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力量──遇見暖心菩薩 (電子書)

心的力量──遇見暖心菩薩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呂怡珍
图书标签:
  • 心靈成長
  • 自我療癒
  • 正念
  • 冥想
  • 佛教
  • 溫暖
  • 勵志
  • 情緒管理
  • 人生哲學
  • 電子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生當中能有人點醒盲點便是轉變命運的機會。
且看年輕時尚美女櫃姐為何成為觀世音菩薩的代言人……

  一個年輕時尚的美女櫃姐為何成為觀世音菩薩的代言人?看她從排斥到接受,到最後甘之如飴,其中菩薩所帶來的心靈震撼與喜悅到底有多強力?

  本書分為菩薩開示與問答、心靈分享課程、代言人心語三部分;由菩薩對眾生困惑的慈悲指引,進而提供依法修學之心靈開示;最後並簡介代言人一路走來的背景、歷程與心聲。

  開示佛法的正知正見、解釋宗教的偏頗迷信、及成立心靈分享課,課程主題擴及情緒、觀念、生活、家庭、修行……等,深入人心的同理與慈悲的叮嚀,用最生活化的方式,引導大家在修行或生活上走向正確的方向。

  菩薩開的帖子,有時暖心的像甜湯,有時卻又是直接命中的痛。它不會是特效藥,也許會很苦很苦,但如果我們永遠選擇不打開來吃,就永遠都不會見效及改善。處方無他,就是「面對自己的心,自己幫自己」。

  每個人的心都能擁有強大的力量,
  當你願意看見自己的內在,
  願意接納所有的情緒和衝突,
  願意用慈悲和感恩去看待所有人事物境,
  就能開始擁有暖心之力。

  每個人的內在都存在許多的恐懼和傷痕,
  負面情緒也常常不自覺流露;
  當你願意愛自己、愛他人、愛一切的眾生,
  生命就會有正面的能量和力量!

