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STEAM生活實踐場:我是小小修理師3.東西變得不好用瞭怎麼辦? (電子書)

小學生的STEAM生活實踐場:我是小小修理師3.東西變得不好用瞭怎麼辦?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彥樺
圖書標籤:
  • STEAM教育
  • 小學
  • 動手實踐
  • 生活技能
  • 修理
  • 科學
  • 技術
  • 工程
  • 數學
  • 問題解決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詳細圖解×修理步驟×達人經驗分享

  ★扣閤12年國教科技領域核心素養,將知識活用於生活之中
  ★統閤STEAM跨領域、動手做、生活應用、解決問題、五感學習之五大精神
  ★切閤SDGs邁嚮永續的理念,懂得惜物愛物,友善環境
  ★培養觀察力和實驗精神,學會找到處理睏難的方法和能力


  無論是誰,身邊都會有喜愛之物,例如好穿好走的舒適鞋子、心愛的抱枕、傢裡纔剛買的漂亮地毯等……既然是物品,難免會有損壞的時候,當心愛物品壞掉的第一時刻湧現齣的迴憶與情感,總是令人惋惜。或許你會想說,換新的就好,但那些承載許多情感的物品並非買新的就能夠取代,更何況如果修好就能繼續使用,是不是就能延續更多美好的日子呢?

  本書為「小學生的STEAM生活實踐場」係列套書(全套3冊)中的第三本《我是小小修理師3.東西變得不好用瞭怎麼辦?》。物品除瞭壞掉、不會動瞭,還會齣現的問題是漸漸變得不好用瞭。例如,刀子越用越不利、眼鏡戴久瞭會歪掉、枕頭越睡越扁,遇到瞭該怎麼辦呢?本書內容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教導孩子自己在傢就能做到的修理,先按照書中所教步驟檢查損壞程度,不同的狀態會使用到的工具各不相同,學習準備適閤的工具並瞭解原理和使用方法,接著就是實際動手。在過程中,孩子將會活用課堂所學知識,觀察、拆解、找齣問題,讓孩子在生活中就能落實新課綱的核心精神「學以緻用」。

  像是想清除地毯上的汙漬時,需要先認識汙漬的種類和清除方式,纔能有效對癥下藥,這是自然領域的化學知識應用;喜愛的坐墊或娃娃變扁變硬時,要如何恢復蓬鬆,得先認識織品的貼標與縫紉法,這是結閤化學與藝能科的技能。讓孩子盡情探索、思考、動手操作,當問題解決、物品重獲生命時,孩子不僅能懂得惜物愛物的可貴,同時也能得到自我實現的成就感。這整個過程,正是STEAM跨領域、動手做、生活應用、解決問題、五感學習之五大精神的實踐;而其惜物之心也切閤SDGs邁嚮永續、愛護環境的理念。

  第二部分則是介紹專傢的修理過程,書中採訪瞭各種物品的修繕達人,這些師傅之所以會想成為專傢,齣發點都是在於愛物、惜物之心。例如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慣穿的鞋子,這鞋子不一定是鞋櫃中最美的那一雙,卻是穿起來最舒服或最好走的,如果這樣的鞋子壞掉瞭,對鞋主來說一定很睏擾吧!運動鞋修理師傅從此點齣發,不僅能修復、還能夠清潔甚至改造,讓鞋子又可以繼續陪伴主人;要修好一副眼鏡,眼鏡修理師傅不隻需要技術,還要有體貼的心,考量客人的臉形、左右耳朵高度等,量身修理客人的眼鏡,一但修好,又可以戴好幾年。且看這些修繕達人是如何運用專業技術,妙手迴春,就像是物品的醫生一樣,能讓物品重返健康,繼續被珍愛使用。在採訪中,這些達人不約而同的提到「能夠看見物品重生、委託者重拾笑容」,是他們一直努力的動力。

  *修理物品:眼鏡、蛙鏡、菜刀、地毯、鞋子、木頭地闆或牆壁、坐墊或棉被、牛仔褲

  ▲「小學生的STEAM生活實踐場」係列共3本:
  《我是小小修理師1.東西壞瞭怎麼辦?》
  《我是小小修理師2.東西不會動瞭怎麼辦?》
  《我是小小修理師3.東西變得不好用瞭怎麼辦?》

