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籃球跑位戰術與攻防陣型:保持進攻隊型平衡,進行適當跑位判斷,創造更好的投籃機會 (電子書)

圖解籃球跑位戰術與攻防陣型:保持進攻隊型平衡,進行適當跑位判斷,創造更好的投籃機會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鈴木良和
图书标签:
  • 籃球
  • 跑位
  • 戰術
  • 攻防
  • 陣型
  • 進攻
  • 投籃
  • 技巧
  • 運動
  • 電子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籃球激戰首重「跑位」,這些祕訣你都學會了嗎?/
傳授日本專業籃球家教的智慧!!
 
  想提升團隊進攻能力,你應該學習「跑位」!
 
  大家知道「跑位(spacing)」這個詞嗎?精確地說,籃球裡的「Spacing」指的是「進攻時球員與球員間的距離感」。5個人在進攻時保持固定的距離、尋找好位置,也就是跑到特定站位上的行動就叫做「跑位(Spacing)」。
 
  然而跑位並不是在24秒的進攻時間中一直站在同一個地方。在進攻的時候,團隊要利用突破(drive)、傳(pass)、切(cut)等技巧,不斷地移動來創造更好的投籃機會。
 
  本書將為讀者回答「何謂好的跑位?」和「如何才能實現好的跑位?」這兩個問題。本書不會教你「該採取什麼行動才能突破防守」,而是要告訴你持球者在突破防守後,「應該如何跑位」才能使下次的進攻更加順暢。
 
  「跑位」的真髓在於「成功突破防守切入禁區之後」。至於如何才能切入敵方禁區,則必須依靠大家平日的練習。
  一旦理解了「跑位」,相信你的球隊就能做出更好的團隊進攻,讓打籃球變得更加有趣。
 
