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警報與避難系統消防安全設備(含概要) [消防設備士] (電子書)

111年警報與避難系統消防安全設備(含概要) [消防設備士]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傅維廷
图书标签:
  • 消防安全
  • 消防设备士
  • 警報系統
  • 避難系統
  • 消防設備
  • 消防法規
  • 消防工程
  • 電子書
  • 消防安全設備
  • 111年消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千華數位文化出版

書號:2T241111
★釐清易錯觀念,主題式重點歸納一看就會
★必考重點快速掃描,迅速掌握考題關鍵
★最新試題解析考點,消防專技證照輕鬆Get!
書中將各單元的重要觀念,依教材之邏輯架構整理彙編,簡潔而扼要,可說字字重點。「老師解說」可延伸教材視窗,以求更上一層樓。書中單元系統架構完整,讓你掌握警報與避難設備精髓所在。架構及特色如下:
(一)考情分析
幫助讀者研讀各單元時,能瞭解命題趨勢與重點所在,引導讀者正確準備方向。這些內容針對消防設備士所整理;當然對同一屬性之警察特考四等消防安全設備亦有參考價值。
(二)重點綱要
「有系統、有組織、有連貫性與綜合性」與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基準法條串連,請讀者參照本書附錄光 碟提供法令基準研讀;相信你們的慧眼必定看出筆者對於內容的用心程度,肯定能夠帶給讀者實質上幫助。因為每段文字以最精簡字句闡述,便於記憶而有系統吸收。
(三)主題式重點歸納
將各單元的重要觀念,依教材之邏輯架構整理彙編,簡潔而扼要,可說字字重點。「老師解說」可延伸教材視窗,對不同層次讀者不同知識視野,以求更上一層樓。本單元系統架構完整讓你掌握警報與避難設備精髓所在,對想得高分之讀者應熟記。
(四)焦點名詞解釋
較為常考的解釋名詞提供簡單扼要重點說明,與解申論式題型不同,必須簡單說明而不失完整,對於設置標準中有太多內容足以呈現,因篇幅有限僅提列幾則出現頻率高的部份,相信讀者依其論述就能掌握方向,而達舉一反三效果。
(五)精選試題演練
讓你一窺命題方向與趨勢,書中收集經典警報與避難設備歷屆試題,並加以解答與提示,對解題要領與關鍵細說端詳,而歷屆試題份量愈多者,表示該單元愈重要。另外為因應試題多元化趨勢,精選出具有代表性的題目,可供複習各單元重點之驗收以求學習完整性及綜合性,能收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之效。
此外,作者特將各單元重點濃縮整理為重點快速掃描,提供讀者在預習與複習時,以最短時間達事半功倍之效,尤其消防設備士選擇性題目佔總分50%,熟讀即可應付考試,因與考情完美結合,為上榜最佳利器!
(六)最新試題完整收錄,解析破題關鍵
除了平時的努力、熟讀內容外,最重要的是練習歷年與最新考題,增加臨場的經驗,因此在書末收錄了收錄消防設備師、消防設備士、消防警察人員三、四等最新試題,並加以解答與提示,對解題要領與關鍵解說,可藉由大量的試題來理解考試的重點與脈絡,如此一來,在考場上更能得心應手,獲取高分﹗
★如何準備「警報與避難消防安全設備」相關考試
特別叮嚀:公共危險物品消防安全設備設置及檢修必要項目命題有增加趨勢!
很多考生嚷著「書內容多看不完」、「時間太少不夠用」到底是為什麼呢?仔細想一想,如果要讀得又深又廣,時間再多也不夠,因此在有限時間只要讀書技巧夠好、夠純熟,讀重點、不拖泥帶水,時間真的不夠用嗎?
許多考生在小範圍的單元考試都能很優秀,可是一到特考、國考碰上跨章節的綜合題型就不行了,事後分析試卷又恍然大悟說:「喔∼原來這個跟那個有關係呀!」依據專家研判這類考生或許做到了「回顧」,但他們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沒有把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缺乏一種叫做「總結」的學習能力,以至於只會作一個蘿蔔一個坑的題目,碰到整合運用題就沒輒了。