各方修理達人好評推薦

  Alice|Hoqua 軟裝設計設計師
  Amy|「小兄弟的玩樂實驗室」版主
  正修文物修護中心
  吳念祺|每天都要一起玩 STEAM×Play 親子學習社群創辦人
  李品誼|旅日佛像修復師
  玩具醫生 Dr.Toy
  鬍子|實驗手作係百萬 YouTuber
  城市修理站
  陳炳宏|琴葉古本屋製本師
  黃信惠|「黃信惠的瘋狂教室」版主
  (依首字筆畫排序)

審訂者的話

  從愛物、惜福的角度齣發,進一步發現生活中的物品背後藏著大學問。本書從「為什麼壞掉瞭?」的提問開始,帶著孩子觀察原理、發現問題,提齣解決方法和實作,讓日常生活成為最好的STEAM實驗室。——AMY(「小兄弟的玩樂實驗室」版主)

  讓孩子願意打開工具箱,是創客教育最大的難關,而本書是啟發孩子最好的方法。——黃信惠(黃信惠的瘋狂教室粉絲專頁版主)

  一直以來我們修復著玩具和舊物,也做瞭許多改造再利用,其實除瞭惜物的想法外,更重要的是為瞭那寄託在物品上的情感。當看到如此與理念契閤的書籍齣版瞭,實在是非常開心。——玩具醫生Dr.Toy

  由於喜愛、經常翻閱的關係,小朋友的讀物經常會有些損傷,此時若有一套書籍可以習得如何簡單的修復,從隨手可得的工具與材料、書本的結構詳盡介紹,透過實作修復,不但愛書能重獲新生,同時也得到手作的樂趣與滿足感。物品的珍愛之心需從小培養,推薦本套讀物。——陳炳宏(琴葉古本屋製本師)

  世界上沒有永恆不滅的事物,分分秒秒變化無常,所以人們纔會對那些幾百、幾韆年前保留下來的文物懷有敬畏崇拜之心。透過這本書可以知道,其實隻要有良好的修復與維護,我們所珍惜的事物便可以保存得長長久久。——李品誼(旅日佛像修復師)

  有時候我們以為「買新物品比較便利、便宜」的生活方式,其實隻是自身恰好缺乏相關的技能,如果有修理日常物品的知識與能力,不隻能珍惜資源減少浪費,更可能為生活帶來更大的便利。而在開始修理物品之前,要先仔細觀察物品的材質、零件和組件的組閤或縫製的方式。但有時候會齣現「該如何選擇工具?」、「該如何下手纔不會弄巧成拙?」這些擔憂,往往會令人感到害怕而躑躅不前!

  請別擔心!這套書籍化繁為簡,從工具到方法,清楚的圖文和職人現身說法,跟著步驟一起做,動手又動腦,修理物品將變得有趣又有成就感。大力推薦給想要動手修理生活用品的大小朋友,這會是一套很親切的新手上路維修指南!雖然是以孩子的角度為齣發點來撰寫的書籍,但內容有許多維修知識,相信就連大人也不見得知道呢!

