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大唐二十一帝 (電子書)

正說大唐二十一帝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雅琳
圖書標籤:
  • 唐朝曆史
  • 二十一帝
  • 曆史
  • 中國曆史
  • 帝王將相
  • 正史
  • 電子書
  • 曆史人物
  • 文化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自唐高祖李淵晉陽起兵,至唐為硃溫所滅,唐朝前後經歷二十一位皇帝共二百八十九年。正所謂「歷史是鮮血寫成的,江山是白骨堆成的」。帝王、權臣、英雄、宦官、後宮,你方唱罷我登場。為什麼唐朝中後期雖有賢君,可是唐王朝的沒落之路已無人可擋?是誰將大唐江山推嚮瞭萬劫不復的深淵,又是誰意圖力挽狂瀾卻終究無力迴天?
 
  本書講述唐朝二百八十餘載的風雲湧動,圍繞李氏傢族的傳承和紛爭,二十一位皇帝的悲喜人生,再現大唐王朝那段令人迴味無窮的歷史。
盛唐氣象與帝王史詩:一部縱覽大唐風雲的恢弘著作 本書並非聚焦於特定時段或某幾位君主的傳記,而是一部旨在構建大唐王朝二百八十九年興衰脈絡的宏大敘事。它以時間為軸,力圖在廣闊的曆史背景下,描繪齣二十一位唐朝皇帝如何共同塑造瞭這個中國曆史上最為輝煌燦爛的時代。 一、時代背景的深邃剖析:從亂世到盛世的奠基 本書首先將讀者帶迴到隋末的烽煙之中,詳細梳理瞭唐朝建立的復雜曆史條件。它不滿足於簡單的“李世民開創盛世”的論斷,而是深入探討瞭關隴集團的崛起、均田製與租庸調製的基礎構建,以及初唐諸帝,尤其是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在戰略、政治和軍事上所做的開創性工作。 對於“貞觀之治”的探討,本書著重於製度的創新性與局限性。它分析瞭唐太宗如何吸取隋亡的教訓,通過虛心納諫、輕徭薄賦、完善三省六部製等措施,為帝國打下瞭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審視瞭軍事擴張對帝國資源分配的潛在壓力,以及皇權與士族勢力之間的微妙平衡。 二、高潮迭起:盛唐氣象的塑造者 全書的重點篇章之一,在於對盛唐氣象的描繪。這不僅僅是政治上的清明,更是文化、經濟和國際地位的全麵提升。 武周時期的過渡與變革: 本書對武則天這位獨一無二的女皇的評價采取瞭審慎的態度。她如何打破儒傢傳統,提拔寒門人纔,以及她統治下長安的繁榮與她晚年的保守傾嚮,都有著細緻的分析。此部分著重展現瞭女性政治傢在特定曆史節點上的影響力,以及她對科舉製度的強化,如何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儲備瞭人纔。 玄宗李隆基的“天寶”年代: 唐玄宗的早期統治被視為“開元盛世”的巔峰。本書詳細描述瞭這一時期在經濟、軍事、文化上的全方位繁榮景象,從完善的賦稅體係到對西域的控製,再到詩歌、藝術的空前發展。然而,本書也警示性地揭示瞭繁榮背後的隱憂——冗官現象的滋生、藩鎮勢力的抬頭以及對宮廷奢靡之風的放任。 三、帝國由盛轉衰的復雜性:內憂外患的交織 安史之亂無疑是唐朝曆史的轉摺點。本書並未將此歸咎於某一個人的昏聵,而是將其置於一個結構性矛盾爆發的背景之下:中央集權對地方藩鎮控製力的削弱,楊貴妃事件隻是導火索,而非根本原因。 中晚唐的掙紮與重塑: 繼任的君主們,如唐肅宗、代宗等,麵臨的是一個帝國破碎、中央權威旁落的局麵。本書細緻地分析瞭“兩稅法”等財政改革的齣颱,這標誌著唐代經濟製度的一次重大調整,但同時也固化瞭地方豪強對土地的兼並。 宦官專權的陰影: 晚唐的政治生態被宦官勢力深刻地影響。本書係統梳理瞭自唐肅宗以來,宦官在擁立皇帝、控製禁軍方麵的權力擴張路徑,以及他們與朝臣、藩鎮之間的復雜博弈,這些都極大地削弱瞭皇帝的實際統治能力。 四、晚唐的挽歌與餘暉 本書的後半部分關注的是帝國在重重壓力下的掙紮與最後的努力。 改革的嘗試與失敗: 對牛李黨爭的分析,展現瞭士大夫階層內部在國傢路綫上的嚴重分裂,以及這種內耗對解決實際問題的阻礙。 藩鎮割據的終局: 晚唐諸帝,如唐宣宗、唐僖宗等,在穩定朝局方麵曾有過迴光返照式的努力,但麵對尾大不掉的藩鎮和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並,迴天乏術。本書強調瞭地方權力的固化,如何使得中央政府的命令如同空文。 走嚮終結: 最後的幾位皇帝,如唐昭宗、唐哀帝,他們的命運更多地體現瞭時代洪流下皇權的無力感。本書將以黃巢起義、硃溫的崛起作為鋪墊,清晰地展現大唐帝國如何在一代代君主的接力中,最終耗盡瞭其內在的生命力,走嚮瞭終結。 五、曆史的深層意蘊 全書不僅僅是皇帝的“流水賬”,更是對“治國之道”的深入探討。它通過觀察每一位皇帝的決策——無論是“知人善任”還是“沉溺享樂”——來反思中央集權下,個人德行與製度建設對於一個龐大帝國命運的決定性影響。本書力求展現的,是一個龐大且充滿活力的帝國,如何在製度的優勢、開創者的雄心、繼承者的局限以及不可抗拒的結構性矛盾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瞭它波瀾壯闊的曆史旅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亞玲
 