本書特色
 
  ★日本ERUTLUC籃球家教推薦指導籃球跑位密技必備參考書!
  ★不管幾歲都可以練習的籃球跑位必備須知。
篮球战术宝典:突破、防守与临场应变 深入解析现代篮球的战术精髓,从基础跑位到复杂攻防体系的全面指南 本书旨在为所有热爱篮球、渴望提升战术理解和实战能力的教练员、球员及球迷提供一套系统、深入的战术学习框架。它不侧重于某一种特定的阵型或战术组合,而是致力于揭示篮球运动中战术思维的核心原理,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灵活、适应性强的战术认知体系。我们将重点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既有组织性又不失灵活性的进攻体系,以及如何设计出能够有效限制对手的防守策略。 第一部分:进攻哲学的基石——空间、时机与移动 现代篮球的进攻不再是简单的单打独斗,而是高度依赖球员间的空间理解和时机把握。本部分将从最基础的元素入手,构建扎实的进攻基础。 1. 空间的概念与创造:进攻的“画布” 成功的进攻始于对空间的有效利用。我们将详细分析进攻空间是如何被划分和创造的: “拉开”与“冲击”的辩证关系: 讲解如何通过外线射手的拉开(Spacing)为突破手创造足够的运球空间,同时讨论“冲击式”的移动(如切入、掩护后的后撤)如何瞬间改变防守阵型,创造新的空档。 “四侧空间”理论: 深入探讨球场上四个象限(肘区、高位、低位、侧翼)的空间如何互相影响。当球在侧翼时,高位和低位的球员应如何站位以最大化威胁,并避免形成“拥挤”区域。 有效跑位对防守的压力: 介绍如何通过有目的的跑位(如三角站位、菱形站位)持续向防守端施加心理压力,迫使防守者做出错误的判断或站位失误。 2. 进攻节奏与时机的掌握 进攻的节奏感是区分优秀球队和普通球队的关键。我们探讨如何通过有意识的控制来支配比赛的“速度”。 快攻与阵地战的切换: 介绍如何建立一个平稳的过渡战术系统,确保在快攻未果时,球队能迅速无缝切换到有效的半场进攻体系,而非陷入混乱的个人单打。 “下一步”的预判: 强调球员在接球前就应对防守产生预判。讲解如何通过观察防守者的重心、眼睛方向,来判断最佳的出球时机(Timing),避免“犹豫的传球”或“迟到的投篮”。 节奏的打乱: 分析如何利用变速、减速(Hesitation)和突然加速来打破防守者的防守节奏,尤其是在一对一或挡拆后的处理中。 3. 核心进攻模式的解构与重组 我们将系统性地拆解几种经过时间检验的核心进攻模式,并探讨如何根据现有球员配置进行微调: 挡拆战术的进阶运用(Pick and Roll Variations): 不仅限于传统的“掩护、顺下/外弹”,我们将深入研究高位挡拆(High PnR)、侧翼挡拆(Side PnR)以及“双掩护”(Double Screen/Stack)的应用,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防守(换防、延阻、绕过)做出即时反应。 三/四人传切体系(Motion Offense): 强调持续性的移动和传球如何撕扯防守。重点讲解“传球-跑位”(Pass and Cut)的原理,确保每一次传球都能引动至少一个后续跑位,避免球的停滞。 低位进攻的再定位: 尽管现代篮球强调外线,但强力的低位威胁依然是重要的战术武器。分析如何通过侧翼的拉开和高位策应,为内线创造一对一的机会,并探讨双塔的站位策略。 第二部分:防守策略的构建——限制、协同与压迫 防守是赢得冠军的基础。本部分将侧重于如何构建一个有纪律、高协作性的防守体系,并掌握针对性的防守策略。 1. 防守站位与基本原则:体系的“骨架” 稳固的防守体系依赖于球员对基本站位和移动原则的严格执行。 “帮助防守”的距离与时机: 详细阐述帮助防守的“两步原则”——何时需要移动、移动多远以及何时收缩回自己的防守对象。强调“轮转换位”时,协防球员必须迅速回位,填补被替换的防守空缺。 “弱侧”防守的艺术: 讲解如何有效地“藏身”于弱侧,既能观察到球和持球人,又能快速启动协防,避免成为被针对的弱点。 篮板保护: 强调卡位的重要性,并区分“强侧卡位”和“弱侧卡位”的不同策略,确保每一次投篮后都能有效占据篮板位置。 2. 核心防守体系的对比与应用 我们将对比分析几种主流的防守体系,帮助读者理解每种体系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人盯人防守(Man-to-Man): 深入探讨如何执行有效的贴身防守、如何应对“无球掩护”和“挡拆换防”的细节。特别关注如何通过“沟通”来避免防守漏洞。 区域联防(Zone Defense): 重点分析2-3联防和3-2联防的站位逻辑、覆盖区域以及应对传球路线的策略。探讨如何通过联防来抑制对手的某些优势点(例如限制三分投射或内线冲击)。 混合防守与陷阱设置: 讲解如何将人盯人与区域防守结合(如Box-and-One),以及如何设计针对性的“陷阱”(Trap),在特定区域制造失误。 3. 限制对手核心战术的针对性防守 顶级防守是对对手最强点的有效“否定”。本部分教授如何分析对手的战术录像并制定反制策略。 反制挡拆策略: 详细对比“延阻(Hedge)”、“换防(Switch)”和“收缩(Drop)”的优缺点,以及根据对手持球人特点选择相应策略。 限制关键球员的跑位: 如何通过“贴身逼抢(Denial)”来切断核心得分手与球的联系,以及如何使用“绕前防守”来限制三分射手接球。 第三部分:临场应变与教练艺术 篮球比赛充满变数,优秀的教练和球员必须具备快速阅读比赛和调整策略的能力。 1. 暂停的战术价值 暂停不仅仅是休息时间,更是战术调整的关键窗口。 “叫醒暂停”与“战术暂停”: 分析在不同时间点使用暂停的目的——是需要打乱对手的节奏,还是需要重新布置一套清晰的进攻战术。 关键时刻的“Fix Play”: 如何在短时间内布置一套针对性强、执行难度适中的战术,以应对最后时刻的落后或领先局面。 2. 数据分析与战术修正 现代篮球越来越依赖数据指导决策。本书将引导读者如何从基础数据中解读战术效率。 效率指标的解读: 了解有效命中率(eFG%)、失误率(TOV%)等指标如何反映进攻体系的健康状况。 根据身体状态调整: 如何根据球员的体能下降情况,有意识地放慢节奏,减少不必要的长传和高强度冲刺,以延长进攻回合的有效性。 本书拒绝提供一成不变的“标准模板”,而是致力于培养读者的战术适应性思维,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根据场上局势,灵活地运用空间、时机和协作,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胜利之道。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株式會社 ERUTLUC代表取締役 鈴木良知
 
