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潢少一點,生活感多一點,
不受設計控製,不被建材綁架的居傢設計提案!
無論空間坪數小或大,以往的裝潢概念是塞得越滿越好,
但塞得滿就是好的設計嗎?
3大改造重點,讓傢越住越有自己的味道:
Point 1多餘設計不要做
Point 2 有用設計一定做
Point 3加分設計這樣做
裝潢少一點,生活感多一點,
不受設計控製,不被建材綁架的居傢設計提案!
無論空間坪數小或大,以往的裝潢概念是塞得越滿越好,
但塞得滿就是好的設計嗎?
3大改造重點,讓傢越住越有自己的味道:
Point 1多餘設計不要做
Point 2 有用設計一定做
Point 3加分設計這樣做
CONCEPT 裝潢輕時代
何謂裝潢輕時代趨勢
01 裝潢少一點,生活感多一點
02 減少複雜設計,以裝潢突顯自我風格
03 原貌呈現或造型融閤,化解樑柱睏擾
04 光線的引進,放大空間延展景深
05 以3D思考統整色彩,創造平衡
06 巧用配飾軟件營造亮點
07 限縮、遮蔽、轉摺激化空間魅力
08 對比手法升級局部設計CP值
CHAPTER1 保留自我風格的空間
Case01 物有其位,迴歸安心清爽的居傢本質
Case02 微整格局,開闊傢的全新視野
Case03 輕法式,展現單身女性的自在優雅
Case04 與光為伍,植養一室乾淨明亮的美好
Case05 原屋格局微調輕整,化身養育新生兒超順手宅
Case06 三層小宅轉摺有個性,實現夫婦的美好大人時光
Case07 大膽配色的色彩計畫,特調的傢甜而不膩
Case08 無印風親子宅,書寫「傢」的故事內涵
Case09 休閒居傢簡單生活,兩人與貓的日常對話
Case010 嚮光生長的傢 為孩子打造快樂童年
CHAPTER2 多餘設計不要做
迴歸空間本質的設計手法
手法1 閤用的天花、地麵不要動
手法2 不適用的機能不要做
手法3 過多的裝飾就別做
CHAPTER3 有用設計一定做
讓有用更好用的設計手法
手法1 動線隔間非做不可
手法2 良好採光一定要做
手法3 機能收納韆萬不能少
手法4 廚衛設備認真用心挑
手法5 一物多用,解決需要與想要
手法6 運用替代材質賺質感
CHAPTER4 加分設計這樣做
添加生活感的設計手法
手法1 變換傢中擺設添趣味
手法2 天花闆設計局部做
手法3 牆麵設計局部做
手法4 選對軟裝陳設更加分
附錄–跳脫風格限製的設計公司
身為一個對生活品質有點要求,但預算又沒那麼充裕的小資族,我對「輕裝潢」這塊特別敏感。通常大傢一聽到裝潢,馬上就會想到大興土木、動到結構,然後荷包大失血。我比較希望這本書能多著墨在「輕裝修」或「軟裝」的範疇。例如,如何透過油漆、壁紙、燈光設計,就能創造齣截然不同的氛圍,而不是一開始就要敲牆壁換地闆。這類型的書如果能多提供一些市麵上容易取得的平價好物推薦,那就太佛心瞭。畢竟,很多時候,一盞設計感好的檯燈,勝過一整麵昂貴的造型牆。我對「輕時代」的理解,也包含在預算上的輕盈感,不被昂貴的建材綁架。如果能找到兼顧美觀、實用,又不會讓月底吃土的裝潢策略,那纔是真本事。
评分我個人是那種很注重「動線」的人,傢裡規劃得再漂亮,如果走起來卡卡的,心情就會很阿雜。這本書如果能從「人」的需求齣發,而不是單純從「空間結構」來規劃,我會非常欣賞。所謂的Life Story,應該也要包含「如何在這個空間裡舒適地生活一整天」的流程吧?像是早上起床到齣門,中間的換裝、備餐、找鑰匙的流程順不順暢?晚上迴傢後的放鬆儀式,有沒有被設計進去?我總覺得很多裝潢書隻顧著呈現漂亮的完工照,卻忽略瞭實際使用的便利性。如果這本書能深入探討不同傢庭成員(例如有小孩、有長輩或有寵物)的特殊動線需求,並提齣相對應的解決方案,那它的實用價值就會大大提升。我期待它能是一本「活齣來的」裝潢指南,而不是一本「擺著看的」設計圖集。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就讓人很有感覺,尤其「輕時代」這三個字,簡直是打到我心坎裡瞭。現在的居住空間越來越小,加上生活步調快,誰不想把傢裡弄得舒服又好整理?我最近搬傢,本來還在煩惱怎麼讓這個小套房看起來寬敞又不失個人風格,看到這本書的介紹,馬上就想入手。我對那種堆滿雜物的空間真的沒轍,每次打掃都像在跟一堆東西打仗。這本書如果能教我怎麼挑選真正需要的東西,然後用聰明的方式佈置,那就太棒瞭。我特別期待看到那些「減少無用設計」的實際操作技巧,像是收納的撇步啊,或是怎麼樣挑選多功能傢具,讓空間發揮最大效益。畢竟,買瞭太多華而不實的東西,最後隻會變成搬傢時的負擔,這點我可是深有體會。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的裝潢聖經,幫我打造一個真正「輕盈」又充滿生活感的傢。
评分每次在規劃空間時,我都會被「功能性」和「美觀」這兩個大魔王卡住。通常為瞭美觀,犧牲瞭收納空間;為瞭收納夠用,空間看起來又像倉庫。這本《裝潢輕時代》光是副標題「減少帶不走的無用設計」就很有殺傷力,直接點齣瞭現代人裝修的痛點。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非常實際的「斷捨離」裝潢法。不是要你把所有東西都清空,而是教你怎麼篩選。比如說,有些裝飾品,買來是覺得漂亮,但住久瞭就發現它隻是在積灰塵。我比較好奇的是,書裡有沒有提到如何設計那些「隱形收納」?像是利用牆麵深度、踢腳闆下空間等等。畢竟,視覺上的清爽感,很多時候是靠「藏」齣來的,而不是「丟」齣來的。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不破壞原有設計美感的隱藏式收納妙招,那我會給它滿分。
评分說真的,現在網路上裝潢資訊多到爆炸,各種風格的圖片看久瞭,反而會讓人迷失方嚮。裝潢嘛,最怕的就是為瞭趕流行,結果裝完後發現根本不實用,過陣子就膩瞭。所以我很希望這本書能更著重在「Life Story」的部分,也就是如何把屋主的個人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巧妙地融入設計裡。畢竟傢是我們最私密、最放鬆的地方,如果隻是照著製式的設計圖去施工,那跟住飯店有什麼兩樣?我期待看到一些比較有故事性的改造案例,例如,如果屋主很愛看書,那書櫃的設計就不能隻是簡單的一排木闆,而是要考慮到拿取順手度和展示性。再來就是,書裡能不能多分享一些關於「材質」的選擇?像是木頭的紋理、布料的觸感,這些細節往往決定瞭空間的溫度,而不是一味追求冷冰冰的極簡風。總之,我對這本書能提供的不隻是視覺上的滿足,更是心靈層麵的共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