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廚房尋味之旅 (附「農村廚房」中英文版精彩影片QR Code):來去農場玩料理,探索讓人驕傲的寶島美味、原味、鮮味、在地味與人情味,看見颱灣超IN農傢軟實力! (電子書)

農村廚房尋味之旅 (附「農村廚房」中英文版精彩影片QR Code):來去農場玩料理,探索讓人驕傲的寶島美味、原味、鮮味、在地味與人情味,看見颱灣超IN農傢軟實力!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誌東
圖書標籤:
  • 颱灣美食
  • 農傢菜
  • 鄉村料理
  • 美食旅遊
  • 農場體驗
  • 在地食材
  • 颱灣農業
  • 慢食
  • 電子書
  • 美食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你採過三星蔥嗎?你抱過鱘龍魚嗎?你看過炭焙桂圓寮嗎?你吃過青黛冰淇淋嗎?……
「食材旅行」是一種主題旅遊,「農村廚房」是一種生活體驗。
當「全球在地化」成為一種趨勢,「越在地,越國際」就變成一種顯學。
 
親子作傢陳安儀、旅遊玩傢肉魯、親子旅遊達人樂爸 大好評推薦
史上第一本玩遍「農村廚房」跨界好書!
 
  你嚮往走遍韆山萬水、繞著地球環遊世界,但你可曾踏進颱灣每年接待近三韆萬人的「休閒農場」?
  你崇尚頂級名廚品味、追逐米其林星級餐廳,但你可曾細究吸引無數饕客迴味再三的「颱灣好味」?
 
  本書不僅從觀光休閒的旅人角度齣發,帶你一窺「走在世界最前端」的颱灣休閒農業故事,
  更從「食當地、吃當季」的觀點切入,讓你在「一邊玩、一邊吃、一邊學料理」的過程中,
  深刻感受颱灣最迷人的休閒農場之所在——
 
  不同於網路上走馬看花的劄記,一字一句引領你看見颱灣最美的鄉村風景、探索颱灣尚青的食物滋味,
  用你從來沒有想過的方式,教你重新發現「農場好好玩」的真諦與價值。
  現在,就「大手牽小手」,一起準備齣發去「農村廚房」旅行吧!
 
本書特色
 
  真正的好味道,都與「土地」產生連結;
  真正的好味道,更因「人」而深刻豐美。
  本書以「在地」為本,無論是一個人旅行,還是一傢子旅行,
  翻開這本書,都將讓你對「旅遊x生活x飲食x料理」有不一樣的體會。
 
  沒看過這本書,別說你懂颱灣;
  沒跟著這本書去玩,更別說你知道什麼叫做令人驕傲的颱灣真味!
 
  【1】全世界第一本以「農村廚房」為主題的旅遊讀本,告訴你颱灣最新的旅遊方式就是「餐桌旅行」!
  「從產地到餐桌」、「稻田裡的餐桌」、「騎海牛烤鮮蚵」……這些近年來讓人眼睛一亮的旅遊方式,愛玩的你肯定不陌生,而2020年纔齣現的「農村廚房」更是「跟著食材去旅行」的進階旗艦版,不需齣國、不必跳島,隻要走進農場,就能跟電視中的世界名廚一樣,一邊悠閒享受大自然的景緻,一邊認識採集最鮮甜的食材,並且在熱情農場主人的帶領下,親自動手做齣一道又一道最具在地滋味的絕佳料理!
 
  【2】精選15傢既富品牌口碑又具創新特質的農場,帶你從「五味」徹底掌握玩得精彩的鄉村之旅!
  颱灣的農林漁牧休閒場域數以韆計,但具備「農村廚房」創新主題遊程的優質農場,卻是寥寥可數。本書作者再三訪查,從策劃到實地採訪,歷經兩年纔精選並完成書中15傢農場的深度報導——從「原味」切入農場新貌,從「人情味」側寫主人故事,從「鮮味」介紹特色食材,從「美味」展現農村料理,並從「在地味」分享伴手特產——一書在手,勝過google韆百條支離破碎的訊息,讓你不僅能找到颱灣最棒的農場,更能從深刻又生動的字裡行間,真切認識它的獨特與美好,從此不再走馬看花!
 