為了讓考生在短時間能攻堅「金榜題名」提供一個法寶給考生,多作歷屆試題,因從試題中可以瞭解會考題目有那些,相關範圍在那裏,把那些必考題的觀念弄懂後,行有餘力再作試題比較,弄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而後再作不會的題目;從解題中掌握自己那些沒讀到,哪邊觀念不夠清楚,再回過頭看課本相關章節反而更有效率,而且習慣了解題在考場上一點都不會怯場。
從出題率分析出試題趨勢,命題焦點仍是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再者為檢修申報基準,三為審勘作業基準(消防安全設備測試報告書測試方法及判定要領),最後是審核認可基準。其中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法條中警報避難設備相關請精讀「9、12、13、19、22、22-1、112、115、117、120、121、123、125、129、133、136、141、143、145-1、146、146-2、146-5、153、155、157、158、159、160、162、171、179、188、189、190、191、192、235、238」等條文。
消防法規與實務解析:建築物公共安全管理指引 本書特色: 全面解析消防法規體系: 深入剖析《消防法》及其相關子法,涵蓋了從工程設計、設備設置到日常維護管理的各個層面。 實務案例導向教學: 結合大量實際案例,將抽象的法規條文轉化為具體的工程實務操作,幫助讀者理解法規背後的意圖與應用情境。 著重火災預防與避難規劃: 強調事前預防的重要性,提供建築物火災風險評估、避難動線規劃及疏散演練的專業指引。 最新技術與趨勢整合: 涵蓋智慧型消防系統、自動化監控技術在建築物公共安全管理中的應用,保持內容與時俱進。 --- 第一章 消防安全管理基礎與法源依據 本章旨在為讀者建立宏觀的消防安全管理視角,並奠定堅實的法規基礎。消防安全管理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社會責任與法律義務的體現。 1.1 消防安全管理的定位與重要性 探討火災的社會成本與生命財產損失的嚴重性,確立「預防勝於救災」的核心理念。分析建築物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保障,以及業主或管理權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1.2 中華民國消防法規體系結構解析 詳細梳理我國消防法規的層級結構,區分母法(如《消防法》)、行政命令(如《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技術標準(如內政部建築技術規則相關章節)及相關執行細則。強調不同層級法規之間的適用順序與連動關係。 1.3 建築物使用類組劃分與其消防要求 根據現行法規,詳盡介紹各類場所的使用類組(如A、B、C、D、E、F、G類),並闡述不同使用類組在消防安全設備設置、防火區劃要求及避難逃生設計上的差異化管理原則。這是進行後續所有消防設計的基礎。 1.4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與消防責任 探討《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中關於共用部分消防安全設備維護與管理委員會職責的規定,釐清區分所有權人與管理委員會在消防安全維護上的權責劃分,避免管理上的灰色地帶。 --- 第二章 建築物防火區劃與構造設計 防火區劃是控制火勢蔓延、保障人員疏散時間的關鍵物理屏障。本章將深入探討如何依據法規要求,設計與計算有效的防火區劃。 2.1 防火區劃的原理與目的 解析火災的傳播途徑(熱傳導、熱對流、輻射及燃燒物飛濺),說明防火區劃(如防火牆、防火門、防火樓板)如何阻斷這些傳播路徑,以爭取黃金救援時間。 2.2 防火區劃的性能標準與構造要求 依據建築技術規則,詳細規範不同耐火性能等級的牆體、樓板及門扇的材料選擇、厚度計算及構造細節,如門扇的自閉功能、門檻高度與連通開口限制。 2.3 防煙區劃與排煙設計 探討煙霧對人員傷亡的直接影響,區分防煙區劃(Smoke Compartment)與防火區劃的區別。重點說明排煙設備的設置標準、排煙量計算、排煙口與常閉式排煙窗的連動機制。 2.4 防火門、防火捲簾的安裝與驗證 強調防火門窗的「完整性」與「隔熱性」。介紹常閉式與常開式防火門的應用場合,以及感測器與連動控制系統的正確配線與測試程序。 --- 第三章 避難逃生系統設計與規劃 有效的避難規劃是將火災風險轉化為可控事件的核心要素。