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跫音:排灣族與國務院、林獻堂與櫻花考、大使館與黨外圈,你所不知道的60個颱美故事 (電子書)

華府跫音:排灣族與國務院、林獻堂與櫻花考、大使館與黨外圈,你所不知道的60個颱美故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洪德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說到華府,你會想到什麼?
白宮、國會大廈、華盛頓紀念碑和櫻花……
此外,她是美國的首都,超級強權的外交中心,是颱灣政治人物必經之地。
她就在一洋之隔的東邊,但你真的瞭解嗎?
本書以歷史人文的視角,帶你探索在華府的颱灣故事。
在新南嚮之餘,不妨也來趟新東颺,認識這個全球最重要的城市!
 
◎《南嚮跫音: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作者最新力作
◎跟著林獻堂等歷史人物來趟颱美關係巡禮!
◎各界一緻推薦

林孝庭/美國史丹佛大學鬍佛研究所研究員暨鬍佛檔案館東亞館長
唐傢婕/駐白宮特派記者
塗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華府智庫訪問學者
陳嘉宏/上報總主筆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蕭新晟/國傢寶藏發起人
 
 
在世界中心呼喚颱灣
華府,有雄偉的建築:白宮、林肯紀念堂、華盛頓紀念碑、國會圖書館;有刺激的場景:轟動一時的颱灣女情報員案使得美國國務院情報員受傷甚深;當然更有值得大書特書、名留歷史的軼聞趣事。
本書從華盛頓說到川普,從林獻堂聊到王建民。這些華府主人與颱灣過客的故事,不僅是八卦緋聞,更多是你一定要知道的歷史典故、人文風景。
 
當林獻堂遇見華盛頓
本書從美國建國前說起,帶你踏進充滿歷史與權力交織的華府建築與場景,和古今人物一同暢遊地景。林獻堂當年的環球旅行就曾途經華府,聽說還差點沒飯店住。當他看到白宮時,曾大力稱許,因為對比颱灣總督府的設計,白宮在他眼中顯得莊重質樸許多。而看見華盛頓紀念碑上大清官員的獻詞,將華盛頓比為陳勝吳廣時,令他頓時勃然大怒,而這又是為哪樁?
 
外交太太帶你臥底美國
本書作者隨夫婿派駐美國六年,這迴帶領我們潛入美國之心。最神奇的是,它們竟然和颱灣有關係!從大清、日治到中華民國,處處可見颱灣身影。從颱灣看華府,絕對是瞭解華府、重新認識颱灣,理解颱美關係的新視角。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洪德青
淡江西班牙語文學係、成大藝術研究所畢業。
曾蝸居唱片業與齣版業。
二〇〇八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年度大獎得主。
待過越南鬍誌明市,著有《南嚮跫音: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
又去美國華府,寫瞭《華府跫音:你所不知道的六〇個颱美故事》。
目前是獨立評論@天下、故事網站專欄作傢。
是TaipeiSaigoner,也是TaiWanshingtonian。
《華府跫音》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hingtonian/

相關著作:《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 (全彩增補版)》《南嚮跫音: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

圖書目錄

推薦序 美國,那樣近那樣遠
自序 不隻新南嚮,也要新東颺
華府小百科

 
Chapter1 花旗國望遠鏡與排灣族大頭目

國會大廈 美國國會議長當起雞籠「煤」人
白宮 顏值高的皮爾斯總統想買下颱灣
史密森尼學會總部 紅城堡裡的福爾摩沙標本
林肯係列—福特戲院 林肯中槍第一現場
林肯係列—彼得森屋 林肯彌留的床
林肯係列—林肯紀念堂 會替黑奴發聲的纔會善待華人
國務院 美國領事送給排灣頭目的伴手禮
杜邦圓環 甲午戰敗大清割颱時

 
Chapter2 林獻堂的華府行腳—日治時代的颱美身影

潮汐湖櫻花 櫻花夫人的澎湖之痛
林獻堂係列—聯閤車站 林獻堂遊華府的第一站
林獻堂係列—華盛頓紀念碑 嗚呼!誰把華盛頓比為陳勝、吳廣
林獻堂係列—國會圖書館 林桑口中「世界第一美麗之圖書館也」
林獻堂係列—佛利爾美術館 國民黨元老廚子的古董王國
喬治華盛頓大學 颱灣第一位華府留學生王振明
傑佛遜紀念館 珍珠港事變後開館
美洲印地安博物館 日軍無法破解美軍印地安語密碼
敦巴頓橡樹園 預告颱灣從戰敗國到聯閤國
小羅斯福紀念碑 天佑颱灣之颱北市羅斯福路由來
二戰紀念碑 美軍最高階戰俘「瘦子中將」被關在屏東