  跟孩子一起理解物品,不隻是修理的方式,甚至是清潔和保養的觀念,將珍惜物品的生活方式實踐在傢庭中,這樣的人生態度和知識,一輩子受用!——城市修理站
探索與創造的奇幻旅程:讓想像力飛馳的科學遊戲書 讀者對象: 6歲至12歲兒童及其傢長、教育工作者 書籍特色: 結閤跨學科知識: 本書以遊戲和實作活動為主軸,巧妙地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和數學(Mathematics)的概念融入日常情境中,引導孩子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抽象的學科原理。 強調動手實踐精神: 書中設計瞭大量安全、有趣的實驗與製作項目,鼓勵孩子跳脫傳統的閱讀模式,親自操作、觀察、測量和記錄,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科學探究的熱忱。 激發創意與藝術思維: 不僅關注技術層麵的邏輯建構,更強調「藝術」(Art)在STEAM教育中的重要性。許多專案鼓勵孩子發揮創意,從材料的選擇、外觀設計到功能優化,都能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貼近生活的學習主題: 內容取材自孩子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現象與物品,讓學習不再枯燥,而是與自身經驗緊密相連的探索過程。 --- 第一章:奇妙的物理世界——看不見的力量 本章帶領小讀者進入一個充滿「力」與「運動」的奇妙世界。我們將從最基礎的物理概念著手,但絕不使用艱澀的術語,而是透過實際的建構和實驗來感受這些力量。 主題探索方嚮: 1. 槓桿原理的奧秘: 實作活動: 如何利用一根筷子和一顆小石頭,成功撬起一個比你想像中重許多的玩具積木?我們將深入探討支點、施力點和抗力點的關係,並製作一個簡單的迷你起重機模型。 學習目標: 理解省力與費力的概念,掌握平衡點的調整技巧。 2. 摩擦力:是朋友還是敵人? 實驗設計: 比較不同材質(例如粗砂紙、光滑塑膠片、布料)錶麵的摩擦力大小。孩子們將親手製作一個能滑行最遠的「摩擦力小車」。 延伸思考: 為什麼溜冰鞋的鞋底有紋路?為什麼汽車輪胎需要花紋?引導孩子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與取捨。 3. 彈性與韌性的大挑戰: 製作項目: 利用橡皮筋和不同長度的吸管,設計一個可以將小紙團彈射到最遠處的「迷你投石器」。 科學概念: 探討儲存能量與釋放能量的過程,理解材料的彈性極限。 --- 第二章:電力的魔法與訊息的傳遞 電力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章旨在揭開電路的基本麵紗,讓孩子們安全地接觸並操控「看不見的能量流」。 主題探索方嚮: 1. 點亮黑暗的小實驗: 基礎電路建構: 使用安全電池、導線和小型燈泡,認識串聯與並聯電路的基本結構。孩子們將學會如何確保電路「通路」纔能讓燈泡發光。 材料應用: 嘗試用鉛筆芯、鋁箔紙等非常規材料作為導體,觀察它們是否能讓電路導通,探討導電性的差異。 2. 從開關到感應: 工程設計: 設計一個簡單的「防盜門鈴」模型。這不一定需要複雜的電子元件,可以利用簡單的機械開關或利用磁鐵的感應原理來觸發聲音(使用蜂鳴器或預錄音效模組)。 強調安全: 嚴格遵守低電壓操作規範,培養對電力的敬畏與安全使用習慣。 3. 聲音的振動與傳輸: 藝術與科技結閤: 製作一颱「土製電話機」(釣魚線電話)。透過觀察紙杯振動如何將聲音透過拉緊的繩子傳遞,孩子將直觀地理解聲音傳播的介質原理。 --- 第三章:結構與穩定性的藝術——建構夢想中的堡壘 工程學的核心在於如何用最少的材料,建造齣最堅固、最耐用的結構。本章專注於幾何形狀在結構穩定性上的關鍵作用。 主題探索方嚮: 1. 三角形的力量: 結構分析: 比較正方形和三角形框架在受力時的錶現差異。為什麼橋樑和塔架多使用三角形結構? 實戰挑戰: 利用吸管和棉花糖(作為連接點),搭建一座能夠承受最大重量的「吸管橋樑」。重點記錄每座橋樑的承重極限和失敗的結構點。 2. 善用自然材料: 仿生設計: 觀察自然界中穩固的結構,如鳥巢、樹木的根係或蜂窩。 藝術建構: 使用樹枝、落葉、黏土等天然材料,設計一個能夠抵禦「人造風暴」(例如使用吹風機)的迷你帳篷或庇護所。這不僅是工程挑戰,也是對材料特性的藝術化運用。 3. 負重與跨距的平衡: 數學應用: 引入簡單的比例概念,設計一個需要橫跨一定距離(如30公分)且兩端需要支撐重物的薄紙闆長廊。如何設計適當的拱形或梁柱,纔能避免中間塌陷? --- 第四章:編碼思維與邏輯推理 雖然本書不涉及複雜的程式語言,但「編碼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STEAM教育的隱形核心。本章旨在訓練孩子的邏輯排序、分解問題和模式識別能力。 主題探索方嚮: 1. 分解任務的藝術: 流程圖實踐: 選擇一個日常任務(例如「如何泡一杯熱可可」或「如何組裝一個樂高模型」),要求孩子用最精確的「指令順序」來描述步驟。如果順序錯瞭,結果會如何? 目標: 體會指令的精確性與邏輯順序的重要性。 2. 模式識別與預測: 數列遊戲: 介紹簡單的數字或圖案序列遊戲,引導孩子找齣隱藏的規則。例如:紅、藍、紅、紅、藍、紅、紅、紅、…下一個會是什麼顏色? 應用場景: 思考日常生活中重複齣現的規律,例如交通號誌的變化、日曆的排程。 3. 機械的自動化思維: 製作一個簡單的「自動化」裝置: 利用齒輪或連桿機構,設計一個不需要持續外力介入,就能持續執行簡單重複動作的裝置(例如一個會緩慢轉動的小風車,或是一個自動灑水裝置的基礎模型)。 --- 結語:從發現者到創造者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鼓勵孩子將課堂上或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現實世界中可以觸摸、可以改變的事物。每一個小小的失敗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數據,每一次成功都將點燃他們對探索未知的好奇心。透過這些動手做的實踐,孩子將建立起強大的自信心,認識到自己不僅是知識的接收者,更是未來世界問題的解決者與創新者。

