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小鎮慢騎:25條縱貫東西的慢遊路線 (電子書)

臺灣小鎮慢騎:25條縱貫東西的慢遊路線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茶花小屋(李立忠)
图书标签:
  • 臺灣
  • 慢遊
  • 自行車
  • 路線
  • 旅行
  • 文化
  • 風土人情
  • 小鎮
  • 電子書
  • 深度旅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騎上單車,
  看山、賞海、追火車,尋找豐富小鎮歷史,
  探索城鄉秘境,盡享臺灣小鎮百變之美。
  找回被遺忘的旅行方式,
  重新定義生活節奏。

  25條縱貫臺灣小鎮的人文慢騎路線
  用單車觀點閱讀臺灣,翻開小鎮人文篇章。以緩慢的心騎掠落盡鉛華的大山談文小站與龍港小漁村,緬懷海線車站的起與落;拜訪臺南小鎮繁華過往,聽八角樓說故事;探尋莎韻之鐘在南澳部落留下的吉光片羽。每一篇章都是臺灣美麗的故事!

  看山看海,追火車,領略臺灣自然之美
  25條縱貫南北、橫貫東西,不同以往的單車路線。帶你重拾赤子之心,雙溪河畔追火車;打開懷舊的記憶,騎遇瑞芳百年老礦城;敞開煩悶的思緒,騎單車奔馳東臺灣三天兩夜,穿梭於太魯閣鬼斧神工的岩洞隧道,追逐於東臺灣海天一線及花東縱谷花海,盡覽臺灣千變萬化之美。

本書特色

  1.25條風格迥異的小鎮單車旅行路線。收錄全台灣北中南東部最具特色的小鎮風情。
  2.分為一日遊及二日遊行程,可依個人所需選擇適合的旅遊路線。
臺灣小鎮慢騎:25條縱貫東西的慢遊路線 (電子書) 深入臺灣的肌理,用最貼近土地的方式感受風土人情與自然之美 這是一本獻給所有熱愛騎行、嚮往慢活步調的旅人所準備的深度指南。它不只是一份地圖或路線清單,更是邀請你暫時卸下都市的喧囂與忙碌,換上一身輕便的行囊,用最原始、最貼近地表的方式,重新認識這座島嶼的豐富層次。 本書精心收錄並詳述了二十五條貫穿臺灣地理、歷史與文化脈絡的自行車慢遊路線。每一條路線的設計,都經過反覆的實地勘察與時間的沉澱,旨在避開車水馬龍的主幹道,引領讀者進入那些隱藏在山海之間、被快速發展所遺漏的「慢島」核心。 路線規劃哲學:深度、多元與在地性 我們深知,真正的旅行不在於征服距離,而在於體驗過程。因此,這25條路線的設計,遵循了「深度體驗」的核心原則,涵蓋了從北到南、由東到西的地理光譜,並在難度與景觀上做出細膩的平衡: 一、 絕美海岸線的擁抱(東部與南部): 在東海岸,我們將帶領讀者體驗被太平洋的浪濤聲喚醒的清晨。這些路線往往與台11線(濱海公路)的精華段巧妙結合,但我們更著重於那些深入漁港、穿梭在水稻田邊緣的小徑。想像你迎著海風,腳下的輪胎輕輕碾過柏油路面,不遠處是尚未被過度開發的礫石灘,漁民正在整理他們的漁網。重點路段包括花東縱谷的平緩銜接,以及屏東墾丁外圍那些遠離喧囂的隱藏秘境。 二、 霧氣繚繞的山城與茶園(中部與北部山區): 臺灣的山區擁有世界級的茶園景觀和豐富的客家、原住民文化。本書收錄了數條適合體力稍好者的「爬坡與下坡的藝術」路線。在這些路線中,海拔的變化帶來了溫度與植被的劇烈轉變。你會經過潮濕的孟宗竹林,穿梭在日治時期留下的林業遺跡旁,最終抵達雲霧繚繞的山頂咖啡館。我們詳細標示了坡度變化,並提供了周邊的特色民宿與在地茶莊資訊,讓你的爬坡不只是鍛鍊體力,更是對味蕾和心靈的洗滌。 三、 穿越歷史的田野與聚落(西部平原的縱貫線): 西部平原是臺灣發展的精華地帶,但要找到「慢」的痕跡,需要精準的導引。本書中的平原路線,專注於連結昔日舊河道、糖廠遺跡、閩南式古厝群以及新興的文創聚落。例如,從嘉南平原的糖鐵遺跡到彰化鹿港的巷弄探索,這些路線的設計旨在讓你慢下來,仔細觀察紅磚牆上的青苔,傾聽老一輩口中流傳的產業故事。 四、 特殊地理景觀的探訪: 除了傳統的環島概念,本書也專注於主題性路線,例如:探訪臺南安平的歷史節點,或是在北海岸追逐奇岩怪石的變化。這些路線長度適中,著重於定點的深度文化採樣。 內容架構與實用工具 每一條推薦路線都配備了極為詳盡的「騎行補給包」: 1. 視覺化路徑圖與海拔剖面圖: 清晰標示起點、終點、補給站、潛在危險路段(如無分隔島或急彎)。海拔剖面圖能讓騎乘者提前預估體力分配。 2. 「慢騎亮點」深度介紹: 這不僅是景點清單,而是關於該地人、事、物的深度側寫。例如,介紹某間百年糕餅店的傳承故事,或是某條舊街道的歷史命名由來。 3. 補給站地圖與維修指引: 詳列沿途可供餐飲、飲水、緊急維修的單車友善店家,或提供最近的自行車行位置。我們特別標註了那些提供「在地特色風味餐」的隱藏版小店。 4. 交通接駁與備用方案: 考量到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天氣變化或突發狀況,我們提供了鄰近的火車站或客運站點的接駁資訊,確保旅程的彈性與安全性。 5. 最佳騎乘季節建議: 針對每條路線的微氣候特性,給出最適合騎行的月份,避開颱風季、梅雨季或夏季的酷熱時段。 適合對象 本書適合具備基礎自行車騎乘能力(非專業競技選手),渴望以更人性化、更細膩的視角探索臺灣的讀者。無論你是想來一場週末的雙日輕旅行,還是計劃一場數週的深度縱走,這25條路線都能為你的旅程打下堅實的基礎,並激發你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體驗。 放下導航的冰冷指示,讓身體的感官引領你,在臺灣的慢活節奏中,找回旅行最初的悸動與純粹的快樂。 歡迎來到這場無與倫比的「慢騎」盛宴。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茶花小屋(李立忠)


