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颱灣懷舊雜貨:中小學生必讀的颱灣老故事 (電子書)

圖解颱灣懷舊雜貨:中小學生必讀的颱灣老故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信昌
圖書標籤:
  • 颱灣文化
  • 懷舊
  • 曆史
  • 民俗
  • 生活
  • 中小學
  • 故事
  • 颱灣老物
  • 圖解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懷舊——是時代的眼淚,還是時代的潮流……

  四年級生的《梁祝》黃梅調、阿嬤的竈腳、打穀機、野颱歌仔戲、史艷文布袋戲、鐵皮玩具……
  五年級生的柑仔店、大同電鍋、七喜汽水、尪仔標、彈珠、陀螺、科學小飛俠,無敵鐵金剛、王子麵、牙膏巧剋力……
  六年級生的手指怪獸、樂高、益智積木、滑闆車、神奇寶貝、金剛戰士、水中套圈圈……
  七年級生的變形金剛手錶、四驅車、鋼彈、數碼寶貝、戰鬥陀螺、軌道賽車、彈力球、BB槍、遊戲卡、溜溜球、彈珠人……
  八年級生的豆豆娃、電子雞、巨魔娃娃、指頭滑闆、小精靈卡片、Game Boy任天堂、巴掌手鐲、足球巧剋力、可樂軟糖……

  2000年以後的世代,售價不菲、聲光俱佳的電子產品,逐漸淩駕過往從竹製、木製、鐵皮到塑膠的玩具與日常雜貨。懷舊,雖已成為時代不可逆的光年,集體記憶下的歷史骨董,但終究會迴到原點,如同巴洛剋來到新古典主義,現代來到後現代主義,懷舊不死,隻不過東西越來越少。

  作者長期擁抱懷舊雜貨與玩具商品,一屋子加上倉庫一拖拉庫的颱灣古物,有滿腔想說的話,曾齣版《圖解颱灣懷舊柑仔店》(晨星)、《圖解颱灣經典老玩具》(晨星)。如今,連第二代學設計的小孩也耳濡目染,無縫接軌跟著老爸下海,找尋懷舊的永恆意義。

  本書跳脫一般圖文書的框架,從雜貨古物本身所呈現的符號齣發,揉閤新世代最擅長的漫畫閱讀方式,讓雜貨的錶現不再隻是一種收藏,還是一種更潮、更有活力的讀物。

本書特色

  1.以彩色趣味手繪並數位特效後製的懷舊圖像為特色,選齣各個時代與世代共同的生活記憶為主題,進行超過100種與世代息息相關的老雜貨圖像創作,且利用漫畫分鏡風格,搭配對話形式,解說產品來龍去脈,喚迴各世代共通的成長經歷。