  【3】全書充滿「看故事」的閱讀趣味,並富含「學旅遊」的應用知識,讓你重新認識颱灣最美的風景!
  對於年輕人來說,旅遊可能是追尋生命的一種方式。對於中年人來說,旅遊可能是凝聚傢庭關係的一種管道。對於老年人來說,旅遊則可能是享受人生的一種選擇。而本書多元化的寫作角度,由淺入深,忠實而細緻的描述齣每一個旅程的獨到與魅力之處,不同於一般旅遊指南的資訊彙整,而是從這個地方之所以誕生、之所以知名、之所以精彩、之所以值得一去再去的觀點齣發,讓每一個想要齣發的旅人,都能從中獲得豐足的背景知識。因此,無論是一個人齣走,一傢人渡假,抑或是三五好友旅行、老伴攜手齣遊,本書都將是你最佳的走讀良伴。
《臺灣飲食地圖:從街角小吃到夜市傳奇》 前言:舌尖上的記憶與風土的邂逅 颱灣,這座被譽為「美食天堂」的島嶼,其飲食文化是一幅由歷史遷徙、多元族群融閤與豐富自然資源共同繪製的絢爛圖景。本書並非僅僅羅列食譜或介紹知名餐廳,而是試圖深入挖掘每一道颱灣味背後的文化脈絡、風土特色與社會變遷。我們將引領讀者展開一場穿越時空的味蕾之旅,從清晨的豆漿油條到深夜的熱炒宵夜,體驗這片土地上最真實、最生動的生活氣息。 第一部:歷史的沉澱與族群的交響 颱灣的飲食基調,深植於數百年來不同族群的遷徙與定居之中。這種多層次的歷史疊加,成就瞭颱灣料理獨一無二的包容性與創新性。 第一章:閩南的底蘊——米食文化與古早味 追溯至早期漢人的大量移墾,閩南文化構成瞭颱灣飲食最主要的骨幹。本章將聚焦於如何利用颱灣優質的稻米,發展齣各式飯食、米糕與麵線。我們將探討傳統「辦桌文化」的演變,解析紅蟳米糕、蒜泥白肉、三層肉等經典菜餚的烹調哲學——那些看似簡單,實則蘊含深厚技藝的「古早味」。探討醬油、蔭鼓、烏醋等基礎調味料在閩南風味構築中的核心地位,並分析其與早期農業社會生活節奏的緊密關係。 第二章:客傢的硬頸精神——鹹香與慢燉的智慧 客傢族群的堅韌性格,深刻地體現在他們的飲食風格上。由於早期生活環境相對艱睏,客傢菜發展齣「不時不食、物盡其用」的節儉哲學。本章將細緻解構「鹹、香、肥」的客傢味覺密碼。重點介紹如客傢小炒、福菜肉片湯、豬腳封等菜餚的製作工藝。特別分析發酵食品(如酸菜、桔醬)在客傢料理中扮演的風味穩定劑角色,及其在節慶與日常飲食中的意義。 第三章:原住民的自然饋贈——山林與海洋的對話 颱灣原住民族群的飲食,是與土地最直接的溝通。他們依賴山脈、河流與海洋所提供的食材,發展齣獨特的烹飪方式。本章將介紹不同部落(如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的飲食特色,著重探討傳統的燒烤(如石闆烤肉)、利用植物性香料(如刺蔥、馬告)的技巧,以及對小米、芋頭等主食的多元運用。我們將深入探討「陷阱捕食」到「現代友善耕作」的飲食觀念轉變,展現其尊重自然的生命哲學。 第二章:都會的脈動與地方的堅持 颱灣的飲食地圖,不僅由族群構成,更由地域性的風土條件與都市發展所形塑。 第四章:北部的都會流變——創新與精緻的碰撞 颱北作為首善之區,是颱灣各種飲食趨勢的交匯點。本章分析北部飲食如何吸納外來影響,從日治時期的西式糕點、日式拉麵,到戰後湧入的大江南北菜係。著重探討颱北如何將傳統小吃提升至「新颱味」的層次,以及現代餐飲對於食材履歷、永續性的追求。深入解析迪化街的南北貨市場如何成為這座城市味覺記憶的儲藏庫。 第五章:中部的豐饒滋味——平原的饋贈與茶鄉的幽香 中颱灣,擁有廣闊的平原與優良的氣候,孕育齣豐富的農產品與獨特的風味。本章將介紹颱中、彰化、嘉義等地標誌性的美食,如太陽餅、肉圓的流派之爭、麻辣鍋的在地演繹。同時,聚焦於中部山區的茶文化,探討茶葉如何從飲品昇華為料理中的重要元素,如茶油麵線、茶燻蛋的製作奧秘。 第六章:南部的熱情奔放——海味、甜點與庶民狂歡 南部地區(特別是颱南、高雄)的飲食風格,展現齣強烈的熱情與對「甜」的偏愛。本章將深入解析颱南「甜」的哲學——這種甜是歷史背景、濕熱氣候與對生活熱愛的綜閤體現。詳述虱目魚料理的韆變萬化、擔仔麵的歷史淵源。接著,探討南部豐沛的水果資源如何催生齣刨冰、豆花等國民甜點的精緻化發展。 第七章:東部的山海絕響——野性與純淨的風味 東颱灣(花蓮、颱東)的飲食,充滿瞭未被現代文明過度雕琢的純淨感。本章側重於海洋資源的運用,如鬼頭刀料理、飛魚祭的傳統。同時,探討太魯閣峽榖與中央山脈所提供的特殊山產,以及當地農產品(如釋迦、小米酒)在風味上的獨特性。呈現東部地區如何將「慢活」的節奏融入食物的準備與享用之中。 第三章:夜市的奇蹟與路邊攤的哲學 颱灣的夜市,是觀察庶民飲食文化最生動的實驗室。 第八章:宵夜的藝術——火候的掌控與時間的賽跑 夜市美食的成功,在於極高的效率、穩定的品質與不斷推陳齣新的創意。本章分析如蚵仔煎、臭豆腐、地瓜球等國民小吃的「黃金比例」——麵糊的調配、油溫的控製、醬汁的調製。探討攤販在狹小空間內如何展現齣超越米其林標準的流程管理能力。 第九章:在地人帶路的隱藏菜單 除瞭知名的夜市攤位,許多最具代錶性的風味隱藏在老城區的巷弄之間。本章將揭露那些僅有在地人纔知道的「隱藏菜單」現象,例如特定時間纔齣爐的燒餅、隻賣特定部位的肉羹店,以及如何從店傢的裝潢、排隊的人潮中判斷一傢店的「在地認證」等級。 結論:颱灣味——不斷流動的文化符號 颱灣的飲食,從來不是靜止的。它是一種強大的文化載體,承載著離散、團聚、節慶與日常的記憶。本書旨在讓讀者不僅學會「吃」,更能理解「為什麼這麼吃」。透過對食材源頭的尊重、對傳統技藝的傳承,以及對未來創新的擁抱,颱灣味將持續在世界美食地圖上,閃耀齣獨特的生命力。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美食探險,每一口咬下,都是對這片土地最深沉的敬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誌東
 
  資深記者。曾任職於中國時報、ETtoday、婦女救援基金會。近年來專注於颱灣休閒農場相關研究及深度報導,撰文角度深刻,充滿人文關懷。除為網路平颱專欄作傢,並著有《二代牽手,迴傢:休閒農業走過20年,承傳兩代的20篇生命故事》。他說:「給我一隻貓,我就能玩一下午;給我一尾中捲一點鹽巴,我就能烤齣讓人願意多喝兩杯的美味;給我一支筆、一颱相機,我就能看見平凡事物中隱藏著的深深人情。」
 
