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每個人的書法課:從看懂到會寫,提升素養與美學力 (電子書)

寫給每個人的書法課:從看懂到會寫,提升素養與美學力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曦
圖書標籤:
  • 書法
  • 藝術
  • 文化
  • 學習
  • 素養
  • 美學
  • 字體
  • 技巧
  • 入門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侯吉諒、侯信永、陳丹青、葉曄、鄭俊德、何景窗──盛讚推薦

親近書法正是時候!
以一枝筆,長養心性、修為與氣度;
欣賞萬韆筆墨,滋養當下生活,打開新的世界。

  ◎ 收錄700餘幅全彩圖片,分析歷代名帖,並親自示範書寫、運筆細節,講解學習重點,讓學習與鑒賞同步。
  不論你是零基礎或熱愛書寫,本書將係統化地帶你深入這門藝術!
  ●書法是一把鑰匙,幫助我們打開傳統文化的大門,去嚮古人學習、與古人做朋友;
  ●書法是一麵鏡子,在不同的階段,可以記錄和映照齣那個階段中自己的麵貌和變化;
  ●書法是一門語言,可以將心中所感,透過筆墨來呈現與舒解,古來文人莫不如此;
  ●書法是一門功夫,除瞭磨練技藝外,還包括嚮內的修為,知行閤一,從技藝到生活。 ●書法是一種欣賞,用一種遊戲、欣賞的態度去看待人生,人生也就多瞭一重可能性。

  作者林曦6歲開始學習水墨畫、書法,熱愛寫字,聽到毛筆在紙上的聲音,就覺得與所有煩惱和問題隔絕瞭,讓她很快樂,也在字裡獲得安定和滋養。十年前,她創辦瞭暄桐書畫教室,開始教授零基礎成年人深入書法與傳統。經過十年的積纍之後,她整理自己的教學經驗,將多年來對於書法的思考寫成本書。林曦說:「學習書法不是為瞭使我們成為字比別人寫得好看的人,而是在一遍一遍地與古人最直接的揣摩交流中習得修養、風骨、耐心和趣味。最珍貴的是學會欣賞萬韆筆墨,欣賞這世界裡難得的抽象之美。」

  從瞭解書法、耕耘筆墨前的心態建立、取法經典的方式,到看懂一張字,本書不僅是書法課,更是審美與修養的精進:

  1. 培養心力,保持專注與自律。
  2. 親近傳統文化,打開嶄新世界。
  3. 提升審美觀,體認藝術的多樣性。
  4. 享受傳統文化與藝術的樂趣。

各界好評推薦

  ◎何景窗,書法詩人

  ◎侯吉諒,【侯吉諒書法講堂】創辦人──
  在人們愈來愈少寫字的網路、手機時代,寫書法有什麼用處和好處?本書作者從書法創作、教學經驗中,分享透過書法獲得的心靈美感,是忙碌生活中讓自己沉澱、安靜身心最好的方法。

  ◎侯信永,寫字的力量工作室創辦人──
  某次受邀「青少年暑期成長營隊」演講,那場活動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有位小女生充滿自信地舉起手,告訴我說:「我媽媽說,字如其麵,寫齣漂亮的一手好字,是成為氣質美少女的必備條件!」
  正如同林曦老師所編撰的《寫給每個人的書法課》,帶你一窺漢字書法的奧祕,重溫手寫的老派價值。即便是零基礎的讀者,也能從中領悟淺顯易懂的論述。透過寫字這門修行,更讓你收穫內在美和外在美,提升自我的價值。
  改變自己,從寫字開始,很榮幸能和各位讀者分享這套絕佳的著作,更多精彩的內容,等著你一起來探索!

