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萃系冷製手工皂實驗室 (電子書)

植萃系冷製手工皂實驗室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うた(UTA)
图书标签:
  • 手工皂
  • 冷製皂
  • 植萃
  • DIY
  • 天然保養
  • 生活風格
  • 手工藝
  • 皂作
  • 精油
  • 植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35款溫和親膚皂+8款天然保養品,
在家也能享受純手感的Home SPA療癒時光!

  手工皂因為素材的差異,
  觸感、色調、洗後的感受也大不相同。
  本書的手工皂配方隨著四季變化,
  選用香藥草、蜂蜜、竹炭、米糠、柚子等天然素材,
  製作出可一次達成清潔、保養,
  從頭到腳全身都能洗的手工皂。
  不妨依照當天的心情選擇喜歡的顏色、香氣和形狀,
  享受日日美好的沐浴時光。

  ‧Basic!冷製皂基本知識+35款四季手工皂配方
  配合四季介紹35款可保養肌膚與舒緩身心的手工皂作法,從製作冷製皂的原料、適合添加的天然素材、基本工具,以及打皂、上色、熟成、保存等過程,均以簡單易懂的圖文詳細解說,即使是零基礎的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

  ‧Plus!純露與浸泡油的作法+8款天然保養品配方
  純露是將香藥草蒸餾所取得的芳香性水溶液,浸泡油則是將植物或乾燥香藥草浸泡於植物油內所萃取出的有效成分,這兩者都可以作為手工皂的原料,本書介紹了可在家萃取純露與自製浸泡油的方法,以及簡單就能完成的沐浴鹽、護唇膏與保濕乳霜等手工保養品,不用花大錢就能在家享受頂級保養。

  ‧Various!手感包裝技巧+各式變化款手工皂
  本書除了一般的手工皂,還介紹了可用來洗碗或洗衣服的洗滌皂、造型吸睛的鮮奶油皂與馬賽克皂等。書中的手工皂都是掌心大小的小巧尺寸,因此也很適合當作致贈親友的小禮物。包裝成茶包的香藥草皂、宛如精緻和菓子的柚子皂,以及文青風的米袋包裝法等,只要運用小巧思就能成為最美好的禮物。
 
