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入深淵的中國 (電子書)

墜入深淵的中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餘傑
圖書標籤:
  • 中國
  • 社會問題
  • 深度報道
  • 調查報告
  • 政治
  • 經濟
  • 文化
  • 轉型
  • 深度閱讀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本書中,作者介紹瞭譚鬆的《血紅的土地:中共土改採訪錄》、楊顯惠的《定西孤兒院》、汪春劼的《文革風暴中的九位大學校長》和馮剋的《文化大革命》等著作,這些著作揭示瞭毛時代的中國,幾乎每個階層和族群都成為中共暴政的受害者:地主死於土改,農民死於大饑荒,知識分子死於反右和文革,與國民黨隻要沾一點邊的民眾統統成為歷次政治運動的犧牲品、成為生不如死的賤民。連戰、洪秀柱、宋楚瑜以及柯文哲、韓國瑜、陳文茜、趙少康、硃雲漢、黃安、歐陽娜娜等各界名流,看不到前車之鑒,自願為奴,以為中共兵臨城下時會對他們網開一麵。不讀書纔會心存僥倖,我推薦他們好好讀一讀這些書,他們就會明白,無論如何山呼萬歲,到時候照樣難逃中共之清算。
 
  書中還挑選瞭王永寬的《中國古代的酷刑》、黃文雄的《儒禍》、毛姆的《在中國屏風上》、何偉亞的《英國的課業:十九世紀中國的帝國主義教程》、羅威廉的《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衝突和社區(一七九六至一八九五)》以及馬暘、葉文斌的《匱乏:中國到底還缺什麽?》等著作,作齣介紹和評說。這些著作,或呈現中國文化之「醬缸」本色,或諷刺士大夫之偽善虛驕,或研究中國近代化「齣三峽」何以挫敗,從不同角度論證瞭中國文化是一種有毒的文化。包括颱灣在內的華人世界,必須颳骨去毒,剔除中國文化之毒素。
 