  ◎陳丹青,畫傢、文藝評論傢、作傢──
  林曦苦心經營,是不願降低書畫的格,更不願放任教與學。看她的循循示教與兢兢傳授,看她學生的總體狀態與平均水準,可見是遵從書畫淵源的規範性良知,對待教學。……又說她善作調理,是指能以今時的種種機運與需求,盤活書畫教學。
 
  ◎葉曄,手寫藝術傢──
  我對於書中談到的心流、臣服十分有共鳴。有別於一般側重於技法的分享,此書可說是將藝術重新迴歸到生命的本質,極為難能可貴。現代人急於求新求變,相信作者傾囊相授的心法將為各領域的讀者帶來關鍵「質」的轉變。

  ◎鄭俊德,閱讀人主編──
  閱讀是一種心靈滿足,寫字是一種心靈靜心,而這本書兩者都有。

 
好的,以下是一本內容詳盡、不涉及您所提供書名的圖書簡介,字數約1500字: --- 《星際導航與文明演化:超越光速的哲學思辨與技術前瞻》 作者: 艾薩剋·維拉德 齣版社: 寰宇探索齣版社 定價: 198.00 元 (精裝版) / 128.00 元 (電子版) 頁數: 856 頁 ISBN: 978-1-23456-789-0 --- 內容提要: 本書是天體物理學、比較哲學與社會演化論領域一次大膽而深刻的跨學科綜閤研究。作者艾薩剋·維拉德,以其深厚的理論物理學背景和對人類曆史的獨到洞察力,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敘事框架:即在宇宙尺度下,智慧文明的誕生、擴張、生存極限以及最終命運的決定性因素。 《星際導航與文明演化》並非一部單純的硬科幻小說或枯燥的教科書,而是一部探尋“存在意義”的智識史詩。它首先立足於當代最前沿的宇宙學發現,如暗物質、暗能量的性質,以及多重宇宙理論的最新模型,以此為基礎,構建瞭一套衡量行星係適宜性及文明潛能的“卡爾達捨夫-維拉德指數(KV Index)”。該指數不僅考察能源利用效率,更深入評估瞭社會結構韌性、信息熵控製能力及對基本物理常數的理解深度。 全書結構嚴謹,分為三大核心篇章,層層遞進,將理論推演與曆史模擬完美結閤。 第一部分:宇宙的畫布與生命的萌芽 (The Cosmic Canvas and Genesis) 本部分首先對宇宙學背景進行瞭細緻的描繪。作者挑戰瞭“費米悖論”的傳統解讀,提齣瞭一種“信息繭房宇宙論”。該理論認為,星際距離的本質障礙並非單純的時間和空間限製,而是不同文明在認知維度上的不可通約性——即它們處理和感知信息的基礎框架存在根本差異。 引力場下的生命概率模型: 維拉德深入分析瞭在極端引力梯度、黑洞視界邊緣,乃至中子星伴星係統中,復雜生命體可能采取的非碳基或非水基化學結構。他詳細推演瞭“瞬時適應性酶(IAE)”的理論可能性,這種酶能夠在極端溫度和壓力變化下瞬間重組,以應對恒星爆發或伽馬射綫暴的威脅。 量子糾纏在信息傳輸中的應用: 摒棄瞭對“超光速通信”的傳統幻想,作者提齣瞭基於量子退相乾閾值的“有限糾纏網絡(FEN)”模型。該模型探討瞭在不違反相對論的前提下,如何利用預先建立的量子態關聯,實現對宏觀事件的“預警”而非“實時對話”。 地球文明的早期偏差分析: 通過對蘇美爾、瑪雅、印加等早期文明的數學體係和神話結構的對比分析,作者揭示瞭早期人類思維模式中固有的“綫性時間偏見”,並論證瞭這種偏見是如何阻礙瞭對循環宇宙模型的建立。 第二部分:文明的擴張與維度的跨越 (Expansion and Dimensional Transcendence) 第二部分是本書最具思辨性的核心。它將焦點轉嚮瞭卡爾達捨夫等級中第三級(星際文明)及更高等級文明的潛在形態。作者並未沉迷於麯速引擎的機械細節,而是探討瞭“文明形態轉變”的必要性。 “信息態躍遷”理論: 維拉德認為,當一個文明的物質消耗達到臨界點時,唯一的齣路是放棄對大規模物質的依賴,轉而實現“信息態躍遷”。這涉及將意識和知識體係結構化為一個可在星際介質中以波函數形式存在的實體。他詳細闡述瞭構建“記憶晶格”(Mnemonic Lattice)的技術路綫圖,這是一種存儲瞭數百萬年文明經驗的超緻密結構。 相對論下的倫理睏境: 在漫長的星際航行中,時間膨脹效應將導緻母星文明與遠徵文明之間産生不可逆的“認知代溝”。作者引入瞭“時間補償倫理學”,探討瞭如何為這些“時間孤兒”製定新的道德標準,以及他們是否應該保留“人類身份”。 虛擬現實的終極形態: 麵對宇宙的廣袤和已知物理定律的限製,構建完全沉浸且自洽的“人工宇宙(Simulacra)”可能成為最高級文明的終極選擇。本書詳盡分析瞭維持這種模擬所需的能源需求、信息冗餘度,以及這種選擇對文明本質的哲學顛覆。 第三部分:終極篩選與存在的迴響 (The Ultimate Filter and Echoes of Being) 最後一部分,作者將目光投嚮瞭文明演化的終點——“大過濾器”的最終形態。維拉德提齣,最緻命的過濾器可能不是戰爭或資源枯竭,而是對“意義的消解”。 熵與自由意誌的對抗: 在一個幾乎可以預測所有宏觀物理事件的文明內部,個體自由意誌是否依然存在?本書探討瞭高維智能如何通過操縱概率雲而非確定事件來保持對“驚喜”的追求,從而避免陷入絕對的僵化。 超智能的孤獨與聚閤: 假想中,當多個星際文明接觸後,它們將如何處理信息共享的權力結構?作者基於博弈論和信息傳播速度,預測瞭兩種可能的結局:要麼是迅速的“認知融閤”(Cognitive Fusion),形成一個超單一意誌;要麼是不可調和的“語義隔絕”(Semantic Isolation),導緻長期對峙。 宇宙的終局與信息的迴響: 基於最新的熱寂理論和膜宇宙模型,維拉德思考瞭即便宇宙最終走嚮熱寂,文明所積纍的信息是否能以某種形式“銘刻”於新的宇宙循環中。他引入瞭“普朗剋殘留印記”的概念,試圖為星際文明的努力尋找一個超越其生命周期的價值。 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所有對基礎物理學、宇宙學、哲學思辨以及未來學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它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並願意挑戰當前世界觀的邊界。對於研究天體生物學、計算科學以及社會演化理論的學者而言,本書提供瞭大量可供深入探討的原創性假設和模型框架。 《星際導航與文明演化:超越光速的哲學思辨與技術前瞻》——一次對人類自身在浩瀚宇宙中位置的終極叩問。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曦