  「心的力量」是溫暖、包容和提升;「心的力量」也是正向、療癒及自在。
  「暖心菩薩」願與眾生一起努力,並陪伴你我找到「心的力量」!
尘世浮光,心灵的栖居:《清欢》 作者:林晚照 出版社:繁星文化 字数:约 400,000 字 页数:精装典藏版 650 页 --- 卷一:浮云过眼,旧事重提 《清欢》是一部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都市生活中个体精神探索与情感纠葛的长篇小说。故事的开端,将读者带入一座被钢筋水泥包裹的喧嚣都市——“江城”。主人公沈清,一位三十岁出头的独立设计师,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却在情感的世界里屡遭波折,仿佛永远在追逐一个虚无缥缈的“圆满”。 第一章:午夜的霓虹与空旷 沈清的生活是典型的都市节奏:被早高峰的地铁挤压,在深夜的电脑屏幕前寻求灵感。她的公寓位于市中心的高层,拥有俯瞰整座城市的视野,然而,这份居高临下的宁静,却无法驱散内心深处的孤独。小说以她一次失败的相亲为引子,展现了当代人际交往的疏离与功利。她遇见了一个自诩为“人生导师”的男人,对方滔滔不绝地分析她的人生数据,却对她真实的感受不闻不问。这次会面,如同一个缩影,映照出沈清在寻找“同类”过程中的迷惘。 第二章:旧相册里的光影 沈清搬家,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泛黄的相片。照片里的人影,是她高中时期的好友,那个名叫“许淮”的少年。许淮是沈清青春里最鲜明的一笔,他有着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的浪漫气质——喜欢在雨天收集落叶,对着星空低语。然而,一次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许淮的人生轨迹陡然转向,两人在高考后便失去了联系。这些照片唤醒了沈清尘封的记忆,她开始追溯那段纯粹而美好的过往,反思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现在这个“被社会定义”的模样。 第三章:职场的博弈与妥协 在设计公司,“效率”与“转化率”是唯一的真理。沈清负责一个重要的商业地产项目,面对着甲方近乎苛刻的要求,她不得不不断在自己的审美坚持与商业利益之间做出艰难的权衡。她的上司,一位精明强悍的女性高管,不断提醒她:“艺术不能当饭吃,你要学会为生存妥协。”沈清开始质疑,那些曾经让她热泪盈眶的设计理念,是否真的能在这个冷酷的市场中存活。她感受到创作的激情正在被日复一日的修修改改消磨殆尽。 --- 卷二:重逢的涟漪与自我审视 故事的中段,情节聚焦于沈清与许淮的意外重逢,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过去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第四章:咖啡馆的偶然 许淮以一位独立摄影师的身份,带着一组关于城市边缘人群的纪实作品回到了江城。沈清在一家老旧的独立咖啡馆里看到了他的作品展海报。重逢的场景,没有预想中的戏剧化,却有着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许淮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少年,他的眼神里多了些历经风霜的沉静,但那份对世界的好奇心并未褪去。 第五章:时间留下的痕迹 两人开始重新建立联系。与许淮的交流,让沈清感到一种久违的放松。他从不追问她的收入、婚恋状况,而是对她眼中捕捉到的光线、对她所钟爱的书籍主题进行深入探讨。许淮的视角,像一面清澈的镜子,照出了沈清在忙碌中遗失的自我。她开始意识到,自己过去所追求的“成功”,或许只是对外界评价体系的盲目迎合。 第六章:关于“理想”的讨论 许淮坦诚了自己早年经历的低谷——他曾因为一次创作的失败而沉沦,靠着打零工勉强度日。他的故事,不是励志故事的模板化收尾,而是关于如何与“不完美”共存的真实写照。他告诉沈清:“生活不是直线,它总是在拐弯,关键在于你拐弯时看向了哪里。”这次对话,触动了沈清内心深处对于“艺术家的灵魂”的向往与恐惧。 第七章:都市寓言与疏离感 沈清和许淮的友谊在修复,但他们与周围环境的疏离感却愈发明显。他们参加了一场奢华的商业酒会,目睹了金钱如何构建起一层层虚假的社交壁垒。沈清发现,自己过去渴望融入的那个圈子,其实是由无数个像她一样,戴着精致面具的“表演者”构成的。她开始对这种“精致的痛苦”感到厌倦。 --- 卷三:选择与向内求索 小说后半部分,沈清开始主动重塑生活,她不再寄希望于外界的认可,而是学着在日常的细微之处寻找“清欢”——即清淡的欢愉。 第八章:辞职的勇气 在一次关键的设计汇报会上,沈清拒绝了客户提出的,要用廉价材料批量生产她作品核心概念的要求。她知道这意味着她将失去这个大项目,甚至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做出这个决定时,她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身体里久违的舒展。她向上司递交了辞呈,平静地接受了外界的“不理解”。 第九章:慢下来的艺术 离开职场后,沈清没有立刻投入新的高压工作,而是选择了一段“空白期”。她租下了一间带小院子的老房子,开始专注于为社区儿童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富有想象力的手工教具。她发现,当创作不再承载巨大的商业压力时,其本质的美感才得以凸显。她开始学习园艺,在泥土中感受生命的生长,体会那种不急不躁的生命韵律。 第十章:情感的边界与和解 沈清与许淮的关系,在共同经历了一段宁静的时光后,变得更加清晰。他们发现,彼此的吸引力源于精神上的共鸣,而非占有欲或世俗的绑定。他们最终选择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情侣模式的相处方式——成为彼此精神上的“锚点”,是独立的个体,却能在风浪中相互确认方向。他们明白,真正的陪伴,是尊重彼此的完整性。 第十一章:寻回内在的光源 小说的结尾,沈清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她没有立刻功成名就,也没有嫁给一个完美的伴侣。然而,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清欢”: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满足感和秩序感。她在阳台上看着江城夜景,那曾经让她感到压抑的霓虹灯光,此刻在她眼中,只是城市呼吸的微光。她不再试图去“征服”世界,而是选择与世界温柔地相处。 尾声:清风拂过,本真自在 《清欢》最终定格在一个清晨,沈清在自己的小工作室里,为一个小女孩修改一个木偶的眼睛。阳光透过窗棂,投射在她的侧脸上,神情安详而专注。这本书是对现代人“效率至上”观念的一次温柔反驳,它探讨了如何在繁杂的现实中,保有对生活本真的热爱,以及如何在自我怀疑的迷雾中,重拾那份属于“人”的,朴素而坚韧的力量。它提醒我们,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体验,往往发生在我们停止追逐,开始倾听自己的心跳之时。 --- 本书亮点: 细腻的情感心理描写: 深入挖掘都市人在“努力奋斗”与“精神匮乏”之间的矛盾。 对现代美学的反思: 探讨艺术、设计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张力与平衡。 极具画面感的场景构建: 无论是高耸的摩天大楼,还是老旧的市井角落,文字都极富沉浸感。 主题的内敛与深刻: 探讨个体如何从外在世界的定义中解脱,寻找内在的平和与“清醒的欢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呂怡珍


