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失智病友的法律攻略 (電子書)

守護失智病友的法律攻略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致平
图书标签:
  • 失智症
  • 法律
  • 医疗
  • 护理
  • 长照
  • 家庭
  • 电子书
  • 高龄化社会
  • 法律攻略
  • 患者权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財產遭侵占、誤入詐騙陷阱、被控竊盜或性騷擾、情緒失控攻擊人……失智症衍生的犯罪問題、糾紛,日益增多,法律上應該如何防範與應對?!

  •擔心失智症家人的財產遭有心人士侵占、詐騙或非法移轉?
  •失智症患者情緒失控攻擊人怎麼辦?
  •父母失去行為能力,該如何保障他的權益?
  •失智症患者被指控偷竊或性騷擾如何處理?
  •失智症患者長期走失或失踪該怎麼辦?
  •雇主可否以員工患有失智症為由解雇員工?
  •失智症患者立的遺囑有效嗎?

  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4歲,根據衛福部最新調查顯示,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每12人就有1人患有失智;而80歲以上的長者中,每5人就有1人患失智症,全台估計有超過27萬失智人口,預估未來平均每年將增加1萬人!

  由於失智症病情只會越來越壞,加上患者判斷力下降,在病程中逐漸會對金錢、財產以及生活上的基本行為失去辨識與處理能力,易遭不肖份子騙取財物,小則銀行存款、大則千萬房產,有時不僅是被詐受害人,甚至是被利用成為幫助犯。

  根據監察院2018年公布的「國內失智者人權保障調查報告」指出,失智症的民事案件,近10年來從115件增至1990件,飆升17倍;刑事案件則由94件增至368件,飆升近4倍,其中除了遺囑糾紛,還有許多詐騙案件、傷害案件…等。

  有鑒於失智症衍生的犯罪問題、糾紛,居高不下,本書特別搜集因失智症而受害的病人及家屬最常遇到的法律議題,內容用字淺顯易懂,並採用大量的實際案例作為輔助,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你需要知道「面對失智症」的相關法律與規劃,以避免失智症家人「無心」、「不當」行為所造成的傷害,例如:

