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間故事嬉遊記2‧大臣奉旨吃飯 (電子書)

臺灣民間故事嬉遊記2‧大臣奉旨吃飯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文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生長在臺灣的你,曉得曾經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小故事嗎?
現在就跟著知名兒童文學作傢──王文華老師,
用幽默風趣的筆法,結閤各地風土民情與人文特色,一起來閱讀兒童版的「戲說臺灣」吧!

  你知道,吃貨也可以齣頭天、做大官嗎?
  傳說中,「好鼻師」就是靠著他的超靈敏嗅覺,還有超敏銳的美食觸角,成為瞭皇帝欽點的「奉旨吃飯大臣」喔!
  想知道小吃貨阿唐是怎麼變成「好鼻師」?
  阿唐在跟著大甲媽祖遶境的路途中,又會吃到哪些好吃的美食?經歷哪些有趣的事呢?

  從前從前,有一個嗅覺超靈敏的好鼻師,據說他可以聞到2公裏以外、泡過水的花生糖香味!不過,你知道嗎?好鼻師原本也隻是個身材圓滾滾的胖小子,阿唐。因為愛吃,從小就跟著大甲媽祖去遶境,別人去遶境是去刈香求平安,阿唐就隻是去吃東西的。貪吃的阿唐,到底是怎麼成為皇帝欽點的「奉旨吃飯大臣」?他的好鼻子,又是怎麼來的呢?

  【登場人物】

  ◎茄鼕伯公:一輩子居住在茄鼕鄉的老先生,喜歡坐在村口乘涼,總是有滿腹說不完的故事,孩子們也老纏著他講古。

  ◎阿唐:本書主角,是個天生的吃貨,據說「太陽餅」的名稱就是阿唐發明的,在跟著大甲媽祖遶境的路上,因為一次意外而獲得超靈敏的嗅覺,贏得瞭「好鼻師」的稱號,還因此受到皇帝召見,做瞭大官。

  ◎媽祖:保佑眾生平安的海上女神,每年農曆三月信眾們會跟著媽祖去遶境,祈求平安。不過,阿唐跟著去遶境倒不是為瞭求平安,他隻求吃到好吃的。

  ◎大道公:就是保生大帝,是民間信仰中的醫神。精通醫術,據說是天上神仙當中最帥的一位,因為追求媽祖被拒絕,所以每年媽祖誕辰時就會故意下起大雨阻撓遶境。

係列特色

  ★結閤臺灣民間傳說與兒童文學,以幽默風趣又流暢的筆觸,讓孩子彷彿親臨現場般,走進傳說中的故事現場,瞭解臺灣的在地故事。

  ★分別以臺灣北、中、南、東四大區塊為舞颱,用5篇小故事串聯每個區域相關的民間傳說,生動有趣的文筆讓孩子深度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金鼎獎作傢王文華老師,用孩子最能理解的語言寫下最貼近臺灣的在地故事,搭配颱味的可愛插畫,重新演繹大傢從小聽到大、耳熟能詳的颱灣民間故事。

熱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這是一係列很棒的故事,很高興孩子們有機會透過幽默好玩的方式理解颱灣文化!」──彰化縣原鬥國小教師‧林怡辰

  「民間故事翻新作,風俗地理數傢珍。驚悚怪奇智謀高,善良福報見仁心。」──兒童文學評論傢‧許建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文華


  畢業於國立颱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一邊在颱灣唯一不靠海的地方當老師,另一邊在群山的懷抱的小學裡寫故事。曾獲第四屆牧笛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首獎、金鼎獎。著有《首席大提琴手》、《可能小學的愛颱灣任務》係列、《歡迎光臨海愛牛》、《青蛙青蛙呱呱呱》、《森林小學的七堂課》、《歡喜巫婆買掃把》、《做孩子的學習好夥伴:請問超級老師的20道學習難題》等書。

  FB粉絲團:王文華的童話公園

繪者簡介    

Lynette Lin


  本名林淩寧。師大圖傳畢業,曾任美術設計,現為自由插畫創作者,用畫筆捕捉生活中各種形狀與五顏六色的大小事。

圖書目錄

一、浮齣水麵的寶劍
二、天狗吃的餅
三、媽祖婆雨,大道公風
四、救命恩公
五、新港飴
六、奉旨吃飯大人
附錄‧大臣奉旨吃飯學習單(設計者/彰化縣原鬥國小教師‧林怡辰)

圖書序言

推薦序    

煮得太多,吃得太少的時代
 

  大甲媽祖遶境,是颱灣一年一度的盛事。
 
  我曾跟著媽祖去遶境,雖然沒有跟足七天,但至少也去過北港和新港,知道每個廟口前廣場,就是匯集各地美食的大本營,知道媽祖要來遶境瞭,沿路的善男信女,總是儘其所能,把傢裡的好料理不藏私的往外搬,沿著媽祖前進的鄉道,好吃好喝的全拿齣來,歡迎大傢共享。
 
  所以,媽祖遶境,除瞭看宗教儀式,更能看齣我們中部的人情味,熱情與善良。
 
  中部,也是稻米和甘蔗的盛產地,用稻米和甘蔗做齣來的各式糕點,傳承自先輩們的古老手藝,歷經後代人們的創新,即使持續數代人,依然飄香到現在。
 
  大甲的奶油酥餅、新港飴、彰化的肉圓、颱中的太陽餅……
 
  寫這故事時,我是邊擦著口水,邊把這些美食添進故事裡,讓主人翁跟著大甲媽祖去遶境,沿路把各地的民間故事外加傳統點心加進來……
 
  讀這故事也是這樣的,如果一個孩子讀瞭故事,卻沒吃過太陽餅,那怎麼可以呢,最好的方法是:讀完故事,安排一趟親子旅遊,邊走邊讀,邊讀邊賞景,豈不快哉。
 
  阿唐貪吃,但不貪心,他雖然傢境窮睏,口慾之腹也重,但如果你細讀書裡的故事,你會發現,他愛吃,但總是吃夠瞭就好,他很重吃,卻也很樂於助人,幫賣花生糖小販解決睏境,珍惜食物不浪費。
 
  貪吃,是因為傢裡窮,沒得吃,所以一有機會就會多吃一點。
 
  不浪費是傳統美德,古時候的人知道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絕對不輕易把食物給丟棄。
 
  反觀我們現在生活,大概是人類有史以來,物質生活最為富裕的年代瞭吧,超市、便利商店裡的食物滿坑滿榖,傢裡冰箱裡經常堆的是吃不完的食物,垃圾車載的,多半是我們用不完,隨手拋棄的食材、衣物,講起先人說的知福惜福,再迴頭看看我們現代人的浪費景象,我心裡總有隱隱的不安。
 
  食育,是現代學校教學很重要的一環,我們鼓勵孩子吃在當地、當季,我們也教導孩子,吃要有愉快的心情,能把吃不完的食物與人共享。
 
  如果阿唐奉旨到現代來吃飯,他應該會吃得很開心,從古到今,從沒這麼多這麼容易找到的美食吧,去夜市、去百貨公司美食街走一遭,隻要你口袋有錢,要吃什麼都有。阿唐一定會吃得很撐很撐,因為我們總是煮得太多,卻又吃得太少……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