  臺北人,1966年生的天蠍座。亞東工專工業工程與管理科畢業。現任萬華社區大學單車旅行教師、廣播電臺單車旅行主講人。
  眷戀單車融合心情的旅行方式。經營單車部落格十餘年,分享以單車身體力行的旅行生活。

  部落格屢獲大獎:2006全球華文blog大獎生活品味類初選入圍;2009年新北市blog大獎佳作;2010年資策會第三屆blog百傑,旅遊類TOP 100;2011年全球華文blog大獎,休閒旅遊類初選入圍;2011年自行車騎士協會,活動文選優勝獎;2012年資策會第五屆部落格百傑,旅遊類TOP200,同時榮獲UDN BSP特別獎。

  特別喜歡晨昏自行車踩踏,分享於茶花小屋的分享心世界部落格:blog.udn.com/leelijohn

图书目录

005[推薦序]與人生對話的騎行奇蹟/蘇文峯
007[作者序]從心開始,從家出發/茶花小屋
010[序章]來小村子做客慢騎/茶花小屋

CH01 騎行北臺灣
北濱雨港老城鎮

016 01基隆港灣 大海邊的歷史慢遊
 
北宜公路上的小村子
028 02 (魚+逮)魚堀溪 寧靜山水的大自然饗宴
038 03北勢溪自行車道 看見坪林百年珍藏
 
東北角及北海岸小村子
050 04金包里山與海 仲夏慢騎行
062 05雙溪小鎮尋幽訪勝 仲夏荷花香了
072 06牡丹山村慢車限定 雙溪貢寮追火車
084 07舊草嶺環狀線踩風 騎遇濱海漁村歲月靜好
098 08騎遇瑞芳礦城老去 依山傍水舊日微痕
 
新北邊境及桃園市遺忘的角落
110 09山佳車站百年風華 苦楝花香樹林慢旅行
120 10桃園蘆竹吉光片羽 慢讀依山濱海小村鎮
 
新竹市與山邊的小村子
132 11關西秋旅 從小鎮歷史踩進鳳山溪畔
142 12峨眉湖的紫色初夏 大埤湖畔桐花香
152 13新竹古蹟小旅行 一個人的盛夏騎跡
 
CH02 騎行中臺灣
苗栗海邊的小村子

164 14海線車站來做客 龍港大山談文小站
180 15苑裡油菜花季 小鎮閃亮的季節
 
彰投山城小鎮遊
190 16集集鐵道小村鎮 平淡舒心的一天
200 17集集到車埕 簡簡單單的季節慢旅
210 18彰化小鎮慢旅行 閱讀東螺溪美麗季節
 
CH03騎行南臺灣
嘉義臺南小鎮慢遊

222 19一個人的六腳旅行 尋找春天苦楝花香
232 20臺南小鎮輕旅
234 day1-1白河木棉花與芒果樹的故事
240 day1-2輕掠六甲官田的午後黃昏
248 day2-1綠色河流向麥田
254 day2-2鹽水八角樓說故事
 
