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 (電子書)

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奧野宣之
圖書標籤:
  • 筆記技巧
  • 學習方法
  • 效率提升
  • 時間管理
  • 自我提升
  • 個人成長
  • 電子書
  • 讀書筆記
  • 知識管理
  • 終身學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係列纍計銷售突破50萬本
  寫→貼→讀,讓每天都是獨一無二,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如果隻能推薦一本有關生活筆記的經典,那我一定推薦這本!」______讀者 心臟內科 李宣澤 醫師
 
  光記錄就可以改變習慣!
  光記錄就可以讓你減肥成功?
  光記錄就可以讓你變成真正有迴憶的人?
  原來隻要簡單記錄自己的日常,
  你就可以更瞭解自己與珍惜你獨一的人生!
 
  想一想三年前的你,做瞭什麼工作?抱著什麼樣的心情過生活?
  想一想三天前的晚餐,你吃瞭什麼東西?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
  就算你翻開記事本,寫瞭行程還有聯絡對象,也迴不到過去的「空氣」!
  就算你讀日記,最多隻會看到流水帳紀錄!
  每天的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纍積,但現在你卻忘得一乾二淨瞭……
 
  本書作者奧野宣之貫徹執行「人生一冊」的筆記術,
  單單隻是做筆記就可以甩掉體重,愛上運動;
  30歲不到已經躋身50萬冊的暢銷作傢之列,
  他深信「記錄持續,行動也能持續」,從普通生活來認識自己最重要!
  很多東西你可以丟,但寶貴的經驗不能丟;
  很多夢想你計劃實現,但常常半途而廢;
  從現在開始隻要一本便宜的筆記本,三大簡單步驟:寫→貼→讀!
  做筆記就能改變自己,為什麼你還在猶豫?!
 
本書特色
 
  用行動讓自己成長
  作者說:「一整疊的生活紀錄就是『自己的歷史』。一字排開過去的『厚度』,
  就能將不經意消逝的平常日子轉變成『確實存在過的體驗』。」
  譯者說:「書寫,剪貼,重讀。旅行,在還沒齣發之前就已經開始瞭......」
 
  √ 寫已經完成的事,馬上看到自己的行動力!
  √ 輕鬆寫,輕鬆貼!
  √ 創造現在的自己,更有自信!
  √ 改變行為模式,成長看得見。
  √ 持之以恆,擴展人脈!
  √ 成就感100分!
 
好評推薦 
 
  【實用好評推薦】一起寫下今年的編年史
 
  找迴曾經認真又努力的自己
  這世界上如果有個地方能讓你跟已經不存在的自己對話、
  能讓你想起曾經認真又努力的活著、
  能讓你提起期待把日子過得更好一點;
  這樣的一個地方,讀完這本書、寫下來,你就能找到。______「星期日拯救計畫」 二日
 
  朝嚮想望未來的每一步
  手帳是羅盤、是地圖、是北極星,藉由手帳寫下的一字一句,
  用手帳為你寫下今年的編年史,然後一年一年校正迴歸。
  持續記錄和從更高角度看自己,然後不斷校正,踏齣更穩健,
  朝嚮想望未來的每一步,誠心推薦!______國小教師、閱讀推廣人 林怡辰
 
  發現自己漸漸變得自信
  透過書寫、日記來記錄生活,對我來說是非常有效的定心劑。
  每天花一點點時間,用最適閤自己的方式來記錄生活,
  發現自己漸漸變得自信,好神奇啊!______圖文作傢 Lulu
  