  筆名觀云。
  曾經是美麗時尚的櫃姐,
  現在是菩薩代言人。
 
  從小就有特殊體質,生活也一直與宗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在歷經二十幾年生活與信仰的磨合之後,民國100年起正式成為「菩薩代言人」,開始了專職的辦事濟世工作。

  心靈提升是未來世代必須的趨勢,觀云與觀世音菩薩正在合力的推廣,所有動機皆不離「善」為本因,更不離「利他」為本體,也期許能跟著世人一起往新時代的領域邁進。

  暖心菩薩部落格:blog.xuite.net/hn88629422/twblog
  暖心菩薩家族臉書粉絲頁:請搜尋「神岡天會宮-觀世音菩薩」

图书目录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自序

輯一、暖心菩薩──開示與問答整理

‧因果業緣
善不善良跟累世有關?/乘願?乘業?/生起厭離心才能不隨業受苦?/前世今生案例/迴向經文的力量/卡到陰/何為正緣?/如何消業?/好人與壞人/小孩有佛緣/殺生?

‧靜坐、禪定、靈動
正確的靜坐/靜坐的好處/靜坐的場所/如何做冥想?/轉換氣場/如何訓練氣、調氣?/誰需要靈動?/關於靈修的問題

‧運勢(家運、工作財運、感情婚姻、健康……)
運勢與累世的關聯/小孩學業不理想/工作財運問題/健康方面:小問題不斷,也檢查不出原因/對未來茫然沒信心/居所的氣場/功德可否取代生病?/為何不能創業?/家運為何不好?/常常生病/人際關係不好/存不到錢/小孩不工作/祖先的墓地/整個人氣場較陰/開車撞到貓

‧家庭、親子關係
與女兒關係如何改善?/與公婆相處/與家人、小孩相處/婚姻關係/過世親人狀況/人際關係問題/懷疑另一半外遇/看不慣媳婦/與母親的關係不佳/夫妻溝通出問題

‧意識(個人、集體)
我執與法執/如何不落入偏差邪見?/常夢到過世親人/集體意識(共修)/自我衝突/意念的力量/宇宙法則

‧心靈療癒
心佛與心魔/加持的力量/心靈影響身體健康/愛是一切/痛苦的來源/感恩的課題/對治逃避/法器的功效/適當的減壓/暴食症

‧生活佛法
關於懺悔/色身與法身/慈悲喜捨心/發願/有與無/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地獄的實相與地藏經的禁忌/身出家與心出家/八萬四千法門/開悟?/眾生是自性自度/過世親人轉世了還要念經迴向嗎?/順境與逆境

‧神佛
神佛所代表的意義/家神的安座/神佛何時會保佑/觀音菩薩的形象/如何正確看待通靈/何謂「帶天命」/跟神佛許願

‧心靈提升
宇宙有多大?/聽經聞法、增長見聞/生與死/佛法與新時代/自利利他/每個人都有指導靈/心靈充電

‧實修、放下
修行的意義/心清淨即是出家?/訓練平等心/聞思修/從收穫看耕耘/修行的腳步/誦經與持咒/心如何不隨境轉?/真正的放下/吃素的意義/布施及做義工/人生的路

‧正向、正能量
如何看待「業」?/真正的自在/保持正向、擁有正能量/正知與正見/覺知覺性/如何增加正能量?/感恩、尊敬、慈悲/轉念

輯二、心靈分享課程系列
課程主題:認識自己
課程主題:如何擁有好運與快樂
課程主題:人生閱歷
課程主題:何謂「靈」?啟靈?靈動?靈逼體?
課程主題:信仰觀念與問答
課程主題:心靈開示