  ▲失智症母親確診後應該怎麼做?什麼是輔助宣告?什麼是監護宣告?二者差異為何?
  ▲子女原本就應該善盡扶養義務,如果同時也是監護人,可以請求報酬嗎?金額會受到扶養義務的影響嗎?
  ▲失智父親老是喊餓,也眼見大哥拿父親的退休金在家中聚賭,當初選大哥擔任父親的照顧者與監護人是對的嗎?
  ▲女兒經法院宣告為失智症病友的監護人,竟然無法提領失智症母親存在銀行的定存,這可是救命錢?!
  ▲兒子很擔心失智父親亂投資,但亂投資或放在銀行存著都不是好辦法,該怎麼做才能讓父親的退休金成為生生不息的養老金呢?
好的,这里有一份详细的图书简介,内容不涉及“守護失智病友的法律攻略 (電子書)”: --- 书名:《都市丛林中的生存智慧:现代人际交往与高效能人士的秘密》 作者:李明哲 出版社:启明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5月 ISBN:978-986-XXXX-XX-X --- 图书简介:在复杂世界中,重塑你的社交格局与内在驱动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人际连接,却也更容易感到孤立与迷失方向。我们穿梭于高楼林立的都市丛林,看似拥有一切,内心却常常被无形的压力与社交困境所困扰。成功的定义不再仅仅是财富的累积,更是高效的人际互动、清晰的自我认知以及持续的个人成长。《都市丛林中的生存智慧》正是为那些渴望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到平衡点,提升自身影响力,并建立真正有意义连接的现代人量身打造的指南。 本书并非肤浅的“人际关系速成手册”,而是一部深入剖析现代社会动力学、心理学基础,以及个人效能提升的实用工具书。作者李明哲,一位拥有超过二十年跨领域咨询经验的资深管理顾问,通过其在财富五百强企业、初创公司及非营利组织中的实战经验,提炼出一套系统、可操作的方法论,帮助读者从底层逻辑出发,构建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与高效的外在协作能力。 第一部分:洞悉人际迷宫——现代社交的底层逻辑 现代社交不再是简单的寒暄问候,它更像一场复杂的博弈,充满了微妙的权力动态、非语言信号与期望管理。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解析当代社会交往的潜规则,揭示那些往往被忽略的关键要素。 1. 识别“隐形权力结构”: 探讨在职场、社群乃至家庭中,权力是如何分配和运作的。理解谁拥有话语权,谁是关键决策者,是有效沟通的第一步。书中将详细解析基于专业、资历、情感连接等不同维度的权力表现形式,指导读者如何识别并巧妙应对这些结构,而非盲目对抗。 2. “信号解读”的艺术: 超过70%的沟通依赖于非语言信息。本书提供了一套详尽的“信号解读工具箱”,从微表情、肢体语言到语气的细微变化,帮助读者精准捕捉对方的真实意图和情绪状态。同时,也教授如何优化自身的非语言输出,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影响力。 3. 建立“信任护城河”: 信任是所有长期关系(无论是商业合作还是私人友谊)的基石。本书超越了“真诚”这种空泛的概念,提出了“三维信任模型”——能力信任、品格信任和情感连接信任。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系统性地构建和维护这些信任维度,使关系更加稳固和持久。 第二部分:高效能人士的思维重塑——从被动反应到主动塑造 真正的生存智慧源于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第二部分聚焦于如何优化个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将“应对挑战”转变为“主导局面”。 1. 告别“决策瘫痪”: 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下,恐惧犯错和选择太多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挑战。本书引入了“最小有效决策”原则,教会读者如何快速评估风险,设定合理的成功标准,并在有限的信息下,果断地迈出第一步,从而打破拖延的循环,实现行动上的飞跃。 2. 深度专注力的重建: 持续不断的通知和干扰是专注力的头号杀手。书中提供了基于神经科学研究的“心流激活法”,指导读者如何设计工作环境、安排时间块,以及进行“认知重置”,以达到深度、不受干扰的工作状态,从而将产出效率提升数倍。 3. “目标具象化”的行动蓝图: 许多宏伟的目标之所以夭折,是因为它们停留在抽象的想象中。本书提供了一套严谨的“目标分解与场景预演”技术,将长期愿景分解为每周可执行的微小任务,并通过详细的情景模拟(Mental Rehearsal),预先应对可能出现的障碍,确保行动路线清晰可见。 第三部分:驾驭冲突与维护边界——在界限中实现共赢 成熟的个体懂得如何处理人际间的摩擦,并坚定地维护自身的价值空间。本部分专注于冲突管理和情商的实用层面。 1. “建设性冲突”的管理: 冲突并非洪水猛兽,它是关系深化的催化剂。关键在于如何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对话。书中详细阐述了“探询式提问”和“需求对焦”技巧,指导读者在意见相左时,将注意力从“谁对谁错”转移到“我们共同的需求是什么”,从而达成双赢的解决方案。 2. 设定“无声的边界”: 边界感模糊是许多人感到疲惫和被消耗的根源。本书提供了一系列维护个人时间、精力与情感边界的策略,它们不依赖于激烈的对抗,而是通过清晰、一致的行为模式,潜移默化地让周围人理解你的底线,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3. 复杂关系的情感投资策略: 并非所有关系都需要同等投入。本书倡导“关系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帮助读者识别并优先投资于那些能带来正向反馈和长期价值的关键关系,同时优雅地淡出无效或消耗性的连接。 --- 为什么你需要阅读这本书? 《都市丛林中的生存智慧》不是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钥匙,而是为你装备一套升级版的“认知操作系统”。它旨在帮助你: 提升沟通的穿透力: 无论在谈判桌上还是日常闲聊中,你的表达都能直达人心。 强化内在的韧性: 面对职场压力和不确定性时,拥有更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快速恢复力。 建立高质量的连接: 吸引并留住那些真正能为你带来成长和支持的伙伴。 阅读本书,你将学会如何更聪明地工作、更有效地社交,最终,以一种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掌控自己在现代社会中的命运轨迹。这不是关于成为一个“更世故”的人,而是成为一个“更高效、更清晰”的自己。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致平


  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法學碩士、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學士

方瑋晨

  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公法組博士生、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公法組碩士、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士

黃麗容

  中正大學會計資訊與法律碩士專班商學碩士,臺北大學司法學系法學士。曾就讀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班、高雄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班。

廖國翔

  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公法組博士生、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公法組碩士、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士

李佑均

  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士、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學士