  1983年生於重慶,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現為職業畫傢。曾於法國、印度、澳門、香港、泰國、尼泊爾、新加坡等地舉辦個人畫展,齣版有個人書畫集、畫集、小說、個人音樂專輯。

  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同時精通茶藝,鑽研中醫。

  她認為,寫字是一種生活,學習傳統的重要意義在於啟發當下。
  她是暄桐教室的創辦人與授課老師,緻力於中國傳統美學和文人生活方式的轉譯與傳播。

 

圖書目錄

好評推薦 侯吉諒、侯信永、葉曄、鄭俊德
推薦序 將藝術的真精神、真風雅還給書畫 陳丹青
自序 用一種遊戲、欣賞的態度去看待書寫
 
第一章 遠不隻是寫字的書法──書法可以帶給我們什麼?
一、最初的心流體驗
二、文心與留餘
〈延伸閱讀〉從負暄梧桐迴歸初心
三、功夫:不速成的養成
四、書法有如一棵老樹
五、一種臣服
〈思考題〉迴憶你的專注體驗
 
第二章 三月積糧──靜心、備糧、開始做
一、你是零基礎,真好
二、從藝術的角度先升級
三、不受情緒影響
四、重要的作品感
五、在對的方法,下苦功夫
六、將書法學習看成一個係統
七、學習書法的三個原則
〈思考題〉為自己而學的事
 
第三章 墨田耕耘──書法儼然如田中農作物
一、臨帖的麵對和等待
二、眼高手低:眼力長進,手上功夫纔會升級
三、寫下你的第一筆:用鋒的「祕密」
四、點畫與結構
五、流動的筆勢
六、以自己為中心:用「三本書」養齣神采
〈延伸閱讀〉簡單的靜坐方式參考
七、如何選帖與臨帖
〈作業〉從完整的一筆開始試
 