本章著重於提供如何設計安全、流暢的疏散路徑。 3.1 避難安全距離與逃生途徑的計算 詳述不同場所疏散寬度、避難層數、逃生距離的計算原則。分析矩形、不規則平面等不同建築佈局下的疏散路徑分析方法,確保總有效寬度滿足最大容納人數的需求。 3.2 安全梯設計與加壓送風系統 深入探討安全梯(特別是特別安全梯)的構造要求,包括前室的設置、防煙門的配置。著重於加壓送風系統的設計原理,包括送風量的計算、機房位置的選擇,以及如何確保樓梯間的正壓維持。 3.3 標示、照明與引導系統 規範避難方向指示燈、安全方向標誌及緊急照明燈的設置位置、亮度標準與供電要求。探討光線不足或濃煙環境下,視覺引導的重要性。 3.4 集合場所與高層建築的特殊避難策略 針對大型展覽館、百貨公司等高人流密度場所,探討分區疏散、垂直避難層(避難平台)的設計要求。針對超高層建築,分析其垂直疏散的困難點及對中途停留空間(或稱避難層)的需求。 --- 第四章 火災自動通報與警報系統實務 火警的早期偵測與迅速通報是啟動初期應變和後續消防救援的生命線。本章聚焦於偵測設備的選擇、配置與連動機制。 4.1 火警自動探知設備的種類與選用 詳細比較定溫式、差動式、離子式、光電式探測器(煙感)的感測原理、適用場所及安裝高度限制。討論複合式探測器在複雜環境(如高天花板或多變氣流)中的應用優勢。 4.2 警報設備的設計與人因考量 規範警報設備(警鈴、揚聲器)的音量要求(dB值)、覆蓋範圍及不同場所的音源區隔。探討聲光綜合警報在聽障人士避難中的輔助功能。 4.3 消防連動控制系統的介面設計 闡述火警受信總機(FACP)作為控制核心的角色。詳細說明火警訊號如何連動控制排煙設備啟動、防火門關閉、電梯歸位、及外部消防隊介面(如連動外部火警盤)的正確操作。 4.4 監測與通訊系統的整合 介紹利用智慧化技術進行遠端監控(SCADA系統)的趨勢,以及如何透過通訊模組,確保在建築物主電源中斷時,警報與通報功能仍能維持運作。 --- 第五章 滅火設備的性能要求與維護管理 從灑水、泡沫到其他類型滅火器,設備的正確設置與定期檢修是確保其在關鍵時刻發揮效能的根本。 5.1 自動撒水設備的系統分類與設計要點 區分乾式、濕式、預作用式、氾濫式撒水系統的適用場合。深入探討噴頭的保護面積、配水管路的計算、水泵性能曲線的選用,以及如何確保有效的水壓與水量。 5.2 消防栓設備的配置與操作訓練 規範室內外消防栓箱的設置位置、數量及水帶長度要求。強調消防栓水壓測試的重要性,並說明初期消防隊搶救時,應如何正確連接水帶並操作消防栓閥。 5.3 各類滅火器選用原則與性能標準 根據不同火災類別(A、B、C、D、K類),選擇適用且合格的滅火器。說明乾粉、二氧化碳、潔淨滅火劑的滅火原理、適用限制及充填期限。 5.4 設備維護、檢查與申報作業 建立標準化的設備檢查表單(如月檢、季檢、年檢)。詳述依據法規要求,應由專業廠商執行的定期性能測試項目,以及向主管機關申報的流程與應備文件。 --- 第六章 建築物消防安全設備的檢查與管理實務 本章將管理視角從「設計」轉向「運行」,聚焦於如何確保設備在建築物使用期間的持續有效性。 6.1 設備檢查員的職責與檢查程序 界定專業檢查員(或消防設備士/工程師)在建築物消防安全檢查中的角色。列出詳細的現場檢查SOP,包括但不限於:水系統壓力測試、探測器功能模擬測試、排煙設備換氣率驗證等。 6.2 消防安全設備的異常處理與改善 分析常見的設備失效模式,例如:撒水頭腐蝕、警報誤報率高、泵浦無法正常啟動等。提供標準化的異常報告格式及限期改善建議書的撰寫方式。 6.3 消防安全設備的維護合約管理 指導物業管理單位如何擬定合理的維護合約,明確區分「定期保養」(預防性維護)與「緊急搶修」的服務範圍與時效要求。避免因合約不清導致設備疏於管理。 6.4 法規修訂追蹤與系統更新策略 鑑於消防法規的持續演進,建立一套系統化的法規追蹤機制。針對建築物結構、使用功能變更時,應如何評估現有消防設備是否需要升級或重新設計,以符合新法規要求。 --- 結語:邁向零災害的消防安全文化 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項持續的過程,需要技術、法規與管理意識的緊密結合。本書旨在提供一個紮實的知識框架,協助所有從事建築安全、物業管理及消防工程的專業人員,有效落實法規要求,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能夠自主應變、高效自救的建築物安全環境。

