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導引:修復情緒與壓力傷害的身心互動法 (電子書)

意念導引:修復情緒與壓力傷害的身心互動法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義堅
图书标签:
  • 身心健康
  • 情绪管理
  • 压力管理
  • 意念
  • 正念
  • 心理疗法
  • 自我疗愈
  • 健康
  • 电子书
  • 身心互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師從暢銷書《前世今生》作者魏斯醫師及美國催眠泰斗歐蒙!

  ★劃時代的腦內修復法!結合臨床醫學知識與前世今生催眠療法,從意念來改善各種道不清也說不明的痛!

  正確的愛,是身心創傷的解毒劑!

  委屈怨懟且不斷發胖的女孩、不明原因暈眩的OL、時刻擔心恐慌發作的企業菁英、厭食棄學的高中女生、跌落神壇的大演說家、自責老公外遇的少婦……這些人都藉由治標又治本的身心互動法,重塑大腦記憶,修復了潛意識創痛,找回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人生的難題和苦痛,回到愛裡都有解!

  作者曾是留美回國的專業醫生,執業多年後,他深感人們因學業、事業、感情的不順引發的壓力和傷害,並非醫藥能解。為了更深刻了解生命,他再度赴美研習生命科學,因緣際會下,就教於前世今生催眠巨擘魏斯醫師(Dr. Brain L. Weiss)。見證了思想家、科學家的知識、智慧、成就產生的巨大力量,加上自己的經驗和感受,他發現前世今生催眠是解決人生困擾的好方法。之後,他將偉大的思想家理論,結合所學,形成一套強化大腦,使身心靈健康的身心互動法。回台後,他歷經十多年的臨床生涯,處理了數千個案,透過身心互動法,讓許多人看見生命的意義與希望,宛如重獲新生!

  他撰寫本書,希望教人修練心性,改善身心靈並提升自我。書中提到的各個人物、情境和內容,是一直在人世間重複上演的故事。身陷生命困境的人,只要採用書中的方式自行練習,就能從基因層面改變心態,進而提升身心靈的層次,成為自己,甚至是他人生命的老師。

  治療內在的問題,首重了解成因、解開癥結與身心安定。
  藉由抒解負面情緒並灌入正確觀念和方法,就能將恐懼不安的苦難煩憂連根拔掉。

  個案1 不明原因的耳脹和暈眩
  正值花樣年華的怡君,卻已經歷人生的悲苦困頓。一次遠行回來後,身體開始出現症狀。早晨醒來時,四肢無力、耳道腫脹壓迫,一說話耳朵就隆隆作響,甚至發出汽車嘈雜聲,不時還會暈眩。看過醫師,做了斷層掃描、吃藥治療,問題仍在。

  個案2 恐慌症發作,時刻感受死亡的威脅
  志豪是一位事業有成的主管,經常有呼吸困難、換氣不良的情形,還曾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昏倒過,即使住院檢查也沒查出昏倒原因。從第一次恐慌發作起,輾轉多個身心科門診,就算一時轉好,但不久讓人窒息的死亡恐懼再度襲來。

  個案3 不想上學,也不想吃東西
  高中女生詩涵,身高166公分,體重36公斤。一直為頭疼和不想上學所苦,而且食量越來越小,晚上睡不著還會作惡夢,每天都要睡到中午,而且起床就出現過度換氣現象。歷經過收驚、算命,也看了身心科醫師,不但無濟於事,反而更加焦慮、無助。

  個案4 委屈、難過、怨懟、自責,然後變胖
  怡君在家排行老二,163公分,體重85公斤。父親喜歡喝酒、賭博,母親經常唸她:「生妳這女兒有什麼用。」比起受父親重視的姊姊和雙親寵愛的弟弟,怡君是最照顧家裡的,長期以來她覺得沒受到公平對待,心裡充滿委屈、怨憤。儘管個性積極進取,但去安養院探望父親時,都得大吃美食犒賞自己才有動力前往。