图书目录

推薦序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 古嘉諄 
法律保障的是失智者的權力,而不是限制! 林金立 
一本寫給失智症病友與家屬的法律攻略 黃詩淳 
法律如何幫助失智症患者家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 謝銘洋
 
策畫者序 法律雖然冰冷,但人的溫暖是相互扶持的曙光 黃馨慧
前言 不可不知的失智症病友法律保障知識 
 
第一章 確診為失智症後
01失智症確診後應該怎麼做?
→聲請輔助宣告、監護宣告。(民法第15條之1)
 
02如何聲請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
→誰在什麼狀況下、依什麼程序可以聲請?要準備什麼必要文件?(家事事件法第164條以下)
 
03親屬或其他第三人於聲請監護宣告前,能否處分失智症病友財產?
→該處分行為將構成民法第118條「無權處分他人之物」、或是民法第170條「無權代理」等情形。
 
04失智症病友於監護或輔助宣告前,如何防免財產遭到侵奪?
→對不動產可採行「預告登記」,對金融機構可要求「當事人註記」。(土地法第79條之1)
 
05失智症病友長時間走失或失蹤該怎麼辦?
→聲請法院宣告,避免法律關係長期懸而未決。 (民法第8條)
 
06如果受監護人已控制失智病情或先前遭誤判,如何撤銷監護宣告?
→法院依監護人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撤銷之。(民法第14條第2項)
 
第二章 失智症病友行為的法律效果
07失智症病友是否所有行為在法律上都無效?
→受監護宣告後的買賣租賃等「財產行為」無效,但結婚收養等「身分行為」有可能有效。 (民法第15條、第75條)
 
08失智症病友能否作成遺囑?
→若已受監護宣告,即不能作成遺囑;若僅受輔助宣告,須應經輔助人同意;若未受上述宣告,則依作成醫囑當下意識是否清楚判斷。(民法第15條之2)
 
09失智症病友被指控偷竊、或性騷擾時應如何處理?若造成他人傷害,法律上是否須負責?
→可能因犯罪時之精神狀態不罰或減輕其刑。(刑法第19條)
 
第三章 失智症病友應由誰照顧?
10確診失智症後,誰有義務照顧失智症病友?
→民法第在民法第1114條、1115條及1116條之1所規定之扶養義務人。
 
11為什麼法院對失智症病友做監護之宣告時,應選定監護?
→什麼是監護人? 監護人之法律上義務。  (民法第1098至1111之1條)
 
12法院選定監護人時,應考量因素為何?
→會考慮受監護人意見、監護人之職業、經歷、意見及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民法第1111條之1)
 
13可以自己預先選擇未來的監護人嗎?
→意定監護,尊重個人自主意志。 (民法第1113之2、3、4、8條)
 
14監護人在處理監護事務時,可能碰到怎樣的困難,如何維護並行使權利?
→銀行可能拒絕受理監護人提領受監護人之存款。得以「監護信託制度」、「安養照護信託」、「意定監護」因應。(民法第1103條、第1113條)
 
15若受監護人已無行為能力,則監護人執行職務時是否仍須尊重、參酌受監護人之意思?
→受監護人若於意識清楚下所為之明確意思,仍應受尊重。(民法第1112條)
 
16監護人得否請求報酬?若是由子女擔任監護人,所得請求之報酬數額是否會受到扶養義務之影響?
→法院會依具體個案酌定報酬之金錢額度,子女不因扶養義務而影響其報酬數額。(民法第1104條、第1112條)
 
17監護人如果不適任應如何處理?
→法院依監護人或利害關係人聲請改定監護人(民法第1106條之1第1項)
 
18已經有監護人,什麼情況還需要再選任特別代理人?
→當監護人與失智症病友「利益相反」或「依法不得代理」時 (民法第106、1098、1113條、家事事件法第176條)
 
19什麼是程序監理人?如何與監護人進行職務分工?
→就受監護人的司法程序提供協助,不會取代監護人之職權。(家事事件法第14至16條第1項、第165條)
 
第四章 失智症病的財產保障
20如何以信託保障生活的養老照護?什麼是安養信託?
→委託受託人管理財產,以支應年長或身心障礙者安養費用,並依信託契約處理財產。(信託法第1條)
 
21安養信託的內容可否變更?如何終止信託?
→經委託人、受託人及受益人三方之同意而變更,終止須經受益人同意。(信託法第3條、第15條)
 
22安養信託契約範本主要規範內容?
→請參「身心障礙者安養信託契約範本」。(信託法第10至12條)

