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數位科技概論與應用[歷年試題+模擬考][升科大四技] (電子書)

111年數位科技概論與應用[歷年試題+模擬考][升科大四技]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甄帥
图书标签:
  • 數位科技
  • 科技概論
  • 升科大
  • 四技
  • 歷年試題
  • 模擬考
  • 電子書
  • 資訊科技
  • 111年
  • 考試準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千華數位文化出版
書號:4G461111

◎整合相關考題,熟悉各種出題情境
◎十回模擬試題‧增加實戰經驗
◎收錄近年試題‧名師重點解析

本書依據108課綱編寫,特別為參加統測的同學設計一系列的題目,包含主題式實力加強題庫、全範圍綜合模擬考及近年試題彙編,全新編寫適合新課綱素養的各類題型,讓本書不僅提供完整的考試題型,而更加豐富、靈活,讓你面對多變的考題,也能游刃有餘。如能仔細練習這些題目,必能熟悉各種出題情境,迅速解題獲得高分。希望藉由本書的題目,能讓同學在升學考試方面得到助益。

數位科技概論與應用的範圍太廣,所以有很多不同的名詞需要熟記,而且數位科技概論與應用是一門日新月異的科學,隨時都會有新的名詞出來。要特別注意一些容易混淆的縮寫簡稱,像是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 簡稱GPS)、UPS不斷電系統(Uninterruptable Power Supply,簡稱UPS)及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雖然只差一個英文字母,但所指的東西卻完全不同。但是同學們不用害怕,考試不會考太艱難又不常見到的單字,只需要將常見的名詞記住,相信就可以駕輕就熟。

數位科技概論與應用中的硬體架構算是必考的題目之一,硬體指的就是看得到摸得到的東西,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時候只要我們多去使用,就可以知道書本上指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加深自己的印象,還有硬體的規格一定要很清楚,像是CPU 2.5GHz指的是CPU的時脈,硬碟的容量可以用MB、GB或是TB來計算等。

在軟體方面,最常考的是微軟所出的應用軟體,不管是在作業系統Windows系列,或是文書處理軟體像是Word、Excel等都是必考題,這些應用軟體不只在考試的時候相當重要,在之後就業也是必備的技能之一,要熟悉這些軟體就是要常去使用,多去學習,這樣才可以知道像是貼上檔案要用鍵盤中的Ctrl+V,Excel中的Average函數是用來算平均值等這些功能。

在數位科技概論與應用中,程式語言算是比較艱難的一部份,常考的題目以BASIC為最大宗,所以同學想要在程式語言部份拿高分,必須要深入去了解一些關於程式的定義,像是IF的架構、DO While ..Loop怎麼用等。

近代科技最大的突破大概就是網際網路的普及了,因為網路改變了我們許多生活的習慣,也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這部分在數位科技概論與應用裡會不斷的更新,像是網路搜尋引擎、電子商務等等都需要好好的研讀,多上網體驗一下書本中的知識就可以將知識烙印在腦海中。

110年考題分析與未來準備方向
110年統測試題,工程與管理類出題較平均,電腦硬體知識與電腦網路應用為命題重點,其他章節出題平均。如第42題「以Google搜尋引擎為例」為較生活化的考題,第34題則為過時之考題,因考點為傳統之CRT螢幕。