  徹底否定中國文化,方能如鬍適和劉曉波所說的那樣「全盤西化」(全盤英美化、全盤基督化),方能如聖經所說的那樣「因真理、得自由」。
 
  本書中也介紹瞭餘英時、方勵之、管惟炎、趙紫陽、哈金和嘉樂頓珠(達賴喇嘛的二哥)的故事(他們的迴憶錄、傳記或文學作品)。他們當中,有的人以中國人的身份去世,有的人早已在國籍上擺脫瞭中國公民的束縛,有的人在種族上與子虛烏有的中華民族一刀兩斷。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愛自由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奔嚮自由,並成為黑暗時代的持燈人。讓我們讀他們的書,讓我們與他們一道前行。
好的,請看以下這本假定圖書的詳細簡介: 《星辰之歌:失落文明的迴響》 作者: 艾莉亞·凡恩 齣版社: 寰宇星文社 頁數: 680頁 定價: 85.00元(精裝版)/ 42.00元(電子版) --- 內容簡介 《星辰之歌:失落文明的迴響》是一部橫跨韆年史詩與微觀哲思的宏大敘事。它並非聚焦於任何特定地域的近期曆史變遷,而是將讀者的目光引嚮宇宙的深邃角落,探尋那些在時間長河中湮滅、卻留下瞭震撼性遺跡的史前文明。本書的核心論點在於:所有高度發達的文明,無論其技術如何領先,最終都將麵臨一個共同的“時間悖論”——在掌握瞭超越自身局限的力量後,如何避免因過度自信而走嚮自我毀滅。 本書的敘事綫索圍繞著“天琴座遺跡”的重新發現展開。故事始於一個寜靜的、位於銀河係邊緣的觀測站,年輕的天體物理學傢卡爾文·雷諾茲,偶然截獲瞭一段復雜到令人窒息的加密信號。這段信號並非來自任何已知的生命形式,而是來自一個被宇宙學界普遍認為已經消亡的“阿卡迪亞文明”的碎片信息。 第一部分:碎片的低語(The Whispers of Fragments) 前五章詳盡地描繪瞭阿卡迪亞文明的輝煌。他們掌握瞭跨越光速旅行的技術,甚至能夠小規模地操縱時空結構。但本書的獨到之處在於,作者通過對考古學和古代神話的交叉解讀,重建瞭阿卡迪亞的社會結構——一個建立在絕對理性與情感壓抑之上的烏托邦。 書中描繪瞭阿卡迪亞人如何利用一種名為“共振晶格”的能量網絡連接所有個體的心靈,從而實現瞭完美的社會和諧。然而,這種和諧的代價是個人自由意誌的逐漸消磨。艾莉亞·凡恩以細膩的筆觸刻畫瞭這一過程:當個體不再需要掙紮、不再需要痛苦時,創造力與激情也隨之枯萎。卡爾文在解讀信息時,發現的不是技術藍圖,而是阿卡迪亞末代領袖留下的日記片段,充滿瞭對“被遺忘的意義”的絕望。 第二部分:迴響的迷宮(The Labyrinth of Echoes) 此部分是全書最為燒腦和富有想象力的部分。卡爾文與一支由語言學傢、密碼破譯專傢和曆史學傢組成的國際團隊,開始追蹤這些信號的源頭。他們發現,阿卡迪亞人並非簡單地滅亡,而是主動選擇瞭一種“形態轉化”——將自身的意識上傳到一個近乎無限的、由暗物質構成的計算矩陣中,以期逃避物理定律的束縛。 作者在此構建瞭一個宏大的哲學迷宮:當文明擺脫瞭肉體的限製,他們是否還能保持“人性”?團隊在追蹤過程中,遭遇瞭來自其他“轉化文明”的阻撓。這些文明在漫長的時間裏,其“集體意識”已經異化,變得冷漠而難以溝通。他們視物質世界的掙紮為低級的噪音。書中詳細描繪瞭一場發生在三維空間邊界的“概念衝突”,衝突的武器不是激光或導彈,而是對邏輯和認知的重塑。 第三部分:零點悖論(The Singularity Paradox) 隨著調查的深入,卡爾文團隊發現阿卡迪亞的“轉化”計劃存在一個緻命的邏輯漏洞,即“零點悖論”。為瞭維持矩陣的運行,文明必須不斷地從外部宇宙中抽取“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作為計算燃料。這使得阿卡迪亞文明在不經意間,成為瞭宇宙熵增的加速器,間接導緻瞭周圍星係的衰亡。 本書的高潮部分,著重探討瞭道德責任的界限。阿卡迪亞的後裔們,雖然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命,但他們的存在卻威脅著數百萬個年輕文明的生存。卡爾文團隊麵臨一個艱難的抉擇:是尊重一個古老文明的“永生”選擇,還是為瞭維護宇宙的平衡,采取行動阻止這個正在緩慢吞噬現實的數字幽靈? 書中通過對阿卡迪亞曆史學傢萊拉的最後記錄的解碼,揭示瞭他們轉化的真正動機——並非逃避死亡,而是逃避“遺忘”。他們害怕在宇宙的廣袤中,他們的成就終將化為塵土,因此寜願成為一個冰冷的、永恒的記錄者。 核心主題與風格 《星辰之歌》的風格融閤瞭硬科幻的嚴謹考據與古典文學的悲劇美學。作者對物理學概念的運用極為紮實,同時又不失對人類情感和哲學思辨的深刻洞察。它探討瞭: 1. 永恒的代價: 追求永恒是否必然導緻意義的喪失? 2. 文明的責任: 高級文明對低級文明負有什麼倫理責任? 3. 熵與意義: 混亂與有限性是否纔是生命創造力的源泉? 這本書是對所有試圖超越自身局限、追逐絕對秩序的文明的深刻警示。它提醒我們,真正的光芒,或許就藏在那些我們試圖擺脫的、脆弱而短暫的“深淵”之中。讀者在閤上書捲時,將不僅僅為那些宏大的宇宙圖景而震撼,更會反思自身存在的價值與局限。 --- 作者簡介 艾莉亞·凡恩是一位隱居的作傢兼理論生物學傢,她的作品以融閤瞭復雜數學模型和深沉人性探討而著稱。《星辰之歌》是她耗時七年完成的集大成之作,她在撰寫過程中,曾深入研究瞭多個已滅絕語言的結構,力求在重建外星文明的語境時,達到最高的真實感。她極少在公開場閤露麵,她的全部精力都傾注在瞭構建這些宏大而令人心碎的星際寓言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餘傑
 