  個案5 從金字塔頂跌落谷底的失意、沮喪
  志強過去是許多機關爭相邀約的知名演說家。他口才辨給,可因時因地即時發表,而且隨手引經據典、旁徵博引,還能不著痕跡的穿鑿附會,成功地穿針引線。幾十年後,物換星移,他的表現失控,甚至暴衝……感覺失去人生方向,把持不住生命力道,最後弄得官司纏身。

  當遇到事情不知該如何處理時,本著愛、盡力而為就對了。
 
好的,这是一份根据您的要求撰写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描述一本不包含《意念引導:修復情緒與壓力傷害的身心互動法(電子書)》内容的图书。 --- 書名:潛意識的密碼:解鎖高效能心智與內在韌性的科學途徑 這本書不是關於意念引導、情緒修復或壓力管理技巧的指南。 它深入探討的是人類心智運作的底層機制,以及如何運用認知科學、神經學和行為心理學的發現,來系統性地優化我們的思維模式、決策能力和長期心理韌性。 導言:心智的隱形驅動力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是意識決策的主宰,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影響我們行為、情緒反應和長期目標實現的,是那些深藏在意識層面之下的「潛意識運作系統」。本書旨在揭示這套系統的藍圖,提供一套基於實證研究的工具箱,用以識別、理解並重塑那些潛藏的制約模式,從根本上提升個體的認知效能與內在穩定性。 第一部:大腦的運行法則與決策的盲點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穿越當代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的前沿,探討心智如何處理信息、記憶如何編碼,以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不斷地「自動駕駛」。 第一章:雙系統思維的邊界 詳細分析丹尼爾·卡尼曼提出的雙系統理論(系統一與系統二),但側重於如何透過刻意訓練,將系統一的快速反應轉化為更符合邏輯與目標的預設模式。我們將探討「啟發式偏誤」(Heuristics)如何影響財務決策、人際判斷乃至自我認知,並介紹一套結構化的審視框架,用於在關鍵決策點強制啟動系統二的深度分析。 第二章:記憶的建構與遺忘的藝術 記憶並非客觀的錄影帶,而是不斷重寫的敘事。本章聚焦於「重述性記憶」的脆弱性,以及「錯誤信息效應」(Misinformation Effect)如何微妙地扭曲我們對過去事件的理解。我們將探索如何利用編碼特異性原則來優化學習的持久性,並討論在專業領域中,如何科學地管理信息過載,避免認知耗竭。 第三章:情緒的化學信使與生理反應 本書將情緒視為一種純粹的生物化學信號,而不是需要被「平息」或「引導」的神秘力量。我們將深入探討皮質醇(Cortisol)與多巴胺(Dopamine)等神經傳導物質在壓力閾值和獎勵機制中的作用。重點在於量化我們對特定刺激的生理反應模式,並介紹如何透過調整生活作息和營養攝入,來優化這些基礎的化學平衡,從而穩定情緒的波動範圍,而非僅僅嘗試改變當下的感受。 第二部:重塑認知地圖:行為科學的實用工程 進入本書的核心,我們將從理論轉向實作,專注於如何利用行為科學的「助推」(Nudge)原理和環境設計,來系統性地建立高效能的習慣迴路。 第四章:習慣的原子化與環境工程學 習慣的養成並非意志力的問題,而是環境工程的結果。本章詳細剖析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的習慣模型,但將其升級為更具適應性的「動態習慣模型」。我們將探討如何設計「摩擦力」(Friction)——在壞習慣上增加阻力,在好習慣上創造引力。內容涵蓋物理空間的重構、數位儀表板的配置,以及如何利用「預先承諾」(Precommitment)策略來規避未來意志力的枯竭。 第五章:心流狀態的觸發與維持 心流(Flow)被視為高效能的頂峰體驗。本書不再將其浪漫化,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可被精確調節的認知狀態。我們將解構心流產生的三個必要條件:清晰的目標、即時的回饋,以及挑戰與技能的完美匹配。讀者將學會如何結構化地設計任務,以確保進入並維持在心流區間,從而極大地提高工作產出與學習效率。 第六章:目標設定的迭代與「反向規劃」 傳統的目標設定常因缺乏可操作性而失敗。本部分介紹一種強調過程導向的「反向規劃法」(Backcasting):從最終願景開始,逐步拆解至當周、當日必須完成的關鍵績效指標(KPIs)。重點在於建立指標追蹤系統,而非僅僅停留在願景板上。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小勝利(Micro-wins)的累積效應,建立持久的自我效能感。 第三部:構建內在韌性:應對不確定性的結構化框架 本書的最後部分,關注的是如何在面對不可控的外部變動時,保持思維的清晰與行動的穩定性。這是一個關於系統防禦和應變能力的建構過程。 第七章:認知彈性(Cognitive Flexibility)的訓練 認知彈性是從一個思維框架快速切換到另一個框架的能力。我們將探討如何透過「思維實驗」(Thought Experiments)和系統性的情境模擬,來主動打破慣性思維。內容包括對「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和「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的系統性拆解練習,確保決策過程的客觀性。 第八章:複雜系統思考與槓桿點 面對複雜問題,直覺反應往往是線性的,而現實卻是非線性的。本章引入了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的基本原則,教導讀者如何繪製問題的因果迴路圖(Causal Loop Diagrams),識別系統中的延遲、反饋環和槓桿點。目標是找到能夠產生最大連鎖效應的最小干預點,從而實現高效能的解決方案,避免在無效的局部問題上耗費精力。 第九章:數位時代的專注力保護與深度工作 在信息過載的時代,專注力已成為最稀缺的資源。本書提供一套無關情緒干預的專注力防禦策略。內容包括:如何利用「時間分塊法」(Time Blocking)來保護深度工作時段;如何設定清晰的「通訊協議」來管理外部干擾;以及如何科學地安排休息,以恢復神經元層面的工作效率,而非僅僅是身體上的放鬆。 結論:從被動反應到主動設計 《潛意識的密碼》為讀者提供了一套以科學為基礎的工具,用以設計我們的心智運作方式,而不是被動地反應情緒與壓力。這是一本關於認知工程、行為科學與神經學應用的實用手冊,旨在幫助追求卓越表現的專業人士,將心智從情緒的迷霧中解脫出來,轉化為一個高效、穩定且具備高度適應性的內在系統。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姜義堅 前世今生催眠醫師


