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玉器珍賞 (電子書)

漢代玉器珍賞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樊大川
图书标签:
  • 漢代玉器
  • 玉器
  • 中國古代藝術
  • 文物
  • 歷史
  • 考古
  • 藝術史
  • 珍藏
  • 電子書
  • 漢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漢代藝術是漢文化的華彩篇章。在中國藝術史上,漢代藝術以雄渾陽剛、大氣磅礴著稱,具有撼動人心的視覺美感。其遺存無論何種材質,無論是平面還是立體,都像一個個璀璨的坐標,引導我們看清中華文明的前世今生。

  玉器在漢代藝術中佔有重要而突出的地位,其工藝巧奪天工,思想內涵豐富,風格活潑浪漫,是漢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人對玉器的喜愛延續了數千年,於今尤盛。然而,近一百年來,人們對漢代玉器的研究,遠不如對漢畫像、青銅器、漆器、陶器和碣石碑版的研究那樣系統和深入,這與漢玉在漢文化中的地位極不相稱。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個是,約三十年前,流傳於世的漢玉數量相對有限且較為分散,難窺全貌,因此難以支持一項全面、系統的研究。

  基於此,本書設計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玉器:琢磨出的中國史」以玉器作為引子解讀、構架一個動態的中國玉文化背景,為後文鋪墊;第二部分「漢代玉器珍賞」鑑賞漢代玉器,挖掘歷史故事和人文意義。
 