  FB:www.facebook.com/catdrawer
 
許瓊文
 
  曾任旅遊記者;製作過《我們的島》、《黑潮三部麯》生態紀錄片;還創辦青年旅館Chocolatebox Backpackers。現任交通部觀光局國際市場行銷;長期關注土地、人文、環境、農業及自然議題。她說:「人生一直斜槓。演過舞颱劇、寫過廣播劇、拍過生態紀錄片。曾是問個不停的旅遊記者、跑個不停的背包客,最後還開瞭間旅館。想與自己對話時,便一隻背包、一本書、一壺酒嚮自然行去。目前任職於『最大賣颱集團』,希望——在角落散發微光,讓世界看見臺灣。」
 
  FB:www.facebook.com/hsu.claire 
  IG:claire.is.here.xxoo
 
遊文宏
 
  現任「颱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身為農傢子弟,碩士以前學的是農業,踏入休閒農業領域後,花瞭10年取得資源管理的博士學位,擅長休閒農業規劃、創新與整閤行銷。自2000年加入「颱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以來,即以「打造宜住宜遊的農村」為目標。20年來,引領颱灣休閒農業蓬勃發展,吸引國內外韆萬遊客走進颱灣農村小鎮、領略田園之美。也因為踏遍颱灣大大小小農場,不僅和所有農場主人成為好朋友,更於2011年推動「颱灣休閒農場服務品質認證」做為產業基石,成為休閒農業國際接軌最佳推手。
 
  先後於蘭陽技術學院、聖母護專、宜蘭大學、颱北護理健康大學、高雄餐旅大學兼課,並前往各大專院校舉辦過上百場演講,推動產學閤作、鼓勵青年返鄉從農。除整閤產官學組織經驗,齣版《休閒農業產業評論》,分享休閒農業知識,並緻力於延續農村文化、提昇農民地位,期望引領農村成為「享受休閒、體驗幸福的生活空間」!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帶孩子領略颱灣滋味,體認農場的動人生命故事——陳安儀   
【推薦序二】農村廚房尋味之旅,打破你對「農場」的想像——肉  魯   
【推薦序三】玩遍「五味」農場,見證颱灣最具生命力的麵貌——樂  爸   
【作者序一】走進農村廚房,認識颱灣的美景與滋味     ——陳誌東
【作者序二】因為農村廚房,讓世人看見另一道颱灣之光——許瓊文
【作者序三】從農村廚房齣發,讓颱灣味也有國傢隊——遊文宏 
 
01【颱北市‧陽明山】梅居休閒農場
從一片荒蕪的橘子園,到一座花木扶疏、蔬果蓬勃的生機農場。
隱身陽明山羊腸麯徑的「梅居」,自成風景。
在山林不語的靜謐中,蘊含著一股令人安然傾心的氛圍;
在菜飯飄香的溫馨中,流洩著一段秀雅質樸的,食光。
◎PART1 原味農場新貌:花果蔬菜一應俱全——一座無所不種的都市山林天然蔬食農園
◎PART2 農傢職人人情味:因為感恩所以傳承——一個從都會餐廳來到山上當農夫的廚子
◎PART3 農村鮮味上菜:生命強韌的山中寶——城市人有大把鈔票也難買到的新鮮野蔬
◎PART4 田間美味學堂:從知味賞味到品味——隻有參透下廚真諦纔會明瞭的箇中三味
◎PART5 農旅伴手在地味:特色小農風味物產——產地直銷季節限定純釀好物與新鮮農產
 
02【颱北市‧內湖】白石森活休閒農場
很難想像,這樣一個花木扶疏、綠草如茵的地方,
距離「捷運站」隻有十五分鐘車程。
而它「彷若天堂般」的存在,
卻是一對年近七旬的銀髮夫妻投入大半生、緻力有機耕耘的結果。
原來,「結廬在人間」可以這樣仙氣;
原來,「心遠地自偏」不是神話——用愛灌溉,就能成全。
◎PART1 原味農場新貌:世外桃源——隱身都會半山腰的自然農莊
◎PART2 農傢職人人情味:退而不休——從配眼鏡到種蔬果的夫妻檔
◎PART3 農村鮮味上菜:藏山絕品——現採有機蔬果與純手工醬醋
◎PART4 田間美味學堂:師法自然——探尋森林深處老竈腳的滋味
◎PART5 農旅伴手在地味:調味良伴——健康廚房不能少的瓶瓶罐罐
 
03【新北市‧三峽】韆戶傳奇生態農場
一名業務員,因緣際會,投身水產養殖,在低海拔養齣高山鱒魚。
一個門外漢,努力拚搏,遠渡重洋求教,成功打響鱘龍魚名號……
山中,有傳奇。
而這則傳奇,對於現在的典哥與花妹來說,不過就是日復一日的——漁人的一天。
◎PART1 原味農場新貌:專攻鱘龍魚——高經濟稀罕魚類的養殖專傢 
◎PART2 農傢職人人情味:典哥與花妹——意外踏上養魚之路的門外漢夫婦
◎PART3 農村鮮味上菜:鱘龍魚全餐——慈禧太後最愛的養生食材
◎PART4 田間美味學堂:漁人的一天——摸魚吃魚也要會做魚料理
◎PART5 農旅伴手在地味:全身都是寶——把鱘龍的肉筋骨都帶迴傢
 
04【桃園市‧大溪】好時節休閒農場
一個廢棄車廠,遇上有機蔬菜專傢,土地麵貌從此轉瞭樣。
小小一片農地,四季變換,萬物生長。
金黃的稻米、紅艷的洛神、翠綠的青蔥,還有生氣勃勃的雞、鴨、鵝,與羊。
廚房裡,香氣蒸騰,傳來的盡是古早味的芬芳——
值得玩味的,不叫歲月,而是人間好時光。
◎PART1 原味農場新貌:以地為尊——傳遞農藝復興的精神
◎PART2 農傢職人人情味:父女種豆——播下歡樂農業的種子
◎PART3 農村鮮味上菜:因蟲而生——純淨健康的米與雞蛋
◎PART4 田間美味學堂:傢傳真味——來一頓大溪人的午餐
◎PART5 農旅伴手在地味:大地米香——把螢火蟲的禮物帶走
 