  Suzuki Yoshikazu/ 1979年生於茨城縣。並木高中、千葉大學畢業。2002年就讀千葉大學大學院期間開始從事「籃球家教」活動。以中小學生為中心,從高中到幼稚園都在教學範圍內,致力於普及和強化籃球運動。後創立株式會社ERUTLUC,經營有籃球教室、到府教學、籃球診所、籃球營、指導者研究會等項目。理念是「以自己最大的可能性為目標」,作為青少年訓練專家從事各式各樣的活動。
 
  株式會社 ERUTLUC官方網站
  basketballtutor.com/
 
監修者簡介
 
楊致寬 教練
 
  畢業至台灣大學農業經濟所博士生。
 
  經歷
  台灣大學男子籃球隊助理教練 2012-2014
  台灣大學男子籃球隊執行教練 2014-2017
  松山高中籃球隊助理教練 2017-2019
  輔仁大學男子籃球隊助理教練 2019-present
  台灣大學數據分析團隊創辦人
  SBL 台灣銀行籃球隊數據分析部門主持人 2019-2020

图书目录

前言――2
跑位糟糕的球隊特徵――4

第1章 跑位的基礎和概念
認識進攻的流程――12
認識基本的反應――14
兩種突破路線――17
認識防守――18
認識跑位――19
適合各年齡層/特徵的跑位方式――20
專欄①
在培育期學習跑位的意義――22

第2章 配合的基礎
製造傳球路徑――24
利用Counter進攻――26
利用空隙(gap)』進攻――30
大個子的配合――36
中距離的配合――44
應對突破的路線轉移――48
全隊連動(配合的3原則)――52
配合的優先順序――54
轉移(relocate)――58
專欄②
選擇期望值高的投籃――66

第3章 4外1內
4外1內的基本形――68
翼位的底線突破①
面對第一次協防時的配合――70
翼位的底線突破②
面對第二次協防時的傳出――72
翼位的中線突破
面對第一次協防時的配合――74
G位的底線突破①
面對第一次協防時的配合――76
G位的底線突破②
面對第二次協防時的外傳――78
G位的底線突破③
面對有球邊協防時的配合――80
G位的中線突破①
面對第一次協防時的配合――82
G位的中線突破②
面對第一次協防時的外傳――84
G位的中線突破③
不大幅移動原地等待的配合――86
連續攻擊時的跑位例①
第二次突破要攻擊開闊的空隙――88
連續攻擊時的跑位例②
利用連續的中線突破發動攻勢――90
餵球給內線①
禁區內的1對1――92
餵球給內線②
把球外傳後突破進攻――94
餵球給內線③
把球外傳後擋切進攻――96
餵球給內線④
從禁區內向對側展開――98
傳切①
利用傳切(pass and cut)進攻――100
傳切②
球無法傳給切入者的時候――102
攻守轉換①
轉換至4外1內的基本快攻方法――104
攻守轉換②
同側有兩名底線球員的場合――106
攻守轉換的注意點――108
專欄③
進攻不動就不行嗎?――112

第4章 5外
5外的基本形――114
利用傳切進攻①――116
利用傳切進攻②
利用突破攻擊無人防守的空間――118
利用後切(back cut)進攻①――120
利用後切進攻①
後切無法傳球時――122
翼位的突破被防住時――124
罰球線外的突破被防住時――126
運球突破戰術(Dribble Drive Motion)――127
攻守轉換①
保持全員都能運球推進的狀態――128
攻守轉換②
在邊線搶到籃板球的時候――130
專欄③
建立球隊規則――132

第5 章 3外2內
3外2內的基本形――134
翼位的底線突破①
面對第一次協防時的配合――135
翼位的底線突破②
面對第二次協防時的配合――136
翼位的中線突破①
有效利用死亡低位――138
翼位的中線突破②
面對第二次協防時的配合――140
G位的突破①
面對第一次協防時的配合――142
G位的突破②
面對第二次協防時的配合――143
攻守轉換①
轉換至3外2內的基本快攻方法――146
攻守轉換②
有效利用拖車(trailer)――148

結語――150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049314
  • EISBN:978626329036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2.2MB

图书试读

前言
 
想提升團隊進攻能力,你應該學習「跑位」!
 