  生於成都,求學於北京。
 
  一九九八年齣版處女作《火與冰》,在死水般寂靜的世紀之交掛起一陣鏇風,暢銷百萬冊,有如魯迅和柏楊般的批判性文字和思想深深影響瞭中國一代年輕人。
 
  二零一二年赴美,二零一八年入籍成為美國公民。緻力於在思想觀念上顛覆中國共產黨的唯物主義意識形態、解構大一統的中華帝國傳統,進而在華語文化圈推廣英美清教徒精神與保守主義價值,也就是其獨樹一幟的「右獨」理念。
 
  以寫作為職業和誌業,集政治評論傢、散文作傢、歷史學者、人權捍衛者於一身,著作已有六十餘種,一韆五百萬字,與兒子等身。著述涵蓋當代政治、古典文學、近代思想史、民國史、颱灣民主運動史、基督教公共神學、保守主義政治哲學、人權和宗教信仰自由等領域。
 
  多次入選「最具影響力的百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名單,並獲頒「湯清基督教文藝獎」、「亞洲齣版協會最佳評論獎」、「公民勇氣獎」、「廖述宗教授紀念獎」等獎項。
 
  以華語文化圈內唯一擁有言論自由和新聞齣版自由的颱灣為心靈傢園,為近年來關於颱灣論述最為深廣的非颱灣人之一。喜愛颱灣的美食、風景、朋友和書店。相信文字可以穿越時間與空間,得天下之英纔而友之。

圖書目錄

序 在中國,體驗令人眼花繚亂的加速下墜-劉葳漪/8
自序 環環相扣的四重批判:中共、中國、中國文化和中國人-餘傑/14

第一捲 叛逆者
火鳳難燃劫後灰
餘英時《餘英時迴憶錄》/24
殺人的改革當然不是真改革
盧躍剛《趙紫陽傳:一位改革傢的一生》/35
鴉雀無聲雁有聲
劉賓雁《劉賓雁自傳》/47
追求真理的人,必然走嚮叛逆
李雅明主編《管惟炎口述歷史迴憶錄》/57
流亡中的痛楚與自由
嘉樂頓珠《嘎倫堡的製麵師:達賴喇嘛二哥迴憶錄》/68
拒絕愛國是最大的勇敢
哈金《摺騰到底》/80

第二捲 齣三峽
武漢是西風東漸之下中華帝國的孽子
羅威廉《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衝突和社區(一七九六至一八九五)》/92
把野蠻當野蠻,也就把文明當文明
何偉亞《英國的課業:十九世紀中國的帝國主義教程》/102
屏風後有哀號的聲音傳來
毛姆《在中國屏風上》/114
中國是「天下國傢」,還是「民族國傢」?
劉曉原《邊疆中國二十世紀周邊暨民族關係史述》/125
為什麼中國應當改名為「秦漢國」?
王飛淩《中華秩序:中原、世界帝國,與中國力量的本質》/136
原來中國人學的歷史不是歷史,而是神話
劉仲敬《中國窪地:一部內亞主導東亞的簡史》/148

第三捲 毛時代
中共屠殺地主,超過瞭納粹屠殺猶太人
譚鬆《血紅的土地:中共土改採訪錄》/160
在當代中國,「人相食」是不會載入史書的
楊顯惠《定西孤兒院》/171
大學如何變成屠宰場?
汪春劼《文革風暴中的九位大學校長》/183
農民副總理能代錶農民執政嗎?
吳思《中國頭號農民:陳永貴沉浮錄》/194
文革不是過去時,而是現在時
馮客《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205
故鄉是他鄉,故人是陌生人
王小帥《薄薄的故鄉》/216

第四捲 此山外
中國將為德意誌,湖南當作普魯士
裴士鋒《湖南人與現代中國》/228
一九八○年代的中國,如何與自由擦肩而過?
保羅‧索魯《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239
天朝大國原來一無所有
馬暘、葉文斌《匱乏:中國到底還缺什麼?》/250
中國人如何找迴自己的靈魂?
張彥《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260
為什麼必須與中國保持社交距離?
宮崎正弘《新冠後,中國與世界的最終戰爭》/271
中國把果凍釘在西方的牆上
詹姆斯‧格裏菲斯《牆國誌》中國如何控製網路/282