CH04 騎行東臺灣
宜蘭水邊的小村子

262 21頭城的一天 濱海聚落的天青水藍
272 22安農溪自行車道 過兩天慢閒的日子
282 23騎逛南澳部落 尋找莎韻之鐘

花蓮臺東後山行
292 24花蓮吉安 南華小村單車散步
302 25花東縱谷公路旅行
304 day1輕輕拾起後山之美
308 day2鯉魚潭、大農大富、池上小鎮
314 day3池上、武嶺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43929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49.1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從心開始,從家出發

茶花小屋


  清早,風微涼,窗外的天空掛著幾朵曦光染紅的雲,呀!又是個騎車的好日子。想起每一次出外騎單車,大概都是這般審視著天氣。除非是下雨,否則仰望一天的開始,我便提起柔軟的心,手推單車準備往旅行的路上了。

  天剛亮的巷弄特別漂亮,微暗裡的市街都還沒甦醒,到處是安靜的燈影和隨時變換的天色,從沉澱一夜的清早出發,這一天總感覺特別香醇而難忘。對於旅行,我並沒有特別不同,只是多了一份感動的心,記憶庫裡多存放了一點對過去的懷念,所以適合用單車慢條斯理的速度,或者停留過久的時間,來發酵移動的人事物,純釀出一次次深藏記憶的單車旅程。

  「有空嗎?可不可以跟你去騎車。」我常常聽到有人這麼對我說。朋友們都羡慕我如閒雲野鶴似的單車旅行,我常想,因為在每一次的文章中,包含了許多我從生活中、記憶裡不捨丟棄的柔軟和堅持,把曾經伴隨成長的點點滴滴都當成寶貝細心收藏,有了這些陳年舊事當作調味料,不論旅行過程簡單或豐富,都會是一道美味佳餚。所以我說:「我們騎的是心、是生活,不是單車。」

  約莫二○○○年時候,我開始在大臺北河道,用單車找尋逐漸散去的生活光影,那時候的淡水河系自行車道,斷斷續續並且沒有橋樑引道,只能扛車越過堤防,推車經過爛泥小路。從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找回自己許多成長的回憶。突然發現,單車的速度適合尋找沉在心底的悸動,單車的風一吹,心底的時光塵埃便輕輕揚起。於是從萬華我出生的地方,一路往前慢行,踩遍無數個日出日落。其間也常有一兩百公里以上的長程之旅,但後來慢慢發現,用踏實的腳步,體會與心連結的旅行感動,這旅程才能長遠。

  每每到了一個小鎮,我就想要以單車輕掠每一寸風景。於是我用了生活工作中僅有的時間,慢慢地踏過,我熟悉或陌生的小地方,這些旅程大多不遠,但我希望每一幕都能浸潤於腦海中,好好的保存在生命裡。

  因為雪山隧道通車,坪林漸漸沒落,但坪林存在我回憶裡的美好,卻永遠不會消失。書中有三條坪林單車路線,北勢溪、逮魚堀溪、金瓜竂溪都是我年少時候,坪林跳石、溪釣、露營探險的美好過去。有這些年少輕狂做材料,今天河畔架起了木棧道,單車大大方方走進美景,也喚醒那些沉睡的過去。其實,台北的繁華只限於城市中心,沿著大台北周邊,有美如墾丁海岸的草嶺環線、安靜如昔的雙溪河畔小鎮、被遺忘的平溪線碩仁加水站,這些小鎮繁華過,現在不論有沒有在它們的市街留下隻字片語,都不應該用現代人的眼光視覺散步,用太快的速度草率奔馳。當我用單車走過時光留下的蛛絲馬跡,我發現走得愈慢,身邊的風景就愈美、愈有料。

  有一次從朋友口中聽見她的故鄉龍港,一個靠海、名喚公司寮的小村落,於是我便搭著火車來到後龍溪口。呀!好美的濱海小村子,好安靜的故鄉,沒想到海邊是那麼適合單車,而且還藏著好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和生活習慣。沿著海線鐵路騎單車,那些古老的小火車站,斑駁外衣裡面同樣有美麗而豐富的過去。

  騎單車,其實不太需要驚為天人的歡呼或者網路爆紅的風景,單車,就像鐵軌上的慢車,一站一站往前走,吹小鎮的風、聽小鎮的故事、看小鎮的慢。簡簡單單度過天青水藍的每一天,就心滿意足了。
 