辽阔疆域,璀璨文明:中国古代金银器与青铜器的艺术之旅 (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中国古代金银器和青铜器艺术发展史的宏伟画卷。通过对数百年间出土和传世的精美器物进行深入、系统的梳理与鉴赏,本书不仅详尽考证了这些珍贵遗存的形制演变、工艺技术,更深刻剖析了它们背后的社会结构、礼制规范、审美趣味乃至民族交流的历史信息。 本书的叙事结构清晰,脉络分明,严格遵循时间顺序与器物类别,力求在严谨的学术基础上,提供引人入胜的视觉与知识体验。 第一部分:青铜的礼赞——夏商周的权力与秩序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阶段——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彼时不仅是日常用具,更是森严等级制度和国家权力的象征。 第一章:早期萌芽与二里头文化 追溯青铜铸造技术的初现,考察二里头文化时期爵、斝等容器的早期形态及其与礼仪活动的关联。 第二章:商代:神权与狞厉之美 重点解析殷墟出土的鼎、簋、彝器群。我们将细致描绘饕餮纹(兽面纹)的复杂结构、铸造工艺的飞跃,如范铸法和失蜡法的早期应用。特别关注神殿祭祀中的大型器物,探讨其“重器”属性如何维系商代王权的稳定。 第三章:西周:礼乐制度的物化 本章深入阐述西周“明德慎罚”的政治理念如何物化于青铜礼器之中。通过研究器物铭文(金文),我们解读周王分封、宗法制度的具体内容,分析簋、簠、鐎斗等器的组合规制,以及纹饰由商代的狞厉转向西周初期的庄重、典雅的审美转变。 第四章:春秋战国:僭越与创新 随着礼崩乐坏,青铜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期。本章将详述各地诸侯国在青铜器上的地域风格差异,如楚地的繁缛华丽、吴越地区的精湛镶嵌技术。重点介绍蟠螭纹、窃曲纹的流行,以及乐器(编钟、磬)在政治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流光溢彩——秦汉魏晋的金银器风尚 进入秦汉,铁器生产的成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极大地丰富了贵金属的获取渠道和装饰工艺。金银器开始从单纯的祭祀用品向生活实用与身份标识并重转变。 第五章:秦汉:帝国气象与鎏金技艺 探讨秦始皇陵出土的少量金器与汉代长信宫灯等大型鎏金铜器。重点剖析汉代金银器皿上的狩猎、宴饮场景的写实描绘,以及早期博山炉、铺首衔环等实用器物的精妙设计。金银错、镶嵌工艺在这一时期的成熟,标志着工艺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峰。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胡汉交融的印记 这一时期,北方民族政权的建立,为金银器带来了强烈的游牧文化影响。本章将展示大量出土的马具、带銙(带扣)上的动物搏斗纹饰,以及佛教艺术对金银佛像、供器的影响,呈现出一种融合、多元的艺术图景。 第三部分:盛世华章——隋唐宋元金银器的巅峰与转型 隋唐宋元时期,金银器达到了中国古代工艺的又一个巅峰,其社会功用、技术复杂性以及艺术表现力均空前绝后。 第七章:大唐气象:雍容华贵的范本 重点剖析盛唐时期金银器的恢弘气派。结合窖藏出土的精美器皿,如三彩金饰、胡人供养器,展现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胸襟。细致讲解錾刻、花丝(或称堆丝)、打 সংগঠনের(打金银)等复杂手工艺的极致运用,以及唐代金银器对东亚地区(如日本正仓院)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八章:宋代:内敛的雅致与生活化 宋代审美趋向含蓄、内敛和世俗化。金银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专属,更多地融入到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中。本章将分析宋代金银器上莲花纹、缠枝纹的精细化处理,以及其在茶道、香道中的应用。对比唐代的大气,宋代的器物更注重线条的流畅与细节的精致。 第九章:元代:多元融合与异域风情 元朝时期,随着蒙古帝国的建立,中亚、西亚的冶金技术和造型风格被大量引入。本章将展示元代金银器中出现的几何纹、宝相花纹的变异,以及器物上对异域动物(如狮、象)的描绘,体现出工艺的多元化和装饰性的增强。 结语:流动的历史与永恒的艺术 最后,本书总结了中国古代金银器与青铜器从礼器到生活用品、从单一象征到多元审美的漫长演变过程,强调了其作为实物史料,对于研究古代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科技水平和对外交流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书配有大量高清的器物细节图、工艺流程图和线描图,旨在为文物爱好者、历史研究者及艺术设计从业者提供一本兼具学术深度与鉴赏趣味的权威参考读物。通过对这些“凝固的音乐”,读者将得以穿越时空,触摸中华文明数千年薪火相传的脉搏。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美玉 琢磨出的中國史/ 1
漂亮的石頭 天上的神靈/ 3
龍從哪裡來/ 8
三星塔拉的「鐵鈎子」/ 12
玉冠 玉人 勾雲佩/ 18
仰韶 齊家 黃帝冢/ 24
鴨子河 月亮灣 三星堆/ 30
武丁 婦好 殷墟/ 35
老虎 雄鷹 燕子/ 42
鳳鳥 嘉禾 六器/ 46
天子 周禮 諸侯/ 52
孔子論玉 卞和獻璧/ 59
傳國玉璽 中央集權/ 64
白玉劍璏 皇后之璽/ 68
漢軍西征 美玉東來/ 74
馬政 漢馬 玉馬/ 78
長壽升仙 金縷玉衣/ 83
有器必有意 有意必吉祥/ 88
海昏侯的寶藏/ 93
曹丞相的玉觽/ 99
《喪亂帖》 白玉帶/ 104
人歌小歲酒 花舞大唐春/ 109
玉飛天 佛舍利/ 115
連生貴子 連年有魚/ 120
春水秋山 花鳥魚蟲/ 124
忽必烈的大玉海/ 129
石人 僧人 木匠 畫家/ 134
杯子 牌子 簪子 稟子/ 139
玉癡皇帝/ 143
乾隆的玉山子/ 148
美器 記憶中的漢王朝/ 157
白玉饕餮紋勒子/ 159
白玉龍鳳呈祥佩/ 162
白玉蒼龍教子帶鈎/ 165
白玉胡人駱駝/ 168
白玉四器人物/ 172
白玉辟邪/ 174
青玉臥牛/ 178
白玉馬上封侯/ 181
白玉龍鳳琮璧/ 184
白玉鷹熊/ 186
白玉虬龍佩/ 189
青玉龍鳳谷紋璜/ 191
青玉鹿/ 194
白玉蟠龍璧佩/ 199
白玉方匜/ 201
黃玉龍鳳卮/ 204
白玉花蔓爵/ 208
白玉童子乘鳳/ 212
白玉龍鳳呈祥帶鈎/ 215
白玉辟邪/ 218
白玉龍鳳呈祥出廓璧/ 221
白玉舞人/ 223
白玉神龜/ 228
白玉辟邪鳳鳥出廓璧/ 232
白玉伉儷/ 234
白玉四神四器舞人擺件/ 237
白玉老幼辟邪/ 242
白玉蟠龍琮/ 245
白玉龍鳳鉞/ 249
白玉龍鳳角杯/ 251
白玉龍鳳壺帶鈎/ 254
白玉龍鳳杯帶鈎/ 256
白玉馬踏飛燕/ 258
白玉粉盒/ 263
青白玉鼎胡延壽擺件/ 267
白玉母子獅/ 273
白玉鳳首執壺/ 275
白玉酒斗/ 279
黃玉騎辟邪武士/ 283
黃玉雙馬/ 288
青玉母子羊/ 292
黃玉騎牛武士/ 294
白玉辟邪龍鳳戈/ 299
白玉四神/ 302
白玉鳳鳥瓶尊/ 305
白玉辟邪/ 308
白玉羽人辟邪/ 311
白玉辟邪/ 314
白玉辟邪/ 316
白玉辟邪/ 319
白玉龍鳳呈祥出廓璧/ 321
白玉雙羊尊/ 325
白玉獅子/ 329
白玉舞人鉞佩/ 332
白玉臥獅/ 335
白玉辟邪/ 337
青玉美人魚/ 339
青玉龍鳳谷紋璜/ 341
白玉鳳鳥/ 344
白玉羊尊/ 347
白玉辟邪/ 349
黃玉龍鳳高足把杯/ 353
白玉雙虎匙/ 355
白玉虎/ 357
白玉鳳鳥尊/ 361
白玉龍鳳呈祥帶鈎/ 364
白玉辟邪螭龍/ 366
白玉四神佩/ 369
白玉魚化龍佩/ 371
白玉辟邪/ 374
白玉「宜子孫」出廓璧/ 376
白玉玄武/ 379
白玉玄武環首短劍/ 382
白玉舞龍璜/ 386
白玉辟邪教子/ 390
紅瑪瑙羽人龍鳳壺/ 393
青黃玉龍鳳呈祥帶鈎/ 397
青玉辟邪佩/ 400
白玉舞人擺件/ 402
白玉鳳鳥七雄佩/ 405
後記/ 410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681999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0.7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關於漢代玉器的電子書,光看書名就讓人忍不住想點開一探究竟。我最近迷上了台灣出土的漢代文物,尤其是那些溫潤的玉器,它們不僅工藝精湛,更蘊含了那個時代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信仰。記得上次在故宮看到幾件漢代的玉璧和玉璜,那種透光的質感和精緻的紋飾,光用眼睛看都覺得心神寧靜。這本電子書的排版和圖片呈現想必非常重要,希望能把那種晶瑩剔透的感覺真實地傳達出來,讓讀者即便在螢幕前也能感受到玉石的溫度。我特別期待看到一些比較少見的玉器類型,像是玉匜、玉鉤或者漢代常見的組玉佩,希望能透過書中的細緻解說,了解它們在當時的用途和社會地位,畢竟玉在漢代可不僅是裝飾品,更是身份和禮制的象徵。如果書中能多收錄一些不同省份出土的玉器比較,那就更好了,這樣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漢代玉器風格的地域性差異。

