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家具設計史 (電子書)

丹麥家具設計史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多田羅景太
图书标签:
  • 丹麥家具
  • 斯堪地納維亞設計
  • 家具設計史
  • 設計史
  • 北歐風格
  • 現代設計
  • 20世紀設計
  • 丹麥設計
  • 電子書
  • 家居設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丹麥家具設計史,
  帶領讀者輕鬆瞭解丹麥家具設計
  從卡爾.克林特奠定基礎的萌芽期(1910~1930年代)、
  黃金期(1940~1960年代)、衰退期(1970~1990年代中期)、
  再肯定期(1990年代中期以後)至現代的變遷。

  〔各章重點〕
  CHAPTER 1
  介紹與丹麥有關的基本知識,以及設計廣為融入丹麥的背景因素等

  CHAPTER 2
  概略解說丹麥家具設計從維京時代至現代的變遷
 
  CHAPTER 3
  介紹漢斯.J.韋格納、芬.尤爾等活躍於黃金期的設計師生平與實績

  CHAPTER 4
  介紹支援家具設計師與建築師創作活動的主要家具職人與製造商

  CHAPTER 5
  解說丹麥家具設計從衰退期走向再肯定期的經過,並且介紹目前活躍中的設計師之創作活動與想法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丹麥家具設計史 (電子書) 的详细图书简介,内容涵盖了丹麥家具設計的歷史脈絡、風格演變、關鍵人物、設計哲學以及其在全球的影響力,但不包含您所提供的書名本身: --- 當代設計的永恆經典:北歐美學與功能主義的完美交響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二十世紀以來,以精湛工藝和人文關懷著稱的斯堪地那維亞設計浪潮,特別聚焦於其家具設計領域的發展軌跡、核心理念及其在全球範圍內所產生的深遠影響。這不僅是一部設計史的梳理,更是一場關於空間、材料與人體工學的哲學思辨之旅。 --- 第一部分:歷史的奠基與現代性的萌芽(1900s - 1940s) 本書伊始,將追溯北歐設計哲學的根源,探討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工業化進程與本土傳統藝術運動之間的張力與融合。在這一階段,設計師們開始意識到,設計不應是少數精英的特權,而應服務於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 A. 民族浪漫主義的餘暉與轉向: 我們將考察早期手工業的復興運動,特別是強調天然材料和精細手工的傳統技藝,如何為後來的極簡風格提供了紮實的工藝基礎。從手工藝大師們對木材紋理的極致尊重,到對地方材料的依賴,這些早期的探索奠定了北歐設計區別於其他歐美設計流派的獨特語彙。 B. 現代主義的引進與在地化: 隨著國際現代主義思潮席捲歐洲,設計界開始接觸包浩斯(Bauhaus)和國際風格的理性主義。本書將細緻分析,設計師們如何巧妙地將現代主義的簡潔線條、功能至上原則,與北歐特有的溫暖質感、對於自然光的珍視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更具親和力的“溫和現代主義”。早期設計師們在解決住房短缺、提高公共空間舒適度方面的實踐,為後續的黃金時代鋪平了道路。 --- 第二部分:黃金時代的確立與風格的成熟(1950s - 1970s) 二戰後的重建時期,成為了斯堪地那維亞家具設計的決定性時刻。國際社會對其設計的認可度達到頂峰,其簡潔、實用且美觀的風格,成為了全球中產階級理想生活的代名詞。 A. 國際舞台的突破: 深入剖析米蘭三年展(Triennale di Milano)等國際展事,如何成為展示這些創新成果的關鍵窗口。闡述設計師們如何運用新材料(如層壓膠合板、模壓塑料)與傳統優勢(樺木、橡木)進行大膽實驗,使家具生產從手工走向半工業化,從而實現了設計的普及化。 B. 核心設計哲學的深化: 本部分將重點解析「形式服從於功能」的原則在北歐語境下的獨特詮釋。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即家具必須在視覺上令人愉悅,在使用上舒適自然。對人體工學的細膩考量,體現在每一條弧度、每一個接合處的處理上。討論那些定義了時代的標誌性作品,分析它們如何通過精準的比例和對稱的韻律,傳達出一種寧靜而持久的美感。 C. 關鍵設計師群像: 本書將以專章介紹那些引領風騷的設計巨匠。通過對他們設計語彙的比較研究,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設計師如何以各自獨特的方式詮釋同一核心理念。從專注於有機形態和極致工藝的大師,到側重於模組化和批量生產的先驅,他們共同構建了這一設計流派的豐碑。 --- 第三部分:演變、挑戰與全球化影響(1980s - 至今) 隨著全球設計環境的變遷,這一傳統設計流派也面臨著來自後現代主義、極簡主義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挑戰與融合。 A. 對極簡主義的再定義: 探討在後工業時代,面對全球化消費主義的衝擊,設計師們如何堅守自身的設計倫理。面對新的材料科技和環保意識的崛起,設計風格在保持其標誌性簡潔的同時,也展現出更靈活和多樣化的面貌。 B. 可持續性與材料創新: 詳盡闡述當代設計師如何將環保理念融入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從負責任的採伐、廢料的再利用到家具的耐用性設計,探討這一設計領域如何成為“慢設計”和“永續設計”的典範。分析生物基材料、回收金屬等新興材料在當代家具中的應用趨勢。 C. 文化符號與國際傳播: 本部分聚焦於該設計風格如何超越其地理邊界,成為一種全球通用的美學符號。分析其如何在商業空間、公共設施乃至數字介面設計中得到體現,探討其對全球家居市場的持續影響力。本書將揭示,正是對材料的誠實、對細節的執著以及對使用者的尊重,使得這些設計作品能夠超越時代的審美更迭,持續散發魅力。 --- 結語:永恆的設計課 本書結尾將總結這一設計流派的核心價值:對優質生活的追求,而非對浮華的追逐。它提供了一種面對紛繁世界的清晰視角,證明了偉大的設計始終根植於對人類真實需求的深刻理解。對於研究工業設計、室內裝飾,或僅僅是尋求家中寧靜氛圍的讀者而言,這部著作提供了豐富的視覺範例和深刻的理論基礎。 --- 本書特色: 豐富的案例研究: 穿插數百張高清的歷史圖片與當代攝影作品,詳解經典設計的結構與細節。 深度訪談摘錄: 引用了多位設計界健將的珍貴口述歷史資料。 技術與美學的結合: 不僅關注“看起來如何”,更深入探討“是如何製造的”。 這不僅是歷史的記錄,更是對未來設計方向的啟示。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丹麥地圖
書中人名 中文與丹麥文對照表

