令法國在文學、戲劇、芭蕾、建築、美術、音樂、飲食、奢侈品上締造歷史,引領風騷。他前有法蘭西斯一世、凱薩琳皇后,後有龐巴杜夫人、瑪麗皇后及歐仁妮皇后,一脈相承,並發揚光大。有些是無心插柳,有的則是處心積慮,背後的小故事很具啟發性、趣味性,其中透露的文化底蘊、品牌的建立,對現代法國乃至於全世界文化創意美學及品味,又發生了哪些神奇的催化作用?讓我們來一窺究竟,明白其中奧祕吧!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電子書形式對我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方便隨時在通勤時翻閱。我對那種細膩到近乎偏執的宮廷細節描述,有種莫名的迷戀。例如,關於香水、髮型設計,或是餐桌佈置的層次感,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元素,其實是構成「宮廷氛圍」的核心。我期待作者能像一位老練的導遊,帶領讀者穿梭於那些精緻的沙龍和宏偉的宴會廳之間,去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學時刻」。不同於一般宮廷史著重於政治事件,我更傾向於這種聚焦於「感官體驗」的論述。台灣的讀者對於法國的浪漫情懷有著根深蒂固的印象,這本書如果能提供更「具體化」的材料,讓我們理解那種浪漫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而不是自然發生的,那麼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將會非常豐富。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新的角度,來欣賞我們生活周遭的各種「形式語言」。

评分

看到這本書的出版,我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那種充滿巴洛克式繁複與洛可可式柔美的視覺衝擊。身為一個對歐洲藝術史有基礎認識的讀者,我好奇作者如何將「創意」與「宮廷文化」這兩個看似有些距離的詞彙巧妙地連結起來。宮廷文化,往往給人一種僵化、儀式化的印象,但「創意美學」暗示了其中隱藏的生命力與革新精神。我想像作者可能會從當時的藝術贊助、時尚演變,甚至宮廷內部的派系鬥爭中,挖掘出那些推動美學進步的關鍵時刻。台灣的讀者習慣於直接吸收西方流行的設計概念,但很少有機會從歷史脈絡中去理解這些概念的源頭。如果這本書能夠清楚地闡述宮廷文化如何成為一種「風格的輸出者」,而非僅僅是「被觀賞的對象」,那將會非常有價值。我尤其期待書中對於特定工藝、材質的描述,例如絲綢的織法、瓷器的繪製技巧,這些細節往往最能體現當時的匠心獨運。

评分

說實話,對於宮廷歷史,我總是帶著一點「獵奇」的心態去接觸,但這本電子書的書名顯得更具學術性和深度。我個人非常注重「文化轉譯」的過程,也就是說,那些在法國宮廷中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美學標準,是如何被後世的學者消化、吸收,最終影響到我們今日的設計思維的。我希望作者在介紹華麗的表象之餘,能提供一些批判性的觀點,例如這種高度集中的美學生產是否也伴隨著對個體性的壓抑?或者,這種美學是如何被用來強化君權的?這類型的反思,往往是讓一本歷史書從「知識陳列」提升到「思想啟發」的關鍵。台灣的設計教育近年來非常強調跨文化學習,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分析宮廷美學的有效工具,讓我們未來在設計自己的文化符號時能有所借鏡,那它的價值就不僅僅停留在歷史的層面了。我對作者如何處理「創意」這兩個字特別好奇,畢竟宮廷的創意,是自上而下的指令,還是基於某些社會變革的自然湧現?

评分

這本關於法國宮廷文化的書,光是書名就讓人充滿了想像空間。從書封的設計到內文的排版,處處都散發出一種典雅的氣質,雖然我還沒深入閱讀,但光是翻閱目錄和前言,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這段歷史時的用心。特別是對於「創意美學」這個詞的解讀,讓我覺得這不只是一本純粹的歷史論述,更像是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想像力的空間。我對路易十四時期的凡爾賽宮廷生活特別感興趣,想像那時的貴族們如何將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打造成一門藝術,從服裝、飲食到社交禮儀,都充滿了精心設計的痕跡。希望這本書能更深入地剖析這些美學背後的社會結構和權力運作,而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華麗。對於台灣的讀者來說,我們對於歐洲歷史的了解多半來自電影或較為通俗的歷史讀物,這本書如果能提供更細膩、更具深度的視角,那絕對是物超所值。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些新的啟發,讓我重新審視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於「美」的定義。

评分

閱讀這類書籍,我總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渴望。法國宮廷,那是一個充滿了戲劇張力的地方,權力鬥爭、情感糾葛,交織在奢華的布景之下。這本《法國宮廷文化的創意美學》,光是書名就讓我猜測,它或許會用一種比較「非線性」的方式來呈現歷史,也許會聚焦於某幾個關鍵人物的品味轉變,或是某幾個重要場合(如舞會、宴會)的設計細節。我比較不希望看到傳統的時間軸敘事,那樣的內容在網路上已經太多了。我更期待看到一種「解構式」的分析,例如探討「鏡子」在宮廷空間美學中的心理學意義,或是「禮儀」本身如何被當作一種視覺藝術來實踐。對於我們這些長期生活在東方文化語境中的人來說,理解西方宮廷文化中的「形式主義」是如何運作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如果能佐以大量的圖像輔助說明(儘管這是電子書,但視覺呈現依然重要),相信會更有說服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