  大家知道「跑位(spacing)」這個詞嗎?看到「Space」這個字,一般人腦中浮現的應該是百貨公司的「美食區」、「休息區」等「空間」或「開闊的場所」等意象。「Spacing」的意思也很類似。更精確地說,籃球裡的「Spacing」指的是「進攻時球員與球員間的距離感」。5個人在進攻時保持固定的距離、尋找好位置,也就是跑到特定站位上的行動就叫做「跑位(Spacing)」。
 
  然而跑位並不是在24秒的進攻時間中一直站在同一個地方。在進攻的時候,團隊要利用突破(drive)、傳(pass)、切(cut)等技巧,不斷地移動來創造更好的投籃機會。即使在進攻開始時搶到了好的站位,如果其中一人移動時其餘四人沒有跟著動,陣形的距離感就會被破壞。換言之,空間會變得狹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當隊伍裡有人開始移動時,其餘四人也要做出反應,決定要動還是不動――「跑位」的時候「不動」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選項――保持進攻隊形的平衡。持續保持適當的「跑位」,可以創造更好的投籃機會。
 
  近年,日本請來了很多外國的籃球教練。他們在看過日本培育期(學生)球員的籃球表現後,一方面雖然稱讚「基礎訓練和1對1的技巧被訓練得很好」,但另一方面也指出「在跑位方向做得不太好」。
 
  在球員成長的過程中不論基礎訓練和1對1的技巧練得多麼精純,一旦沒有持球的球員(本書稱為「未持球者」)的跑位不對,與隔壁防守方的距離變短,持球的球員(本書稱為「持球者」)便無法進行1對1的進攻,或是必須在勉強的情況下進行1對1而掉球,無法發揮原有的實力而導致球權轉移(失誤)。所以在成長過程中除了培育持球者外,為了使持球者苦練出來的技巧能完全發揮,讓未持球者能佔到好位置也非常重要。
 
  籃球比賽1場需時40分鐘(國中生是32分,小學生是24分。這裡以40分為代表)。想得簡單一點,進攻和防守的時間大約各半,也就是各20分鐘。假設在進攻的20分鐘內,站在球場上的5個人持球的時間一樣長,那麼每個人能拿到球的時間就是 等於4分鐘。一場比賽中一個人能拿到球的時間只有短短4分鐘。除此以外的進攻時間,也就是另外16分鐘內都是手上無球的狀態。那麼身為球員該如何在這16分鐘內幫助隊伍拿到勝利呢?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課題,且與球員是否擁有「跑位」的觀念習習相關。
 
  本書將為讀者回答「何謂好的跑位?」和「如何才能實現好的跑位?」這兩個問題。本書不會教你「該採取什麼行動才能突破防守」,而是要告訴你持球者在突破防守後,「應該如何跑位」才能使下次的進攻更加順暢。「跑位」的真髓在於「成功突破防守切入禁區之後」。至於如何才能切入敵方禁區,則必須依靠大家平日的練習。
 
  一旦理解了「跑位」,相信你的球隊就能做出更好的團隊進攻,讓打籃球變得更加有趣。除了國中生(U15)和高中生(U18)之外,請國小(U12)球員也當作學習新知識,一點一點慢慢吸收吧。
 
  ##
  跑位糟糕的球隊特徵
 
  你的球隊是否存在進攻容易停滯的問題呢?例如個人技巧明明沒有任何問題,但持球者卻總是沒法把球傳出去,或是球傳出去後馬上被防守方包圍……。這種情況或許是隊友妨礙了持球者的進攻所導致的。
 
  而導致此情況的原因之一有可能就是「跑位」。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① 4名未持球者集中在同一側的狹窄範圍內
  在如「單打(isolation)」這種持球者獨自位於球場的一邊,其餘4人集中在另一邊的情況下,假如未持球的4人距離太近,就會讓防守方可以1個人防守2個人。換言之防守方就算調1個人去幫忙守持球者,剩下3個人也能完全守住進攻方的另外4人。當持球者無法1對1的時候,便沒辦法把球傳出去。
 
  ②未持球者離球太近
  在持球者打算1對1,又或者實際上展開1對1進攻時,未持球者太過靠近持球者,導致1對1的空間變狹窄,讓持球者的動作受到侷限。
 
  ※(「Hand off(近距離把球遞給隊友的掩護動作)」時例外。)
 
  ##
  跑位糟糕的球隊特徵
 
  ③早先突破防守的球員傳球後仍留在禁區內
  即使佔到了好位置,只要後續任何一個動作停下沒跟上的話,跑位的效果就會變弱。譬如起先突入禁區的球員把球傳出來後,假使繼續傻傻待在禁區內,就會妨礙下一個突入禁區的球員進攻。
 