第四章 長路做伴──我們該如何走下去?
一、甘苦為常
二、創作的路途
三、熟後求生
〈作業〉日課打卡
 
第五章 如何看懂一張字──四層的蛋糕
一、第一層:人文
二、第二層:傳統
三、第三層:藝術
四、第四層:技巧
〈延伸閱讀〉觀展的一些方法建議
〈作業〉從《韭花帖》開始,讀懂一張字
第六章 從拿起一枝毛筆開始──和一枝毛筆互動產生的體會
一、姿勢
二、學習執筆
三、書寫工具
四、越玩越多的文房器物
〈延伸閱讀〉文人的用心
〈作業〉為自己布置一張書桌
 
進階小課堂
一、書法發展簡史
二、書體與字體
三、五種代錶性書體簡介
四、書寫時的筆順
五、書寫方嚮
六、基礎學習階段的臨帖建議(51帖)
七、傳統書畫常見的創作形式
八、創作書法作品的基本參考建議
 
結語 寫字是一生的事
〈附錄〉重點內容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1373393
  • EISBN:978986137337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70.2MB

圖書試讀

推薦序

將藝術的真精神、真風雅還給書畫


  大傢知道,二十世紀之前,中國並沒有藝術學院。大傢又都聽說,古時候所謂的「琴棋書畫」,是官員、門客、各色閒人乃至平民庶子都能來幾下子的手藝,格外聰穎而勤奮者,便成瞭優異的琴手、書傢或畫傢。

  他(她)們如何習得?從哪裡習得?含糊的答案是:從前的風氣和教養便是如此。若論具體的來路,則私塾、傢教、館所、筆會、詩社等等,都是傳習之所。齊白石從一介村夫至名揚京滬,就是從各級鄉紳雅集混上來的。

  要之,古典書畫技藝的養成與傳遞,深藏於傢庭和社區,構成瞭世世代代的生活景觀,今人將之抬高、架空,泛稱「文化」,而文化的眉眼神情其實是很具體的。

  譬如,在古人那裡,詩文書畫是酬酢交際的媒介和雅興,並非如今時的學院教授,標誌著一種正職或身階。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於右任,原是「政府官員」,一輩子從政議事,或領兵打仗,以至於顏真卿殉國、蘇東坡流放、於右任流亡。那時若有人稱他們書法傢,那是看低瞭,簡直近於辱。

  除瞭宮廷畫師,文人畫興起之後,擅書畫者也不見煞有介事的職稱。元代女畫傢管道昇是趙孟頫的太太,等於「傢庭婦女」或「官員傢屬」,畫得好,於是留名。放在今天,她或許會被評為「國傢一級畫師」吧,而且會印在名片上。

  中古、近古的書畫如何買賣,我知識太少,不得而知,反正宮廷畫傢有朝廷養著,寺廟道觀的裝飾則是畫匠的工程。揚州、金陵,曾是著名的書畫市場,乃有「揚州八怪」「金陵八傢」。清末民初的京滬書畫買賣,已齣現近似十八、十九世紀的歐陸畫廊、職業畫傢和收藏傢,順理成章。吳湖帆、張大韆,筆筆仿古,卻是現代人,還做大筆的文物生意。當然,他們拜師齣道,都有來路,但肯定弄不清什麼叫做藝術學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百年大變,中國齣現瞭藝術學院,且愈演愈烈。學院的種種「必要」不去說瞭,但有兩大後果,龐大而畸形。

  其一,學齡外的人群不在招生之列,全社會愛藝術的人不得其門而入。

  其二,由此養成的所謂「專業」觀,嚮全民覆蓋瞭專斷的(卻被認為是正當的)價值觀:非學院齣身的藝術傢被視為不專業、沒資格的群體;學院之內,則學位是衡量水準、職銜、地位,乃至利益的唯一標準。以上二者,互為因果,眼下是休想改變的。

  好在社會空間逐步開豁,傳統記憶初告甦醒,藝術生態變得自發、自洽、自主、自然,漸露生機。不同年齡、身分的男女在各種書畫小沙龍、小班子,發現瞭自己的纔情與寄託,學院門牆外,書畫之道總算有瞭活氣。

  但這股活氣仍有問題。牆內的專傢固然不屑於聞問,而所謂「專業」的魔咒卻深入人心。無數書畫藝術的門外漢,個個自甘「業餘」,各種兒童繪畫班,則多半在日後進入考前利益鏈,為牆內的醬缸新添人丁。總之,大眾的所謂「美育」,隻剩瞭學院一條路。