110年商業與管理群試題難度較高,偏向基本程式設計與電腦網路應用,需徹底了解才好拿分。
從明年起,108課綱「計算機概論」即改為「數位科技概論與應用」,課綱刪去了電腦硬體知識與程式設計,增加了網路應用單元,其中電子商務就佔了兩章,建議111年的考試準備應朝這方向準備才能獲取高分喔!
數位科技與未來趨勢:一窺現代資訊世界的奧秘 書籍主題: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深入且與時俱進的數位科技概論,聚焦於當前資訊技術的核心概念、關鍵技術的原理、以及它們在不同產業與生活層面的廣泛應用。我們將帶領讀者穿越傳統計算機科學的邊界,探索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動力。 目標讀者群: 本書適合所有對數位科技感興趣的個人,無論是準備進入科技領域的學生、尋求知識更新的專業人士,或是希望理解當代社會運作機制的普通讀者,都能從中獲益。尤其適合需要建立紮實數位科技基礎知識,以應對快速變遷的技術環境的學習者。 --- 第一部:數位世界的基石——計算與資訊的本質 本部分將奠定讀者理解所有現代科技的基礎。我們將從最底層的邏輯結構出發,探討數位資訊如何被編碼、儲存和處理。 第一章:從位元到資料結構 二進制與邏輯閘的藝術: 詳細解析布林代數如何構成現代計算的邏輯骨架。探討基本的邏輯運算(AND, OR, NOT, XOR)如何組合出複雜的決策單元。 數據的儲存與表達: 深入淺出地介紹數字、文字(如ASCII與Unicode)、圖像和聲音在電腦中如何被轉換為可處理的二進制形式。探討浮點數運算的精度與限制。 高效能的組織之道: 系統性地介紹核心資料結構,包括陣列(Array)、鏈結串列(Linked List)、堆疊(Stack)、佇列(Queue)以及樹狀結構(Tree)。重點分析這些結構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的優勢與權衡,例如在資料檢索和排序中的效率差異。 第二章:計算機硬體與作業系統概論 處理器的核心機制: 介紹CPU(中央處理器)的架構,包括算術邏輯單元(ALU)、控制單元(CU)以及快取記憶體(Cache)的層級結構。解釋指令週期(Fetch-Decode-Execute Cycle)的工作流程。 記憶體管理與分層: 詳述主記憶體(RAM)與輔助儲存(如SSD和HDD)的工作原理及區別。深入探討作業系統如何執行記憶體保護、分頁(Paging)和分段(Segmentation),以實現多工處理。 作業系統的角色: 將作業系統視為硬體與應用軟體之間的橋樑。分析行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同步機制(Synchronization)和檔案系統(File System)的設計哲學。 --- 第二部:連接世界的網路與通訊 數位科技的巨大威力,很大程度上源於全球無縫的連接。本部分專注於網路架構、通訊協議及其安全防護。 第三章:網路架構與通訊協定 TCP/IP協定族群的深度剖析: 詳盡解構網路模型(OSI與TCP/IP模型),專注於IP定址(IPv4/IPv6)、子網路劃分(Subnetting)的概念。 網際網路的核心服務: 探討DNS(網域名稱系統)如何將易記的網址轉換為機器可讀的IP位址。深入分析HTTP/HTTPS協議在Web瀏覽中的作用機制。 無線通訊的演進: 追蹤從早期移動通訊到現代5G技術的發展歷程。討論頻譜、訊號調變與 MIMO(多輸入多輸出)技術如何提升無線傳輸的效率與可靠性。 第四章: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 密碼學的基礎原理: 區分對稱式與非對稱式加密(如AES與RSA)。解釋雜湊函數(Hashing)在數據完整性驗證中的不可或缺性。 網路攻擊的類型與防禦: 系統性分類常見的網路威脅,包括惡意軟體(Malware)、阻斷服務攻擊(DDoS)和社交工程學。介紹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IDS)與VPN等基礎防禦工具。 數位時代的隱私界線: 探討資料生命週期管理、資料匿名化技術(Anonymization)與假名化(Pseudonymization)。分析全球主要的隱私法規(如GDPR的影響力)。 --- 第三部:驅動創新的核心技術:數據、智能與雲端 本部分將聚焦於當前最熱門、最具顛覆性的三大技術領域,探討它們的技術原理與商業化應用。 第五章:大數據與資料庫管理系統 從關聯到非關聯的轉變: 詳細比較傳統關聯式資料庫(SQL)與現代NoSQL資料庫(如MongoDB, Cassandra)的架構差異、適用場景與擴展性挑戰。 大數據的處理框架: 介紹Hadoop生態系統的核心概念,包括HDFS(分散式檔案系統)和MapReduce的計算模型。簡介串流數據處理(如Kafka/Spark Streaming)的必要性。 資料探勘與視覺化: 闡述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資訊的基礎方法。強調資料視覺化(Data Visualization)在溝通分析結果中的關鍵作用,介紹常用的圖表類型及其適用性。 第六章: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概論 AI/ML的核心範式: 區分監督式學習、非監督式學習與強化學習。提供常見演算法(如線性迴歸、決策樹)的直觀理解。 深度學習的崛起: 簡介類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的基本結構。重點介紹卷積神經網路(CNN)在圖像處理中的突破,以及循環神經網路(RNN)在序列數據處理上的應用。 AI在產業的實踐: 探討自然語言處理(NLP)的基礎,以及機器人在工業製造和服務業中的整合趨勢。討論AI倫理與模型偏見(Bias)問題的嚴肅性。 第七章:雲端運算與邊緣運算的對話 雲端服務的三大模型: 深入解釋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和軟體即服務(SaaS)的本質區別與商業模式。探討公有雲、私有雲與混合雲的架構選擇。 虛擬化與容器化的力量: 闡述虛擬機器(VMs)如何隔離資源。重點介紹容器技術(如Docker)相較於傳統虛擬化的優勢,及其在DevOps流程中的關鍵地位。 邊緣運算的興起: 分析為何需要將運算能力從集中式雲端推向數據產生源頭。討論邊緣運算在低延遲應用(如自動駕駛、工業物聯網)中的不可替代性。 --- 第四部:數位科技的未來疆界與跨界融合 本部分探討目前正在發展中、預示著下一波技術浪潮的關鍵領域。 第八章:區塊鏈技術與分散式帳本 區塊鏈的信任機制: 解構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本質,解釋區塊、雜湊鏈接與工作量證明(PoW)或權益證明(PoS)等共識機制的運作。 智能合約的自動化: 闡述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如何透過程式碼自動執行合約條款,並探討其在金融科技(FinTech)中的潛在應用。 從加密貨幣到企業應用: 分析區塊鏈技術如何超越虛擬貨幣,在供應鏈管理、數位身份驗證和醫療記錄存儲中的創新潛力。 第九章:擴展現實(XR)與沉浸式體驗 VR、AR、MR的區分: 清楚界定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和混合實境(MR)的技術差異與使用者體驗。 感測器與互動介面: 探討光學追蹤、動作捕捉技術以及人機互動(HCI)在創造沉浸感中的重要性。 元宇宙的技術堆疊: 綜合前述技術,分析構建持久性、可互操作的數位空間(元宇宙)所需的底層網絡、運算與內容創建技術。 --- 結語:持續學習與技術素養 數位科技的發展速度是指數級的,本書提供的知識框架旨在幫助讀者建立一套靈活的學習機制,使他們能夠持續追蹤和吸收未來出現的新技術。理解這些技術背後的原理,而非僅僅停留在表面應用,是成為未來數位時代駕馭者(而不是被動使用者)的關鍵所在。本書期望激發讀者對技術的熱情,並賦予他們分析和批判新興科技的能力。