 
Chapter3 自己的大使館自己找

前駐美大使館 蔣經國訪美及艾森豪訪颱
韓戰老兵紀念碑 颱灣轉骨大力丸
中國城 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春節遊行
阿靈頓國傢公墓 許多「住戶」生前待過颱灣
國傢藝術館 颱灣故宮盛大開展
國傢航太博物館 黑貓中隊的U-2偵察機
國傢郵政博物館 美國兩度發行孫逸仙郵票
越戰老兵紀念碑 華航成立全拜越戰所賜
布萊爾賓館 蔣經國歡度農曆六十大壽
喬治城 宋楚瑜的夜間部博班
國傢動物園 熊貓外交颱灣擋不瞭
水門大廈 水門案與颱中清泉崗淵源
五月花飯店 颱美斷交蕭萬長牙齒掉十一顆
國傢檔案館 《臺灣關係法》原件在這?
 


特輯 雙橡園 媲美白宮占地麵積的颱灣光點

 

Chapter4 轉角遇到黨外「喊打」


小馬丁路德金恩紀念碑 颱灣留學生的啟濛導師
國傢廣場 《我有一個夢》感動瞭鄭自纔
朝聖者教堂 萬一旗子倒下羅福全救援
拉法葉廣場 蔡同榮遇上張艾嘉外公
伍德隆莊園 模擬黃文雄地下鐵路逃亡秘技
西半球最深的地鐵 陳唐山達達的馬蹄聲
國傢科學院 李遠哲院士的諾貝爾之路
進行麯之王蘇沙故居 路過颱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
新聞博物館 江南案劉宜良留名所在
豪華強森汽車旅館 王桂榮的傷心酒店
美國國傢歷史博物館 從電子計算機到電腦王國的颱灣奇蹟
華盛頓郵報 颱灣解嚴獨傢頭條

 
Chapter5 王建民的投手丘

海亞當斯飯店 錢復的餐敘奧義
甘迺迪錶演藝術中心 雲門舞集開啟颱灣天團時代
波多馬剋河龍舟賽 來喔!燒肉粽配珍奶
國際間諜博物館 程念慈與凱德磊案
威拉德飯店 李登輝下榻的百年旅館
國傢大教堂 首位外籍男高音李文智
國民隊公園球場 王建民的投手丘
赫希洪博物館 唯一典藏颱灣代錶林壽宇
倫威剋藝廊 在美國羅浮宮發現颱灣李.董
國傢自然歷史博物館 趙心綺的皇傢蝴蝶胸針很「廟」
美國植物園 你聽過「颱北小姐蘭」嗎?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 劉弘威、郭佩宇等颱裔法官之路
國傢肖像館與美國藝術博物館 何大一的照片與李明維的展演
國傢建築博物館 颱灣竹編、蛇窯、茶席駕到

圖書序言

推薦序 美國,那樣近那樣遠
 
二○一七年的五月底,我到美國西岸的史丹佛大學,參加當年度的北美颱灣研究年會。兩天的會議中,有許多極具創造力和啟發性的報告與討論。其中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場名為「在亞洲與美國之間重構颱灣性 (Re-framing Taiwanese-ness between Asia and America)」的圓桌論壇。
 
場次的發言人之一,是任教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知名比較文學教授史書美。她這些年念茲在茲,提倡「華語語係研究(Sinophone Studies)」,企圖將颱灣研究國際化、理論化,活力十足,成果豐碩,更在在引發學術界內外的注意與爭論。
 
嚮來勇於挑戰既有框架的她,當天發言再次引發現場熱烈反應,因為她直截瞭當地主張:「颱灣研究就是美國研究 (Taiwan Studies is American Studies)。」
 
當天會議結束後,我和幾個同場聆聽的朋友帶著這個話題,忍不住繼續討論。我以為史書美教授是種策略性的發言,意在齣其不意,刺激思考。而從當天與會人士,包括我與我的朋友們,對這個論戰展現齣的高度興趣,這個策略顯然達到瞭目的。
 
乍聽之下,這個說法既新鮮又讓人有點睏惑、摸不著頭緒。過去我們總認為,颱灣身處東亞,在學院的分類上,就算不是屈身中國研究或日本研究,也往往隸屬東亞研究的行列。颱灣研究如何、又為何會是美國研究呢?
 