  打下記錄生活的良好基礎
  作者分享的方法簡單實用,內容紮實且靈活,更能理解背後原理,
  讓筆記發揮真正的效用,推薦給每位想過好生活的人!______小荷的手帳教室 小荷 
《高效人士的知識煉金術:從海量信息中提煉黃金的係統方法》 內容簡介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海量的數據、知識點、靈感碎片所包圍。如何將這些零散的輸入轉化為可被內化、可被長期利用的知識資産?《高效人士的知識煉金術:從海量信息中提煉黃金的係統方法》正是為渴望建立個人知識庫、實現高效學習與創新的讀者量身打造的實戰指南。本書摒棄瞭空泛的理論說教,聚焦於一套經過無數成功人士驗證的、可操作的知識管理流程,旨在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強大、靈活且持續進化的“第二大腦”。 本書的構建基於三大核心支柱:輸入體係的精煉、處理與連接的機製、以及輸齣與實踐的循環。 第一部分:構建精準的知識雷達——精煉輸入與過濾 現代人最大的睏境不是信息太少,而是噪音太多。本書的第一部分著重於如何像煉金術士篩選礦石一樣,精確地捕捉那些有價值的“原料”。 1. 告彆“收藏夾陷阱”:有目的的輸入策略 我們首先要區分“被動接收”和“主動狩獵”。本書詳細闡述瞭如何根據自身的核心目標(無論是職業發展、學術研究還是個人興趣深挖),設計一套定製化的信息采集清單。我們深入探討瞭如何有效利用RSS訂閱、專業郵件列錶、以及垂直社群,確保你接觸到的信息源是高質量且與你的目標強相關的。書中提供瞭一套“價值評估矩陣”,用於在信息湧入的瞬間,快速判斷該信息是否值得投入時間進行深度處理。 2. 結構化閱讀的藝術:從快速瀏覽到深度吸收 麵對一本厚厚的專業書籍或一篇冗長的報告,傳統的綫性閱讀往往效率低下。本書介紹瞭一套結閤瞭SQ3R(調研、提問、閱讀、復述、迴顧)和“三層解析法”的閱讀框架。讀者將學習如何根據自己的閱讀目的(獲取概覽、理解核心論點、或尋找支撐細節),調整閱讀的深度和速度。特彆強調瞭“帶著問題去閱讀”的心態,這能極大地提高信息的吸收率和記憶持久性。 3. 多模態信息的有效抓取 知識不再局限於文字。本書探討瞭如何高效地記錄和整閤來自播客、視頻講座、會議記錄和圖錶數據等不同模態的信息。我們提供瞭一套“時間戳與關鍵詞錨定法”,確保即使是聽覺或視覺信息,也能被精確地轉化為可檢索、可引用的知識片段。 第二部分:知識的熔爐——處理、連接與重組 獲取信息隻是第一步,真正的價值在於如何將其熔煉、提純並與其他知識産生化學反應。這是本書的核心價值所在,它提供瞭一套強大的知識中樞構建方法論。 4. 原子化筆記的哲學:捕獲最小可用的知識單元 本書強烈倡導“原子化筆記”(Atomic Notes)的理念。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靈感、每一個論據都應被記錄為一個獨立、自洽的單元。我們詳細介紹瞭如何撰寫高質量的原子筆記,確保其具備清晰的主題、明確的上下文和足夠的闡釋深度。這與傳統筆記“記錄當下想法”的模式形成瞭鮮明對比,它旨在為未來的思考和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5. 強大的連接力:知識圖譜的構建邏輯 單一的筆記是孤島,連接起來的筆記纔是知識網絡。本書係統地介紹瞭如何通過雙嚮鏈接(Bi-directional Linking)和標簽係統(Tagging System)來構建個人知識圖譜。重點講解瞭如何識彆知識間的隱形聯係(如因果關係、對立觀點、遞進層次),並利用結構化筆記(如Zettelkasten方法的擴展應用)來可視化這些聯係。讀者將學會如何通過“穿梭”於筆記之間,發現意想不到的洞察和跨學科的創新點。 6. 知識的提煉與精煉:從粗糙到純淨的轉化 知識管理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不斷的提純。我們介紹瞭“漸進式總結法”,即通過多次迴顧和重寫,逐步將初稿中的冗餘信息去除,使核心觀點更加清晰有力。書中提供瞭“三步濃縮法”——從詳細記錄到提煉摘要,再到形成一個可用於口頭錶達的“電梯演講”版本,確保知識不僅被儲存,更被徹底消化。 第三部分:知識的鑄造與反饋——輸齣驅動的循環 知識的價值隻有在被使用時纔能真正實現。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強調瞭知識管理的閉環,即“輸齣倒逼輸入與連接”。 7. 創作的藍圖:從知識庫到內容生成的路徑 本書為各種創作需求(撰寫報告、準備演講、編寫文章)提供瞭基於知識庫的“模塊化搭建”策略。讀者將學習如何從知識網絡中快速提取相關模塊(論據、案例、定義),並按照邏輯結構進行快速編排。我們探討瞭如何使用“知識看闆”來可視化項目進度,確保內容創作過程的流暢與高效。 8. 反饋機製與知識庫的自我優化 一個靜態的知識庫很快會過時。本書強調瞭定期“維護與重審”的重要性。我們提齣瞭“知識有效期評估”的概念,並指導讀者如何設置定期的迴顧周期,更新過時的信息、強化記憶薄弱的環節。通過輸齣(如分享、教學)所獲得的反饋,應立即被整閤迴知識體係中,形成一個持續自我優化的良性循環。 9. 知識的長期投資:構建你的“智慧復利”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幫助讀者將知識管理係統從一個“任務”轉變為一種“思維習慣”。我們討論瞭如何將這種係統化的思考方式內化,使其成為決策製定、問題解決和創新思維的底層操作係統。最終,讀者將發現,每一次知識的整理和連接,都是在為未來的自己儲蓄“智慧的復利”。 目標讀者: 渴望擺脫信息焦慮、建立個人知識係統的職場人士。 需要處理大量專業文獻和研究資料的學者、研究人員。 緻力於終身學習,希望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生産力的學習者。 所有希望提升思維清晰度、提高決策質量的進取者。 《高效人士的知識煉金術》不僅是一本關於“如何記筆記”的書,它是一套關於“如何思考、如何學習、如何創造”的完整方法論。它將引導你完成從信息接收者到知識創造者的蛻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奧野宣之
 
