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宗法─羅盤易理揭秘(中級班) (電子書)

中華民族宗法─羅盤易理揭秘(中級班)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世賢
圖書標籤:
  • 宗法
  • 羅盤
  • 易理
  • 風水
  • 中華文化
  • 傳統文化
  • 命理
  • 玄學
  • 電子書
  • 中級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坊間的羅盤有多種版本,含三閤、三元、玄空…等盤,各門各派論述不盡相同,有些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昊天羅盤(金氏世界紀錄最大羅盤)內容含地盤、天盤、無極盤。其曆卦編易講求「易之圓、經之用」;本門「數術宗」傳授易理邏輯,各圈的曆卦運用皆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為將華人祖先的羅盤智慧得以永續傳承,彙整雲林科技大學推廣教育「易經羅盤研究班」的教學投影片編成《中華民族宗法──羅盤易理揭秘》,基礎班以講授地盤為主,中級班講授天盤、無極盤,教學影片已上傳YouTube,請搜尋/羅盤講座,並對照本書研習,將收事半功倍之效。
《周禮》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由此可知《易經》有三個版本;昊天羅盤採用伏羲八卦(經線兩端陰陽平衡),而非文王八卦(經線兩端陰陽未平衡),羅盤編易「曆卦閤一」就是不外傳的《連山易》和《歸藏易》,而非《周易》。
昊天羅盤「數術宗」的編易數理邏輯如下:
曆的15天=卦的16天。月亮曆,60曆÷4象=15曆;64卦÷4象=16卦。
曆的16倍=卦的15倍。無極盤,60曆×16倍=960曆;64卦×15倍=960卦。
曆的16周=卦的16周。太陽曆,960曆÷60曆=16周天;64卦÷4卦=16周天。
俗雲:「羅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文者,曆也,係時間的四柱(年、月、日、時);地理者,卦也,即磁場的八卦方位(坐嚮),其運用講求曆卦閤一,方知羅盤哲理之奧祕,學習羅盤免背誦,因為曆、卦均詳載於盤麵上,理解後即可體悟易學之妙。
探尋傳統智慧的瑰寶:一部關於《堪輿學概論與實務》的深度解析 本書簡介: 本冊著作,名為《堪輿學概論與實務》,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且深入的視角,去理解和掌握中國傳統堪輿學(風水學)的基本原理、核心概念及其在現代環境布局中的實際應用。我們深知,堪輿學作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其曆史源遠流長,理論體係博大精深,絕非簡單的迷信或玄學,而是一門融閤瞭地理學、天文學、氣象學、心理學以及人居環境科學的綜閤性學問。本書的撰寫,嚴格遵循嚴謹的學術態度,力求剝離曆史沉積中的虛妄成分,專注於還原其科學內核與哲學思想。 全書結構嚴謹,從基礎理論溯源開始,逐步深入到復雜的實踐操作層麵。我們相信,唯有理解其“理”的根基,方能有效運用其“法”的工具。 第一部分:堪輿學的哲學基礎與曆史脈絡 第一章 易學思想與宇宙觀的奠基: 本章詳盡闡述瞭堪輿學賴以生存的哲學基礎——《周易》的陰陽五行學說。我們不會停留於錶麵概念的羅列,而是深入解析“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演化邏輯,揭示八卦所蘊含的時空信息和方位意義。重點講解瞭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剋規律,如何被應用於解釋自然界萬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居環境中的能量流轉。此外,還探討瞭中國古代“天人閤一”的宇宙觀,即人與自然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風水學的核心目的即在於尋求人與環境的和諧共振。 第二章 堪輿學流派的源流與演變: 曆史是理解當下的鑰匙。本章梳理瞭堪輿學自先秦至近代的曆史發展軌跡。重點區分瞭影響深遠的“形勢派”與“理氣派”兩大主流學派的理論側重與方法論差異。 形勢派(巒頭): 強調山川形態、河流走嚮、大地脈絡的直觀考察,即“青龍、白虎、硃雀、玄武”四獸的形體意義。本章會配以大量古代名傢對自然地貌的經典描述範例,使讀者能夠“望而知其吉凶”。 理氣派: 則側重於用數學、天文和易學模型來量化和分析空間能量。我們將詳細介紹其核心工具,如羅盤的結構、層級的意義,以及時間與空間結閤的復雜運算模式。 我們力求公正客觀地評價各流派的貢獻與局限性,引導讀者認識到,最佳的堪輿實踐往往是形勢與理氣相結閤的産物。 第二部分:核心理論工具的剖析與應用 第三章 羅盤的結構、原理與基礎解讀: 羅盤,作為堪輿師的“眼睛”和“大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章將進行極其細緻的解構。我們將拆解羅盤的每一層天池(磁針部分)和每一層盤綫(刻度層),詳細闡述二十四山嚮、九宮八卦、六十四卦、三元九運、二十八星宿等要素在盤麵上的布局邏輯。 重點在於解析“層層遞進”的解讀方法。例如,如何通過第一層卦象判斷環境的大緻能量性質,再通過第三、四層的天乾地支配閤,鎖定更精準的吉凶方位。本書將提供清晰的圖示和口訣,幫助初學者快速掌握羅盤的定嚮與讀數技巧,避免傳統教學中晦澀難懂的口訣陷阱。 第四章 巒頭(形勢)的精細觀察法: 形勢派的觀察絕非粗略掃視。本章聚焦於如何像地質學傢一樣觀察地貌。內容涵蓋: 1. 龍脈的識彆: 如何確定來龍(來勢)、入首(結穴的最後一步)、父母山、兄弟山等關鍵節點。 2. 砂水的辨析: 區分“有情水”與“無情水”,“護砂”與“擋煞砂”,以及水流在不同位置對財運、健康的影響。 3. 水的吉凶判斷: 水法的重要性,如“玉帶環腰”、“迴頭望主”等經典形態的識彆與應用原則。 4. 建築選址的考量: 結閤現代建築對地基穩定的要求,如何將傳統“藏風聚氣”的理念轉化為實際的選址標準。 第三部分:理氣實戰——環境能量的量化分析 第五章 八宅派與飛星派的辨析與應用: 本部分進入堪輿學的核心運算領域。 八宅派基礎: 作為最古老的理氣方法之一,我們將講解東西四命的劃分、八宅的劃分,以及遊年九星(如生氣、天醫、禍害)在不同方位上的吉凶效應。雖然八宅法相對簡化,但其在民間應用廣泛,故仍需掌握其基本邏輯。 三元九運與紫白飛星(玄空大卦): 這是現代風水學中應用最廣泛、理論體係最嚴謹的係統。我們將詳細解析“元旦大運”的交替原理,以及如何根據流年、流月計算“流曜”的進駐。重點闡述如何通過“旺山旺嚮”和“上山下水”的原理,判斷一個建築在不同時間周期內的能量狀態(如旺丁、旺財、健康受損等)。 第六章 陽宅(居住環境)的布局調理: 本章將理論與現代生活相結閤,指導讀者如何優化現代傢居和辦公環境。 1. 大門與客廳的布局: 強調“氣口”的重要性,以及財位、文昌位的確立與催旺方法(不依賴於簡單的放置物品,而是基於能量場調整)。 2. 臥室的宜忌: 探討床位的朝嚮、鏡子和電器對睡眠質量的影響,重點解析“穿堂風”與“橫梁壓頂”在能量學上的負麵效應。 3. 廚房與衛生間的位置調整: 廚房屬火,衛生間屬水,探討其在不同方位對傢庭成員健康和財富的隱性影響。 4. 現代建築的特殊問題處理: 針對高層建築的“穿心煞”、“反弓煞”等問題,提齣基於理氣原理的化解思路,強調“趨吉避凶,不主強行破壞原貌”。 結語:理性認知,實踐齣真知 本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讀者的獨立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堪輿學並非萬能的“靈丹妙藥”,它提供的是一套理解環境能量的思維框架。真正的“好風水”,是順應自然規律,使居住者心境平和,行事順遂,從而在自身努力的基礎上獲得環境的助力。我們鼓勵讀者將所學知識用於觀察、驗證,並始終以理性和科學的態度對待這門古老的學問。通過係統的學習,讀者將能夠從繁復的口訣和玄奧的圖錶中走齣來,真正掌握駕馭環境能量的鑰匙。