CHAPTER 1 丹麥是設計王國?
具備「協作意識」,設計出讓民眾生活得更加舒適的社會

CHAPTER 2 丹麥現代家具設計的發展過程
從維京時代開始,經歷萌芽期、黃金期、衰退期後,1990年代中期又進入再肯定期

◎丹麥主要設計師的生卒年〔年表〕

(1)丹麥家具設計的起點至萌芽期
(2)奠定黃金期基礎的卡爾.克林特
(3)家具師公會舉辦的展覽,是形成黃金期的主要因素之一
(4)於黃金期將優質家具推廣給一般民眾的FDB Møbler
(5)於黃金期為銷售做出貢獻的Den Permanente
(6)從黃金期的終結至衰退期
(7)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邁入再肯定期

CHAPTER 3 在黃金期大放異彩的設計師與建築師
克林特、莫根森、韋格納、雅各布森、芬.尤爾等人創造出眾多的名品

◎活躍於黃金期的設計師與代表家具〔年表〕
◎活躍於黃金期的設計師之間的關係〔關係圖〕

丹麥現代家具設計之父 卡爾.克林特
有學者風度的設計師 奧萊.萬夏
改變庶民生活的理想主義者 博格.莫根森
爐火純青的精湛技藝 漢斯.J.韋格納
多才多藝的完美主義者 阿納.雅各布森
獨到的審美眼光 芬.尤爾
無與倫比的感受性 保羅.凱爾霍姆
丹麥現代家具設計界的異類 維諾.潘頓
丹麥家具設計界第一夫人 南娜.狄翠爾

活躍於黃金期的其他設計師
劃時代的系統壁櫃「皇家系統」 保羅.卡多維斯
隱藏的名作「AX椅」 彼得.維特&奧爾拉.莫爾高-尼爾森
J. L. Møller的創始人 尼爾斯.奧托.莫勒
編輯《mobilia》雜誌的女性設計師 葛麗特.雅克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買過他的椅子 伊普.柯佛德-拉森
師從芬.尤爾 阿納.沃達
實踐克林特的教導 凱.克里斯坦森

CHAPTER 4 支援設計師的家具製造商與家具師們
正因為有名匠與技術力高的製造商在背後支援,丹麥的名作家具才能誕生

◎主要家具製造商與設計師、建築師之間的關係〔關係圖〕

(1)由家具師手工製作的家具工坊
由家具師手工製作的家具工坊
A.J.艾佛森工坊
約翰尼斯.漢森工坊
尼爾斯.沃達工坊
雅各布.克亞工坊
魯德.拉斯姆森工坊
PP Møbler

(2)在家具工廠生產家具
家具工廠
FRITZ HANSEN
腓特烈西亞家具
Carl Hansen & Søn
GETAMA
France & Søn
Onecollection