  專業於「前世今生催眠療法」以及「超意識身心靈療法」。其催眠療法乃師從《前世今生》作者魏斯醫師(Dr. Brian L. Weiss)及美國催眠泰斗歐蒙(Mr. Ormond Mcgill)。

  畢業於中國醫藥學院,取得專科醫師資格後,前往美國喬州中部醫學中心受訓,學成後回國執業。十多年的醫師生涯,每日面對生老病死,對生命備感疑惑,在有感內心豐實不再下,決定再度赴美研習生命科學。在美期間,受教於魏斯醫師等人,綜合各家之長,尤其是超我精神始祖的論述,再加上醫師的專業知識,形成前世今生深層心靈互動這門創新的學問。

  目前,以推廣前世今生催眠療法、全方位身心靈健康為主要工作。已出版作品《前世今生──在愛裡相見》及《前世今生催眠祕笈》。

  [學經歷]
  ˙中國醫藥學院畢業
  ˙台北市醫師公會醫師
  ˙美國喬治亞州中部醫學中心研究員
  ˙美國拓羅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畢業

  官網:前世今生催眠.tw
  FB:前世今生催眠 姜義堅醫師

 

图书目录

〈自序〉為身心受困者找到的良方
〈本書的使用方法〉
〈基本練習法〉
 
1章 神奇有效的身心互動法
從意念來改善狀況,治標也治本
修心功法,即修練大腦的方法
 
2章 安定與美好——從焦慮不安的心說起
美好心情與安定的身心
迅速鬆開心結,得到內在的安定
了解壓力,和焦慮不安說再見
安定內心、克服焦慮的方法
 
3章 活在當下與掌控生命——從恐慌症說起
死亡的恐懼感排山倒海而來
克服恐慌:活在當下,掌控生命
 
4章 鬆開糾結,自由自在——從強迫症說起
無法停止強迫性反覆思維的苦惱
形成強迫症迴路,進入惡性循環的苦境
告別強迫症,享受無拘無束之道
放開「強迫」,也放過自己的方法
 