  筆名劉雅琳,教授,知名文化學者,教育專傢,禮儀文化與素養專傢,禮儀培訓師導師;從事高等教育三十年,有豐富的外事工作經驗。擔任國際團體、知名學府、世界五百強企業項目閤作或智庫專傢;開展管理諮詢與培訓韆餘場,線上及麵授學員韆萬餘人,深受學員歡迎。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奠基李傢天下 唐高祖013
01 貴族齣身:好風憑藉力014
02 晉陽起兵:時逢亂世,英雄輩齣017
03 擁立新君:師齣有名,建李唐天下021
04 大一統:徵戰全國,力剋群雄024
05 各色朝臣:容百傢為李氏所用029
06 百廢待興:創業之初,萬事開頭難032
07 府兵製:亦農亦兵,利傢利國037
08 太上皇帝:識時務者為俊傑041
 
第二章 開盛世天朝 唐太宗047
01 悲歌玄武門:與其坐以待斃,弗如先發製人048
02 文官武將: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055
03 吏製改革:集思廣益,避免專權060
04 修《氏族誌》:綜觀天下,唯李氏獨尊063
05 貞觀之治:得民心者得以穩坐高位069
06 貶佛抑道崇儒:因勢利導,為我所用072
07 從諫如流:兼聽明,偏信暗075
08 賢後長孫:相夫教子,母儀天下077
09 淩煙閣上:疾風知勁草,闆蕩識忠臣083
10 侯君集謀反:唐太宗忍痛除之090
11 遠交近攻:揚李唐國威,四海皆臣服092
12 金丹毀身:功大於過,瑕不掩瑜096
 
第三章 守成之君 唐高宗099
01 太子之位:夫為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100
02 平高陽謀反:當仁不讓,該齣手時即齣手104
03 起用罪臣:恩威並重,以求忠君之士107
04 以廢後立威信:皇權初試,君臨天下110
05 武後手段:為樹威信,謀殺重臣114
06 司法與邊事:文治武功,逞父遺風118
07 委政武後:君子不與命爭123
 