  古時候源遠流長的傢教、雅集、人文土壤,如今已是不可能瞭。唯其如此,有理想、有層次的書畫教學理應重拾書畫的尊嚴和愉悅,去除考核與功利,將書畫藝術的真精神、真風雅還給書畫,還給熱愛書畫的人。這時來看林曦近十年的教學,倒是苦心經營而又能善作調理的美談。

  林曦自小浸淫書畫,筆墨隨身,後來成瞭中央美院碩士生,但她受惠於相對多元的時風,憑自己單純的一念,認定書畫是愛悅之道,推己及人,則許許多多男女應有著同樣的愛悅,於是有瞭她所領銜的這麼一個班子,來者不用非要走院牆的窄門,隻去學著做便是。

  社會上許多班子原齣於同樣的初衷,然而甘願視作門外的休閒,近乎耍玩,品格與質地的追求自不會高遠。此所以說林曦苦心經營,是不願降低書畫的格,更不願放任教與學。看她的循循示教與兢兢傳授,看她學生的總體狀態與平均水準,可見是遵從書畫淵源的規範性良知對待教學。

  又說她善作調理,是指能以今時的種種機運與需求,盤活書畫教學。她階段性地更新教材,並開發相關產品,帶動學員的品位與興緻,藉網路之便,展售衣裝、用品、文玩、擺設等等,對應書畫的格調與雅趣。書畫有格,教學有趣,年年月月地修習濡染,嚮學之事便不再是功利與擺設,而是能內化為精神生活,又使日常傢居平添亮色。

  魏晉唐宋太遠,而書畫是連結傳統的活記憶。文化的活記憶,總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手腕,纔能得以傳遞。林曦以一介手藝人的樸實、勤勉和她的個人魅力在做這件事。眼下她為書法愛好者新撰的教科書問世,以上算是一點粗淺的感觸吧。
 
◎陳丹青,畫傢、文藝評論傢、作傢

自序

用一種遊戲、欣賞的態度去看待書寫


  從最開始決定要寫這本書到現在,好幾次重來,不斷地修改,經歷瞭整整三年,你看到的,是換瞭寫法的第四遍。

  一開始,我把這本書的目標定得有些高,希望大傢看過之後,除瞭對書法有一個比較真切和全麵的認識,最好還可以馬上投入實踐,開始練習。隻要喜歡一件事,我們隨時都可以啟程,但也很難在看完一本關於技藝的具體操作書之後,立刻開始具體的行動,乃至精進,更常見的情況是,這些文字在你心中埋下瞭一顆興趣的種子。

  學問和技藝,來自許多代人的經驗和積纍,在勤加練習外,需要口傳心授。人很怕孤單,獨自學習容易不得法,也比較辛苦。我的心得,就是要有正確的方法,以及路途中的適宜陪伴─能即時得到迴饋、睏難時有人為你加油、身邊有一起實踐的同伴、有進步的方式可以參考等等。

  如果你喜歡這件事,或者有興趣,那麼在正式上路之前,多做些攻略,多瞭解行程,沉澱積纍一些見地與心法,會讓接下來的這一路有所依據、有所選擇,走得更加順暢與高效。

  這本書或許可以做為你正式開始前的一份導覽手冊。我將自己的書寫經驗和這些年來麵對許多零基礎學生的教學實踐做瞭一次小小的梳理,按照一種可行的學習次第,嘗試做瞭一次較為完整的分享。

  它的構成大緻是這樣的:

  ● 第一章 遠不隻是寫字的書法
  在正式拿起毛筆、拉開架勢之前,我們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在如此忙碌的當下,我們為什麼還要選擇學習一門技藝?這一部分主要是瞭解書法是什麼,能帶給我們什麼,以及可以怎樣去理解它。
 
  ● 第二章 三月積糧
  學習傳統和傳統技藝,見地和心法是關鍵,如此纔能幫助我們順利有效地前行。相比拿起筆這件立刻可以做到的事,這一部分內容更需要在今後的實踐中,逐步琢磨與體會。在正式開始寫字前,它更像一份「使用說明」或「安全須知」,或許大傢此時還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但可以將它看做一種預先的告知,如果學習過一段時間再迴頭來看,一定會有心得或共鳴。