著者信息

全國爭相一致推薦千華名師─甄帥、林柏超

著作:
《數位科技概論與應用[歷年試題+模擬考]》(升科大四技)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主題式實力加強題庫 
主題1 數位科技基本概念 
主題2 系統平台 
主題3 軟體應用 
主題4 通訊網路原理 
主題5 網路服務與應用 
主題6 電子商務應用 
主題7 數位科技與人類社會 
主題8 商業文書應用 
主題9 商業簡報應用 
主題10 商業試算表應用 
主題11 雲端應用 
主題12 影像處理應用 
主題13 網頁設計應用 
主題14 電子商務應用 

第二部分 全範圍綜合模擬考 
第1回 
第2回 
第3回 
第4回 
第5回 
第6回 
第7回 
第8回 
第9回 
第10回 

第三部分 近年試題彙編 
102年 商管群 
102年 工程與管理類 
103年 商管群 
103年 工程與管理類 
104年 商管群 
104年 工程與管理類 
105年 商管群 
105年 工程與管理類 
106年 商管群 
106年 工程與管理類 
107年 商管群 
107年 工程與管理類 
108年 商管群 
108年 工程與管理類 
109年 商管群 
109年 工程與管理類 
110年 商管群 
110年 工程與管理類 

解答與解析 
第一部分 主題式實力加強題庫 

主題1 數位科技基本概念 
主題2 系統平台 
主題3 軟體應用 
主題4 通訊網路原理 
主題5 網路服務與應用 
主題6 電子商務應用 
主題7 數位科技與人類社會 
主題8 商業文書應用 
主題9 商業簡報應用 
主題10 商業試算表應用 
主題11 雲端應用 
主題12 影像處理應用 
主題13 網頁設計應用 
主題14 電子商務應用 

第二部分 全範圍綜合模擬考 
第1回 
第2回 
第3回 
第4回 
第5回 
第6回 
第7回 
第8回 
第9回 
第10回 

第三部分 近年試題彙編 
102年 商管群 
102年 工程與管理類 
103年 商管群 
103年 工程與管理類 
104年 商管群 
104年 工程與管理類 
105年 商管群 
105年 工程與管理類 
106年 商管群 
106年 工程與管理類 
107年 商管群 
107年 工程與管理類 
108年 商管群 
108年 工程與管理類 
109年 商管群 
109年 工程與管理類 
110年 商管群 
110年 工程與管理類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204891
  • EISBN:978986520532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7.0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的升學參考書多如牛毛,每一本都說自己是「武林秘笈」,看到最後都快眼花撩亂。不過,這本《111年數位科技概論與應用》的排版風格,卻給我一種蠻「務實」的感覺。它不是那種花俏到讓人分不清重點的設計,而是很直接地把「知識點」和「考題」串聯起來。我特別注意到它在章節切分上,應該是下了不少功夫去對應現行科大統測的命題趨勢。舉例來說,像在講到資訊安全或是網路協定這些章節時,如果能把相關的歷屆試題範例擺在最前面,先讓讀者「感受」到考點的難度與深度,再回頭去看理論闡述,那學習的效率肯定會高出許多。這就像先讓你摸到考題的「骨架」,再用理論去「填充血肉」。我對於模擬考題的真實性抱持著高度期待,因為模擬考的價值不在於「會不會寫」,而在於「時間分配」和「應試心態」的訓練。如果模擬考的難易度設定得跟真實考試相差甚遠,那準備起來就會很空虛。希望這套模擬題能給足我們足夠的壓力測試,讓我們在真正上考場前,就能對自己的實力有個準確的評估。