著者信息

編者簡介

福祿貝爾館


  設立於1907年,1927年開始齣版日本的第一套月刊型育兒繪本《Kinder Book》,著名的齣版品有「麵包超人」係列和「尋找威力」係列。

審訂者簡介

鄭世強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畢業,現為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護中心紙質文物修護師。專長是修復西方紙質作品、手稿、檔案類文物與中西式書籍。

譯者簡介

李彥樺


  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曾任私立東吳大學日文係兼任助理教授,譯作涵蓋科學、文學、財經、實用書、漫畫等領域,在小熊齣版有「NHK小學生自主學習科學方法(全套3冊)」、《好奇孩子大探索:危機就是轉機,古生物生存圖鑑》、《歡迎光臨恐龍統治的世界:穿越一億六韆萬年,令你知識淵博的恐龍圖鑑》等作品。
 
 
 

圖書目錄

・為什麼要修理東西?
・本書的使用說明

*嚮修繕專傢請教!
變得不好用的眼鏡要如何修理?

・常發生的小意外1:眼鏡
眼鏡的螺絲鬆掉瞭
・額外的修理——螺絲不見瞭

・常發生的小意外2:蛙鏡
蛙鏡的眼鏡纏在一起

・常發生的小意外3:菜刀
菜刀變得不鋒利瞭

*修繕達人!請教教我(1)
磨刀師傅的專業技術

・常發生的小意外4:地毯
果汁打翻在地毯上瞭

・常發生的小意外5:鞋子
鞋子沾上瞭汙漬

*修繕達人!請教教我(2)
運動鞋修理師傅的專業技術

・常發生的小意外6:地闆、牆壁
木頭地闆或牆壁齣現瞭傷痕

*修繕達人!請教教我(3)
地闆和牆壁修補師傅的專業技術

・常發生的小意外7:坐墊
坐墊變得好扁好硬

*修繕達人!請教教我(4)
坐墊、棉被的彈棉花師傅的專業技術

・想知道更多!
牛仔褲的修改和重製

・養成妥善保管和維護的習慣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050996
  • EISBN:978626705095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9.5MB

圖書試讀

前言

為什麼要修理東西?


  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隨手就買到價格便宜的全新商品,
  所以任何東西壞瞭,馬上就能再買新的替用,
  但有些人就是喜歡把物品修好再繼續使用。
  為什麼要這樣做?又沒有多貴,有必要這麼珍惜嗎?

  確實,在他人眼裡,那或許不是多貴重的東西,
  但對當事人來說,卻可能有著特別的價值。
  想把東西修好繼續使用,代錶對那件物品懷有「感情」,
  因為有感情,所以想要好好珍惜。

  喜新厭舊是人之常情,
  隻要能夠好好愛惜使用,想要添購新的東西當然也沒問題。

  但是請你想一想,購入新的物品,是否代錶要把舊的丟掉?
  現在的地球,已經承受不瞭我們將任何東西隨意丟棄,這一點非常重要!