第五章   其他常見實例問題
Q1 失智者被送進醫院或機構照護之後,如遇到醫療需求或緊急,而監護人不是配偶或子女的時候,應該要優先通知配偶子女?還是監護人?誰能夠決定失智者的醫療選擇(同意書誰簽)?
Q2 失智症嚴重時會發生譫妄、躁動,具有攻擊性,此時是否可以無視他的意願拘束其人身自由(例如:使用拘束帶)?
Q3 受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之失智症病友,有無醫療自主權利?醫療選擇是否需要得到本人的同意?
Q4 失智者可以活體移植捐贈器官嗎?
Q5 若失智者(受監護人)的財產都全部花費不剩,監護人必須負擔較多撫養費用與照護責任嗎?
Q6 雇主可否以員工患有失智症為由解雇員工?
Q7 失智症病友於應徵工作時,依法是否須主動揭露罹患失智症之事實?
 
附論 「監護制度支援信託」是什麼?
附錄 本書案例所提到的法律條文及相關資料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952855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3MB

图书试读

策畫者序

法律雖然冰冷,但人的溫暖是相互扶持的曙光

◎黃馨慧/有澤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曾經在一次餐會中聽到法學界的前輩轉述這樣的故事:有一對夫妻,丈夫是正值壯年的開業醫師,妻子則操持家務,夫妻感情融洽,家庭生活富裕穩定。但不知何時開始,丈夫雖然每天照常到診所看診,但離開診所後的日常生活,經常出現幻覺,脾氣變得不穩定,對於時間的記憶時而錯亂、對於空間的印象也經常混淆。

  妻子不知所措,但經過蒐集各種資訊,四處求醫後,丈夫被確診罹患早期失智症,這種印象中專屬於老年人的疾病,竟然會找上一向精明清楚的丈夫。妻子一向負責家務,無論是診所的事業、家中的主要資金都由丈夫全權管理,但眼前的丈夫,雖然外表看不出異常,事實上已經不是以前的丈夫。

  妻子對不可知的未來,感到無限恐懼,也不知道法律上她可以做什麼,以免丈夫日漸喪失自理能力後,她連治療丈夫的醫療費都無法動支。

  台灣與世界上很多國家一樣,都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過去令人聞之色變的失智症,卻不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失智症的患病人口年輕化,已經悄悄侵蝕這個社會的基盤,但失智症可能引起的社會問題及法律問題,卻尚未獲得應有的重視。

  有澤法律事務所成立後,我們一直在思考,應該以什麼樣的題目,作為有澤的第一本著作,最後我們選擇了這個大家可能會有點意外的主題,因為它跟有澤團隊過去在法界給大家的印象不太相同。

  作為律師,我們看過許多人、公司的「生老病死」;作為人,我們正在體驗自己人生的生老病死,基於一份對於人性最深切的關懷,我們動念想要用自己的專業替這個社會做些什麼。我們始終相信,法律雖然冰冷、法庭雖然肅穆、程序或有煎熬,但人的溫暖會是相互扶持的曙光。

  有澤的同仁們在繁忙的公務之餘,一同產出了這本書,這不是一本深奧的法學鉅著,也不是一本複雜難解的教科書,這是一本盡可能貼近每個使用者的「法普」書籍。

  最後要感謝參與本書撰寫的有澤法律事務所同仁們,以及在過程中提供我們很多協助的出版社夥伴,同時,也要感謝曾協助本書編撰的黃立慈律師、洪培慈律師。翻閱這本書的人,不管是正在經歷家人罹患失智症的痛苦,抑或只是出於關心或好奇,如果讀者能在書中找到一些可能性,對我們而言就是最大的報償。

推薦序一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

◎古嘉諄/若宇法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童年、青年、壯年到老年是人生必經的路程,這段路程,以百年計算,5個20年而已。第1個20年(1∼20歲)為了求學而努力,第2個20年(20∼40歲)為事業而拼搏,第3個20年(40∼60歲)為家人、為工作操心,第4個20年(60∼80歲)已到退休年齡,終於可以無憂無慮的享受自已要如何生活的日子,所以大部份人都認同60歲後的20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60歲以後才是真正的人生。