輯三、代言人心語分享

‧我是菩薩代言人
懵懂的小時候/與神佛的初次見面/不愉快的記憶,我是怪胎!(國小時期)/三太子的一路相伴/終於「恢復正常」了!(國中時期)/食言的二十歲/遇見啟蒙老師/莫名其妙地又恢復靈媒身分了/封閉的心、封閉的人生/共鳴出現/心境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找到心靈的鑰匙/逆來順受中的頑固性格/先天個性與後天衝突,不得不的勇於挑戰/突如其來,瀕臨死亡後的省思與收穫/強烈感受──人的好壞總是容易牽拖無形/哈!跟我講話風險很大?長官隨時看著/心中的吶喊──千萬不要迷信啊!/醫學與玄學/代言人的壓力/心裡的悄悄話「辦的準不準?」/宗教確實就像老鼠會?/「神明代言人」的省思/感恩緣分,讓我們藉由此書相遇

‧代言人文章分享
心境。體驗。珍惜/不語的慈悲/珍惜逆境貴人

後記:走出一條屬於自己寬廣的生命道路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58457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4.8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一

  「師兄,菩薩要出書了,可以麻煩你寫推薦序文嗎?」剎那間,不知如何應答。

  一者是,菩薩要出書?二來,我何德何能為神祇寫序文?再者,這是何等難得與榮幸之事,怎可恭而不為呢?做一個快樂的凡夫用心為敬仰的菩薩出書寫推薦序囉!

  神岡天會宮自二○一一年成立以來,宮務之「辦事濟世」乙項,信眾可以透過代言人,直接面對面的請示菩薩,有關諸多生活上的疑難迷惑,藉以得到一時疑惑的解答與心理上的寄託,這樣的能與菩薩對談,請示問題的神奇事,給予信徒深感溫暖與肯定。

  二○一六年初,菩薩慈悲體恤眾生的煩惱、塵勞來自於根塵之相應與知見上的執著障礙,需從心靈的導化與提升下手,遂以「心的力量──遇見暖心菩薩」為標題,開示佛法的正知正見、解釋宗教的偏頗迷信、及成立心靈分享課,課程主題擴及情緒、觀念、生活、家庭、修行……等,菩薩以親和、幽默的口吻,國、台雙語併行開示、講述,與上課同修之互動對答,菩薩成為良師益友。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人有著難解的法,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是為度八萬四千煩惱,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人的一生都是自心去營造出來的,修法是一個手段、一個過程,修法的目的是要轉心,心念一轉,萬法就轉。「萬法唯心」,而「心在於行」,修行要從行為下手,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為就是自心的顯化,令我們困擾的並非別人的行為,而是自己的觀念與思維的偏差,所有的修行終須回歸到生活中來,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家庭就是基本道場,一句話能解脫煩惱、痛苦、束縛的話,就是珍貴的法,「法」對「意」而生,聽法、修法、行法就是要淨化自己、度化自己,唯有自性自度,才能活得快樂自在。

  近幾年來,宗教盛行,修行者眾,心靈書籍廣為推崇,諸多專家學者、出家師父、在家居士等,在電視、媒體,均有弘法或心靈系列的演說。天會宮觀世音菩薩親駕開示說法,並在臉書上都可隨即聽看演說實況,今更將所述內容編輯成書,這是很令人震撼的事,也是很難得及令人期待的事,深信菩薩慈悲心腸與讀者的心將會在書中呼應,並於潛移默化中轉化思維與提升心靈,由苦樂參半的凡夫變成快樂的凡夫,進而落實於生活中精進修行,解脫無明的苦惱與習性的束縛,人人都可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

公務員退休 林哲廷老師

推薦序二

  我是一位靈修者,也是不斷持續在靈性領域探索及實踐的實修者。

  在這個靈性覺醒的新時代裡,有一些舊有的宗教迷思很需要有個正確的明燈指引來重整。

  神岡天會宮的觀世音菩薩就是仙佛下凡在這新世代也稱為「心世代」的領航者。菩薩打破了許多宗教以及人為的迷思,強調唯有面對自己,靠自己改變就能扭轉命運的觀念。如同佛經曰:「萬法為心造。」人不能只單靠念佛來改造命運或是用祭改畫符咒就能化解困境,最重要的還是要自我覺醒,認識自己及面對自己的這顆心。