评分

這本書的成功與否,最終可能取決於它能否跳脫出「文物圖錄」的框架,真正引領讀者進入漢代的精神世界。漢代是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政治上的大一統,思想上的獨尊儒術,都對玉器的審美產生了深遠影響。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有關於「玉神性」的討論——從新石器時代的巫術信仰,到漢代被賦予的君子德行,玉的「德」是如何被形塑並融入日常的。如果能將玉器置於當時的哲學背景下來觀看,而不是孤立地欣賞它本身的美,這本書的層次就會大幅提升。此外,電子書如果能加入一些互動式的內容,比如模擬玉器雕刻過程的動畫,或是與相關文獻(如《周禮》中對玉器的規定)的連結,那就太棒了。總之,我希望這是一本既能滿足視覺享受,又能啟發深度思考的佳作。

评分

總體來說,一本好的圖錄,重點絕對是圖片的品質和解說的深度,尤其當主題是「珍賞」這種帶有鑑賞意味的書名時,門檻自然就拉高了。我比較擔心的是,市面上很多這類電子書,為了追求視覺上的「華麗」,反而犧牲了科學的嚴謹性。例如,對於雕刻技法的描述,究竟是採用了單線刻、輪廓線、還是陰刻的技法,這些細節決定了它的鑑賞價值。我希望能看到清晰的工藝分析,像是鑽孔技術的進步如何影響了玉器的造型,或是玉瑱上那些微小的穿孔是如何精準完成的。如果能有專章討論如何從材質、沁色、工藝三個面向來判斷一件玉器的真偽與年代,那對我這種半專業的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寶藏。畢竟,真正的鑑賞能力,是建立在對古代工匠技藝的深刻理解之上的,而不是單純的視覺震撼。

评分

說實在的,對於電子書這種媒介,我通常會抱持著一點點保留的態度,畢竟實體書的翻閱觸感和油墨的質感是無法取代的,尤其對於珍貴的藝術品圖錄來說更是如此。不過,如果這本《漢代玉器珍賞》在數位化上做得夠用心,或許能帶來不同的驚喜。例如,能否提供高倍率的放大功能,讓我能仔細端詳那些繁複的螭龍紋、穀紋或是商代遺風的痕跡?漢代玉器常常有那種「沁色」的變化,受土壤和時間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朱砂紅或鈣化樣貌,電子書能否透過專業的色彩校正,準確還原這些細微的變化?我希望作者或編者在撰寫文字說明時,不僅是單純的器物描述,而是能深入探討其藝術演變的路徑,比如從西漢的渾厚古拙到東漢的纖細繁複的轉變,如果能搭配時間軸圖表會更清晰。對我來說,欣賞玉器不只是看外表,更要理解其背後「禮制」的崩解與重建,期待這本書能在這方面提供獨到的見解。

评分

最近台灣各大博物館都在推廣數位典藏,老實說,這對我們這些研究興趣濃厚,但又無法隨時跑去台北或台中的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個人對於漢代「實用器物」的轉化最感興趣。譬如說,漢代的玉枕、玉衣,它們體現了生者與死者之間複雜的信仰連結。這本書如果能著重於這些「非禮器」的玉器,會讓整體內容更加豐富立體。我一直在思考,玉器在喪葬禮儀中的地位如何與當時儒家思想的興起相互作用?是逐漸被邊緣化,還是被賦予了新的精神意涵?如果書中能收錄一些考古發掘報告中的現場照片作為佐證,哪怕只是幾張側拍,都會大大增加其學術價值和可信度。我更希望看到對玉材來源地的探討,新疆和田玉的長途跋涉,本身就是一條迷人的貿易與文化交流史,不知道這本書有沒有觸及到「玉的地理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