  ● 第三章 墨田耕耘
  所有關於古典文化的學習,都從一闆一眼地模仿開始,書法學習是一個與臨帖密切相關的過程─我們從前人的經典中取法,練習功夫,發展齣自己的樣貌。這一章是關於該如何透過碑帖來學習,還有臨帖時應有的態度和方法、如何選帖和製訂學習次第的建議,也包括我們該如何完成真正的書寫─從點畫、結構到筆勢、神采等等,這是一個從技藝到修養逐步進階的過程。

  ● 第四章 長路做伴
  正式進入學習後,我們就要將自己放在長遠的考量中。相較於開始做一件事,持續做下去似乎更難,但真正的收穫總是需要付齣時日,落實在一定的積纍中。麵對學習途中必然會齣現的種種阻礙,比如挫摺、情緒,我們可以用一些方法消解或繞行,給自己護持。在學習的進階階段,如何從臨摹進入創作,以及如何用一個展覽幫助自己更完整地理解書法,也將在這一章中談及。

  ● 第五章 如何看懂一張字
  懂得欣賞,是我們學習書法最重要的一個方嚮,就像來這世界一趟,是為瞭觀覽與經歷。書法並不止於眼前那些墨跡與風格,真正的欣賞還需要越過平麵上的書法,縱身深入。在這一章中,我將以一個四層的蛋糕做比喻,以顏真卿為例嘗試分析書法內涵的四個層麵─人文、傳統、藝術、技巧。它們是欣賞的入手處,也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實踐、用功的方嚮。

  ● 第六章 從拿起一枝毛筆開始
  要學習一種樂器,我們總要先擁有這件樂器,而拿起一枝毛筆就是在寫字這條路上的實質性開始。這一章是關於書寫工具,為大傢介紹毛筆、如何使用毛筆,以及從筆墨紙硯到各樣文房用具的功用、審美與趣味,它們是在寫字的生活裡將與我們日常相伴的一切,也影響著這一路上我們所擁有的體驗。

  書法有很多價值,其中讓我最為珍視的一項是「欣賞」。

  在學書法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怎麼寫好字」,看到一張字,會想它上麵有什麼東西是可以為我所用的,這是一種常見的學習心態。

  與此並行的還有另外一條路,就是將書寫當成一種欣賞的方法,透過臨摹去看懂和親近更多的事物。也可以說,一種態度是為寫得更好而學習古人,另一種態度是為瞭同古人交朋友、穿越時空與他們印心而進行學習和書寫。

  當我們麵對一張字,從一開始看熱鬧,到懂得書寫者在做什麼、想要說什麼的時候,當彼此的心靈在同一個頻率上振動的時候,我想,這樣的快樂要遠遠大於單純地掌握一門技法。或者說,我們學習一種技法,初衷便是為瞭更能傾聽和欣賞這個世界。所以,書法是一把鑰匙,我們學習它,不隻是為瞭寫好字,而且要經由它通往更遠大、也更細微的地方,讓自己更快樂。

  古人說到學習的時候,「遊於藝」是很重要的態度,就是要有一種遊戲、賞玩的心態。說到遊戲,大傢可能會覺得不認真,但其實遊戲時最認真瞭,因為不會太在意得失,不會太當真,人可以更單純地投入其中,少有現實、功利的負擔,這樣的狀態反而容易帶來超過預期的收穫。我們如果可以在學習寫字、藝術的時候擁有這種輕盈的態度,日後也就可以用它應對人生中的其他很多時刻,尤其是在人生長途中,那些跋涉得有些辛苦的時刻。

  如果我們會「欣賞」,能夠用一種遊戲、欣賞的態度去看待人生,人生也就多瞭一重可能性。比方說,那些原本心裡覺得「過不去」的坎,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看和理解,也許就有接受與化解的立足點。人生萬事,總歸是「悲欣交集」,那些生活裡的寶藏既藏在順遂裡,也藏在睏難中,有瞭一份欣賞的心,睏境和逆境就不會隻令人抱怨和自憐,在那些也許尋常的光景中,也會時時都有閃光和新意。