  佛用八萬四千種法門來因應眾生,每一種法門都是一種方式;而適合每位眾生的法門也皆不盡相同,自然也不會有所設限。這也是菩薩祂常對世人強調的,不要用固有的迷思來困住自己。就像單身有單身的好,看似一直都很辛苦在工作,但其實也是好事(至少有飯吃)。或者有些人適合念佛、有些人需要靈修、有些人需要多做志工,或是有些人只要把人做好一樣;任何事情都有上天的用意、人生課題及正善之處,端看人用甚麼樣的心念去想去接受而已。

  二○一四年我正經歷一場靈修之路的轉換期,因緣際會而認識了天會宮的觀世音菩薩。當時菩薩簡短的幾句話,便改變了我接下來的人生路。那些話並沒有神通及法力,卻是有更深入人心的同理與慈悲的叮嚀。所謂忠言逆耳,良藥苦口。菩薩開的帖子,有時暖心的像甜湯,有時卻又是直接命中的痛。它不會是特效藥,也許會很苦很苦,但如果我們永遠選擇不打開來吃,就永遠都不會見效及改善。處方無他,就是「面對自己的心,自己幫自己」。

  當時我連著好幾週去請教菩薩,並把菩薩的叮嚀與告誡錄音下來,回家後反覆的聽並且再做筆記用文字記錄以及書寫心得。還記得剛開始聽的時候,心裡總有五味雜陳的感覺,那是一段不想面對自己的陣痛期。然而從逃避、陣痛、到接受、改變,這都是需要靠自己紮實的一步步走過。

  人生當中,能有人點醒自己的盲點,是機會。

  能聽的進去並且願意面對自己的心,是福報;而這份福報,是可以靠自己扭轉努力得來的!祕訣都在這本書裡,從菩薩與信眾的提問對談和暖心心靈課程系列,都能見到菩薩用最生活化的方式,來引導大家在修行或生活上有個正確的方向。

  很高興能看到《遇見暖心菩薩》出版成書!能在一本書裡,就可領受到菩薩的大智慧,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另外本書的版稅還會全數捐贈給需要幫助的人,這更是讀者們的雙重大福音!相信與此書結緣的你,必能收穫滿載。

  祝福眾生,一同來感受不可思議之「心的力量」!

靈性音樂「暖心之力」創作人 蘇郁琳

推薦序三

  民間信仰一直深具影響力的存在於台灣社會,信仰的宗旨本是強調修身、修心、傳善及利他,但現今宮壇廟宇廣設林立,因著不同主事者以不同方向去引導宣揚信仰,讓原本具有安定及提升人心的宗教,部分已被迷信及盲從的樣貌遮蔽;有信仰是好的,但盲目的跟隨信仰是危險的!

  我從事心理諮商及教育工作多年,一直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技巧協助來談者過得更好,及經由授課欲建構增進學員的心理健康,但也確實感受到專業可近性的侷限,許多生活在不同角落需要協助的人們,因著沒有管道、時間距離的不便及對專業協助的陌生,在心理需要支持時,即以最熟悉及便利的方式求援,而求神問事便是個可立即見效的好方法。

  求神問事的普遍,我經常從授課的社區學員中聽聞,也感受到信仰的詮釋能讓信眾得到對逆境生活的心理安定,但是若將生命的責任都交託給信仰、寄望於祈求和神蹟,那生命的困頓不會改變,更可能陷入無力及命定的循環。

  在我過往的生命經驗及學習中,對於宮廟及佛法瞭解相當淺薄,因緣際會,好友的家人開辦了天會宮,讓我初次見識到問事、靈動、天語等仍不能全然理解的神奇,懷抱著不帶預設的觀察及對浩瀚宇宙仍有太多凡人無法覺知的崇敬,在數次與「菩薩」的討論請示後,我是由衷的佩服及動容其言談間的寬廣胸襟、無私格局、深遠智慧及對萬物生靈的同理慈悲;更讓我認同的是「菩薩」一再的將生命的決定力拉回信眾本身,提醒信眾從心念、行動的轉變必能延伸至生活、生命的改造,在這裡,我聽到的佛法是以現代觀點及生活化的方式被再次詮釋說明,在這裡,所有的回應都強調著面對這一生,人人都大有可為。