手工皂的自然奥秘:从基础到进阶的探索之旅 本书导读:深入植物萃取与冷製工艺的精妙结合 在这本详尽的手工皂制作指南中,我们将带领读者穿越传统制皂的藩篱,进入一个由天然植物精粹与精准冷製工艺交织而成的迷人世界。本书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让初学者能够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有经验的制皂者能够挑战更复杂的配方与技术。 我们摒弃了合成添加剂和不必要的化学成分,专注于发掘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草本植物、花卉、香料以及各种高品质油脂的内在潜力。通过精细的配方设计与严谨的制作流程控制,我们力求让每一块手工皂不仅是清洁用品,更是呵护肌肤的艺术品。 第一部分:冷製皂的科学基石与安全操作规范 本部分将深入剖析冷製皂(Cold Process Soapmaking)的化学原理,这是理解一切后续步骤的基础。 1. 皂化反应的深度解析: 我们将详细阐述脂肪酸、碱(氢氧化钠/钾)以及水三者在皂化反应中所扮演的角色。重点解析不同油脂的脂肪酸构成(如月桂酸、棕榈酸、油酸等)如何决定了最终肥皂的特性——起泡度、硬度、清洁力与滋润度。我们将提供一张详尽的油脂特性对照表,帮助制作者理解如何根据肤质需求精确调配基础油。 2. 碱液的精确计量与安全: 碱液的配制是冷製皂过程中风险最高也最关键的一步。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精确的“皂化价”(SAP Value)计算方法和在线计算器使用指南,确保碱量计算的绝对准确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构建一套严格的安全操作流程,包括通风要求、个人防护装备(PPE)的选择、碱液冷却过程中的温度监控,以及万一发生溅洒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3. 关键的皂化温度控制: 冷製法之所以被称为“冷製”,在于其对温度的敏感性。本章将探讨不同油脂混合物最佳的入碱温度区间,以及不同温度对皂化速度和最终成品微观结构的影响。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环境温度、油脂温度和碱液温度的相互作用,来控制“Trace”(油碱混合至初步浓稠状态)的发生速度,从而为后续的添加物混合预留充足的时间。 第二部分:植物萃取的艺术——从原料到功效 本卷的核心在于如何将植物的能量完美融入肥皂中,提升其功效与美观。 1. 基础植物油的进阶选择: 除了常见的橄榄油、椰子油和棕榈油外,我们将深入探讨一系列高价值的“特性油”,例如: 稀有坚果油: 乳木果油、可可脂、牛油果脂的稳定性和起泡特性。 轻质滋润油: 荷荷巴油、甜杏仁油、葡萄籽油在超脂(Superfatting)中的应用,以增强润肤效果。 药用油脂: 蓖麻油对于泡沫稳定性的贡献,以及印楝油等具有特殊功能的油脂的引入。 2. 浸泡油的制作与应用: 学习如何通过温和的浸泡法(Infusion)将植物的活性成分安全地萃取到基础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适合制作浸泡油的植物材料(如金盏花、洋甘菊、迷迭香等),指导读者选择合适的溶剂油(如橄榄油或葵花籽油),并区分冷浸泡法与温浸泡法在保留热敏性成分上的优劣。 3. 天然色粉与着色剂的运用: 告别人工色素,我们专注于从天然矿物和植物中提取色彩。介绍云母粉(Mica)的安全使用标准,以及植物粉末如靛蓝(Indigo)、茜草根(Madder Root)、姜黄(Turmeric)和可可粉等如何通过不同的碱性环境和添加时机,展现出多变的色彩层次。我们将提供精确的用量参考,以避免因植物粉末过多而影响皂体固化。 第三部分:高级工艺挑战与成品优化 本部分将带领制作者挑战更具技巧性的制作流程,并解决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 花式入模技术精讲: 超越简单的单一颜色灌注,我们将详细教授几种经典且流行的花式入模技术: 拉花艺术(Swirling Techniques): 包括“之”字形拉花、环形拉花和刀切拉花,重点在于控制皂液的粘稠度和拉花工具的选择。 分层入模(Layering): 掌握不同配方皂液的粘稠度匹配技术,确保分层之间紧密结合,避免脱层或裂缝。 皂团艺术(Embedding): 如何将预先制作好的皂块或植物装饰物稳固地嵌入新的皂液中,保持图案的完整性。 2. 超脂(Superfatting)的哲学: 超脂不仅仅是保留未反应的油脂,它关乎最终产品的温和性。我们将探讨不同超脂比例对敏感肌肤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添加额外的油膏(如乳木果油或未皂化的油脂)在入模后实现“后油化”效果,进一步提升滋润度。 3. 进阶添加物:泥土、矿物与活性成分: 高岭土与皂土(Clays): 讲解不同类型泥土(如粉红土、绿色高岭土)在肥皂中的吸附性和泡沫改善作用。 活性添加剂: 如燕麦胶(Colloidal Oatmeal)的抗炎作用,蜂蜜(Honey)对起泡的刺激性,以及如何处理它们在碱性环境下的分解问题。 4. 熟化与储存环境的优化: 冷製皂制作完成后,熟化(Curing)过程同样重要。我们将提供精确的熟化时间表,解释pH值下降的化学过程,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湿度和通风条件,选择最佳的储存环境,以确保肥皂的硬度、温和性以及香气的持久性达到最佳状态。 结语:回归本源的制皂精神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鼓励制作者以负责任的态度,将科学的严谨性与创作的自由性相结合。通过对植物萃取和冷製工艺的精深理解,您将能摆脱配方束缚,真正做到“因材施艺”,创造出完全符合您个人理念与肌肤需求的天然手工皂。这是一场关于油脂、碱液与植物生命力的永恒实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うた(UTA)