05【新竹縣‧竹北】水月休閒藍鯨魚寮
當九降風吹過海岸,當夕陽彩霞染紅天空,
海天之間,隱約傳來陣陣歡笑與空氣幫浦激起的水花聲——
這裡,曾是白蝦與七星鱸魚養殖場,曾是海釣場,曾是著名烏魚「巾著網」漁法發源地。
如今,供應來自大海的料理,在養魚人傢廚房中,醞釀齣讓人滿足上揚的嘴角。
不變的是,那依舊燦爛的夕陽彩霞,還有,每年依約前來、吹齣美味的九降風。
◎PART1 原味農場新貌:滄海變桑田——昔日竹塹港邊的新生魚寮
◎PART2 農傢職人人情味:靠海就吃海——迴鄉接手父業的熱血浪子
◎PART3 農村鮮味上菜:傳奇漁產——技術不斷革新下的養殖海味
◎PART4 田間美味學堂:魚寮餐桌——跟著養魚人傢煮齣海鮮美學
◎PART5 農旅伴手在地味:大海的鮮甜——滋味絕妙的漁傢限定物產
 
06【苗栗縣‧通宵】飛牛牧場休閒農場
四點半,天未亮。牧場氣息乘著霧,迷漫在草原。
棚捨內,有牛群,等待卸除分泌整夜的乳汁。
六點半,光灑落。新鮮牛奶伴著香,蔓延晨光中。
木屋裡,有旅人,渴望用一杯溫熱純白甦醒。
曠野中,有綠茵;恬靜裡,有暖意。
這,就是「飛牛」數十年如一日的風景。
◎PART1 原味農場新貌:篳路藍縷——從養牛到賞牛的一代牧場
◎PART2 農傢職人人情味:緣起不滅——情牽兩代人的命運共同體
◎PART3 農村鮮味上菜:產地直送——品質有保障的鮮奶與起司
◎PART4 田間美味學堂:主廚齣馬——先逛市場再進牧場煮好菜
◎PART5 農旅伴手在地味:奶香四溢——最具牧場代錶性的乳製品
 
07【苗栗縣‧三義】卓也小屋休閒農場
桐花白紛落,青黛藍翻飛;
一座客傢山村裡的農莊,曖曖內含光。
古樸的穀倉,靜謐的水塘;
還有兀自優雅的片片靛藍,在風中翻飛悠揚。
在這如詩如畫的光景中,由眼到手,由口入心,
你會感到——大地滋養萬物、身心靈被撫慰的滿足與歡暢。
◎PART1 原味農場新貌:從植物齣發——一座散發颱灣之光的休閒農場
◎PART2 農傢職人人情味:根植於農業——緻力把藍染發揚光大的卓傢人
◎PART3 農村鮮味上菜:嚮自然藉色——傳說中的颱灣藍變身餐桌風景
◎PART4 田間美味學堂:健康植物染——大膽玩齣食物色彩的蔬食廚房
延伸加碼學——手工做一條屬於自己的藍染巾
◎PART5 農旅伴手在地味:為生活添色——讓食衣住行都充滿大地的繽紛
 
08【苗栗縣‧大湖】雲也居一休閒農場
在那曾經人煙罕至的荒山野嶺,塗傢勤勤懇懇、晴耕雨讀,打造瞭一方有機田園;
春有桃李與竹筍,夏有南瓜百香果,鞦有水柿及老薑,鼕有草莓福菜香。
也因為「田媽媽」廚房裡終年澎湃的菜餚,讓往來於130公路的人群車輛熙熙攘攘——
◎PART1 原味農場新貌:客傢山農——在薑麻園裡遇見雲的故鄉
◎PART2 農傢職人人情味:種薑起傢——攜手搏齣一片天的塗傢人
◎PART3 農村鮮味上菜:薑與芥菜——土地與陽光滋養齣的寶藏
◎PART4 田間美味學堂:四季之味——跟著客傢一哥做客傢料理
◎PART5 農旅伴手在地味:溫潤甘香——純粹好薑製造的薑味好物
 
09【颱中市‧榖關】私房雨露休閒農場
一座綠意滿佈、高樹參天的院落,讓人入瞭眼,就不想離開。
尤其齣人意料之外的是,
這裡的炭燒豬腳,好吃到曾讓跑遍世界的的紅頂商人不遠驅車而至;
這裡的桂花糖磚,有著一種別處沒有的甜蜜沁香;
而這裡的主人,更踏過叱吒風雲的歲月,從彼岸緩步走來——
此山慢活,寧靜無涯。
江傢人打開私宅大門,以誠待客。
端上桌的,盡是真淳滋味;雨露之中,自有大地光彩。
◎PART1 原味農場新貌:藏山不藏私——雨露與陽光灑落的緩緩庭園
◎PART2 農傢職人人情味:貴婦變村婦——脫下華服開農場的鞋模廠董娘
◎PART3 農村鮮味上菜:馬告與鬼頭刀——來自八仙山的香與太平洋的鮮
◎PART4 田間美味學堂:在地好味探源——復刻林場風華與泰雅生活之味
◎PART5 農旅伴手在地味:口齒留香美饌——隱含榖關森林氣息的私房好料
 
10【嘉義縣‧石棹】龍雲休閒農場
在雲霧飄渺杉樹林中,茶香隨著水霧飄散在芬多精中,帶來淡淡的喜悅
當年隨鄭成功來颱,鄧傢先祖幾經風霜,終於定居這片森林之間
百年來從採樟焗腦、植蔬種稻、山產批發、轎篙筍加工,一直到轉型休閒與茶葉種植
不變的是,那對生活的認真態度,以及恬淡知足的笑容
◎PART1 原味農場新貌:杉林秘境——阿裏山中的茶鄉民宿
◎PART2 農傢職人人情味:世居深山——胼手胝足的純樸農傢
◎PART3 農村鮮味上菜:在地之光——名聲響亮的養生特產
◎PART4 田間美味學堂:深入寶山——食在自然的山產廚房
◎PART5 農旅伴手在地味:以茶為本——阿裏山上的風味名物
 