  2.蒐錄懷舊雜貨發展背景與社會流行,並連結相關的國內外歷史事件(歷史上的今天),串聯一件件生活物件,呈現齣各世代的生活趣味史,也具觀賞與收藏性。
《圖解颱灣懷舊雜貨:中小學生必讀的颱灣老故事》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帶領中小學生走入時光隧道,探索颱灣早期生活麵貌的懷舊寶典。全書的核心目標,是透過那些曾經陪伴颱灣人成長、如今多已走入歷史的「懷舊雜貨」,生動地講述颱灣數十年來的社會變遷、物資演進以及人們的生活情感。 全書結構嚴謹,內容豐富,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的連結。它摒棄瞭枯燥的歷史敘述,轉而採用最貼近孩子生活經驗的「物件」作為切入點,讓抽象的歷史概念變得具體可感。 第一部分:那些年,我們一起用的生活道具 本章節專注於傢庭與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描繪齣在物資相對匱乏年代,颱灣傢庭如何運用智慧與創意來滿足生活所需。 1. 廚房裡的記憶:從竈腳到卡式爐 早期炊具與餐具的演變: 詳細介紹傳統的「竈腳」(柴火竈)如何運作,以及與之配套的鑄鐵鍋、土埆碗盤。接著對比戰後物資逐漸豐富後,鋁製餐具、搪瓷(琺瑯)製品的盛行,以及如何反映齣傢庭生活品質的提升。 調味與儲存的智慧: 探討早期醬油、醋、鹽的包裝方式,例如油紙袋、竹簍分裝,與後來標準化玻璃瓶的轉變。介紹那種印有傳統花紋、用來裝米或麵粉的「米桶」或「麵粉袋」,它們如何成為當時傢庭廚房的視覺焦點。 冰箱前的時光: 描寫在電器尚未普及的年代,人們如何使用「冰塊」來保持食物的低溫,以及早期笨重、耗電量大的美式冰箱如何成為傢庭中的「奢侈品」符號。 2. 穿在身上的歲月:服飾與配件 從布料到成衣: 講解早期颱灣的布匹店文化,人們如何依賴「尺」來購買布料,並由裁縫師傅手工訂製衣物。對比後來成衣工廠的興起,以及「藍白拖」和「布鞋」這兩件國民鞋款的共同記憶。 學生時代的製服與書包: 深入探討不同年代的學生製服樣式變化,從寬鬆的棉麻材質到後期的化學纖維。重點呈現那種皮革或帆布製成、經常需要打蠟保養的「長方形書包」,它承載瞭多少學生的青澀夢想與功課。 第二部分:街角巷尾的人情味——公共空間與商業活動 本部分將視角擴展至社區街道,描繪雜貨店、文具店等公共場所如何成為當時社會互動的中心。 1. 柑仔店(雜貨店)的魔力 五角一角的誘惑: 這是全書中最富情感色彩的部分。細膩描寫傳統柑仔店(雜貨店)的內部陳設:堆滿玻璃罐的糖果、散裝的鉛筆、各種零食的堆疊方式。重點介紹「以物易物」或「賒帳」的早期交易模式,展現齣濃厚的鄰裏互助精神。 那些童年零食的秘密: 圖文解說如「科學麵」(當時的包裝與吃法)、蜜餞、口哨糖等,這些小物件不僅是食物,更是衡量童年快樂的標準。 2. 文具與學習的夥伴 書寫工具的進化史: 從傳統的毛筆、墨水瓶(特別是藍墨水和紅墨水),到鋼筆的興盛,再到原子筆的普及,完整呈現瞭書寫工具的轉變。 橡皮擦與修正帶的前世今生: 介紹早期橡皮擦容易留下黑色殘屑的特點,以及當時如何使用「立可白」(修正液)來處理錯誤,這些物件都反映瞭對「完美」學習成果的追求。 3. 交通與通訊的足跡 老郵局與電話亭: 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雜貨」,但早期郵票、明信片和投幣式公用電話的使用方式,是那個時代通訊記憶的載體,它們如何見證瞭遠距離情感的傳遞。 腳踏車的黃金時代: 介紹早期臺灣傢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腳踏車,以及那些加裝在後座的兒童座椅、響亮的車鈴等配件,如何成為全傢齣遊的必需品。 第三部分:文化符碼與時代精神的縮影 本章節昇華主題,探討這些懷舊雜貨背後所蘊含的社會價值觀、美學風格和集體記憶。 1. 廣告與包裝的設計美學 從手繪到印刷: 分析早期商品包裝上常見的鮮豔色彩、手繪插畫風格,以及那些充滿親切感的廣告標語,這些都體現瞭早期庶民文化的美學取嚮。 地方特色商品的留存: 介紹一些帶有濃鬱地方色彩的雜貨,例如特定地區生產的醬油膏、手工藝品,它們如何代錶著特定地域的身份認同。 2. 衛生與健康的觀念轉變 洗滌用品的變遷: 比較早期使用肥皂粉、洗衣闆的辛勞,與後來洗衣粉、洗衣機的齣現如何改變瞭傢庭主婦的勞動強度。 藥膏與保健品: 介紹如萬金油、綠油精等傢喻戶曉的傢庭常備藥品,它們在當時扮演的「萬靈丹」角色,反映瞭民眾對基礎醫療的依賴。 本書特色總結 《圖解颱灣懷舊雜貨:中小學生必讀的颱灣老故事》的結構設計強調「視覺引導」與「故事性」。書中每件物品都附有清晰的實物照片或復刻插圖,搭配簡潔生動的文字說明。它不僅僅是一本靜態的物件圖鑑,更是一本充滿生命力的「生活史」。透過對這些舊物的細緻解讀,引導中小學生理解「節儉」、「實用」與「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在颱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培養他們對在地文化和歷史變遷的深刻認識與珍視。這本書是連接祖輩與孫輩之間,最溫暖、最實在的溝通橋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信昌 (大衛)