CHAPTER 5 現在的丹麥家具設計
年輕設計師的活躍與新品牌的登場

◎第5章介紹的主要設計師與代表家具〔年表〕

(1)擺脫衰退期的低迷
(2)1990年代以後,丹麥家具捲土重來
(3)仿冒品產業的出現與對策
(4)目前活躍中的設計師們

卡斯帕.薩爾托&湯瑪士.西格斯科
塞西莉.曼茲
湯瑪士.班森
希伊.威林&古蒙德.路德維克

年表
參考資料&圖片出處
後記

COLUMN
每一位國民都是丹麥隊的隊員
「家具師公會展」參展家具使用的木材
家具迷必逛的博物館
丹麥的照明設備製造商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114534
  • EISBN:978986511702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4.3MB

图书试读

前言

  一聽到丹麥,各位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是小時候聽過的安徒生童話?美人魚雕像?還是前幾年在日本開設主題樂園的樂高積木?相信大多數的人都依稀知道這是一個位在歐洲的小國家,但對這個國家卻沒什麼具體明確的印象。

  除了上述的例子之外,還有幾樣跟丹麥有關的東西已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當中。例如:口感酥脆又美味的丹麥麵包(Danish pastry)。「Danish pastry」的意思就是「丹麥的糕點」,在丹麥則稱為「Wienerbrød」,這是從維也納傳過來的麵包,很受當地人的喜愛。這種麵包在丹麥經過改良後流傳到世界各地,最後才成了一般人所熟悉的丹麥麵包。

  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的無線通訊技術標準「Bluetooth(藍芽)」,也跟丹麥有點關係。這項技術其實是鄰國瑞典的愛立信公司(Ericsson)研發出來的,不過Bluetooth這個名稱,正是源自於10世紀奠定丹麥王國基石的國王――哈拉爾一世(Harald Gormsson)的綽號「藍牙王」。

  本書介紹的丹麥家具,近年來也廣受日本人愛用。「北歐設計」一詞,可以說已深植在日本民眾心中了吧。其中丹麥的家具設計,更是比北歐的其他國家還要受歡迎。為什麼丹麥家具這麼受歡迎呢?這要從幾百年前的歷史背景說起,除此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因素,例如丹麥非常積極培育製作者與設計師。

  本書循著設計師與製作者的活動軌跡,詳細解說丹麥家具的發展過程,除了1940年代~1960年代丹麥現代家具設計的黃金期外,也會介紹1910年代~1930年代卡爾.克林特奠定基礎的萌芽期、1970年代~1990年代中期的衰退期、1990年代中期以後的再肯定期,以及現在的流行趨勢。另外,設計師之間的師徒關係,以及家具師、製造商與設計師之間的關係等等也都有所著墨。以下是本書各章的重點。

  CHAPTER 1
  介紹與丹麥有關的基本知識,以及設計廣為融入丹麥的背景因素等等,這類有助於瞭解家具設計史的內容。

  CHAPTER 2
  概略解說維京時期至現代,丹麥家具經過了什麼樣的變遷。

  CHAPTER 3
  介紹卡爾.克林特、漢斯.J.韋格納、芬.尤爾等等,多位活躍於黃金期的設計師生平與實績。

  CHAPTER 4
  介紹支援家具設計師與建築師創作活動的主要家具師與製造商。

  CHAPTER 5
  解說丹麥家具設計如何從衰退期走向再肯定期,並且介紹卡斯帕.薩爾托等目前活躍中的設計師之創作活動與想法。

  衷心期盼本書能幫助各位,對丹麥家具設計有更進一步的瞭解。請跟著我一起看到最後吧!
 
多田羅景太

用户评价

评分

哇,這本《丹麥家具設計史(電子書)》光是書名就讓我對它充滿了好奇與期待!我最近剛好在整理我的書櫃,突然意識到在台灣的設計圈,我們好像總是習慣性地將焦點放在歐美主流的幾個設計強國,丹麥這個北歐國家的設計精髓,雖然偶有耳聞,但系統性的介紹真的少之又少。這本書如果能紮實地梳理出從早期手工藝到戰後包浩斯影響下的黃金時代,再到當代如何應對永續發展與數位製造的演變,那對我來說絕對是一份無價的資源。特別是關於那些經典設計師,像是漢斯·維格納(Hans J. Wegner)或阿恩·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的作品,我總覺得光看圖片賞析是不夠的,我更想深入了解他們當時的創作背景、對材料的極致追求,以及丹麥獨有的「Hygge」(舒適、愜意)哲學是如何融入他們的椅子、燈具和空間美學之中。我期待這本電子書能提供豐富的圖文對照,或許還能有不同時期設計風格的演變圖表,讓讀者能像走進哥本哈根的設計博物館一樣,清晰地看到一條貫穿數十年的美學脈絡。對我這種對北歐生活方式情有獨鍾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過於純粹的設計史教科書。