  一九八一年生於大阪府。同誌社大學文學院畢業,服務於齣版社、報社後,以公開個人自創之資訊整裡術正式踏上寫作之路。
 
  本書是39元筆記本整理術係列第三部。從大學期間即開始製作生活記錄,除瞭工作還包含傢庭生活、嗜好、旅行、閱讀等,提倡記錄各種場麵所纍積的經驗作為「享受人生的方法」,鼓勵人們利用筆記本記錄個人的行動與見聞。一係列介紹記事本、筆記本的活用與創意、資訊收集與運用、知性生產技術等深入淺齣的作品,受到年輕上班族群的熱烈支持。
 
譯者簡介
 
張鞦明
 
  專業翻譯傢。筆記整理狂熱者。手作的筆記本不下20幾本,利用身邊的各種素材,將旅行與生活的體驗,徹底實行屬於自己的Lifelog。譯作大田齣版:寺山修司《少女詩集》、伊丹十三《歐洲無聊日記》《女人們!》。

圖書目錄

序章  透過lifelog將體驗化為「資產」
016 所謂的lifelog就是「人生怎麼活」的完整記錄
018 要想留存「空氣」,最好採用傳統的類比方式
020 做齣過去不再消失的自己
024 養成「重讀」的習慣可讓筆記的效果事半功倍 
026 不須心急,總之以自己的腳步前進

第1章  隻是記錄行動的意外效果
030 「濃縮成一本筆記」的三大原則
033 比記事簿整理術更簡單,任何人都能上手
036 比寫日記更容易留存過往日子的氣氛 
038 看似沒什麼的記錄成為「自己的分身」 
040 隨著筆記本的變厚、變多,也培養齣自信 
043 可以戒除「想要戒除的行動」 
045 可以持續「想要長此以往的行動」 
047 透過書寫肯定「認真行動的自己」

第2章 讓筆記本成為自己的分身
052 可發揮效果的三大步驟「書寫」、「剪貼」、「重讀」
054 【步驟1】書寫──以「行動記錄」開始簡單的自我管理
055 【步驟2】剪貼──做齣比「資料收集」更多內容的筆記
056 一張紙片道盡一切 
058 透過手工作業連結「個人化」
060 【步驟3】重讀──經由「重讀」逐漸改變自我
061 隨意翻閱獲得的「意外發現」
062 重新運用體驗,創造現在的自己
064 自我思考,並能用自己的語言陳述
066 一切都是為瞭「輕鬆書寫裡留下生動記錄」
067 主軸必須放在筆記本上
069 不斷嘗試,選擇能成為「自己分身」的那一本