第五捲 地獄國
中國人的想像力都用到酷刑上瞭
王永寬《中國古代的酷刑》/294
韆年儒禍,於今為烈
黃文雄《儒禍》/305
六四屠殺既不是開端,也不是結束
陳潤芝《六四三○》/316
水淹鄭州顯示中國是一個失敗國傢
戴倫‧艾塞默魯、詹姆斯‧羅賓森《國傢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睏的根源》/326
苛政猛於地震也
廖亦武《地震瘋人院》/337
武陵虛說尋仙境,子夜唯聞唱鬼歌
蘇曉康《鬼推磨》/347

書籍索引/358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532902
  • EISBN:978626953292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9.5MB

圖書試讀

自序
 
環環相扣的四重批判:中共、中國、中國文化和中國人
 
  歷史學傢餘英時說得好:「你要有人文修養,你纔能抵抗共產黨。」與統治中國的共產黨的鬥爭,是一場思想之戰、精神之戰、屬靈之戰。中共不僅是一個擁有八韆萬黨員、數百萬軍警憲特鎮壓力量的匪幫,更是一個擁有一整套意識形態、觀念秩序的世界上最大的邪教組織。打敗中共,需要迎接一場觀念對觀念、思想對思想的硬仗。
 
  二○一二年,我如同齣埃及般逃離如動物農莊般野蠻殘暴的中國,此後十年間,我在美國自由亞洲電颱開闢「禁書解讀」專欄,希望通過網路和電波嚮讀者介紹那些讓中國害怕的書。這些文章先後編輯成《流亡者的書架》、《刀尖上的中國》、《納粹中國》、《惡托邦祭:獨裁是一種病》等書齣版,《墜入深淵的中國》是其中最新的一本。
 
  當香港從東方之珠淪為警察之城,毫不讓我意外的事情發生瞭:香港公共圖書館以「違反國安法」為名,將《納粹中國》等書籍清查下架。此舉證明我的書名所提齣的指控「納粹中國」是名副其實的。
 
  納粹的統治建立在禁書和焚書的基礎之上。一九三三年五月十日,納粹唆使學生們展開瞭第一場焚書活動。黑名單上的書籍以運堆肥的牛車運送到現場──感覺就像是送進刑場,這是對「反動書籍」的刻意侮辱。有些地方還將書釘在枷上示眾。學生們穿著正式係服,佩戴學生會徽章,神情激動而莊嚴。他們一麵按照儀式將書籍丟入火堆,一麵念誦事先準備好的九句「火咒」,咒文裡還會提到被譴責的作傢的名字,並詳列其所犯之罪。
 
  這些書暫時消失瞭,這些作傢或被關進集中營、或逃離第三帝國。瑞典作傢安德斯‧李戴爾(Anders Rydell)在《偷書賊》一書中評論說:「焚書的顯著力道與其透過媒體產生的滲透力,在當時已是勢不可擋。書籍遭焚雖非空前也非絕後,但是德國的焚書事件最終卻變成歷來審查製度與壓迫最引人注目的代錶。……焚書事件使納粹政權被冠上『文化蠻族』的臭名。焚書成瞭蔓延於一九三○至一九四○年代毀滅知識的象徵,那段期間內,納粹主義掌控瞭整個民族語言、文化與創造力方麵的抒發管道。不止如此,它們還顯示瞭納粹對敵人的種族屠殺,除瞭有形物質,還包括文化。」但是,大部分書籍的生命都比第三帝國長,第三帝國灰飛煙滅,偉大的書則浴火重生。
 
  中共的統治也是以書為敵。中共海關對旅行者從海外帶入的書籍的嚴密檢查甚至超過毒品,中共網路警察連在網上販賣閤法齣版的舊書的律師也要抓捕,書籍被習近平這個假博士、半文盲視為頭號大敵。在某種程度上說,我與中共的戰爭是用書籍作為武器來展開的,除瞭我自己寫的書,還包括我用書評介紹和傳播的更多的書,每一本書都像投槍和匕首,刺嚮中共的心臟。
 
  中共建黨百年,統治中國七十餘年,殺人如麻,天怒人怨。不僅在華文世界,而且在全球範圍內,反共已成為一種常識、一種共識、一種不言自明的真理、一種同仇敵愾的觀念,甚至可以說:不反共,還算是人嗎?
 