著者信息

千華消防科超強名師~傅維廷 教授
學歷
國立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畢業
經歷
消防專業課程講師
證照
消防設備士證書
著作:
《警報與避難系統消防安全設備(含概要)》
《水與化學系統消防安全設備(含概要)》
《消防器材構造與使用(消防機械)[題庫+歷年試題] 》
《消防安全設備(含概要)﹝題庫+歷年試題﹞》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207496
  • EISBN:9789865208769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3.6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要從「士」級考試的角度來評估其準備價值,我會說它或許是個及格邊緣的工具書,但絕非頂尖的學習資源。準備技師或技士的考試,需要的往往是對於法規「例外條款」和「設計彈性」的深度掌握,因為考題常常會設計在這些灰色地帶進行刁難。這本書的優點或許在於它完整覆蓋了「必須知道」的基礎知識點,讓考生能夠建立一個穩固的知識底層。然而,它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平衡拿捏,卻讓我感覺有所偏頗。在對規範的講解上,它似乎更偏向於「背誦標準值」,而非「理解背後的物理或化學原理」。例如,探討滅火設備的射程或灑水頭的覆蓋面積計算時,如果能附帶更紮實的流體力學或熱傳學基礎解釋,將有助於讀者在面對客製化設計時,能靈活運用知識,而不只是套用公式。總體來說,這更像是一本幫助讀者順利通過門檻的「入門磚」,但若想在實務操作中成為一位能夠解決複雜問題的專家,顯然還需要仰賴大量的實務操作手冊和其他進階參考文獻來補足其在深度分析上的不足。

评分

這電子書的用戶體驗(UX),特別是在跨載具的同步和檢索功能上,表現得不盡理想,這對於需要隨身攜帶參考資料的現場工程師來說是個硬傷。我嘗試在平板和手機上輪流閱讀,發現標註和筆記的同步速度有明顯延遲,有時候在電腦上做的重點劃線,過半小時在手機上還是看不到,這在需要快速查閱時,簡直是浪費生命。更別提它的全文檢索功能了,我輸入了幾個關鍵的設備代號,系統回傳的結果常常是文不對題,或者只抓到同音異義的詞彙,導致我必須手動翻閱大量的頁面才能定位到真正需要的那段落。對於這種資料量龐大的技術手冊而言,高效的檢索能力是生存之道。或許是因為這本書的數位化處理過程不夠精細,或者OCR(光學字符識別)的精度有待加強,使得電子書的「電子」特性沒有發揮出來,反而變成了一堆無法有效利用的數位文件集合。如果能導入更智慧化的標籤系統,或者讓讀者可以自訂快速連結清單,或許還能彌補一些操作上的不便。