  60歲後的20年,要享受自在自主的快樂生活,必須要有健康的身體、健全的思考能力和基本的經濟能力。尤其身體要健康、心智要正常,更是重要,若非如此,不但自己享受不了60歲後人生黃金時代的快樂生活,反而會成為自己和家人的壓力和負擔。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的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依內政部2018年12月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共3,433,517人(佔全人口的14.56%),其中失智症有269,725人,佔18.23%。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老人,約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

  近日在媒體上看到新聞報導:「定居外國的子女回台後,不承認年邁父親所簽立的遺囑,認為是在台的子女利用失智父親的無意識而書立的……」、 「在姊夫的醫院工作十數年,姊夫原答應會給退休金,不幸姊夫罹患失智症,外甥拒給阿姨退休金而興訟……」、 「老太太散步走失,警察見其手腕環帶上有聯絡電話及地址,要主動送老太太回家,老太太就是不肯,警察只好打電話給他家人,當女兒在電話中呼喚母親回家時,老太太馬上答應回家……」。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聽到如上述失智病友的故事真的非常多,大家應該都會想到,要如何保護失智症病友的法律上權利? 有哪些法律是保護失智症病友的法律? 如何去瞭解這些法律? 如何去採用這些法律?

  有澤法律事務所的同仁集體撰寫了這本《守護失智病友的法律攻略》,我有幸先睹為快,書中從如何認識失智症、如何保護失智症病友法律上的權利、在實務上如何操作這些保護失智症病友的法律規定、法院和政府機關有如何保護失智症病友的機能……等等,都有清楚的介紹。

  這本書淺顯易懂,是寫給普羅大眾閱讀的,可以讓讀者快速地瞭解有那些法律是在保護失智症病友,及在實務上要如何適當的採用這些法律規定。

  有澤法律事務所的執筆律師,是我多年的工作伙伴,他們集智撰寫了這本實用,又可以幫助失智症病友及其家屬的好書,是有益社會,且值得肯定的工作,爰樂為推薦序。

推薦序二

法律保障的是失智者的權力,而不是限制!

◎林金立/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


  失智者的權利保障與限縮,是一個複雜的課題,在二十餘年的工作經驗中,不只一次遇到失智者財產、契約或購物糾紛的狀況,其中有些是被惡意詐騙,有些則是不知道已經患了失智症,在無意間做了不周延的決定與行為,發生這種情況,一番家庭風暴難免,到底該怎麼辦呢?

  大部分的人想到的是限制失智者所有行為,甚至剝奪了外出與社會參與的機會,這樣其實會造成更大的問題。

  在法律上,「輔助宣告」與「監護宣告」是可以進行的處遇措施,可是艱澀的法律名詞,專業工作者都不一定能理解,對於一般民眾更如天書般難懂,這中間的落差,要怎麼對話與弭平?

  《守護失智病友的法律攻略》這本書,蒐集因失智症而受害的民眾及家屬常遇到的困擾與實際案例,從法律的視角進行解讀,對於陷入困擾中的民眾,在書裡面可以找到相符狀況,得到具體參考與建議,文字淺顯易懂,讀起來就像一本故事書,案例貼切讓人感同身受,不會有冷冰冰條文的距離。

  作者群具深厚的人權素養,以確保失智者當事人權利、照顧、自立為基礎,進行法律的支援。當我讀到一個受監護宣告的失智者,無法進行財務與訂定合約的行為,但只要有意思能力,仍可以自己決定要跟誰結婚時,不禁拍手叫絕。一般人通常會認為失智者既然已無行為能力,就什麼都不能主張了吧,但作者就是舉了個例子,告訴大家不是這麼回事喔。

  誠摯推薦這本像故事書的法律書!

推薦序三

一本寫給失智症病友與家屬的法律攻略

◎黃詩淳/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失智症患者除了有醫療、照顧上的需求,潛在法律風險也不少。根據媒體報導,失智症患者可能成為詐騙的被害人,有時甚至被利用成為詐欺的幫助犯。本書由專精法律議題的有澤法律事務所同仁們合著,具有下列特色,值得讀者參考:

  1.詳細介紹監護與輔助宣告

  監護與輔助宣告是保障失智症患者財務安全的釜底抽薪之道,係由法院為之。以2019年為例(截至8月底),受監護與輔助宣告者合計58191人,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有117.8萬人,亦即受宣告者僅占身心障礙者的4.9%左右,可見一般民眾未必熟知監護與輔助宣告制度。