著者信息

陳世賢1961年生,先祖「潁川堂」自大陸移居颱灣;其在教育界服務39年,曾任職北港高中、颱灣省教育廳、中國醫藥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因緣際會擔任「中華昊天易經羅盤學會」理事長,與雲林科技大學閤作開授推廣教育「易經羅盤研究班」。
昊天羅盤原不外傳,今能外傳係得自羅經學會創辦人彭暐榮師尊(黃帝156代孫)允諾,冀望將華人祖先智慧得以永續傳承,彙整羅盤推廣教育班的教學投影片編成《中華民族宗法──羅盤易理揭秘》,俾供易學研究之參考。
2004年陪同夫人返江蘇睢寧探親;2018年與江西財經大學研究員宏聞老師赴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進行羅盤文化交流,俾為前中國佛教會長一誠大師圓寂捨利塔選址,祈將華人祖先羅盤智慧發揚光大。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進(四大正位)
第二章進(非四正位)
第三章進(暫厝)
第四章齣
第五章東半球月亮曆圓盤
第六章圓盤(推算練習)
第七章無極盤(上)
第八章無極盤(下)
第九章三閤與通經
第十章天盤(天經地易)
第十一章天盤(天易地經)
第十二章六閤與十二閤(係列圓盤)
第十三章用曆等級
第十四章風水坐嚮
第十五章 960卦曆(驗算)
第十六章 960卦曆(年卦)
第十七章 960卦曆(天闕)
第十八章 960卦曆(16方通經)
第十九章 數術宗(曆卦閤一)
第二十章同曆不同經(同方位30度內)
第二十一章曆卦交時
結語
誌謝
附錄
附錄一. 雲林科技大學推廣教育易經羅盤研究班(中級班)講授大綱
附錄二. 雲林科技大學推廣教育易經羅盤研究班(中級班)教學影片
附錄三. 進(四大正位)
附錄四. 進(非四正位)
附錄五. 正經/圓盤
附錄六. 巽命正經/正經圓盤
附錄七. 防疫之我見
附錄八. 參考網站
附圖
附圖一. 昊天羅盤圖
附圖二. 天闕圖
羅盤揭秘特展~活動照片剪輯

圖書序言

  • EISBN:9789864713028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0.6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