11【颱南市‧東山】仙湖休閒農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人來到這裡,嚮山討生活。
他們我幫你,你幫我,在墾荒的歲月中,互為依伴。
很久很就以後,同樣的山中,有一傢人,不畏艱難。
他們手連手,心連心,在等待龍眼花開、揮汗收成熟果的日子裡,
把代代相傳的信念,焙進東山獨有的桂圓乾。
於是,在舌尖上跳躍著的,是那從六十年老竈寮慢焙而齣的風韻;
還有,一種與大地相依存的滋味,直抵心坎——
◎PART1 原味農場新貌:與山放伴——龍眼樹下的青農視野
◎PART2 農傢職人人情味:子承父業——躬身討山的龍眼世傢
◎PART3 農村鮮味上菜:百年好食——炭火慢焙的東山桂圓
◎PART4 田間美味學堂:山林本味——放伴龍眼乾與討山雞
◎PART5 農旅伴手:東山名物——從龍眼花茶到桂圓釀
 
12【宜蘭縣‧頭城】頭城休閒農場
清晨漫步,霧氣未散,耳邊傳來颱灣藍鵲招牌沙啞叫聲與潺潺溪水流過的清音。
在這可眺望太平洋與龜山島的山海交會之地,
不僅種著金棗、稻米,還能吃到鬼頭刀、透抽,以及成群遊來的白帶魚。
多樣化的物產豐富瞭餐桌,也滋養瞭人情。
在這農村廚房裡,有颱灣鄉土氣息洋溢,有瑞士高帥主廚笑語,
更有一代農場女王「卓媽媽」從不停歇的熱情與活力。
◎PART1 原味農場新貌:山林溪澗薈萃——散發自然氣息的鄉居農園
◎PART2 農傢職人人情味:從老師到闆娘——堅持做到完美的颱灣阿嬤
◎PART3 農村鮮味上菜:宜蘭山海物產——令人嘴饞的金棗與現流仔
◎PART4 田間美味學堂:感受大地豐饒——德國人也來朝聖的農村廚房
◎PART5 農旅伴手在地味:正港農傢齣品——充滿莊腳風情的特產好物
 
13【宜蘭縣‧礁溪】音樂米創意產銷企業社
一個結閤「唱歌」和「種稻」的地方,你有沒有辦法想像?……
拿鋤頭的「少年阿公」帶著你在市場漫遊、在農田走逛,
抱吉他的「音樂仙女」帶著你在阿媽的老厝一邊做菜一邊歌唱。
當「音樂」與「米」產生碰撞,
你將發現,原來農村的滋味,可以這麼不同凡響。
◎PART1 原味農場新貌:就愛跨界——突破框架的農業產銷推動者
◎PART2 農傢職人人情味:斜槓青農——不按牌理齣牌的性格小夫妻
◎PART3 農村鮮味上菜:幸福滋味——暖暖太陽曬過的紫米與鹹菜
◎PART4 田間美味學堂:從食到農——打開買菜做菜與種菜的大門
◎PART5 農旅伴手在地味:呷米穿衫——復古味十足的文創風農特產
 
14【宜蘭縣‧鼕山】梅花湖休閒農場
遠處有山有海,近處有草有樹。
因緣際會,讓前半生是飯店經理人的兩夫婦,停駐在這梅花湖畔,
脫下皮鞋、踩進農地,種起菜與果、養起禽與畜。
一望無際的綠意中,還有一座廢棄磚廠改造的工業風廚房,
裡麵飄散齣用宜蘭米和宜蘭豬做齣來的食物香,
無聲傳遞著——宜蘭好味的幸福。
◎PART1 原味農場新貌:從磚窯廠到綠野農場,找迴土地的幽靜與純淨
◎PART2 農傢職人人情味:飯店經理人優雅轉身,打造跨代共享鄉村農莊
◎PART3 農村鮮味上菜:良食米與噶瑪蘭黑豚,讓宜蘭驕傲的農作畜產
◎PART4 田間美味學堂:走進阿公的快樂廚房,煮一頓鄉土的農村好料
◎PART5 農旅伴手在地味:當令對時的新鮮蔬果,產地纔有的尚介青滋味
 
15【宜蘭縣‧大同鄉】逢春園渡假別墅
曾經荒蕪的廢園,如何纔有今天的綠草如茵、紅花與大樹?
枯木逢春,每一寸土地,其實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心血與汗珠。
一座以先祖為念、用以孝親傳傢的莊園,因著「分享」之心而搖身一變,
成為人們駐足停歇、流連忘返的能量空間。
在茶香縈繞、蔥甜滿溢的五感交流中,
傳遞著宜蘭的溫度,宜蘭的滋味。
◎PART1 原味農場新貌:廢棄茶園也有春天——充滿療癒感的茶主題旅宿
◎PART2 農傢職人人情味:沒有衝突隻有撞擊——笑談第二代接班的母與子
◎PART3 農村鮮味上菜:好山好水孕育好物——散發宜蘭氣息的茶葉和蔥
◎PART4 田間美味學堂:山居歲月料理體驗——講究在地與當季的五輕食
◎PART5 農旅伴手在地味:一吃上癮嗜辣絕品——匯集山珍海味的辛香漬物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88146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1.9MB

圖書試讀

推薦序
 
帶孩子領略颱灣滋味,體認農場動人的生命故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防疫期間,親近大自然的島內旅遊相對安全,因此一到假日,「休閒農場」便成瞭親子旅行的熱門去處。
 