评分

身為一個準備要從五專體系銜接科大的學生,我對於這種「總結性」的複習用書,簡直是愛不釋手。因為我們在學校裡學的課程內容通常涵蓋範圍很廣,但升科大考試的重點又很精準,很容易出現「學了很多,但考試考的剛好沒讀到」的窘境。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幫我們做了最佳的「篩選」工作。我期待它在「概論」的部分,能夠用最精簡的文字,把那些看似抽象的數位科技概念,轉化成學生容易記憶和理解的圖像化筆記。例如,在解釋二補數運算或是資料編碼時,如果能搭配清晰的圖表輔助,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是很難取代的。另外,關於「應用」的部分,我更希望它能強調跨領域的結合。現在的科技不單純是資訊部門的事,它已經滲透到管理、設計甚至生活層面。如果書中能針對不同科系(例如電子、電機、企管等)可能側重的應用面向,提供不同的解題切入點,那就太神了!這能讓讀者在準備時,更具針對性,避免浪費時間在自己未來科系不太可能考到的細枝末節上。

评分

這本關於數位科技概論與應用的書,光看書名就覺得很有份量,畢竟是結合了歷年試題和模擬考,擺明了就是要幫我們準備升科大四技的嘛!雖然我還沒完全啃完,但光是翻閱目錄,就能感受到編排上的用心。特別是對於那些對電子科技領域還是一知半解,或者基礎比較不穩的同學來說,這種結構化的內容設計,真的是一大福音。我猜測,那些歷年試題的解析部分,應該會針對歷年常考的觀念做深度剖析,而不是單純的解答,這樣才能真正幫助我們理解背後的原理。畢竟,科技日新月異,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理解「為什麼」才是關鍵。我個人比較期待的是,書中對於「數位科技應用」這塊的闡述,希望它能涵蓋到一些時下最新的趨勢,例如物聯網(IoT)、大數據分析在不同產業的實際案例,而不只是停留在教科書式的理論介紹。畢竟,科大的考試,往往會結合產業現況來出題,如果內容太過陳舊,那吸收了也只是考古題的皮毛,對實戰幫助不大。總之,光是這本「武器」的重量感,就讓人覺得準備這次的考試,信心度大增不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成功跨越升學這道門檻。

评分

這本書的厚度光用看的就知道,絕對不是那種淺嚐輒止的入門讀物,它顯然是針對想「拚高分」的學生所設計的終極工具。對於我們這些想在統測中脫穎而出的考生來說,這種詳盡的編排是必需品。我個人比較好奇的是,在解析那些「進階」或「混合型」的考題時,作者會採用哪種思維邏輯來引導我們思考?是偏向學術理論的嚴謹推導,還是偏向工程實務的快速解法?因為在考場上,時間壓力下,快速抓到題目的核心邏輯往往比完全寫出標準答案還重要。如果書中能提供不同的解題捷徑或「陷阱提醒」,那對提升分數的實戰價值就會非常高。另外,我也期待它在電子書介面中,能提供一些額外的「延伸閱讀」或「知識連結」的隱藏功能。比方說,當讀到某個重要的演算法時,如果能點擊連結到更深入的外部資源(當然要是免費且適合高中程度的),那就能在不打亂既有複習進度的前提下,滿足我們對知識的渴望,真正做到「一本書讀通,一本書讀深」。

评分

坦白講,電子書的格式,對於我們這種需要頻繁翻閱和註記的參考書來說,其實有點雙面刃。我希望這本電子書的設計,在操作上能盡量貼近實體書的便利性。例如,在快速跳轉章節、高亮標記重點、以及在註解區輸入個人筆記的功能上,是否足夠流暢和強大?畢竟,讀參考書不只是「看」而已,更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如果它能提供強大的關鍵字搜尋功能,讓我在複習某個特定術語時,可以迅速定位所有相關的理論解釋和考題範例,那無疑是加分。以「數位科技」這個主題來說,裡面涉及的術語非常多,如果搜尋功能做不好,找資料的時間可能會比讀書的時間還長。此外,我很在乎它對歷屆試題的「版本」和「更新」的重視程度。既然標榜是「111年」,那麼它所收錄的試題,最好是涵蓋到最近幾年最新的考試脈絡,確保我們複習的內容不會脫節於最新的考情資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