5章 放下與超越——從轉化症說起
厭食的困擾就此解決
放不放下?!大腦說了算
由淺入深!放下與超越的方法
疼痛解除對策
 
6章 彩色人生——從良好睡眠說起
幽靈鬼魅請不要夜夜來找我
身心互動!克服失眠的良方
想睡就能睡!臨床自我催眠療法
 
7章 孤獨與情愛——從害怕分離、情感無力說起
為什麼讓我孤單在這世上?
破除寂寞的秘訣——了解孤獨與成熟的愛
以愛為依歸,愛是一切的動力和答案
 
8章 美夢成真——從了解自我開始                  
我終於瘦身成功了
你快樂嗎?強化自我很重要
美夢成真最速法
 
9章 智慧與修心——從厚德載物和強化能量說起
我是偶像,我是神,可是我怎麼……
以天地為師,產生智慧的方法
德行的培養和修練
每日實修以強化身心靈能量
 
10章 關於前世記憶與今生解題
今世的怕黑和前世的浸豬籠
前世和今生的糾纏關係
前世記憶對於身心靈的療效
超越死亡的方法,從有無輪迴的角度來說
 
終 章 人生所為何來?——生命的意義與課題
為何我會生在這個家?
人生茫然?從智者的言行獲得解方
獲得幸福快樂的公式
 
〈後記〉人間天堂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366173
  • EISBN:978986136620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8MB

图书试读

自序

為身心受困者找到的良方


  一九八四年,我在國內完成專科醫師訓練之後,隨即到美國喬治亞州中部醫學中心開始研究員訓練,學成後便回國執業。在執業生涯中,體會到醫藥固然可以紓緩身體的不適,但不是所有的情況,都能靠藥物解決,例如:學業、事業、感情的不順引發的壓力和傷害。尤其病因與心靈有關,例如:面對死亡、失去自由、孤獨、生命沒有意義時,更是無解。那個時候,我想只有教育、知識、智慧是最好的處方。

  一個正值壯年期的醫師,每天面對生老病死,在忙碌工作的同時,對於生命也有許多疑惑:人生所為何來?人要如何才能安心自在?人要如何坦然面對死亡?加上十幾年來長久的超時工作,無力和無奈下,備感內心的豐實不再。

  為了了解生命,我停止執業,再度赴美研習生命科學。研究所期間,我讀了超我精神始祖羅伯特.阿薩吉歐力(Robert Assagioli)的著作,他的論述告訴我:冥想是修心和獲得智慧的重要方法。為了了解生、死、靈魂相關,我就教於前世今生催眠巨擘魏斯醫師(Dr. BrainL. Weiss)。

  在學習前世催眠時,我體會到死亡的經驗。見證了思想家、科學家的知識、智慧、成就產生的巨大力量,加上自己的經驗和感受,我了解了前世今生催眠是解決人生困擾的好方法。這之後,我將偉大的思想家的理論,結合我所學,形成一套強化大腦,使身心靈健康的方法。
 
  自從走入催眠的領域,我不斷探索催眠療法的最高境界,期望自己能夠幫助世人有如太陽般發光發亮。回國之後,十多年的臨床生涯,我處理了數千個案身心靈的困擾。在這些個案當中,最小的是媽媽肚子裡的寶寶。他的媽媽在懷孕時請教我,可不可以利用催眠方式,讓孩子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這位媽媽內心充滿愛,且有毅力、決心、耐心。寶寶出生至今已上國小了,表現一直是聰慧、善良、陽光、好學。

  相對於這個接受間接催眠的寶寶,我的個案中,年齡最大的是可能即將離開人世的長者。他們當中不乏國際級的專業人士,專長領域從科學到藝術都有,而其中也有些是成長過程中因缺乏資源沒機會上學的。簡單來說,人只要活著,難免有生、老、病、死的衝擊,而身心靈也有不同面向和程度的傷害。