  此次天會宮集結了數年來菩薩在問事及課程中苦心勸世的語錄精華,期望對民間信仰文化注入新世代的清流,讀者可從書中每個主題去從新思辨過往所內化的信仰價值,因重新審視及反思信仰,將能讓你更靠近屬於自身的生命信仰。

  無論你是否相信輪迴、因果之說,可以即時把握及改變的僅有今生今世,心念可以讓自己處於正向的循環,亦能讓負向無限的擴大,因此生命的很多可能性是來自於自身的起心動念,而很多契機亦成形於自己的身體力行,換言之,最終你我的生命故事將敘說成怎樣的結局,心念、視野、作為決定了一切。

  一起正視及擴展「心的力量」吧!

大學講師 張永安

作者序

  生命從來都不是從出生的時候開始,也不是在死亡的時候結束,我們不曾真的死去,也從來沒有真的出生,我們不斷的經過不同階段,不斷的換著一個又一個軀殼。

  那,生命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這個問題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很可能都不敢肯定是否正確。人的一輩子,平均幾十年,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有關於人生的疑問,以及各式各樣、大大小小、包羅萬象,各方面的問題,但是並無法每個疑問都可以獲得解答,有人說:「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的在做選擇。」其實也是不斷的在尋找答案,然後從生活經驗中獲得成長,也獲得生命的真相。

  就筆者的個人經驗來說,佛法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學習的學問,它不單單只是一個宗教,更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佛法不只可以聽和學,也可以「用」,而且可以運用在人生的各個面向上,還有各個領域也可以把佛法給融入,會帶給我們不同的啟發和收穫。

  天會宮的觀世音菩薩,平時有在辦事回覆來訪者的問題,而其實說到台灣的宮廟文化,真的是到處都有且各式各樣,就像在吃自助餐一樣,可以隨自己喜好選擇。在這裡,要介紹一下天會宮的觀世音菩薩,祂在天會宮已經辦事七、八年,一開始是因為菩薩慈悲的願力,加上因緣成熟,也因應眾生的需求,所以開始在天會宮辦事助人,而菩薩比較特別的是,祂一直的態度和方式,都是希望我們能夠自己幫助自己,祂很願意告訴我們該做的事和該走的路,也告訴我們方法,但祂無法幫我們改變什麼,因為祂更希望我們能自己去努力、去實踐,畢竟自己的功德要自己去做,自己的業要靠自己彌補。

  菩薩一直是用一種正面且正向的觀念在幫助人,筆者在這幾年之中,也從旁觀察到許多的面向,菩薩之所以與我們不一樣,是祂的慈悲和態度,常常都讓人心有很深很深的感動和觸動,那種慈悲好像無邊無際沒有邊界的,那種傳達給人力量和勇氣的態度,更是能鼓舞人心,能夠讓人找到心裡回家的路,感覺不再無依無靠的徬徨,祂就像是每個人的母親一樣,菩薩視每個人如子,總是用苦口婆心的態度來告訴我們道理,希望我們能早早醒悟,不要繼續徘徊在痛苦的輪迴之中。

  在筆者的記憶和觀念裡,的確沒有「人」可以像菩薩這樣的慈愛眾生,那種付出不求回報,完全只是為了眾生們好,而且當中透露著超群的智慧和勇氣,那種不放棄任何一個眾生的態度,其實更勝過母愛,是非常非常寬闊和寬廣的心量和格局,相信只有從佛經裡走出來的佛菩薩,才可以做到這樣吧,難怪觀音菩薩永遠都是千處祈求千處現。

  天會宮的菩薩,對待每個人的態度就像朋友一樣,祂很願意與我們任何人聊天,若您願意,歡迎找菩薩聊一聊,祂會是您的老師也會是您的朋友。

  這本書,集結了菩薩這幾年來辦事以及上課的精華,而此書的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讓大家都能從中解惑,不管是哪方面的疑問,都能得到些答案,菩薩說,這樣的整理和集結,其實是在記錄人心的流動,是這些來訪者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都可能發生的問題,所以非常重要,也希望能幫助到曾經需要、現在需要、和未來會需要答案的人,給大家一個經驗上的學習和互相進步。