  這本書準備期間,投身紅十字會水上安全志工行列,訓練和勤務依照慣例,都是在清晨四五點展開,這麼一來,剛好和我早早出門騎車踩風的時間衝突,一整年,有大半時間忙著志工工作,當泳季過去,天氣轉入寒冬,能夠騎車的日子也漸漸少了。年復一年,在有限的時間裡,不論是騎單車或當志工,都值得付出。我也在夏日找尋空檔,在冬季和冷雨賽跑的日子裡,騎向每一次單車旅行。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这个人对单车旅行有点执念,总觉得骑行才是与土地进行最真诚对话的方式。市面上很多单车书,要不是只讲器材保养,不然就是罗列一些热门景点,缺乏那种深入到骨子里的在地温度。这本书的标题就很对我的胃口——「慢骑」,这不就是我们台湾人骨子里对生活的那种韧性与从容的体现吗?我翻开目录,看到一些我几乎没听过的乡镇名字,立刻就好奇起来,那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老到的领队,不仅告诉我路怎么走,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为什么要走这条路」。比如,某段山路的坡度设计,是不是刚好能让你在喘息的间隙,看到绝美的日出?或是哪一段老街的石板路,踩上去能听到光复前后的回声?如果能多一些关于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介绍,或是推荐几个必须拜访的传统工坊,那就更完美了,让骑行成果不仅仅是里程数,而是满满的收获。

评分

作为电子书,它的阅读体验直接影响了我的使用意愿。我平常骑车时会习惯把平板或手机放在车把上导航,所以对图文的清晰度和排版的要求其实很高。这本书的呈现方式,我希望它在视觉上是清爽且不干扰的,毕竟骑行时我们不需要复杂的图表,而是需要一目了然的指引。尤其在介绍「纵贯东西」的路线时,横跨中央山脉的路段,光是想象那个地形差异就让人头皮发麻。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关于不同季节气候的提醒,例如,夏季穿越中南部山谷时防晒和中暑的对策,或是冬季东部沿海大风的应对技巧。如果能附带一些当地居民提供的「私房休息点」——也许是某棵老榕树下的阴凉处,或是一个只有当地人知道的清泉——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超越了单纯的指南,它变成了一本活生生的口述历史记录。

评分

这本电子书的封面设计,一看就知道是给那些真正想「放慢脚步」的旅人准备的。我常常觉得,我们台湾的土地,那种细微的美,藏在那些大城市快速车流碾压不到的小角落里。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光是看到那些路线名称,我就忍不住在脑海里开始规划下一次的骑行。它不是那种教你如何飙速的攻略,而是像一个老邻居,笑眯眯地拉着你,告诉你这条小路过去有什么好风景,哪个阿嬷的芋圆最正点。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强调「慢」的哲学,在东海岸,风从太平洋吹来,你必须慢下来才能真正感受到海的气息,而不是呼啸而过。这种深度体验,是搭高铁或自驾绝对给不了的。我希望它在介绍路线的同时,也能多分享一些当地的历史传说,让骑行不只是运动,更是一场文化的寻根之旅。当然,电子书的便利性很棒,但在一些偏远山区的路线,我更希望它能附带离线地图下载的功能,毕竟手机收讯不稳定时,纸本地图的可靠性还是无可取代的,不过光是这些诱人的路线规划,已经足够让我热血沸腾了。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应该就像在老旧的柑仔店里,翻找着一包快要失传的弹珠糖一样,充满了怀旧与惊喜。我个人对那些穿越历史聚落的路线特别感兴趣,毕竟台湾的聚落文化是我们的根。光是「纵贯」这两个字,就意味着跨越了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产业发展史。我期待的不是标准的里程碑介绍,而是能体会到:骑过这条路,就如同搭乘了一趟时光机。也许作者能提供一些与当地文史工作者或耆老的访谈摘要,解释为什么这条路是「重要」的,而不是仅仅因为它风景好。例如,某段旧山线自行车道,它过去承载了多少木材或矿产的运输,那种沉甸甸的历史重量,被我们现在轻快的轮胎再次丈量。电子书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更新,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持续添加一些关于路况变化的实时资讯,比如哪里有新的咖啡馆开张,或是某些古道因为风灾被封锁的消息,这样它就能成为一本历久弥新的骑行伙伴。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试图构建一种「生活节奏的重塑」。我们台湾人太习惯于追求效率,好像不赶路就不叫旅行。但真正的宝岛之美,往往是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空隙」里。我希望这本书的作者,不是用一个骑行强者的视角来描述路线,而是用一个愿意停下来喝一杯冰镇酸梅汤的旅人的口吻来叙述。例如,介绍某个海边小渔村时,重点不是距离多远,而是那里渔船归港时那股咸湿的味道,或是清晨菜市场里不加修饰的叫卖声。如果电子书里能穿插一些作者手绘的简易地图,那些带着个人笔触的标记,会比冷冰冰的GPS坐标更有温度。这种人文的厚度,是任何旅游App都无法替代的。我甚至希望它能为每一条路线设计一个「主题」,让骑行目标更明确,比如「寻访茶乡的晨雾之旅」,或是「与萤火虫共舞的夏夜秘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