  手工皂作家。經營手工皂教室「UTATANE」,透過教室和講師活動教授手工皂製作,以及簡單又可愛的手工皂包裝,讓人在感受季節的同時也能享受素材。為一般社團法人手工皂協會(Handmade Soap Association)認定的初級製皂師(Junior Soaper),並已修畢小幡有樹子老師的「手工皂教室講座」課程。

图书目录

前言……2

Chapter 1
手工皂的基本

基本工具……8
基本材料……10
皂模……12
牛奶盒皂模的作法……13
手工皂的基本作法……14
利用天然素材上色的方法/純露的作法……20
浸泡油(Infused Oil)的作法……21
油脂素材……22
天然素材……24

Chapter 2
春天的手工皂

5種香藥草皂……32
優格皂……34
濃厚蜂蜜皂……36
薏仁皂……38
黑文字皂……40手工保養品
生活好幫手 手工保養品配方1 沐浴鹽…………42
生活好幫手 手工保養品配方2 護唇膏…………43

Chapter 3
夏天的手工皂

魚腥草皂……46
鹽與海泥皂……48
竹炭皂……50
迷迭香皂……52
香蕉燕麥皂……54
生活好幫手 手工保養品配方3 魚腥草酊劑…………56
生活好幫手 手工保養品配方4 身體保濕凝露……57

Chapter 4
秋天的手工皂

咖啡皂……60
米糠皂……62
酪梨皂……64
香草皂……66
樹果皂……68
生活好幫手 手工保養品配方5 指緣油…………70
生活好幫手 手工保養品配方6 天然護膚膏…………71

Chapter 5
冬天的手工皂

酒粕皂……74
整顆柚子皂……76
生薑薑黃皂……78
巧克力皂……80
紅豆黑芝麻皂……82
生活好幫手 手工保養品配方7 保濕乳霜……84
生活好幫手 手工保養品配方8 砂糖磨砂膏…………85

Chapter 6
各式變化款

手工皂
洗滌皂……88
香氛皂……90
鮮奶油皂……92
用寶特瓶製作的馬賽克皂……94
手捏皂……96

包裝的基本……98
米袋風格的包裝法……99
製作手工皂的Q&A……100
推薦的商家……102

後記……103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049666
  • EISBN:978626329095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6.2MB

图书试读

前言

  手工皂因為素材的差異,呈現的樣貌也大不相同。
  觸感、洗後的感受、色調、各自所具備的個性。
  如果能找到對自己來說最佳的手工皂就太好了。
  素材即使改變了形狀,也不會消失不見。
  要是能做出彷彿保留了素材本身的手工皂,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事。