  其實很多壞掉的物品隻要經過修理,就能繼續使用。
  本書將告訴你,生活上各種東西的構造和專傢的修理技巧。

  下次當你有很寶貝的東西壞掉瞭、不動瞭,或齣瞭些小問題,
  在丟棄之前,請先試著修理,
  如果能夠順利修好,心裡一定會產生想要更加愛惜的感情。

審訂者的話

  「珍惜」是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習到的課題,尤其現在的產品精緻度和價格越來越提升,耐用程度卻大不如前。不管是紙張、書籍、茶杯、傢具,甚至是交通工具,隻要有使用,就會有破損、壞掉或是故障的可能性。物品在使用的過程中常常會產生許多的故事和迴憶,若是心愛之物損壞,在惋惜時,大人可以趁機教導孩子要懂得愛惜物品,甚至和孩子一起想辦法修理。

  修理,並不錶示一定要修得像新的一樣,隻要恢復機能,再加上我們賦予這件物品的特殊性或創意,相信過程中能讓孩子激發齣更多創意與想法,並樂於繼續使用這些不那麼完美卻珍愛的東西。

  不僅是一般物品,相對的,藝術品與文物也是一樣。修復師藉著推廣教育執行永續發展目標,並落實「文化紮根教育」與「文化永續發展」概念,也讓孩子瞭解保護文化資產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套書中介紹瞭各種工具與黏著劑的特性,不同的物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與黏著劑,加上修復師或修繕達人的經驗與技巧而完成修復。小朋友可以依照書中的方法與步驟試著修理自己壞掉的物品,相信大傢都可以成為小小修理師喔!

編輯小語

    從以前的「九年一貫」教育改革開始,到現在108課綱的推行,我們的孩子所麵臨的教育環境和體係,已經和我們當年截然不同。當然,所需學習的學科內容或許大同小異,但是所重視的麵嚮,已經不是單純的以分數為導嚮的對錯學習,而是希望能培養齣孩子「將知識活用於生活中」的素養精神;不再是讓孩子一路學習到離校畢業進入社會後,纔要開始麵對現實生活的種種問題,而是培養孩子從小就能察覺、體驗生活中的需求,經由思考、動手做、實驗等過程,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因此現在教育界裡都在推行STEAM的概念,強調跨領域、動手做、生活應用、解決問題、五感學習之五大精神。STEAM是由幾個英文字組成的,分別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數學(Mathematics)。這五個字幾乎涵括我們現今的社會運作,無論是小至生活用品的改良、製作或發明,大至科技發展等。例如想要蓋房子,並不是隻要擁有材料就好,一層樓要多高、梁柱要怎麼架設、牆壁要怎麼砌、管線怎麼埋、需要防震嗎?又該怎麼裝潢?這些細節一但開始設想,STEAM就得進入。

  而本套書正可讓孩子學習如何在生活中實踐STEAM。

  例如在第一冊〈衣服破洞瞭〉篇中教孩子修理衣服的破洞,會觸及到:認識絲線種類(科學)、使用縫補技巧(技術)、挑選絲線色澤或補丁布的花色(藝術)、計算要用多長的線或是多大的補丁布(數學)等;第二冊〈用電池驅動的玩具不動瞭〉篇中教孩子如何檢查和修理電動玩具,過程會觸及到:認識電池、馬達和電池驅動原理(科學)、拆解車體(技術)、電力需要多少,更換怎樣的電池(數學)、最後還原車體時可能會需要補漆或美化等(藝術);第三冊〈木頭地闆或牆壁齣現瞭傷痕〉篇中教孩子如何修理牆壁的傷痕,會觸及到:認識修補劑的種類(科學)、計算要剪裁多大的壁紙麵積(數學)、挑選適閤的壁貼(藝術)、如何將壁貼平整的貼上(技術)。而無論是哪種修理,對孩子而言整個過程就是項小工程。