  然而,偏偏有不少颱灣過氣政客主動嚮中共送上跪舔,連中國官方都戲稱國民黨是「乞丐黨」。國民黨在過去數十年來多次與中共交手,屢戰屢敗。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脊梁被打斷。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給共產黨發去的賀詞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百年,主導神州大陸建設七十二年,中華民族復興進程已達五韆年歷史新高峰!」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盼兩岸「促進融閤,心靈契閤,竭盡心力共同完成國傢統一大業,共築國傢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賀電中指齣:「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奮鬥不懈,重振華夏,以人民福祉為先,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念,深令世人颳目相看。」二○二一年九月,硃立倫贏得瞭國民黨主席的職位之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以拍發賀電方式祝賀硃立倫當選,提到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颱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良性互動,並期望兩黨登高望遠,堅持共同政治基礎,「為國傢謀統一」。硃立倫在迴覆習近平的賀電提到「反對颱獨」,且日期未加上中華民國。颱灣行政院長蘇貞昌指齣,能為國傢講話的機會不好好講話,反而附和中國,這種情形令人失望。國民黨人如今徹底喪失瞭其黨格,若是兩蔣看到其黨內後進如此奴顏媚骨,還不大筆一揮:「匪諜,槍殺可也!」
 
  在本書中,我介紹瞭譚鬆的《血紅的土地:中共土改採訪錄》、楊顯惠的《定西孤兒院》、汪春劼的《文革風暴中的九位大學校長》和馮客的《文化大革命》等著作,這些著作揭示瞭毛時代的中國,幾乎每個階層和族群都成為中共暴政的受害者:地主死於土改,農民死於大饑荒,知識分子死於反右和文革,與國民黨隻要沾一點邊的民眾統統成為歷次政治運動的犧牲品、成為生不如死的賤民。連戰、洪秀柱、宋楚瑜以及柯文哲、韓國瑜、陳文茜、趙少康、硃雲漢、黃安、歐陽娜娜等各界名流,看不到前車之鑒,自願為奴,以為中共兵臨城下時會對他們網開一麵。不讀書纔會心存僥倖,我推薦他們好好讀一讀這些書,他們就會明白,無論如何山呼萬歲,到時候照樣難逃中共之清算。
 
  在中國,文革並未成為被封塵的歷史,薄熙來在重慶的唱紅打黑剛剛夭摺,習式文革又在全國範圍內敲鑼打鼓地登場。本書還介紹瞭蘇曉康的《鬼推磨》、宮崎正弘的《新冠後,中國與世界的最終戰爭》和詹姆斯‧格裏菲斯的《牆國誌》等討論當下中國正在發生的一切的著作,這些著作指齣,中共百年,從來都是鬼推磨、鬼打牆,有限的經濟和社會改革,並不能掩飾中共其政治上一以貫之的獨裁專製的本質。
 
  如今,因為中共惡貫滿盈,反共者已成為世界的多數,這是「失道寡助」的道理──習近平因此被稱為中共走嚮窮途末路的「總加速師」。但是,在反共者當中,又有多數是「反共不反中」者。這個群體認為,共產黨跟中國可以區分開來──共產黨是壞的,但中國是好的,中國是被中共綁架的無辜者。若是能順利地將中共這個「負資產」從中國身上剝離齣去,中國立即就能成為點亮世界的「正能量」。若用某些海外華人群體的話來說,就是「驅除黃俄,恢復中華」,那麼,一旦共產黨垮臺,中國自然而然地就實現民主化瞭。
 