  如果是身體的問題,針對疾病去解決,看似足夠,若能加上心理建設,則會有出乎預料的好結果。例如:一個人的肺部有○.八公分的陰影,在沒有其他心理糾結下,治療目標是讓陰影消失。此後,他除了接受醫囑,採取持續觀察的方式之外,抱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採用呼吸吐納的氣功療法,加上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免疫力,六個月過後,原本肺部的陰影完全消失了。但,如果是涉及精神問題,就必須針對心結去處理,才能夠解決其他身體的不適。  

  健全心性,才能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人生  

  身體有時候固然脆弱,但人性離苦得樂的欲求非常強韌。其原因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曾經感受到長輩的愛心,卻沒有機會學習正確的表達愛,以致於沒有好的方法去愛人或被愛。不能用對好方法的原因,有的是因為承受壓力,有的是根本就不曾被用正確的方式對待過。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範本。如果生長時代和環境是動盪不安,生命難保時,人類往往無法顧及道德,因此愛也無法充足散布人間。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相對也無法從父母身上學到正確的愛。

  事實上,大部分的父母都很有愛心,但也有不少人不知愛為何物,兩者最大的共同點是不知如何表達愛,或用錯誤的方式來對待孩子。追根究柢,這些父母原來也沒有被正確對待過,只因他們的父母沒有學到正確的愛。我的個案裡有一些是小時候被要求,一定要考滿分,不足一分就打一下。父母心中認為「我是為你好」,但孩子在那個當下卻只有委屈、憤怒、害怕,在逃無可逃下,就只能接受。長大之後,有些人複製父母的模式,有些人則變得退怯、沒有自信,有些是形成反社會表現。

  相對地,有些孩子因為對讀書所為何來有所疑惑,或受到同學、老師的不當對待,而產生心 悸、失眠,無法上學。但在父母耐心陪伴下,用支持、鼓勵的方式,一起走出陰霾慘淡的日子,結果峰迴路轉,有了好的結果。

  從觀察我的訪客到人類社會普遍的現象,都和心理學的論述完全一致。因此讓人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以及與愛之間的關係後,就可以進一步透過愛的學習和了解,健全自己的心性,而能用正確的心態、方式處理人生。

  曾經有一個有自律神經失調,又有纖維肌痛的個案前來尋求協助。我告訴他病痛發生的原理,以及痛和腦部負面的感受與記憶的關連。接著透過身心互動法,在他專心、安定的情況下,回溯過去不快樂的往事。他的父親特別疼愛哥哥,對於媽媽和他卻用打罵的方式。幸好,媽媽很疼他,他也心疼媽媽想要保護她,但卻無能為力。對於父親,他有恨、有氣、有渴望,也有許多的害怕。母親在他的心中是生命的避風港、動力的來源。

  但有一天,他發現媽媽和同村的一個叔叔有親密行為。媽媽的秘密衝擊了他,他一方面擔心媽媽的行為終究可能被發現,害怕會有大風暴,另一方面自己雖然不喜歡父親,卻因為沒有告訴父親這個秘密,內心充滿自責與恐懼。秘密、擔心、內疚……所有的負面情緒伴隨他長大,長久不能安生,最終身心出現狀況。

  在催眠治療中,他終於有勇氣去面對過往不敢、不想面對的事情。過程中,我告訴他:「不快樂的事情,都過去了。你不必再將別人的錯誤攬在自己身上。從此以後,保護自己的安全、維護自己的權益、盡力發揮自己的優點就可以了。」催眠結束後,他向我深深一鞠躬:「謝謝姜醫師,你把壓在我心頭多年的大石頭搬走了。」一個月後,他說肌肉疼痛好了,體重減了三公斤,而且失眠和鬱悶的情況也消失了。  