第3章  如何留在筆記本上
090 有助於持之以恆的「記錄工夫」
092 麵對筆記「調適(recreation)」自我
093 透過書寫將體驗拉近自己,加以「個人化」
095 為瞭重讀而寫入的WHY、HOW資訊
097 不用在意「行動段落」而是「臨時想到」就寫
099 時間資訊以「為止log」、「現在log」、「起log」錶示
101 以「交錯式」對照行動&思考
103 因果關係使用「→」的省略符號
105 區分使用「間隔線」以增加資訊量
106 以「一日╳固定頁數的方式」進行
107 除瞭直寫、橫寫外,筆也要區分使用
109 剪貼可增添十倍的樂趣
110 使用拍立得輕鬆記錄育兒日記
112 以「版麵編排列印」留存一天的流程
114 臨門一腳的「當地記念章」
115 封麵也盡量剪貼創造「特色」
117 書腰、補書票
119 包裝紙、吊牌、說明書
120 酒的標籤
121 舊郵票、明信片、書信等

第4章  留存什麼在筆記本上
124 首先直接記錄「普通的生活」
125 睡眠和飲食──從基本事項認識自己
127 自己的行動和狀況──發現生活超乎意外的豐富
130 心中所想的事──建立自己的思想
132 旅行、娛樂、活動──lifelog的真隨所在
134 記錄報導自己的採訪小組
137 社會新聞
139 所見、所聞、所食──一切都反映齣「自己」
140 以搭配筆記本的「填入式索引錶格」進行定點觀測
143 持之以恆的大原則「一錶格一主題」
145 〇╳錶──雖然簡單卻最具效果
147 麯線圖──用視覺捕捉些許的增減效果
148 我的一天──有lifelog的日常生活
153 「好的過去」=擁有「個人歷史」的安心感

第5章  如何持續、重讀、活用呢?
158 避免流於隻是書寫而沒有重讀的方法
159 體驗不能「用過即丟」,要一再活用
160 定期自我反擊
163 「個人專屬的筆記」,再怎麼醜也無所謂
165 一開始就先淡化「個人的要素」
167 看清「個人主題」
169 探索心理狀態提高幹勁
171 無法重讀的最大理由在於「不容易找到」
172 重讀的精髓在於「標記&時間點」
174 標記──將重讀變成一種「作業」
178 時間點──將重讀納入生活軌道
179 使用中筆記的「倒讀」與「正讀」
181 有係統地定期重讀
182 在製作索引的過程中重讀
184 重讀X年前的今日記錄

附錄  23種lifelog的輔助工具
188 行動記錄的輔助工具
206 重讀時的輔助工具

【結語】陪我們走過「無法重新再來一次的旅行」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1796871
  • EISBN:978986179706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95.3MB

圖書試讀

結語
 
陪我們走過「無法重新再來一次的旅行」
 
  什麼是lifelog呢?即便已經寫完書的今天,我仍然在尋求答案之中。
 
  我想它既是幫助自己往期許方嚮更進一步的線索之一,也是對日常飲食、閒聊交談、隨意翻閱的書籍、每天的工作等人生的一切所展現的一種關愛。說不定也是每個人心中想要「留下自己活過的足跡」的心情吧。
 
  書寫筆記時,偶而會有今天這一天、現在此一瞬間將不會重來的無常感受,心頭也不禁酸瞭起來。
 
  事實上前不久我還覺得自己像是學生一樣,如今已是一個小孩的爸爸瞭。小孩從爬在地上到開始走路、牙牙學語,每天都在成長之中。一個月前還在地闆上爬來爬去的嬰兒,如今早已不見蹤影瞭。
 
  相信我們人都是朝著同一方嚮,在做一趟無法重新再來一次的旅行吧。
  如果是旅行的話,移動中與其睡覺,應當寧可觀賞車窗外的風景。
  如果是旅行的話,應該會努力試著跟偶然相遇的人們建立更友好的關係吧。
  而且,如果是旅行的話,即便是撿到的石頭都將成為寶物。
  所謂的lifelog,或許就是幫助我們品味一去不復返的「日常」之旅,並運用在未來生活的好夥伴吧。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書名聽起來很有野心,不像一般市麵上隻講效率的小撇步。我更傾嚮於尋找那種能影響我「思考品質」的書籍。筆記不隻是紀錄,它更是一種與自己深度對話的媒介。我期待這本書能觸及更哲學層麵的探討:當我們在寫筆記時,我們到底在篩選什麼?我們在排除什麼?這些被排除的資訊,是否也隱含瞭我們潛意識的偏見或盲點?如果這本書能引導讀者,透過筆記這個工具,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和決策模式,那它的層次就完全不同瞭。我希望它能像一麵鏡子,讓我透過整理資訊的過程,更清晰地看見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利用筆記來進行「自我迭代」的案例,哪怕隻是簡單的心智模型圖示,都會讓我對這本電子書的評價直線飆升。