第四章 血雨腥風女皇路 武則天125
01 入選宮廷:緣起唐太宗,受寵唐高宗126
02 天後參政:初登政治舞臺129
03 重訂《姓氏錄》:提高武姓地位135
04 數易太子:憑誰問「虎毒不食子」138
05 諒賢而用:視死如歸的劉苑143
06 武周帝位:革唐命,竟是武傢天下146
07 打擊異己:哪裡有壓迫哪裡便有反抗150
08 任用酷吏:以高壓政策對決父權社會155
09 內寵之亂:位高權傾,姑息養奸160
10 難議子嗣:於自傢與夫傢中取捨162
11 五王政變:還政李族,無奈的結局166
 
第五章 孱弱天子 唐中宗、唐睿宗171
01 廢立之間:任皇權擺布的棋子172
02 縱容韋後:後宮乾政,朝綱大亂175
03 狠毒妻女:野心膨脹,為所欲為180
04 搖擺之間:明哲保身,但求無過184
05 太平之死:為皇權,姑侄一爭到底189
 
第六章 高處不勝寒 唐玄宗193
01 外貶功臣:欲使其「悠閒自保」194
02 「友愛」兄弟:故作姿態難掩猜忌198
03 掌控禁軍:以忠誠之士確保帝王安危203
04 廢後不立:控製內宮勢力206
05 明皇手段:以儉治國,毀財樹威209
06 一日誅三子:最難皇傢骨肉情211
07 奸相當道:口蜜腹劍,試圖扳倒太子215
08 寵遇楊氏:外戚專權,終招大禍219
09 馬嵬兵變:貴妃既死,誰是主謀224
10 淒涼晚景:繁華盛世,過眼雲煙228
 
第七章 國難稱王 唐肅宗233
01 忍辱負重:險象環生的太子生涯234
02 趁亂執政:不失時機,終成大事237
03 良娣弄權:江山殘破,無心內宮240
 
第八章 平叛天子 唐代宗243
01 宦官乾政:內大臣的迅速崛起244
02 大亂之後:江河殘破,帝王奈何249
03 異族頻擾:無迴天之術252
 
第九章 力求革新 唐德宗、唐順宗255
01 對待朝臣:用人當疑還是用人不疑256
02 姑息藩鎮:憑誰問「藩嶽坐鎮,輔我京師」259
03 宦官典軍:是無奈還是悲哀263
04 兩稅法:劃時代的賦稅改革265
05 重病即位:穩坐二十餘載的皇太子268
06 二王八司馬:有誌革新,雄心未竟270
 
第十章 中興名君 唐憲宗275
01 內禪之謎:成大事者不拘小義276
02 大臣遇襲:天子腳下,為所欲為278
03 裁製藩鎮:堅決用兵,英主偉誌281
04 元和禮佛:人算不如天算284
 
第十一章 短壽天子 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287
01 子以母貴:皇三子登基288
02 縱情享樂:萬民之君,居之有愧290
03 無心政事:在其位不謀其事293
04 牛李黨爭:明爭暗鬥所為何來295
05 唐敬宗之樂:有其父必有其子298
06 唐文宗之道:同父所生,天淵之別302
07 甘露之變:不以成敗論君王305
08 唐武宗所為:功過自有後人評說309
09 內憂外患:李黨賢相平定之功312
10 大舉滅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315
 
第十二章 唐末賢君 唐宣宗319
01 終結牛李黨爭:深藏不露,隱而待發320
02 科舉選官:能者上,庸者下322
03 宰相和宦官:平衡內外,為我所用326
04 不怒自威:恭謹節儉,惠民愛物329
05 嚴律宗親:傢事不為,豈可治國331
06 仙丹誤命:宿命如此,無法逃離333
 
第十三章 驕奢之主 唐懿宗335
01 混沌繼位:天子齣自十六宅336
02 暴斂錢財:成由勤儉,敗由奢338
03 怒殺禦醫:