  本書詳盡地說明了此制度的意義與內涵,包括聲請程序、聲請權人、應備文件;法院審理過程、考量因素;監護或輔助宣告之後,本人行為的效果以及監護人之職務、報酬;監護人不適任時的改定程序等。換言之,從監護與輔助宣告的開始、存續、終了,均有淺顯易懂的說明,足供失智症患者或家屬作為「攻略」手冊加以參考。

  另,監護與輔助宣告之所以使用率不高,很多狀況是因為家屬直接處分失智症患者本人的財產,而認為沒有必要去法院聲請監護與輔助宣告。本書在第三則特別針對此點提出澄清,亦即家屬此種行為屬於無權代理或無權處分,該法律行為在民事上效力未定。倘若日後家屬中有人對此不滿,還可能引發偽造文書、侵占等刑事紛爭。因此本書建議失智症確診後,應儘速聲請監護或輔助宣告,此點亦值得家屬借鑒。

  2.提供其他保護財務安全的法律攻略

  監護與輔助宣告係由法院審理,程序嚴謹,需耗費一定時日。本書注意到此問題,在第5則提供了預告登記與當事人註記的兩個方法,能較迅速保護失智症患者的財務安全。

  3.提供預先規劃的建議

  監護與輔助宣告雖可保護患者的財務安全,但也對患者本人的權利造成一些限制, 例如行為能力受限、喪失選舉權、結社權、失去某些專門工作資格等, 因此可否不聲請監護與輔助宣告,仍使失智症患者的財產受到保護,也是重要課題。本書對此提出了安養信託的建議,並在第20、21、22則說明了安養信託的內容與效力。一般民眾對信託較陌生,此部分可幫助尚未罹患失智症者,預先規劃並保護自己的財產,而非坐等監護與輔助宣告,相當有意義。

  4.說明患者本人財務安全「以外」的其他法律風險與因應策略

  例如失智症患者涉及竊盜等犯罪行為時,法院可能免刑或減輕其刑;失智症患者的醫療同意權、扶養問題、勞動問題、失蹤乃至死亡宣告問題等。因此,即使事先已充分規劃、在財務方面安全無虞者,亦可藉由本書,對失智症患者可能涉及的法律議題,具備整體、概括的認識。

  基於上述特色,本書有助於讀者了解失智症患者的所有法律相關問題,並提供了初步因應意見,減少失智症病友及家屬的不確定感,進而規劃適合自己的策略,是以,筆者給予高度評價。

  另,作者們費心將平日執業所累積的寶貴經驗,用平易近人的語言,分享給失智症病友與家屬,筆者亦深感敬佩。本書確實是一部值得閱讀、學習的攻略。

推薦序四

法律如何幫助失智症患者家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

◎謝銘洋/台灣大學法律系 教授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發展,罹患失智症的人口逐漸增多,依衛福部與內政部2018年12月的調查與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約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人口,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且未來失智症人口有持續攀升的趨勢,因失智而引起的問題,諸如迷路、遺忘、表達障礙、生活障礙、情緒改變,甚至失蹤等,已經造成許多家庭的困擾。

  個人身邊不乏若干親友,因家中長者罹患失智症,而導致家中生活失序,經濟能力稍好者,還可以請人幫忙照顧,而經濟能力較差者,或是家中其他長輩不願意請人進到家中來幫忙,而必須由家人親力親為照顧者,不僅影響子女的工作,也使得家中的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失智症患者家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並非單靠家庭之力就可以解決,這是整個社會所要共同面對的嚴肅課題,需要集合國家與社會的整體力量,共同協助失智症的家庭來解決。這些問題,除了生活照顧上的問題較為迫切外,容易被忽略的是因失智所引起的相關法律問題。

  失智症者的理解力與判斷力已經逐漸弱化,其原有的生活關係、財產管理,如何妥善規劃與處理,涉及許多複雜的法律問題,這也是失智症家庭所必須面對的,特別是失智症者的家人如何利用現有的法律制度,有效地確保失智症者本身與家庭的權益。

  本書從法律觀點出發,對於與失智症者最直接的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制度、失智症者與家庭和監護人的關係、監護人如何處理監護事務、如何避免失智症者的財產遭到侵奪、何謂安養信託、失智症者的醫療自主權、工作權益保障等問題,都能針對具體的問題,詳盡地加以說明,對於失智症者的家庭,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詳讀本書就可以按部就班地為失智症者妥善地建構一個周延的「保護網」,值得大力推薦!