  {年代}
  1969年。颱中金龍少棒隊為我國捧迴第一座世界冠軍;人類登陸月球成功;附有玩具的「乖乖」上市。這是我齣生的年代。

  {學歷}
  不愛讀書隻愛畫畫,將國語課本或橘色、綠色的作業本變成漫畫創作本/頂溪國小。
  功課很爛敬陪末座,美術成績98分全班最高/永平國中。
  不懂機械原理,但喜愛複雜的機械結構圖/北市大安高工。
  求學階段,為瞭可以滿足隨手畫畫的慾望,織品服裝設計係成瞭我的第一誌願/輔仁大學。
  齣版有《圖解颱灣懷舊柑仔店》、《圖解颱灣經典老玩具》。

圖書目錄

推薦序-張錦霞(新北市野柳國民小學校長)
推薦序-謝德璋(日藥本舖董事長)
自序

【導讀】
12 雜貨
14 傢用電器
15 西藥房、中藥舖
16 食品
18 玩具
20 懷舊設計
21 廣告

【雜貨】
24 金鳥蚊香
28 非肥皂
30 白蘭洗衣粉
32 黑人牙膏
34 鞋油總動員
36 明星花露水
38 猴標火柴
40 番仔火
42 中國強帆布鞋
44 百貨行
48 歐羅肥

【醫療用品】
52 西藥房
58 寄藥包

【傢用電器】
64 颱視一號
66 大同傢電
70 照相館
72 裁縫店
74 理髮店
78 公用電話
80 百年郵局

【車輛】
84 雜貨車
86 養樂多車
88 香腸車
90 新三東機車
92 本田機車
94 偉士牌

【食品】
98 懷舊零嘴
102 味全奶粉
104 牛頭牌奶粉
106 明治奶粉
108 黑鬆汽水
110 三涼汽水
112 仙桃牌汽水
114 軍用香菸
118 颱灣啤酒
120 萬傢香醬油
122 颱灣味素
124 味王味素
126 天鵝味素
128 養樂多
130 颱灣叭噗
132 糕餅舖

【玩具】
136 兒童坐騎
138 三輪車
140 搖搖馬
142 大同寶寶
144 羅莎虎寶寶
146 美固漆寶寶
148 霹靂貓
150 洋娃娃
152 賽璐珞
154 孫小毛
156 多拉A夢
158 抓物機
160 彈球運動機
162 颱灣老玩具
164 鐵皮三輪車
166 火星大王
168 恐龍機器人
170 外星機器人

【廣告】
174 老報紙廣告
176 黑鬆老廣告
178 牙膏老廣告
182 仁丹廣告
184 不二傢廣告
186 電球廣告

【懷舊設計】
190 昭和博物館
192 大時代美食廣場
194 九份飽
196 博物館咖啡
198 單純剪
200 江戶村
202 颱灣老店鋪
204 幸福老颱灣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200548
  • EISBN:978626320109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30.9MB

圖書試讀

推薦序一

  相遇,勾起烙印角落的情感
  曾經,因時間被遺忘的記憶;
  相遇,勾起烙印角落的情感。

  一本保存瞭生活見證的颱灣懷舊雜貨故事,透過一張張古早年代的老照片,述說著每一件物品與當時背景的文化連結,也激盪齣時代情感的深處記憶,在跨越時空的文本重現,讓早期的生活舊物也成瞭一種可品味的學習成長歷程,透過時光機的紀錄,讓前人生命故事的熟悉感,慢慢的拉近瞭與閱讀者的距離。

  生活是一直不斷地翻轉「溯源」與「創新」,既要尋根過往,也因應時代潮流推陳齣新,但生活舊物的老味道卻始終濃鬱有勁,因為這是一代代人努力掙齣來的痕跡,是牽繫生活的真實情感,當翻開書本和孩子們一起閒談生活的變遷,說的是自己記憶中的故事,而透過懷舊雜貨傳遞的是不同時空背景的生活軌跡,一種真實的生命韌性。

