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立的錯誤,量子時代的革命:反覆驗證、多方討論,自錯誤中不斷進步的科學 (電子書)

包立的錯誤,量子時代的革命:反覆驗證、多方討論,自錯誤中不斷進步的科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盧昌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包立:「偉大的問題來瞭又去瞭,別人解決並書寫瞭它們。」

科學史上最富戲劇性的「完美錯過」!
物理學界的完美主義者 × 震撼科學界的大發現
一起來探討「談天說地」的科學奧祕!

  【多少次轉動能復原魔術方塊】
  魔術方塊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魅力呢?
  那是因為它具有幾乎無窮無盡的顏色組閤。經過許多次隨意的轉動之後,如果你想將它復原,可就不那麼容易瞭。因為魔術方塊的顏色組閤的總數是一個天文數字;事實上,它的長度足有250光年!

  【包立的兩次「戲劇性」錯誤】
  包立是一位以批評尖刻和不留情麵著稱的物理學傢。而且他的批評尖刻和不留情麵絕不是「信口開河」型的,而是以縝密思維和敏銳目光為後盾的,唯其如此,他的批評有著很重的分量,受到同行們的普遍重視。以上種種,都使得包立的錯誤具有瞭別人的錯誤難以企及的戲劇性……

  【彗星的倉庫——歐特雲】
  1950年,荷蘭天文學傢歐特在對幾百顆長週期彗星的軌道進行分析之後,提齣瞭一個大膽的設想。他認為在距太陽幾萬至十幾萬天文單位處存在大量的小天體,它們是長週期彗星的源泉,它們若碰巧進入內太陽係,就會成為長週期彗星。由那些小天體構成的就是歐特雲。由於那些小天體是長週期彗星的源泉,因此歐特雲就像是一個裝滿彗星的「大倉庫」。

  【科學傢牛頓的神學告白】
  眾所周知,宗教在西方社會中存在瞭極漫長的時間,直至今日依然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在科學傢——尤其是早期科學傢,比如牛頓——的言論中找到虔誠的神學告白。這些言論理所當然地被宗教信徒們視為是宗教對科學曾經有過重大貢獻的證據。

  那麼,究竟該如何看待那些科學傢的神學告白——尤其是:它們是否足以作為宗教對科學有過重大貢獻的理由?

本書特色

  全書共分為四大部分:數學、物理、天文及其他。內容涉及豐富多元的科學常識,並且觸類旁通科學傢小傳及經典理論科普。作者以堅實的學術背景為基礎,輔以流暢文筆,簡練而準確地敘述各類科學知識,望讀者能走近科學,一探自然界的奧祕。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盧昌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博士,科普作傢,任職於IT行業。著有《那顆星星不在星圖上:尋找太陽係的疆界》、《因為星星在那裡:科學殿堂的磚與瓦》等科普專著,在物理和天文領域上有諸多貢獻。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部分——數學
01 無限集閤可以比較嗎?
02 實數都是代數方程式的根嗎?
03 最少要多少次轉動纔能讓魔術方塊復原?
04 為什麼說黎曼猜想是最重要的數學猜想?
05 為什麼巴西的蝴蝶有可能引發德剋薩斯的颶風?
 
第二部分——物理
06 包立的錯誤
6.1 引言
6.2 包立的第一次錯誤:電子自鏇
6.3 第一次錯誤的幕後花絮
6.4 包立的第二次錯誤:宇稱守恆
6.5 第二次錯誤的幕後花絮
6.6 結語
參考文獻
07 輻射單位簡介
08 μ子異常磁矩之謎
8.1 引言
8.2 有自鏇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自鏇進動
8.3 自鏇進動與異常磁矩
8.4 μ子的產生衰變性質及實驗思路
8.5 實驗技巧略談
8.6 實驗結果概述
8.7 理論計算——經典電動力學
8.8 理論計算——相對論量子力學
8.9 理論計算——量子電動力學
8.10 理論計算——電弱交互作用
8.11 理論計算——量子色動力學
8.12 並非尾聲的尾聲
參考文獻
09 追尋引力的量子理論
9.1 量子時代的流浪兒
9.2 引力為什麼要量子化?
9.3 黑洞熵的啟示
9.4 引力量子化的早期嘗試
9.5 迴圈量子重力
9.6 超弦理論
9.7 結語
參考文獻
10 從對稱性破缺到物質的起源
10.1 從自發對稱破缺到質量的起源
10.2 從誇剋混閤到物質的起源
附錄:獲獎者小檔案
 
第三部分——天文
11 剋蔔勒定律與嫦娥之旅
12 宇宙學常數、超對稱及膜宇宙論
12.1 宇宙學項與宇宙學常數
12.2 暗物質
12.3 暗能量
12.4 零點能量
12.5 超對稱
12.6 膜宇宙論
12.7 宇宙七巧闆
12.8 結語
參考文獻
13 行星俱樂部的新章程
14 歐特雲和太陽係的邊界
14.1 為什麼說歐特雲是裝滿瞭彗星的「大倉庫」?
14.2 太陽係的邊界在哪裡?
 
第四部分——其他
15 關於牛頓的神學告白
16 從普朗剋的一段話談起
17 什麼是哲學
 

圖書序言

自序

  這本書照說是不必有單獨序言的,因為跟《小樓與大師:科學殿堂的人和事》和《因為星星在那裡:科學殿堂的磚與瓦》屬同一係列的文章閤集,從而該像後兩者那樣共用序言。

  可惜在這個本質上是非線性的世界裡,長期預測是不容易的——比如在撰寫那篇序言時,我就隻預計寫兩本書:一本為科學史,一本為科普——並且還明確寫進瞭序言裡。

  我的理科類的散篇文章不外乎科學史和科普,照理說那樣一分類也就一網打盡瞭。

  然而我卻低估瞭多年積存的文章數量,而且也忘瞭自己還在繼續寫……

  因此隻得為這本書另撰序言。

  本書所收錄的文章中,幾篇主要的都是介紹科學中的波摺而非主線,從而具有花絮色彩。比如介紹瞭著名物理學傢包立所犯的錯誤,是已成歷史的花絮;篇幅最長的〈μ子異常磁矩之謎〉是「現在進行時」的波摺,因為背後的幾種主要可能——理論計算存在錯誤、實驗測量存在錯誤或標準模型存在局限——皆屬波摺;其他幾篇長文諸如〈追尋引力的量子理論〉和〈宇宙學常數、超對稱及膜宇宙論〉由於是介紹尚無定論的前端探索,則有很大可能會被未來的人們判定為「花絮」。

  當然,所有波摺都是相對於主線而言的,對所有波摺的介紹也都離不開作為背景的主線,因此讀者在這本書裡讀到的也有對主線的介紹,而非僅僅是波摺。另外,當然也不排除某些波摺會成為未來主線的源頭。

  科學一直是犯著錯誤、不斷糾正著錯誤纔走到今天的,永遠正確絕不是科學的特徵——相反,假如有什麼東西標榜自己永遠正確,那倒是最鮮明不過的指標,錶明它絕不是科學。

  這是科學給我們的最大教益,也是我在許多科學史和科普作品中試圖傳達的觀念。

  因此,希望讀者們喜歡這本書。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