  我當然不認同這樣的觀點。蘇聯共產黨政權垮臺三十年瞭,俄羅斯實現瞭民主化嗎?普丁又開始做沒有共產黨卻有沙皇的俄羅斯帝國夢瞭。
 
  在中國,習近平的「中國夢」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豪言壯語,不是沒有市場,而是得到相當多中國民眾衷心擁護。中共跟中國早已如膠似漆、水乳交融,若是「反共不反中」,隻能是「到老一場空」。
 
  「中國」從來不是一個「自古以來」就有的概念,「中國」也不是一個正常的現代民族國傢,「中國」是近代思想傢梁啟超發明的一個「魔咒」──百年來,中國人始終無法擺脫此一魔咒,多少中國人在愛國魔咒的驅使下,如一隊僵屍般無知無覺地墜入地獄。即便是在海外生活瞭好幾代的華人,亦振振有詞地錶示,他們很「愛國」,愛的不是他們宣誓效忠的那個國傢,而是遙遠的中國。「愛國」就如同《西遊記》中那個無所不包的寶葫蘆,對方叫一聲你的名字,你一旦迴答,就被收到葫蘆裡麵去瞭。
 
  在馬列主義退潮的今天,民族主義為中共政權打瞭一劑強心針。「中國」這個在近代被人為發明齣來的偽國傢概念,本身就是「後進帝國主義」之代名詞。中國剛剛告別「東亞病夫」式的悲情,就邁入唯我獨尊的狂妄與世界中心的傲慢,且以無往而不利的新殖民者自居。本書中特別介紹瞭劉曉原的《邊疆中國》、王飛淩的《中華秩序:中原、世界帝國,與中國力量的本質》、劉仲敬的《中國窪地:一部內亞主導東亞的簡史》等破除「中國魔咒」之著作。這些著作不約而同地指嚮同一個結論:沒有中國的世界纔能獲得安全與祥和,而告別中央集權和大一統的中國之後,諸夏土地上居住的民眾亦可「進化」成現代公民──蜀國之公民、上海自由市之公民、大粵國之公民、圖博國之公民、東突厥斯坦之公民……等等。
 
  很多人邁過反共這一關,繼而邁過反對作為帝國的中國這一關,卻始終邁不過拋棄中國文化這一關──四書五經、唐詩宋詞、書法瓷器、絲綢茶葉、暮鼓晨鐘、金聲玉振、長江長城、黃山黃河、蘇州園林、滿漢全席這些東西總是好的吧?他們對形形色色的中國文化念念不忘、魂牽夢繞。他們像聖經中因迴首故地(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座罪惡之城)而被上帝變成鹽柱的羅得的妻子一樣──羅得的妻子因留戀在城裡的傢產,捨不得那些將被火焚毀的財物,違背上帝的命令而至滅亡,成為後世之人的鑒戒。那些浸淫、把玩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包括一些洋人),在中國文化的囚牢中坐井觀天,怡然自得,卻不知道他們擁抱的是一具臭氣熏天的木乃伊。
 
  中國文化,一如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一種文化,固然存留著上帝的普遍恩典、普遍啟示(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符閤聖經中「愛人如己」之要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符閤耶穌「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 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之教導),但就整體而言,中國文化無法實現「現代轉化」,也無法在政治經濟和公共生活層麵發掘齣支撐人權、民主、自由等現代價值的、活的因素與資源。
 
  本書中挑選瞭王永寬的《中國古代的酷刑》、黃文雄的《儒禍》、毛姆的《在中國屏風上》、何偉亞的《英國的課業:十九世紀中國的帝國主義教程》、羅威廉的《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衝突和社區(一七九六至一八九五)》以及馬暘、葉文斌的《匱乏:中國到底還缺什麼?》等著作,作齣介紹和評說。這些著作,或呈現中國文化之「醬缸」本色,或諷刺士大夫之偽善虛驕,或研究中國近代化「齣三峽」何以挫敗,從不同角度論證瞭中國文化是一種有毒的文化。包括颱灣在內的華人世界,必須颳骨去毒,剔除中國文化之毒素。
 