评分

這幾年台灣的室內設計圈吹起一陣「永續」與「極簡」的風潮,而丹麥設計,無疑是這兩大趨勢的早期實踐者。因此,我對這本《丹麥家具設計史(電子書)》的期待,很大一部分聚焦在它如何處理設計的「時代性」與「前瞻性」。我希望它不只是停留在回顧那些在現代美術館裡陳列的經典作品,更應該探討,當年的設計師們在面對材料短缺、環境變遷時,是如何抱持著一種極度務實和對自然謙卑的態度進行設計的。例如,他們對實木的選擇與處理,對功能性遠超過裝飾性的堅持,這些在今天看來簡直就是綠色設計的典範。如果書中能加入當代丹麥設計師如何承襲並轉化這些核心價值,面對新的環保法規和全球化挑戰的案例分析,那就太棒了。我非常期待能看到那種「歷史的連貫性」,理解丹麥美學並非一蹴可幾,而是建立在數十年如一日對品質和倫理的堅守之上,這種深層次的文化探討,對於我們正在努力轉型的台灣設計產業,無疑有著極為重要的啟發意義。

评分

說真的,在台灣市場上找一本關於丹麥家具設計的專門著作,深度和廣度往往難以兼顧。很多時候,市面上的設計書籍更像是圖錄,精美圖片多,但背後的故事和理論支撐卻顯得單薄。我最希望這本電子書能夠跳脫出僅僅介紹「明星產品」的窠臼,而是能深入剖析丹麥設計之所以能夠享譽全球的內在邏輯。這不僅僅是關於線條的優美,更是關於他們如何將實用性、人體工學與美學完美融合,並且將這些高品質的設計平民化、融入大眾生活。我很好奇,在那個資源相對有限的環境下,他們是如何發展出那種對木材的精湛掌握和對結構的創新思維的?電子書的形式或許能帶來一些傳統印刷品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是否能加入一些互動式的環節,例如3D模型展示某些複雜結構的榫卯細節,或是提供不同設計師作品的年代比較工具。如果內容能做到這樣有系統、有細節,並且語氣上能夠以一種親切、不說教的方式,引導讀者去理解「丹麥製造」背後的精神,那這本書無疑會成為我案頭上最常翻閱的參考資料,絕不只是曇花一現的設計熱潮讀物。

评分

身為一個偶爾會接觸設計媒體的朋友,我接觸過不少國外設計資訊,但坦白說,中文世界裡對於北歐,特別是丹麥設計的歷史敘事,常常顯得零散且片面。很多時候,讀者對丹麥設計的印象可能只停留在幾個國際大牌的專賣店,那種美則美矣,卻缺乏歷史縱深感。我強烈期盼這本電子書能提供一個極為完整的時間軸,從戰後重建時期,設計如何承擔起提升國民生活品質的社會責任,到中間如何與國際浪潮碰撞融合,最終形成一套獨樹一幟的風格體系。尤其想知道,在丹麥那種高稅收、高度社會福利的環境下,設計師與製造商之間的合作模式是怎樣運作的?這種社會結構如何反饋到家具的價格定位和普及程度上?如果電子書能夠梳理清楚這些社會、經濟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丹麥設計的獨特性,而不僅僅是展示漂亮的照片,那它就成功地從一本「設計史」升華為一本「設計文化與社會學」的入門讀物,這對我這個對文化脈絡特別敏感的讀者來說,價值簡直是爆炸性的提升。

评分

我對電子書這個媒介的載體特性也抱持著一種期待。如果這本《丹麥家具設計史》只是把紙本書的內容掃描放上去,那真的是太可惜了!我希望它能充分利用電子書的優勢來強化學習體驗。例如,在介紹一些複雜的曲線或結構時,能不能提供動態演示,讓我們能從不同角度觀察設計師是如何處理三維空間的?或者,針對那些經典作品,如果能連結到相關的紀錄片片段或設計師口述歷史的音頻,那簡直是神來之筆。台灣的設計愛好者普遍習慣透過網路獲取資訊,如果這本書能夠做到「圖文並茂」之外,還能做到「多媒體互動」,我想它會迅速成為業界和學術界熱烈討論的對象。我不是要求它變成一個遊戲,而是希望它能將原本需要透過大量文字描述才能理解的抽象概念,透過視覺化和互動化的方式更直覺地傳達給讀者,讓學習歷史的過程變得更加引人入勝、毫不枯燥乏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