  像這樣從心愛之物不小心損壞的日常場景齣發,讓孩子透過「修理的過程」,自然而然進入生活探索體驗領域,從中培養孩子觀察力和實驗精神,整閤所學習過的知識,並且伸齣觸角尋找新的可能性,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當最後心愛之物重獲新生,人物之間的情誼得以延續,孩子自然就會更珍惜、更加好好對待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而更進一層思考,這樣的惜物之心也正切閤近年來聯閤國推行的地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惜物」可以讓人類避免陷入「快時尚」速食消費行為與習慣。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和孩子一起開始重視環保的生活實踐,對環境友善,地球會越來越好。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繪本的色彩搭配真的有夠讚!那種明亮又溫暖的色調,一看就知道是給小朋友看的,超級吸引眼球。故事裡的圖畫細膩到不行,每一個小物件的紋理都畫得很清楚,連工具箱裡的螺絲釘都畫得栩栩如生,讓我在翻閱的時候,忍不住一直想仔細看那些小細節。尤其是主角那副認真的小臉,配上他手上拿著的各式工具,那種專注的神情,真的很有感染力,會讓孩子們也跟著好奇起來,想知道他到底在修理什麼東西。整體設計完全符閤颱灣傢長的審美,不會過度花俏,但又充滿童趣,光是擺在書架上就覺得心情很好,完全是那種會想推薦給親朋好友的類型,質感真的有到位,讓人感覺齣版這本書是用心良久啊。

评分

我個人對內容的邏輯性非常在意,這本書在情節的鋪陳上處理得相當流暢自然。從一開始發現「咦?這個東西好像怪怪的」到後續一步步拆解、檢查,最後找到問題癥結點,整個過程的描述完全符閤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不會跳躍得太快,也不會拖泥帶水,讓人很有耐心地想跟著主角一起「偵探」下去。而且,它巧妙地把一些科學原理融入在修理的步驟中,像是槓桿原理啊、簡單的電路概念,都是在不經意間被介紹給讀者,讓學習變得像玩遊戲一樣有趣。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比起死記硬背課本知識,效果肯定好上好幾層樓,這點非常值得肯定。

评分

這本書的印刷品質和紙材選擇,摸起來的觸感真的讓人很舒服。颱灣的齣版品品質一嚮有保障,這本也不例外,紙張的厚實度恰到好處,不容易被粗魯的小手弄壞,邊角處理也很圓滑,不用擔心颳傷孩子。裝訂方麵也很紮實,翻開來看,油墨的分佈均勻,沒有任何異味,這一點對重視健康的傢長來說非常重要。我特別注意到書本的開閤角度設計得很好,無論怎麼攤平來看,裡麵的圖文都不會因為書脊太緊而變形或難以閱讀,這細節雖然小,卻能大幅提升閱讀體驗,看得齣來齣版社在材質上的堅持,絕對是物有所值的。

评分

最讓我感動的是,這本書傳遞齣來的那種「成就感」的氛圍。當小主人翁成功修好東西後,那種油然而生的驕傲和自信,光是透過文字和圖畫都能強烈感受到。這對建立幼兒的自我效能感太重要瞭!現在很多孩子習慣瞭快速的滿足,一旦遇到挫摺就容易放棄,但透過這個故事,孩子會明白,隻要投入時間和心思,即使是看似複雜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這份「我可以做到」的力量,遠遠超過瞭修理本身,它給予的是心靈上的強心劑,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從中領悟到那種踏實的快樂,而不是隻追求虛華的讚美,這本書簡直是心靈成長的絕佳催化劑啊。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麵上的親子教育書多到讓人眼花撩亂,但這本的切入點實在是很獨到。它不是那種硬梆梆的說教,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情境去引導孩子思考。傢裡總有東西壞掉嘛,這時候父母常常就直接換新的,但這本書卻鼓勵孩子動手去看看「為什麼會壞掉」,那種探究精神,我覺得比直接修好東西本身更重要。它教會的不隻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麵對問題時的態度——不要害怕失敗,先觀察、再動手試試看。這種紮根於日常生活的教育方式,比起學一堆理論知識,對培養孩子未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絕對是更實質的幫助,我給這方麵的設計一個大大的讚!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