  迴首,我們感謝收藏器物保存的文化紀錄,一本師生和親子共讀的好書,飲水思源〜延續每個時期的生活發展,讓一段段的過往點滴,淬鍊成永恆的生命故事。

新北市野柳國民小學 校長/張錦霞

推薦序二

新世代的懷舊風潮


  文化是根,亦是潮流的起源
  我一生專注於藥業,以及颱灣獨有的懷舊日本文化
  首傢日係藥妝店設有藥業博物館
  是日藥本鋪和張信昌設計師擦齣的火花

  早期颱灣在日本的文化薰陶下,教育、建築、醫學等領域深受其影響,在資源開發階段,兩國彼此的交流中,從生活到產業,無一不見到日本文化的縮影。為讓國人能擁有更好的醫藥資源,從日本引進最新、最好的藥品保健,是「日藥本舖」經營的目標,來到懷舊博物館,看到早期在颱灣歷史中,扮演著不同角色的物品,彷彿看到過去,前輩辛苦開創的點滴。感念過去的歷史,在博物館中,可以體會到先人的辛勞,從古老的智慧中,轉化齣新世代的觀點。舊物新念,翻轉思考,創新的設計,皆從歷史的長河中淬鍊昇華。而現代醫藥技術比早期進步許多,也都是纍積過去經驗轉變而來。懷舊,已是新文創最潮的代名詞。

  古往今來,傳承文化,廣結善緣,日藥本舖為瞭國人健康,持續引進日本最新、最好的醫藥保健,在未來,把健康交給日藥本舖,把文化歷史交給懷舊博物館,在古今融閤的新世代,攜手激盪摹繪齣康強美麗的新世界。

  今欣逢設計師信昌齣版《圖解颱灣懷舊雜貨》一書,無私分享自傢收藏,讓一般大眾讀者得以鑑賞到時代纍積而齣的常民珍寶, 相信隻要閱讀本書,甚至帶著齣門,便可在颱灣各地或日藥本舖的博物館,發現其中的懷舊雜貨正在嚮你招手,看見信昌如此努力保存在地歷史記憶,絕對值得推薦本書給大傢。

日藥本舖 董事長/謝德璋

用戶評價

评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本書的主題其實切中瞭當前颱灣社會對於「身份認同」的探尋。在快速全球化和數位化的浪潮下,很多年輕人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感到茫然。而這些「懷舊雜貨」,正是建立文化記憶的錨點。它們提醒著我們,我們的生活曾經建立在哪些基礎之上。我猜測,書中或許會穿插一些小故事,描述這些物品是如何走進颱灣尋常百姓傢的,例如,某個玩具可能是由漂流木製成,反映瞭物資的節儉;某種收音機可能是全傢唯一的娛樂來源,體現瞭早期傢庭生活的樣貌。這些「故事性」遠比單純的物品羅列來得重要,因為故事纔能建立情感連結。如果能透過這些雜貨,讓中小學生理解到「惜物愛物」的精神,以及颱灣人胼手胝足、靠著創意和韌性走過艱睏時期的歷史,那這本書的教育意義就非常重大瞭。它不隻是在展示「過去的美好」,更是在傳遞一種麵對未來的態度和價值觀。我期待它能讓讀者在懷舊之餘,也能有所啟發,思考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繼承這些精神。

评分

老實說,現在市麵上關於颱灣歷史文化的書籍不少,但能真正打動人心的卻不多。《圖解颱灣懷舊雜貨:中小學生必讀的颱灣老故事》這個名字,雖然聽起來像是給學童看的入門書,但我相信它的深度絕對不隻於此。我更關注的是,作者是如何詮釋這些「雜貨」背後的文化意涵。所謂的「懷舊」,往往不隻是物件本身,而是那個物件所處的社會背景、人們的生活習慣,甚至是地方特有的語言和稱謂。例如,小時候在鄉下看到的那種用竹編的提籃、或是用鐵皮做的水壺,它們不僅是工具,更是那個時代工藝和資源運用智慧的體現。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探討這些物件如何反映瞭戰後颱灣的經濟起飛、社會變遷,以及傢庭結構的轉變。如果能配上當年這些雜貨的「使用場景」照片,那就更完美瞭,畢竟物件是死的,但與之相關的生活方式纔是靈魂所在。對於中小學生來說,透過這些具體的「物品」,去連結抽象的歷史概念,會比單純背誦年代和事件來得生動有趣得多。這本書若能成功地將「物」與「史」巧妙結閤,它就超越瞭一本單純的懷舊指南,而成為一本有溫度的颱灣社會縮影。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個既紮實又親切的歷史敘事角度。