评分

很多筆記術的書籍都會過度強調「完美」的結構,結果搞得讀者反而壓力超大,生怕自己筆記不夠「漂亮」或「係統化」,結果根本不敢動筆。我希望這本《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能更強調「隨機性」和「不完美的美感」。在瞬息萬變的資訊流中,總有來不及結構化的碎片訊息。我需要的是一套能夠容納「混亂」的筆記係統,而不是一套需要我花費額外精力去「維持」的僵硬框架。電子書的形式應該更鼓勵快速捕捉,而不是繁複排版。我個人非常重視筆記的「可迴溯性」——幾年後我還能快速理解當時的脈絡。如果書中能分享一些如何標籤、如何建立跨主題連結的「低摩擦」技巧,而不是一堆複雜的前置作業,那對我這種追求效率優先的颱灣讀者來說,絕對是加分!我需要的是那種「寫完就忘記,需要時能秒速找到」的魔法。

评分

說真的,現在科技這麼發達,用手機、平闆做筆記比手寫方便太多瞭,但我總覺得少瞭點什麼。那種用筆尖劃過紙麵的沙沙聲,或是寫到激動時不小心把墨水抹開的痕跡,其實都是一種記憶的錨點。我對電子書的呈現方式很感興趣,它如何在強調「活用」的同時,又能保有那種儀式感和專注力?我希望它能探討數位工具的優勢(例如檢索的快速性、雲端同步的便利),以及傳統手寫在心智模型建構上的不可取代性。如果能有專章討論「數位與類比的完美混搭策略」,那就太棒瞭。畢竟,我們的生活已經是混閤式的瞭,筆記術理應如此。而且,所謂的「活用」不隻是複習,更應該是知識的「外擴」——如何將筆記內容,例如從閱讀心得轉化為工作提案,或者從隨手塗鴉變成產品原型。這本書如果能提供這些實戰案例,對我這種需要經常跨領域思考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

评分

看到這本《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電子書)》的書名,實在是太吸引人瞭!身為一個在職場上摸爬滾打瞭好一陣子的上班族,每天麵對的資訊量簡直是像洪水一樣,會議記錄、專案文件、客戶需求,還有各種靈感乍現的瞬間,如果沒有一套好的方法來捕捉和整理,很多寶貴的東西就這麼石沉大海瞭。我一直都在尋找那種不隻是教你「怎麼記」,更重要的是教你「怎麼用」的筆記係統。市麵上的筆記書很多,有的偏重工具,像什麼App、Moleskine的介紹,但對我這種工具焦慮者來說,光是選筆記本就能花掉一整天,真正重要的核心心法卻很少提到。我特別期待這本書能打破傳統的線性記錄模式,提供一些更活潑、更適閤現代人資訊爆炸環境下的思維架構。畢竟,記下來隻是第一步,後續如何複習、串聯、甚至轉化成產齣,那纔是王道。希望這本書能真的幫我建立一個可以伴隨我職涯成長的、真正「活用」的筆記方法論,而不是隻淪為一本「看完就忘記」的紙上談兵。

评分

我個人有個毛病,就是買書(或電子書)後,常常是「收藏大於閱讀」,尤其是工具書。這本《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如果真能做到「活用一輩子」,那它的價值就不隻是一次性的閱讀體驗瞭。我猜想,它可能會深入探討「遺忘麯線」和「主動迴想」的機製,而不是隻停留在介紹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或康乃爾筆記法這些基礎概念上。真正讓我好奇的是,它如何指導讀者建立一個「個人知識庫(PKM)」?這個知識庫必須是動態的、會呼吸的,能夠隨著時間推移不斷自我優化的。我希望它不隻是提供模闆,而是提供一套可以不斷迭代的「心法」。例如,如果我換瞭工作跑道,或者行業發生顛覆性變化,我的舊筆記如何快速被「重塑」以適應新環境?這種跨越時間的彈性策略,纔是決定筆記術能否伴隨一生的關鍵。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