  這些掌心大小的小巧手工皂,
  就是在這樣的想法下製作出來的。

  從頭到腳,全身都能洗的手工皂。
  可依照當天的心情選擇顏色、香氣和形狀,享受愜意放鬆的時光。
  身心都倍感舒暢、幸福無比。

  要不要藉助素材的力量感受四季的變化,
  一起製作能為身心帶來一場饗宴的手工皂呢?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于电子书这个载体也特别有兴趣。相较于实体书,电子书在呈现视觉效果上往往更具弹性,尤其对于这种强调「植萃」与「美学」的书籍来说,高清晰度的色彩呈现是至关重要的。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利用电子书的特性来展示皂体细腻的层次感、植物碎片的分布,甚至是油脂混合时产生的微妙乳化过程。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简短的、高画质的制作步骤影片或者动态GIF图,那绝对是加分项。想象一下,如果能直接在平板上点开一个链接,就能看到油脂精确到毫克的电子秤读数,或者观察到油脂在碱水中瞬间发生的美拉德反应,那学习效率和趣味性都会大大提升。此外,电子书的互动性也让我期待,例如,内嵌的专业术语解释、可以即时搜索的原料索引,或者甚至是可以让读者自己记录实验笔记的区域,这些功能都能让《植萃系冷製手工皂實驗室》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是一个随身的、可定制化的工作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泥土芬芳和天然植物气息的质感,光是看着就觉得心情舒畅。我记得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网路上看到这款电子书的介绍,立刻就被那种朴实又充满创意的风格吸引住了。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某个隐秘在山林里的小木屋,里面摆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植物和工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本香气。光是看到那排版和视觉呈现,我就忍不住想知道,究竟是怎样一个充满热情的人,才能把「冷製皂」这件事做得如此诗意又科学。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很吸引人,那种「植萃系」的感觉,让我立刻联想到自然疗法和对肌肤最温柔的呵护,这完全符合我一直以来对保养品的期待,就是希望成分简单透明,效果自然可靠。我特别喜欢这种带有实验性质的命名方式,感觉就像是邀请读者一起走进一个充满惊喜的实验室,去发掘植物的无限可能,而不是只学习那些枯燥的配方。光是光凭封面和书名传达出来的意境,就已经让我对内容充满了美好的想像,期待里面能有更多关于植物萃取和手工制作的深度分享。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预期,是超越了传统的手工皂教学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关于「慢活美学」与「居家疗癒」的生活哲学指南。在现今社会,大家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效率的追求已经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而手工皂制作本身就是一种反向操作——它要求你放慢速度,耐心等待,尊重自然的时间表。我希望这本书能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也传递出这种「慢下来」的价值。也许作者会在书中穿插一些关于如何为自己腾出制作时间的心得,或者如何将制作过程融入日常冥想的片段。这种将实践与心灵修养结合的方式,才是现代人真正需要的奢侈品。我期待这本书能激发我,不只是为了做出块漂亮的肥皂,更是为了在制作过程中,找回与自己、与土地更深层次的连结。如果读完这本书后,我能带着一种更平静、更有觉察力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的沐浴时刻,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售价。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叙事风格,我猜想应该是非常细腻且充满个人情感的。光是光看书名就能体会到作者对这门手艺的热爱,那种不是为了快速量产,而是为了追求极致体验的匠人精神,是现代社会越来越稀缺的宝贵特质。我希望作者在书中能分享一些她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失败」与「惊喜」,因为真正的学习往往来自于那些意想不到的挫折和突破。比如,某种植物提取物因为温度控制不当而变色,或者因为搅拌时间拿捏不好而导致皂化不完全,这些真实的记录,远比完美的步骤说明来得有教育意义。我喜欢那种带有温度的文字,能够带领读者进入作者的创作心境。例如,描述某次熬煮草药时的心境,或者第一次成功做出带有自然纹理的成品时的那种激动,这些细节是冰冷的配方表无法取代的。阅读的过程不应该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信息,而应该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作者正坐在我旁边,一边泡着花草茶,一边轻声细语地分享她的独家秘诀和感悟。

评分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手工皂教学书多到让人眼花撩乱,很多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教你基础的油品比例和皂化价。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它似乎更侧重于「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我个人对那种只停留在表面功夫的教学比较没兴趣,我更想知道每一种植物精粹背后的文化意涵、药理作用,以及它们在冷製过程中如何与碱液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我尤其关注那些比较少见的台湾在地植物,比如说,如果里面能深入探讨像艾草、九层塔这些常见却强大的本土植物,是如何被运用在冷製皂里,那简直就是太棒了。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本结合了植物学、化学基础,甚至是地方风土知识的综合性指南。阅读这类书籍时,我喜欢那种被引导着去思考原料来源、制作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以及最终成品如何回馈身体的深度体验。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进阶的,关于如何自己设计专属配方的思维框架,那就更符合「实验室」这个名称所暗示的探索精神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