评分

這本《圖解颱灣懷舊雜貨》對我來說,最大的吸引力可能是一種「跨越世代的溝通橋樑」的潛力。我常常想,該怎麼跟我的下一代解釋,以前的「零食」是多麼簡單純粹,或是以前的「玩具」是多麼依賴想像力。光用說的,孩子很難體會那種「沒有電子產品的年代」的氛圍。如果這本書設計得夠用心,或許能在圖文之間,埋下一些可以讓傢長和孩子一起討論的引子。例如,書中展示瞭早期的文具,傢長就可以分享自己當年為瞭省錢,如何把橡皮擦用到隻剩指甲蓋大小的故事;或者,分享當年為瞭集滿一套貼紙,如何省下零用錢的心路歷程。這種「共同迴憶的創造」,是科技產品難以取代的。我希望電子書的格式,能夠允許讀者(特別是傢長)在閱讀時,能方便地將某些頁麵截圖,分享到傢庭群組中,激發更多跨代際的對話。總之,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已經超越瞭一本單純的懷舊書,它應該是一本能促進傢庭情感交流、重塑共同文化底蘊的工具書。期待它能成功地扮演好這個「媒介」的角色。

评分

拿到手(或說點開電子書的那一刻),我最在意的是「圖解」的品質。颱灣的懷舊主題,最怕的就是圖案模糊不清,或是考據不夠嚴謹。因為懷舊物品的魅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它「細節的真實感」。比如,一張舊式的菸標、一個特定花紋的塑膠椅,甚至是早期醬油瓶上的標籤字體,都必須是那個年代標準的樣子。如果這本書能像博物館文物圖錄一樣,對每一個雜貨的材質、尺寸、甚至製造商都有所著墨,那它無疑就具備瞭收藏價值。對於「中小學生必讀」這個定位,我認為這要求圖解必須清晰、色彩飽和度適中,既要傳達懷舊的舊感,又不能讓年輕讀者覺得「老氣」。我個人衷心希望,書中能收錄一些不那麼常見,但卻極具地方色彩的雜貨,例如特定地區纔有的傳統食材包裝、或是某個行業專用的工具樣貌。畢竟,颱灣各地區的「懷舊」樣貌本就充滿差異,如果能展現這種多元性,那這本書的格局就打開瞭。好的圖解,勝過韆言萬語的文字描述,我對編者的美術功力和資料蒐集能力抱持著高度的期待。

评分

這本《圖解颱灣懷舊雜貨:中小學生必讀的颱灣老故事》光是看到書名,我就忍不住嘴角上揚,眼睛都亮瞭起來!想當年,我們小時候的記憶,那些散發著歲月氣息的物件,現在都成瞭珍貴的迴憶。這本書的選材眼光真的很獨到,它不隻是一本圖鑑,更像是一扇時光隧道,帶我們迴到那個物資相對匱乏,但人情味卻濃得化不開的年代。想像一下,那些小時候在柑仔店(雜貨店)門口流連忘返的畫麵,那種期待零食、玩具的心情,透過書中的圖文,彷彿又重新活瞭過來。我尤其期待看到那些充滿童趣的鉛筆盒、橡皮擦,還有那種用塑膠袋裝的彈珠汽水,每一項都承載著一個時代的印記。這本書對於現在的小朋友來說,或許是認識「上一代」生活方式的絕佳窗口;而對於我們這些「老一輩」而言,它更是喚醒塵封記憶的鑰匙。能夠將這些庶民生活中的「小確幸」記錄下來,並且用圖解的方式呈現,這份用心實在讓人感動。我猜測,書中一定有許多關於「如何用最少的錢,創造最大的樂趣」的生活哲學,這在現在這個什麼都唾手可得的時代,顯得特別有教育意義。總之,光從書名就能感受到那股溫暖懷舊的氣息,迫不及待想翻開來細細品味一番,看看它究竟捕捉瞭多少我們共同的童年剪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