但仔細尋思,這樣的說法顯然不是無的放矢。在二戰之後的世界秩序中,颱灣(以及棲身於颱灣的中華民國)很快地就站到瞭美國主導的陣營當中,成為瞭老大哥的附庸。從政治到經濟,從思想到文化,無論在有形還是無形的層麵上,颱灣都深受美國的影響乃至支配。或許是因為這樣的影響如此深入而全麵,深刻地鑲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讓人習焉不察而以為理所當然。
 
「颱灣研究就是美國研究」的說法,可謂兩麵開弓,一方麵提醒颱灣研究的學者們,別在亟欲追求颱灣「主體性」的過程中,忽略瞭美國透過軍事與政經力量,在這座島嶼上刻劃下的重重軌跡;一方麵又是要對美國研究的領域喊話,要他們正視美國作為帝國的本質——最近有位美國歷史學者Daniel Immerwahr 齣版瞭新書《如何隱藏一個帝國》(How to Hide an Empire),可謂所見略同。他在書中仔細追索瞭美國幾百年來的帝國擴張史,以及海外領地、軍事基地及其居民的待遇,提醒讀者:美國可從來就不隻是一般地圖上畫齣的那五十州而已。
 
我想起大學時候曾聽過一場講座,關於活動內容的細節,而今已經記憶十分模糊,唯一清晰記得的是講者之一、資深媒體人南方朔帶著自嘲嘲人地意味,說瞭一句:「其實我們都是﹃媚美派﹄。」他大概的意思是說,無論喜歡或不喜歡,生活在颱灣的讀書人與整體的知識狀況,總是擺脫不瞭美國,就連許多高聲批判、言必稱「美國帝國主義」的知識份子或大學教授,當年可都曾在美國求學、生活,最後拿到學位方纔歸國——也真算是一種打著紅旗反紅旗瞭。
 
幾年之前,我也成為瞭「媚美派」的一員,離鄉背井到瞭太平洋另一岸的這個國傢求學。轉眼之間,匆匆數年過去,在這段時間內,我一方麵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美國社會,另一方麵也花瞭時間閱讀各種研究美國歷史與文化的著作,在這過程中,對於美國歷史學者不斷推陳齣新、自成一格的研究取徑與視野,尤其感到驚艷,並且深受啟發,這是過去在颱灣求學時,沒有太多機會接觸到的世界。
 
迴過頭來看,有時也會深感自己對於這個國傢的無知,更會意識到颱灣社會對於美國整體認識之不足。當然,我們都聽過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雖然沒有任何確實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件事情曾經發生──都知道有條麥帥公路和一條羅斯福路,我們也看好萊塢電影、大聯盟比賽,追捧美國的各種名人明星。但我們對這個國傢的認識,往往也就僅止於此。以我熟悉的領域而言,在颱灣的歷史學界中,美國史是極受忽視的領域,我們隻有少數零星的研究者和教師,難以形成具有影響力的研究群體。
 
不過,同樣的問題好像不隻齣現在美國研究上,如果我們把前述討論中的美國,代換成其他與颱灣息息相關的國傢或地區,好像也能成立,比如日本,比如韓國,比如東南亞。
 
幾年之前,德青寫齣瞭《南嚮跫音: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那是早在新南嚮政策尚未在颱灣的年代,她已經捷足先登,帶我們多麵地認識這個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鄰居。我還記得第一次讀到此書時的感動。德青不是學者齣身,反而讓她不受局限,能用更為生動而親切的方式,娓娓道來異國的故事,二○一六年我第一次造訪越南,行前還特別將此書重讀瞭一次。至今我仍認為,對於想要認識越南的颱灣讀者而言,這是最值得推薦的一本入門書。
 
幾年之後,德青隨著夫婿到瞭華府,展開另一段的新生活,她再次利用地利之便,開始一趟美國歷史巡禮。值得注意的是,德青不是按照一般教科書的慣例,按照時序地敘述美國的政經與社會發展,而是以華府的各個空間為線索,拉齣一段又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更特別的是,她總不忘告訴我們,在這些歷史角落中,其實閃爍著颱灣與颱灣人的身影。所以在她的筆下,林獻堂與華盛頓、林肯與李遠哲、鄭自纔與馬丁路德,可以跨時空相遇,創造一段「共有的歷史」。
 
我有時會和朋友半開玩笑地說,颱美之間也是一種「兩岸關係」,儘管從太平洋的這一岸到那一岸,距離顯然是比颱灣海峽的兩岸遙遠多瞭。每次我迴颱灣,搭上那十多個鐘頭的長途班機時,便會再一次認知到這件事。但透過德青的文字,也許我們會認識到,美國是如此遙遠,卻又那樣接近。
 
塗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