评分

在論述消防設備的「系統整合」層面,這本書的闡述顯得有些零散,缺乏對於新興技術的關注。當前的消防安全領域正快速地朝向物聯網(IoT)和智慧化管理邁進,新的偵測技術、雲端監控平台以及AI輔助判斷系統,已經逐漸成為大型新建案的標配。然而,這本教材似乎仍停留在傳統的固定式設備安裝規範的層面,對於如何將這些設備的數據流有效地串接到更高層級的建築物管理系統(BMS)中,討論得非常保守,甚至可以說是有些脫節。例如,在談到避難引導系統時,內容僅著重於燈具的設置間距與亮度標準,卻沒有提及如何根據實時的火源定位與疏散路徑壅塞情況,動態調整引導資訊的顯示。對於一位希望與時俱進的專業人士來說,購買一本專業書籍,期待的是能夠獲得對未來趨勢的預見性指導,而非僅僅是對過往技術的複述。這本書在銜接「法規標準」與「未來科技應用」這段橋樑上,顯得力不從心。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排版和閱讀體驗,坦白說,讓我這個長期在消防領域打滾的老手,有點小小的失望。首先,對於一本主打「系統」與「設備」的專業用書,內容的邏輯架構應該要像一張佈滿檢測點的施工圖,清晰明確。然而,在實際閱讀過程中,我發現章節間的銜接有時顯得突兀,尤其是在講解到幾個比較複雜的連動機制時,文字敘述彷彿是將幾份獨立的法規條文硬生生地拼湊起來,缺乏那種能讓人一眼看穿全局的總體思維導圖。例如,關於排煙設備與通風系統的相互影響,書中花了相當篇幅去羅列規範數字,卻沒有用足夠的圖示或流程圖來輔助理解,使得讀者必須不斷地在不同頁面間切換,才能拼湊出一個完整的運作概念。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即便是像我這樣需要快速複習重點的資深人士,也感覺到在檢索特定細節時,效率遠不如預期。如果編者能在視覺化呈現上下更多功夫,將複雜的電氣迴路或水路系統,用現代化的圖表軟體重新繪製一遍,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絕對能再往上推一個層次。現在的呈現方式,更像是早期的教科書影印版,缺乏了數位化時代應有的互動性和清晰度。

评分

從內容編排來看,這本號稱涵蓋「概要」的教材,對於法規條文的解釋深度,似乎有點捉襟見肘,顯得過於保守和表層。消防法規,特別是關於「警報」與「避難」這兩個核心概念,牽涉到極大的責任歸屬和實務操作的風險控管。我期待看到的不僅僅是法條的摘錄與解釋,更需要有資深技師的實戰經驗點綴其中——譬如在特定場所(如舊式集合住宅或高科技廠房)中,這些設備實際安裝時會遇到的特殊挑戰,以及過去常見的「錯誤示範」案例分析。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本應試用的參考資料,重點在於「背誦法條的關鍵字」,而不是「理解法條背後的設計意圖」。例如,在探討火警自動警報設備的受信總機的故障排除邏輯時,內容描述過於靜態,沒有深入到可能導致誤報或失靈的環境因素(如電磁波干擾、溫度劇變等)進行探討。這使得讀者在面對真正發生異常狀況時,會因為缺乏情境化的分析訓練,而感到手足無措。專業書籍的價值,在於它能引導我們超越書本,去思考「萬一發生了呢?」這本書在這一塊的著墨明顯不足,顯得有些紙上談兵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