  ④投長距離的2分球
  假設佔到了好位置,持球者突入禁區後又把球外傳。此時若負責接傳球的隊友是站在三分線內側投出2分球,那也同樣不能說是好的跑位方式。但國小生或3分球命中率低的大個子(big man)不在此限。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到「創造更好的投籃機會」這個目標,我就聯想到防守端的壓力轉換。跑位戰術的最終目的,當然是要讓隊友能從容出手。但這個「從容」的背後,需要極佳的時機掌握和隊友間的默契。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呈現這些「創造機會」的過程。是透過連續的傳導球?還是藉由頻繁的掩護和切入?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不同類型的戰術組合,例如高低位配合、或是外線的交叉掩護,並說明在不同防守下,哪種組合最能產生空檔,那對我們這些想提升進攻效率的人來說,會是很好的參考。畢竟,光是站定不動等待機會是等不來的,戰術跑動就是創造機會的過程,書中對「跑位判斷」的深度,將會是我衡量這本書好壞的標準之一。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排版和閱讀體驗也是我會考慮的重點之一。畢竟是電子書,如果圖檔解析度不夠高,或是戰術圖案太過擁擠,在手機或平板上閱讀時會非常吃力,特別是那些需要仔細比對不同球員位置和跑動方向的複雜戰術。我個人偏好那種清晰明瞭、顏色區分明確的圖例,最好是能讓我在通勤時間,不需要太費力氣就能快速吸收新的戰術概念。而且,電子書的好處是可以隨時放大檢視細節,希望作者在製作圖表時有考慮到這一點。如果內容編排流暢,能像講故事一樣帶領讀者從基礎的站位走到複雜的戰術跑動,而不是零散的知識點拼湊,那麼這本書的學習曲線就會比較平順,對想自學的籃球愛好者會更友善。

评分

關於「保持進攻隊型平衡」這點,我覺得非常關鍵。很多球隊在打戰術時,常常會因為某個球員太過突出,導致整個進攻體系變得不平衡,一但這個主要進攻點被鎖死,全隊就不知道該怎麼打了。我希望這本書能在這方面多著墨,不只是畫出跑位路線,而是要解釋如何透過跑位來分散防守注意力,讓每個球員都有參與進攻的機會,而不是淪為單純的輔助。例如,如何透過無球跑動來為持球者創造空間,或是如何利用側翼的跑位牽制對方的協防。這種細膩的戰術佈局,往往是區分一般球隊和強隊的關鍵。如果內容能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而不只是強調單一戰術的執行度,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會大大提升。

评分

這本籃球戰術書的封面設計蠻吸引人的,色彩搭配上很搶眼,一看就知道是想讓讀者快速掌握場上的變化。不過,我個人比較在乎內容的實用性,畢竟光看圖說故事有時候還是會霧裡看花。我希望這本書在圖解的同時,能提供足夠的文字說明,讓讀者不只是「看懂」跑位,而是「理解」跑位的背後邏輯,像是為什麼要在那個時機點跑那個位子,以及這個跑位會對防守端造成什麼樣的壓力。畢竟,光是知道「A點跑到B點」是不夠的,還得知道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才能在實戰中靈活運用。如果只是單純的動作分解,對一般想提升球隊戰術素養的教練或球員來說,幫助可能有限,真正重要的是戰術意圖的傳達,這點在市面上很多同類書籍中,有時候會被忽略掉,希望這本能在這方面做得更深入一些,讓讀者能從基礎的跑位,進階到解讀防守並做出應變。

评分

老實說,在翻閱這類型的戰術書籍時,最怕的就是內容寫得太過學術化,一堆專有名詞堆砌起來,結果自己看得一頭霧水,根本無法應用到球場上。我比較期待的是,作者能不能用比較接地氣的方式來解釋這些戰術,最好是能模擬出真實比賽中的情境,像是「當對方換防時,我們該怎麼調整?」或是「擋拆後的二次掩護該如何執行?」這種貼近實戰的細節。台灣的基層籃球環境,很多時候更注重基本功和體能,戰術深度相對沒那麼普及,所以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入門者也能理解的圖文並茂的解析,那絕對是加分項。如果能加入一些常見的戰術陷阱和破解方法,那就更棒了,畢竟光是學會一套戰術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是在於怎麼應對對手的防守策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