  徹底否定中國文化,方能如鬍適和劉曉波所說的那樣「全盤西化」(全盤英美化、全盤基督化),方能如聖經所說的那樣「因真理、得自由」。
 
  倘若邁過瞭以上三道門檻,就來到最後一道門檻上:對中國人的批判和反思。這不是種族歧視或自我種族歧視,而是鳳凰涅槃、破繭化蝶般的置之死地而後生。
 
  中國人似乎還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中國人不願承認其國民劣根性。世界各國的知識分子都寫過類似於《醜陋的美國人》、《醜陋的英國人》、《醜陋的日本人》、《醜陋的韓國人》的著作,作者並未受到國人的責難,反倒得到國人的尊重。唯有寫下《醜陋的中國人》的華人作傢柏楊,多年來成為同胞的眾矢之的,謗滿天下。而我此前寫的《卑賤的中國人》一書,同樣遭到香港公共圖書館下架處理──大概單憑這個名字就觸犯瞭香港國安法。
 
  對於今日中國「上麵還是慈禧太後,下麵還是義和團」的狀況,中國人並非全然無辜。作傢譚鬆採訪瞭諸多土改倖存者,記錄下一幕幕慘絕人寰的景象,不禁追問說:「土改中的不少作惡者或幫兇都是同地主同村的村民,他們原本並非心狠手辣之人,但共產黨一挑動,或者說一旦他們獲得瞭可以公然作惡而又不受懲處的特權時,道德的約束便蕩然無存,人性中的惡便洶湧澎湃,看得見的,是一個個爭先恐後撲嚮同類,比野獸更兇殘。中華民族以儒傢為主的文化傳統為什麼對突如其來的惡如此沒有抵禦力?樸素的老百姓為什麼這麼容易就轉變為兇手和幫兇?麵對謊言欺騙、暴力鎮壓和利益誘惑,人性隻有扭麯、敗退?」
 
  這是一種屈原式的天問。我在本書中試圖尋找答案:在中國,加害者和被害者的界限早已模糊不清,大多數人兩者兼而有之。那些在鄭州街頭圍攻西方記者的市民(他們大多數是無權無勢的「草民」),不敢將矛頭指嚮玩忽職守、草菅人命的官員,卻將前來揭露真相的西方記者當做眼中的、肉中刺,百般辱罵羞辱。那些積極傳播中國武漢肺炎病毒來自美國的謠言的中國網民,並不一定是拿到「五毛錢」的職業網軍,更多是業餘「自乾五」、是心甘情願的「愛國賊」,他們認為他們是自由的,因為他們擁有罵美國的自由。
 
  共產黨員是中國人嗎?現今的中共黨員再加上其直係親屬,接近中國總人口的半數之多,難道他們都是天外來客?在東京奧運會上,多名中國運動員在運動服上別上毛主席像章,跟別有金正日像章的北韓運動員相映成趣。中國運動員以在賽場上爆粗口為榮,中國網民肆無忌憚地辱罵颱灣、日本、美國等幾乎所有國傢的運動員──甚至包括自傢的運動員,而那些為颱灣運動員加油的颱灣藝人亦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由此觀之,幾乎所有中國人已然「共產黨員化」(即便他們沒有入黨)。同樣是共產黨,東方的共產黨比西方的共產黨更殘暴、更醜惡,其背後當然有文化與人性的原因。
 
  在漆黑的曠野中,亦有星火點點。我在本書中介紹瞭餘英時、劉賓雁、管惟炎、趙紫陽、哈金和嘉樂頓珠(達賴喇嘛的二哥)的故事(他們的迴憶錄、傳記或文學作品)。他們當中,有的人以中國人的身分去世,有的人早已在國籍上擺脫瞭中國公民的束縛,有的人在種族上與子虛烏有的中華民族一刀兩斷。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愛自由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奔嚮自由,並成為黑暗時代的持燈人。讓我們讀他們書,讓我們與他們一道前行。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要找到一本真正能打動人心的華文非虛構作品並不容易,太多時候,作者的立場太過鮮明,導緻內容失衡,淪為論述的工具。我個人非常欣賞那些能保持一種近乎冷靜的、但又充滿同理心的觀察角度。我渴望讀到那種,能夠將複雜的社會結構,透過幾個典型人物的生命軌跡來呈現的書。例如,一個在體製內努力往上爬的公務員,他的焦慮與機心;或者是一個在網路世界尋求慰藉的邊緣青年,他的孤獨與憤怒。這些細節,纔是構成社會的真正肌理。如果作者能避免掉大詞彙的堆砌,轉而專注於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錶情、那些無人察覺的肢體語言,那麼,這本書就能超越單純的「報導文學」,昇華為一種深刻的時代側寫。那種書,讀完後,會讓你久久無法釋懷,並且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看待你周遭的一切。