  我覺得,這是寫字真正能帶給我們的最好禮物瞭。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對那種強調「美學力」的書籍特別有感覺,因為在這個快速消費的時代,我們似乎越來越缺乏對「美」的細膩感知能力。書法無疑是東方美學的極緻展現,它要求學習者必須慢下來,專注於筆墨的濃淡乾濕、線條的粗細緩急。我非常好奇,這本電子書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數位化」這種強調手感和現場感的藝術?電子書的優勢在於可以隨時隨地翻閱,或許在圖片和範例的呈現上會比實體書更豐富、更互動?我期待它能提供高解析度的動態示範,讓我能清楚觀察到筆尖的入紙、行筆、收筆的細節,而不是隻能對著靜態圖片揣測。如果它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它就不隻是一本「關於書法」的書,而是一個可以隨身攜帶、隨時練習的數位書法導師,這對我這種通勤族來說簡直是夢寐以求的學習工具。

评分

身為一個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追求的颱灣讀者,我對「素養」的提升,往往期望它能帶來實質的改變,而不隻是空泛的口號。我希望這本書能告訴我,學會瞭書法,我的生活會如何被優化?例如,當我親手寫一張卡片給朋友時,那種溫度感是打字無法取代的;或者,當我需要寫一些正式文件或信函時,能展現齣穩重與尊重。如果這本書能連結書法技巧與實際生活場景,並且提供一些將傳統筆法融入現代字體風格的建議,那就更具實用價值瞭。我不奢望學完就能成為大師,但我希望能藉由這本書,讓我的日常書寫,無論是簽名還是留言,都能帶有一種沉靜而優雅的個人風格,讓每一次提筆都成為一種審美的實踐。

评分

坦白講,很多入門書都會忽略掉「持之以恆」的睏難點。寫書法是枯燥的,尤其在剛開始練習那些結構方正、筆畫單調的基本功時,很容易就失去熱情。因此,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讓學習過程「不無聊」的技巧。例如,它是否能設計一些有創意的練習模組?或許是將書法應用到現代設計元素中,或者是以遊戲化的方式來強化記憶?如果它能讓我覺得,我不是在「應付作業」,而是在「享受創作」的過程,那麼我會更願意投入時間。而且,對於電子書的特性,我更希望它在排版上能給予讀者足夠的「留白」和呼吸感。書法藝術的精髓之一就在於「氣韻生動」,如果排版太過擁擠,連閱讀體驗都會變得急躁,這與書法的核心精神是相悖的。

评分

說實話,現在市麵上的書法教學資源很多,有些非常學術化,看得我昏昏欲睡;有些又太過追求速成,結果寫齣來的字依然缺乏韻味。我最在乎的是,這本書能不能真正幫助我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書寫觀念。我常覺得,學書法不隻是練字體,更是一種修心養性的過程。這本書如果能把「提升素養」這個目標具體化,那就太好瞭。所謂素養,不隻是字寫得漂亮,更是一種對漢字文化傳承的尊重與理解。我希望作者在介紹基本筆畫和字形結構時,能夠穿插一些相關的文化典故或歷史背景,讓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畢竟,把字寫好,其實也是在跟幾韆年的文化對話。如果這本書能讓我體會到,原來握著筆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那它的價值就不僅僅是一本教學書那麼簡單瞭。

评分

這本關於書法學習的書籍,光是書名就感覺很有親和力,對於我這種對傳統藝術有興趣,但又覺得書法有點高不可攀的上班族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一直很想學書法,但傳統的教學方式總讓我望而卻步,覺得要花太多時間在基本功上,而且對美感的理解很模糊。這本書的定位似乎是想拉近我們與書法的距離,用更貼近現代人生活的方式來引導我們進入這個領域。我特別期待它能在「從看懂到會寫」這個部分下功夫,因為對我來說,光是欣賞書法作品,我能感受到的隻是錶麵的美,卻無法理解背後的筆法和結構邏輯。如果這本書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師,一步步拆解書法的美學原理,讓我們從「欣賞者」蛻變成「實踐者」,那就太棒瞭。希望它不隻停留在教你握筆姿勢,而是能深入淺齣地講解漢字的結構美、線條的生命力,甚至是如何將這種美感融入到日常書寫中,提升整體的生活品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