  然而,走進休閒農場的一般散客,除瞭吃吃喝喝、拍拍照片、走馬看花之外,很少人能深一層的聽到農場主人精彩的創業故事,進而體認休閒農場的核心價值,甚或事先預約一些團體旅客纔能享受的導覽及活動,這實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農村廚房尋味之旅》正是一本能夠引領親子深度體驗休閒農場的旅遊必備專書。本書以「颱灣滋味」為主軸,挑選瞭15傢具有生產實力、又有料理廚藝的颱灣休閒農場,而且每一傢都是不同食材類型的生產者。包括養殖鱘龍魚的三峽「韆戶傳奇」、飼養乳牛的苗栗「飛牛牧場」、土窯柴焙龍眼乾的東山「仙湖農場」、三義藍染的「卓也小屋」、深耕薑麻香草的大湖「雲也居一」……,目的就是希望透過體驗食材的生產過程以及廚藝教學活動,讓來自各地的旅客看見颱灣的土地與農業技術;也透過食物教育,認識颱灣的飲食文化,學習到如何製作颱灣的特色料理、傳遞「颱灣滋味」。
 
  其實書中許多農場我都曾帶孩子拜訪過,然而直到閱讀本書,我纔恍然明白這些農場動人的生命故事,讓我十分扼腕,也興起再一次探訪的慾望。此外,本書亦將每一個農場可參與的活動、交通指南,仔仔細細的介紹齣來,除瞭讓讀者能輕鬆的按圖索驥、前往一遊,未來也能成為親子共同留存的美好迴憶。
 
  閱讀《農村廚房尋味之旅》跟看網路旅遊劄記截然不同,三位作者中一位是現任颱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遊文宏,一位是現任交通部觀光局國際推展專員許瓊文,還有一位則是擔任過多年旅遊美食記者的誌東,因此整本作品的文字流暢優雅,照片寫意繽紛,讓旅遊美食的採訪化身成為一篇篇動人的散文,賞心悅目之餘,也更具收藏價值。
 
  如果您喜歡在假日拜訪大自然,享受農場的新鮮美食;希望拍拍照片之外也充實心靈、涉獵不同的知識領域;或是帶著孩子親近土地、認識自己的傢鄉美景;《農村廚房尋味之旅》都是一本值得推薦的作品。讓颱灣休閒農場的色香味,陪伴您度過2020這難以忘懷的一年。
 
陳安儀
 
玩遍「五味」農場,見證颱灣最具生命力的麵貌
 
  颱灣這塊土地最美麗動人的事物,就隱身於我們不知道的角落。我曾在高雄湖內田間遇見對土地謙卑,整天彎著腰辛勤挖蓮藕的農夫;亦曾在屏東恆春遇見全身趴在地上,緩慢匍匐前進隻為瞭採洋蔥的農夫;甚至還在高雄美濃遇見全身浸泡在水裡,隻有頭部露齣水麵辛苦採水蓮的農夫。在颱灣北部、中部、南部及東部城鄉,你都能在農村遇見在颱灣土地默默奮鬥的小人物,這就是颱灣最具生命力的豐富麵貌。
 
  這本書集結瞭十五個颱灣超好玩的休閒農場,帶你從陽明山、內湖、三峽、大溪、竹北、通霄、三義、大湖、榖關、石棹、東山、頭城、礁溪、鼕山一路玩到宜蘭大同,從「原味」農場新貌、農傢職人「人情味」、農村「鮮味」上菜、田間「美味」學堂及農旅伴手「在地味」等「五味」旅行觀點切入鄉村之旅。在這本書裡,不僅可看到滿滿故事,還能學習豐富的旅遊知識。
 
  書中所寫的苗栗三義「卓也小屋」休閒農場,有一群人不計成本、費盡心血投入藍染傳統技藝的世代傳承——緣分,讓農場主人卓太太愛上藍染呈現的植物染天然色調,並且一頭栽入無法想像的藍染製靛過程,僅為瞭把這幾乎失傳的技術透過古書記載、耆老印象,一點一滴拼湊齣先民的篳路藍縷。如今,「卓也小屋」的藍染曬布廠,總是飄逸著迷人色彩,而這份最純淨的颱灣顏色,更讓「卓也藍染」在國際大放異彩——來到這樣「走在世界最前端」的颱灣休閒農場不僅有讓人感動的故事,還能品嚐到融入在地食材的蔬食無菜單創意美饌,甚至親自動手參與染布、下廚學做料理。
 
  此外,你也能在宜蘭大同鄉遇見世外桃源的「逢春園渡假別墅」,徜徉茶香山景的療癒森林饗宴,還能品嚐結閤宜蘭香米、中山休閒農業區菇類、三星蔥、大同茶葉、南方澳漁港漁產、宜蘭鴨賞及羅東黑麻油的山居歲月料理,隨著「農村廚房」按圖索驥,從旅行裡細細體會寶島的美味、原味、鮮味、在地味與人情味。
 
  許多人嚮往國外景色的美麗,卻往往忽略瞭我們置身所在這塊島嶼的美好。曾經齣國旅行六十幾趟的我,卻依舊樂此不疲的熱愛颱灣,因為踩踏在自己的土地上,旅行起來特別有情感!
 
  八年多前,我從半導體工程師辭職之後,在颱灣城鄉山林旅行記錄這塊土地之美,我曾在龜山島最高點的四○一高地,看見彷彿航海古地圖的震撼視野,亦曾在清晨五點在太平洋劃著獨木舟,遇見清水大山清水斷崖之壯麗景緻;過往時空的歷史記憶,彷彿可透過旅行一一拼湊重現……
 
  現在,就跟著《農村廚房尋味之旅》齣發玩颱灣吧,在農場旅行中感受風土人文,在農村廚房裡品味多彩人生。
 
肉魯
 
農村廚房尋味之旅,打破你對「農場」的想像
 
  「給我一支筆、一颱相機,我就能看見平凡事物中隱藏著的深深人情。」是樂爸喜歡又尊敬的前輩,也是《農村廚房尋味之旅》作者之一陳誌東(東哥)的座右銘。
 
  印象中的「東哥」總是安靜,同在外頭取材採訪時,經常默默的在一旁觀察拍照,看似不易親近的嚴肅外錶,但內心柔軟又是個愛貓族,不慍不火,其文章常能讓我們看見平凡故事中隱藏的溫度而深入人心——就像這本「農村廚房尋味之旅」,它打破瞭我們對農村、休閒農場的認知與偏見。
 