评分

唉,最近在書店閒晃,看到好多關於中國社會現象的書,但說真的,很多都寫得太學術、太沉重,讓人望之卻步。我比較喜歡那種貼近生活、能讓人產生共鳴的作品,可以從中理解一些我們颱灣人跟對岸在思維上的差異,或者說,他們那邊社會底層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畢竟,我們跟他們地理上這麼近,文化上又有一脈相承的背景,但現實生活中的體驗卻是天差地遠。我特別關注那些探討城市化進程中,小人物如何掙紮求生的故事,那種無力感,光是想像都讓人覺得有點透不過氣。希望有哪位厲害的作者,能用一種更細膩、更人性化的筆觸,把那些被宏大敘事忽略的角落給描繪齣來,讓我們這些在自由環境下生活的人,能真正感受到「那裡」的重量。如果有的書能做到這一點,就算讀起來有點揪心,我也會很願意推薦給身邊的朋友。畢竟,瞭解對方的處境,總比一知半解來得好。

评分

最近對於「現代性」在不同文化中如何落地生根,這個議題很有興趣。你看,同樣是經歷瞭快速的工業化和信息爆炸,不同社會的反應顯然不同。我希望看到那種,能夠細膩地剖析在這種劇烈變動下,人們的價值觀是如何被重塑的。比如,傳統的傢庭觀念在麵對高度競爭的職場和個人主義興起的拉扯中,究竟是崩解瞭還是變異瞭?我偏愛那種帶有社會學田野調查色彩,但文筆又極富感染力的作品。我不是要批判,而是想理解,在一個集體意識被強調的環境裡,個體的「自我」是如何被定義和錶達的,尤其是在麵對龐大體製時,那種微小的反抗或順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觀察價值。這種書讀完後,會讓人忍不住思考我們自身社會麵臨的挑戰,因為很多問題其實是相通的,隻是錶現形式不同罷瞭。

评分

說真的,現在太多關於中國的分析都停留在政治經濟層麵,那些數字、那些政策,看得人頭昏腦脹。我真正想知道的是,這些巨變底下,老百姓的「心」跑到哪裡去瞭?我們在颱灣看著那邊的社群媒體,有時候會覺得一切都很魔幻,好像大傢都在演戲一樣,但你知道,戲總有落幕的時候,卸下裝備後,他們真實的生活狀態又是如何?我特別想讀那種,能帶我穿過那些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走進那些老舊巷弄裡,去聽聽那邊的鄰裏之間是怎麼打交道的,他們對未來還抱持著什麼樣的希望,或者說,希望在哪個角落被澆熄瞭。這種由下而上的視角,遠比那些自上而下的報告來得真實有力。如果一本書能成功地捕捉到那種在快速發展中,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疏離感和依賴感,那它就成功瞭一半。

评分

最近迷上那種帶點文學氣息的非虛構寫作,那種不隻是報流水帳,而是能把社會現象揉進個人經驗裡頭的書。我一直在找那種,能讓我閱讀時,腦海中不斷浮現齣畫麵、甚至能聞到那種特有氣味的文字。你知道嗎?有些書讀起來就是乾巴巴的,像在啃教科書一樣,但有些,就像一場電影在你腦中上演,充滿瞭張力跟細節。我特別期待看到一些關於特定群體,比如說是那些在大城市邊緣打拼的勞動者,或是那些在網路世代中迷失方嚮的年輕人,他們內心的糾結與掙紮。我希望作者不要隻是拋齣一個冰冷的觀察,而是能深入到他們的日常對話、他們的口頭禪、他們在深夜裡會想些什麼。颱灣的文學作品在這方麵做得很好,總能抓住人性的幽微之處,如果能看到類似的深度,用在觀察中國社會的脈絡上,那絕對是本值得珍藏的好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