  傳遞翻轉人生的妙法  

  回首過去,我不了解生命的意義、也無法坦然面對死亡,幸運的是,我找到使人「活得自在、死得安心」的方法。看著他們經過身心互動法之後,有新的領悟和方向,也看到生命的意義和希望,讓他們宛如重生的良好結果,看似奇蹟、天方夜譚,實際上是造物者或老天的恩賜。因為老天讓人類有幸擁有管理自己心性的能力,這些管理自己心性的理論和技巧,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面對老天的恩賜,我深深感激並深受感動和鼓舞之外,也因為看到了許多身心靈工作者的無奈和無力感,以及許多求助無門、甚至受到不當對待而承受著痛苦的人而心疼。然而,一個醫師時間有限,即使一次就能翻轉一個人的人生,但終究能幫到的人數有限。為了使更多人受益,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將管理心性的良好方法,藉由不受時空限制的方式,傳遞給所有需要的人。於是我將催眠個案的內容和方法,包括他們平時自我修練、自我催眠的內容,編輯成這本書。

  這是一本教人修練心性的書,也是討論如何改善身心靈,提升自我的書。書中提到的人物、情境,故事的內容,除了個案主動分享之外,其他都是由許多人事物綜合而成;一個主題故事乃是綜合同類特徵、事件組合而成。對於自願提供的個案,我不會曝露他們的身分資訊,所有故事內容,如果跟任何真實人物有相似之處,必然純屬巧合。這些故事一直在人世間重複上演,它們代表的是行為、思想模式,而不是描述特定的一個人。

  曾經,一個個案在催眠中見到了聖母,聖母告訴她:「妳是來自我們這裡,去到人世間體驗愛和生命的過程,然後回來和我們分享妳的經驗與領悟,最終我們將在愛裡相見。」就在那一刻,她臉上泛起微笑,因為她感受到溫暖和關愛。多年過後,聖母「在愛裡相見」的話仍深深烙印在我心裡。我也一直見證了:「愛」是美好人生共同的信仰,也是所有人間事的答案。

  我有一位個案來訪四十次以上,他是一位智商屬於天才級的科學家,每一次來訪之後,他繼續自我對話,就會有新的靈感和想法。至於絕大多數不是天才的其他個案,採用書中的方式自行練習,他們針對主題,將相關的知識和方法記憶起來,經過不等的時間內化,都會有所收穫,而心想事成。每一個有困惑的人改善了,他們的家人也跟著輕鬆了。

  每次閱讀本書之後,必然會更加了解自己、人性和生命之道。如此,不斷的將這些正向的訊息,對著我們的腦部說,就能從基因的層面,改變了心態。進而提升自己身心靈的層次,成為自己,甚至是他人生命的老師。

  本書的目標是透過知識的散播和傳承,提供一種劃時代的新觀念與新做法,期盼從此以後大家都能夠強化腦部功能,以達隨心所欲,安心自在的境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開始接觸一些冥想練習,但坦白說,效果時好時壞,有時候思緒還是像脫韁的野馬一樣停不下來。所以我一直在尋找可以「輔助」冥想,讓我的專注力能更穩定下來的方法。這本電子書的「導引」二字,讓我聯想到或許它會提供一些引導式的音檔或是腳本,讓我能更順利地進入狀態。我對那些強調「內在對話」的練習特別有興趣,畢竟我們很多情緒困擾都來自於對自己的苛責或是不友善的內在聲音。如果這本書能教我如何溫柔地與內在的那個受傷的自己對話,重建內在的支持系統,那將會是極大的收穫。畢竟,真正的修復,都是從接納和理解自己開始的。此外,電子書的形式很適合我這種需要移動辦公的人,我可以在通勤時、午休時,甚至是睡前,隨時打開來閱讀或進行簡單的練習。我期盼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而不是強迫我去改變,而是陪伴我,一步步溫和地找回內在的平衡點,讓生活中的各種起伏都能被更穩健地接住。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封面設計蠻吸引人的,那種簡約中帶點禪意的風格,讓人一看就覺得內容應該會蠻有深度的。我其實是個對心靈成長蠻有興趣的人,平常沒事就會找些這類的書籍來研究,畢竟現代人壓力山大,能找到一些方法來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絕對是很有幫助的。看到「情緒與壓力傷害」這些關鍵字,我就知道這本書肯定不是只談空泛的理論,而是會比較貼近實際生活中的困擾。我特別喜歡那種強調「互動法」的書籍,因為單方面的吸收知識總覺得不夠紮實,如果能有個引導,讓我實際操作、去感受身體和心靈之間的連結,那效果才會真正出來。不過說真的,現在市面上的心靈書太多了,品質參差不齊,有些內容寫得很玄,讓人抓不到重點,希望這本能比較務實一點,給我一些具體可以實踐的練習,而不是只停留在「要放鬆」、「要接納自己」這種老生常談。整體來說,光從包裝和標題來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是蠻高的,希望它能成為我書架上那本可以隨時拿起來翻閱、重新找回平靜的工具書。我比較在意的是,書裡會不會有太多學術名詞,畢竟我不是專業的心理諮商師,我希望內容是任何人都能輕鬆理解,並且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