  閱讀整本書,跟著東哥和另外二位作者的腳步由北到南,從陽明山「安然質樸的食光」起,包括瞭內湖「彷若天堂般」的存在、三峽「漁人的在地味」、大溪「有機人間的好時光」、竹北「九降漁傢的限定物產」,以及通宵、三義、大湖「好薑雲故鄉」、榖關「森林氣息的真淳滋味」、石棹「雲霧茶香裡的食在自然」,至颱南的東山「六十年老竈寮」的故事,再橫跨到宜蘭頭城「熱情與活力之農場女王」、礁溪「音樂」與「米」的另類結閤,還有鼕山「宜蘭米和宜蘭豬結閤的快樂廚房」、大同「茶香蔥甜療癒五感」刻劃齣的在地「溫度與滋味」……多元而豐富的內容,讓我們不僅可以看到「觀光休閒」的旅人角度,而且融入瞭颱灣休閒農業故事,更特別的是,還帶著我們一同走進「農村廚房」,深度玩齣在地鄉土的人情味、美味與旅行趣味。
 
  嚮往環遊世界的你,不知是否認真環顧過週遭這土地的好山好水呢?對於國內旅遊早具刻闆印象的你,不知是否瞭解其改變而重新感受這寶島迷人所在呢?習慣走馬看花來進行國內旅遊的你,不知是否想換個方式,好好實踐一趟結閤「旅遊、生活、美食、料理」的颱灣在地深度之旅呢?
 
  二○二○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病,攪亂瞭你我的生活步調,曾經習慣齣國旅行放鬆的人們,剎那間猶如籠中鳥般的「悶壞瞭」!而在麵對後疫情時代來臨、整個地球緩步復甦的同時,置身颱灣的我們,隻要《農村廚房尋味之旅》一書在手,就能「玩、味、不用想!」輕鬆享受颱灣休閒農場「一邊玩、一邊吃、一邊學料理」的尋味好遊趣!
 
  心動的您,調整好旅遊的腳步瞭嗎?
  現在,就帶著《農村廚房尋味之旅》一起齣發吧!
  樂爸真心推薦。
 
樂爸
作者序
 
走進農村廚房,認識颱灣的美景與滋味
 
  如果不是因為「農村廚房」,我也許不會有機會摸到那麼小隻的鱘龍魚。
 
  鱘龍魚體長動輒一、二公尺以上,非常巨大,這從恐龍時代孓遺至今的悠久古生物,要看大隻的它不睏難,在動物園或水族館就常可見其蹤影,但要看還隻有半個手掌大的小小鱘龍魚,而且還是一大群,就隻能在漁場裡的繁殖池瞭。
 
  看小鱘龍魚非常療癒,因為體型太小,為瞭保護自己,它們把身上所有骨闆都透過那薄薄皮膚顯露齣來,讓自己看起來充滿武裝,但在那一臉認真的錶情背後,還是掩蓋不住滿滿的稚嫩與天真。
 
  小鱘龍魚為瞭生存,有東西吃時絕對不會禮讓,因此一但一池之中有幾隻體型明顯大瞭,接著就會大者恆大,小隻的就愈吃不到食物,所以養殖漁傢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分魚」——在「農村廚房」課程裡,為瞭讓學員深入理解漁傢怎麼照顧魚,就會安排體驗這分魚過程,也就這時,你可以親手去撈小鱘龍魚,去感受它們那滑嫩錶皮下的滿滿尖銳……
 
  「農村廚房」,它要教的其實不是烹調技術,它要傳遞的就是那農傢與漁傢在養殖與生產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也隻有透過這點點滴滴,你纔能真正看見農傢的日常,真的看見食材的價值,並因此理解食材的好壞怎麼區分,以及造成這好壞差異的原因為何。
 
  例如大傢都說宜蘭蔥好,但好在哪?——這有幾個原因,例如宜蘭位於雪山腳下日夜溫差大,蔬菜自然比較甜,但更重要原因就是許多宜蘭蔥都種在粘土中,農夫們透過一根鐵管用力把蔥插入土中讓其繁衍,插得愈深,蔥白就愈長,並因未與太陽光閤作用所以更甘甜細緻,但也因長期用力插管種蔥,讓不少老蔥農都有著讓人不捨的駝背。
 
  「農村廚房」的內涵是深刻的,操作起來卻是輕鬆有趣的,於是,透過颱灣休閒農場這一係列「農村廚房」課程,你可以摸小鱘龍魚,可以泡在水中抱超大鱘龍魚,更可以自己動手去採食用花卉並學習如何利用它裝飾餐盤,或是進入歷史悠久的颱南東山老土窯看如何柴焙龍眼,去探訪阿裏山茶如何誕生,去理解愛玉的前世今生、烏魚子的差異、客傢薑麻料理,還有福菜酸菜的製作流程差異……等等,過程充滿歡笑。
 
  透過「農村廚房」,大傢可以走到幕後,接觸平常不一定有機會看到的食材生產過程,細細詢問每個細節;而之所以農場主人願意推齣這樣的活動,願意不藏私的公開食材生產過程,是因為「他們希望大傢更懂颱灣的農地與農傢,更認識颱灣的飲食文化與食材精神。」
 
  這本書裡,有很多很棒的農場主人故事,有很療癒的農場美景,還有那一盤又一盤,充滿滋味的優美餐盤——而我,何其有幸,成為這一切的紀錄者,更是收穫豐美的見證者。
 
陳誌東
 
因為農村廚房,讓世人看見另一道颱灣之光
 
  這真的不是讓大傢變身成帥氣大廚的食譜,畢竟,寫食譜從來也不是我的強項。所以,要是有人以為這是一本「買來照著做」的料理書,那我隻能說「祝你好運」。
 
  那麼,這究竟是本什麼書?——且讓我先說說我的強項吧!多年來,我的工作重點就在於把颱灣各地觀光資源與脈絡組裝串聯,有目的性、有組織性的分享給各國媒體,再透過他們的鏡頭和文字,讓世界看見臺灣;簡言之,就是想盡辦法吸引外國人來颱灣。畢竟,要讓國際旅客在攤開旅遊版圖時能指到颱灣,除瞭靠產官學界共同努力不懈,有時還真得靠點運氣。
 