用户评价

评分

市面上的很多法律書籍,內容往往是從法條出發,寫得非常學術化,讀起來就像在啃教科書,對一般民眾來說門檻太高了。我猜測,作者在撰寫這本電子書時,應該是抱持著「將心比心」的態度,試圖站在一個焦慮的家屬角度去思考。如果這本書的語氣是溫和且充滿同理心的,能夠理解家屬在做法律決定時,那種夾雜著愧疚、恐懼與愛的複雜心情,而不是冷冰冰地丟出法律條文,那它就成功了一半。我特別期待它在處理「親屬間的權益拉扯」時,能不能提供一些不走訴訟程序的和解建議或替代方案。畢竟,失智症的照護過程已經夠辛苦了,如果還能避免家庭成員間的法律糾紛,那這本書的「守護」意涵就真正落實了。

评分

對於電子書這個載體,其實我個人是抱持著高度期待的,因為這代表資訊的更新速度可以跟上法令的變動。台灣的相關法規,例如《長照服務法》及其相關子法,其實每年都在微調,傳統的紙本書出版後可能很快就有些內容會脫節。如果這本電子書能夠定期提供更新或附錄,標明哪些條文是最新修訂的,那就太棒了。此外,電子書方便隨身攜帶,在需要緊急查閱文件格式或法律名詞解釋時,用手機或平板就能快速搜尋,這對於忙碌的照護者來說,是極大的便利。我希望它不只是一個靜態的知識庫,而是一個能隨著時間演進、持續提供最新「攻略」的動態資源,確保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法律決定,都是基於當下最正確的依據。

评分

身為一個常常在網路上與病友家屬交流的網友,我發現大家對於法律文件的「時效性」和「效力範圍」總是有很多疑問。比方說,一份生前醫療照護計畫的授權書,在不同縣市的執行上會不會有差異?如果家屬之間對於照護方式有分歧,法律的介入點在哪裡?這些細節,往往是光靠坊間的衛教手冊無法涵蓋的。我非常希望這本電子書能夠像一個資深律師的私人筆記一樣,把那些實務操作中常見的「眉角」都清楚列出來。如果它能針對不同階段的失智程度,提供相應的法律文件準備清單,那簡直是造福無數家庭,因為很多時候,大家需要的不是鑽研法條,而是知道「現在該簽什麼」以及「下一步該怎麼走」,這種實戰演練的內容,才是一個真正有力量的工具書。

评分

坦白說,現在市面上關於失智症的書籍不少,內容從醫學照護到心理支持都有,但真正能深入探討「法律攻防」這一塊,而且是以台灣的法規為基礎的,相對來說是稀有物。我認識的一些朋友,他們為了處理失智長輩的意願書或是保險理賠問題,光是跑法律諮詢和公證事務所就耗費了大量的精力跟金錢,那種身心俱疲的狀態,比照顧病人本身可能還更讓人心力交瘁。所以,這本電子書如果能提供一個清晰的「前瞻性規劃」路徑圖,讓大家知道在黃金時期應該做哪些準備,而不是等到問題發生了才手忙腳亂地找答案,那它的價值就非常高了。我特別關注它在「信託」和「特留分」這些比較進階的財產規劃上,能不能用簡單的語言拆解,讓非法律專業人士也能一目瞭然,這才是判斷一本實用指南好壞的關鍵指標。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封面設計其實挺有意思的,選用了比較柔和的色調,給人一種溫暖又不失專業的感覺。光是看到書名,就能感受到作者試圖在一個嚴肅的議題上,找到一個可以讓家屬和病友都能安心的切入點。身為一個長期在社區裡關心長照議題的志工,我常常接觸到許多家庭在面對失智症的法律問題時那種徬徨無助的樣子,從預防、到可能的照護協議,乃至後續的財產安排,這中間的知識落差真的很大。這本書如果能像它封面給我的第一印象一樣,把那些生硬的法律條文,轉化成一篇篇可以理解、可以操作的指南,那對許多還在摸索階段的家庭來說,簡直就是及時雨。我期待它能多用一些生活化的案例來輔助說明,畢竟法律條文看起來都一樣,但每個家庭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貼近真實生活,才能真正打動人心,也才能讓人願意去讀懂那些看似艱澀的法規背後,其實都是在保護我們所愛的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