评分

哎呀,最近我的睡眠品質真的是糟透了,常常半夜就醒來,腦子裡頭不斷地跑著各種工作上的雜事,搞得白天精神也提不振。我身邊的朋友都說我看起來壓力很大,臉色很差,自己也感覺到快要撐不住了。所以我最近就在找一些比較偏向「實戰型」的自我療癒書籍,畢竟光靠喝花草茶、泡澡這種比較表層的舒壓方式,治標不治本。我對「身心互動法」這個概念很有興趣,因為我總覺得我的焦慮感都是從身體先發難,像是胃痛、心悸這些,然後情緒才跟著被牽動。所以如果能有一套方法,讓我從身體這個切入點去疏導情緒,應該會更有效率吧?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詳細的步驟,例如針對不同類型的壓力反應,我們可以做哪些特定的呼吸練習,或是搭配怎樣的簡單伸展,讓身體的緊繃能夠被釋放。畢竟我們常說「身體會說話」,但問題是我們聽不懂它在講什麼。如果這本書能像一個翻譯機,幫我解讀身體的訊號,並且給予正確的回應,那真的是太棒了。我個人比較不愛看那種長篇大論的理論論述,我更期待的是圖文並茂,最好能搭配一些實際案例,讓我能投射自己的經驗進去,這樣學習起來才會有感。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壓力來源太多元了,工作要求、人際關係、還有無所不在的社群媒體訊息轟炸,讓人很難真正靜下心來。我是一個喜歡用工具來管理生活的人,無論是App還是實體的工具書,我都喜歡那種有系統、可量化的感覺。所以,我對這本電子書抱持著一種「它是否能提供一套系統化流程」的期待。如果它能告訴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時,標準的SOP是什麼?從覺察到處理,再到後續的維持,每一步驟的時長、強度建議等等。這會讓我感覺到自己是處於掌控之中的,而不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且,既然是「身心互動法」,我更希望它能深入探討大腦和身體的連結,例如自律神經的運作原理,用比較白話的方式解釋為什麼某些動作能讓副交感神經被啟動。這類知識的補充,能讓我更信服於這些練習的效果,而不是盲目地跟著做。如果書中能多設計一些「自我檢測量表」或「進度追蹤表」,讓我能看見自己在這段修復旅程中的點滴進步,那就更完美了,畢竟看得見的成果最能激勵人繼續堅持下去。

评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本電子書的標題非常「對症下藥」,直指現代人最常見的兩大困擾:情緒失衡和壓力累積。我最近在整理我個人的一些生活習慣,發現很多負面情緒都是因為過去的一些經驗卡住了,像是一個心結一直打不開,然後日積月累就變成慢性壓力源。我對於那種強調「修復」的書特別感興趣,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要「創造」新的東西,而是要好好地把被破壞的部分修補好。我好奇的是,這套「互動法」在處理「過往傷害」方面,會不會提供一些比較溫和、漸進式的引導?畢竟要面對過去的創傷,需要非常謹慎,如果方法太過激進,反而可能造成二次傷害。我比較擔心的是,電子書的閱讀體驗。雖然方便攜帶,但如果內容涉及到需要不斷地在不同頁面間跳轉、對照練習步驟的話,實體書或許會比較直觀。不過,如果它的編排設計得很清楚,有清晰的章節劃分和重點提示,那電子書的檢索便利性反倒會成為優勢,我可以隨時用關鍵字搜尋我當下最需要的練習。總而言之,我希望它能提供的不只是知識,而是一種可以帶走的「操作手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