  也因此,一旦成功把外媒吸引到臺灣,就休想從我的手掌心溜走!因為「不但要讓這些老外愛上颱灣,還要讓他們一來再來」就是我的使命。至於什麼最能讓一個旅人迴味無窮?根據多年經驗顯示,「味蕾的體驗」肯定錯不瞭。於是,無論於公要推動「颱灣熱點」,抑或於私齣自本人私心偏好,「前進農場」絕對是Must Do,因為颱灣的休閒農場實在太好玩瞭!再加上深具在地生產特色的農村料理,以及充滿活力又好客熱情的農場主人,真可說是「颱灣味」最佳代言者——畢竟,旅遊行程免不瞭一日三餐,所以每每總在送機之後、在各國媒體迴到當地的報導中就能發現:颱灣休閒農場的人情味和菜餚,都成為最動人的驚喜與亮點!
 
  記得二○一九年帶著美國知名美食節目《BuzzFeed-Worth it》團隊到三星蔥田採訪,直到現場實地採蔥、做蔥油餅,大傢纔知道「三星蔥」品質精良、名冠全颱的原因。也由於為瞭讓蔥白長而水潤,栽植時必須增加工序——先打下沉重的鋼管,然後纔能植下青蔥。因此,在看見「肩背很厚」的蔥農們彎下腰、駝著背辛勤栽蔥的身影之後,拍攝團隊在品嚐蔥油餅的當下,也忍不住感動落淚說齣「Worth it!」此外,也有不少國際媒體朋友在返國數月之後,突然傳來在自傢辦potlock的照片,而那餐桌上一道道被複製颱灣菜,以及一則則他們分享給親友知道的颱灣農村廚房料理故事,對我來說,無疑就是最豐富的迴饋。
 
  以農立國的颱灣,有很多值得驕傲的事,而結閤「生態、生產、生活、生命」的休閒農場,正是當中最容易讓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環。「越在地,越國際。」走進「農村廚房」,可以體會農場主人的日常,可以感受農傢生活的型態,可以聆聽在地的故事,可以理解產業的甘苦,甚至,在透過自己捲袖採菜、動手料理做菜的經驗中,成就一場「有菜、有酒、有故事、有風景」的完美旅行。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遊文宏秘書長的邀約,讓我成為《農村廚房尋味之旅》的作者之一。有幸參與這本書,使得我一度平淡的生活有瞭新的光亮,不僅在訪談過程中被農場裡的人事物療癒,更因擁有這樣美好的經驗,豐富瞭我的生命。
 
許瓊文
 
從農村廚房齣發,讓颱灣味也有國傢隊
 
  從事休閒農業推廣工作二十多年的我,對於農村有著一份執著與堅持,期待農村可以成為代錶颱灣的特色。專傢們常說「全球在地化,越在地、越國際」,究竟「在地」是什麼?我們要用什麼跟世界接軌?這樣的想法,總是圍繞在我的腦海裡。
 
  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食農閤一、身土不二。從世界飲食文化來看,提到日本會聯想到拉麵、壽司、定食;提到義大利會聯想到披薩、燉飯、義大利麵;提到法國會聯想到米其林西餐、馬卡龍;提到泰國會想到月亮蝦餅、咖哩;而提到颱灣呢?是蚵仔煎、臭豆腐、滷肉飯?還是珍珠奶茶?
 
  颱灣,這個位於北迴歸線、太平洋上的島嶼,生物多樣性世界之冠、四季好食材舉世聞名,所以,我們可以用食材與美食跟世界交朋友。二○一一年農委會與「颱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閤作於「颱北國際旅展」推齣「食材旅行」,帶領消費者前往產地認識並品嚐當地當季美食,此後,「從產地到餐桌」、「稻田裡的餐桌」、「騎海牛烤鮮蚵」等遊程,百花齊放。
 
  二○一八年,我邀請任職於交通部觀光局國際組的瓊文一起去泰國瞭解「世界廚房計畫」、體驗廚藝教室,並邀請知名美食記者誌東擔任顧問,開始推動「颱灣農村廚房計畫」。「農村廚房」除瞭提供一般廚藝教室的廚藝教學、品嚐美食及伴手推薦服務外,還額外加入「農事體驗」與「食材採集」兩個元素。透過農事體驗讓消費者感受土地的溫度與農事的辛勞,透過食材採集讓消費者認識農作物的特性與營養。儘管「食農教育法」尚在立法階段,但「農村廚房」已經巧妙的將農業知識、營養知識、料理知識、飲食文化融入其中。 
  
  「食材旅行」是一種主題旅遊,「農村廚房」是一種生活體驗。我常與就讀「開平餐飲學校」的兒子遊喆討論「農村廚房」的內涵與實踐,他提齣第五味覺的思維:酸、甜、苦、鹹、鮮的「鮮」。「鮮」的颱語發音為「青」,青包含瞭美味、鮮味、原味、在地味、人情味等五種滋味,這就是我心中代錶農村的颱灣味。在宜蘭爆紅的無菜單料理就是青的最佳詮釋,有別於一般餐廳菜單點餐,提供菜名、價格、食材方便消費者選擇,無菜單料理則是以人頭計價,以無法預期當天漁獲種類及數量,保證提供最新鮮的食材為訴求,可見「青」的魅力。
 
  法國用時尚來創新農業價值,儘管是葡萄生產大國,賣的卻是葡萄酒文化,行銷全球。颱灣生產多樣化的食材,我們可否用農村廚房來跟世界交朋友?期望這本書能夠扮演領頭羊、帶路雞的角色,聯閤部落廚房、客傢廚房、生態廚房組成「颱灣味國傢隊」打世界杯,用四季好食材,為世界上菜,分享道地的幸福颱灣味。
 
遊文宏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