  人人都可以改變,人人都可以走上自己的道路。菩薩認為,生命的目的,是為了進化與提升,不用太在意這個軀殼,因為我們有肉體時,若是問題無法解決,死亡更是無法結束一切,因為輪迴的藍圖會再一次把問題拋到我們身上,直到我們能從肉體及精神的痛苦中得到蛻變和成長,而每一個靈,在每一世都會根據自己的因緣重新洗牌,不管後面的結果是好是壞,其實都不重要,因為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學習和進化,所以不管遭遇到好或壞,都是好的,都是對的,都是我們該經歷的功課。

  此書的編排有三大部分,暖心菩薩開示與問答、暖心菩薩心靈課程系列、以及代言人心語分享,希望讓大家能在閱讀之後,能獲得些啟發和收穫。還有,在第三部分,代言人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歷,看代言人是如何的從排斥到接受,進而到現在的甘之如飴,這些心境上的轉變和內心調整,對於一個年輕時尚的美女櫃姐來說,是多麼的不容易,主要還是菩薩所帶來的心靈震撼和喜悅……。接著,就歡迎讀者們細細的品味這本書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细节处理得非常精致,这通常意味着出版社对内容的质量很有信心。《心的力量》这个主题放在现今这个“焦虑世代”,无疑是抓住了大众的痛点。我特别想知道,在现代的语境下,如何理解“菩萨”的精神不被时代洪流所裹挟?是保持一份古老的智慧,还是将它转化为一种适用于高科技、快节奏生活的全新哲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桥梁,连接传统与现代,让那些对传统信仰感到疏远,但内心又渴望安定的人,能够找到一个精神上的安放之处。它是否能成为一本可以反复阅读、每次都有新体会的“常青树”级别的作品,是我的终极期待。

评分

从书名来看,《心的力量》似乎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能动性,而“遇見暖心菩薩”则暗示了一种被指引或被感化的过程。这两种力量的结合点在哪里,是我最感兴趣的。我总觉得,真正的强大不是无所不能,而是懂得何时该依靠自己,何时又该接受他人的温暖。如果这本书能平衡好“自助”与“他助”之间的关系,不至于让读者陷入过度依赖的陷阱,那它就非常有价值了。我希望作者能用非常温暖、不带评判的语调来叙述,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在耳边轻声细语,而不是一位居高临下的导师在下达指令。这种叙事上的温度感,对于“暖心”这个主题来说,是灵魂所在。

评分

这本《心的力量──遇見暖心菩薩》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柔和的色调搭配上那份宁静的氛围,光是看着就觉得心灵得到了某种抚慰。我一直觉得,在现代社会这么快的节奏下,我们常常忘了给自己留白,忘了停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这本书的排版看起来也很舒服,字体的选择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使是厚厚的一本,捧在手里也不会觉得有压力。我猜想,作者在内容编排上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而不是那种生硬的教条灌输。我期待里面会有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故事,能让我们在那些琐碎的日常中,找到一些不一样的看待世界的角度,毕竟“菩萨”的精神,不就是体现在日常的关怀与体谅之中吗?

评分

我最近刚好在整理家里的旧书,发现很多过去买的励志书现在看来都有些言过其实,读起来少了点“人味儿”。因此,我对《心的力量》的期待是,它能够呈现出一种真实的、有瑕疵的生命体验。真正的“心”的力量,必然是经历过风雨洗礼的。我期望看到的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故事,而是那些在挣扎、迷茫中,通过实践这份“心力”而逐渐走向开阔的普通人写照。如果能有一些作者自身的成长片段,哪怕是那些不太光彩的过往,反而更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人觉得“原来大师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从而产生共鸣和力量。

评分

最近我发现,市面上很多心灵成长类的书籍,内容常常是千篇一律,大谈特谈“放下”和“接纳”,但真正能让人“做到”的很少。我希望这本《心的力量》能提供一些更具体、更接地气的实践方法。比如,面对职场上的巨大压力时,我们该如何运用这份“心的力量”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者是在人际关系出现裂痕时,如何运用“暖心菩萨”的精神去修补?如果书里能有一些深入的案例分析,结合台湾本地的文化背景来阐述这些概念,那就更棒了。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这个“暖心菩萨”的角色的,它会不会是一种内化的力量,而不是对外在神祇的盲目依附?这种探索精神上的深度,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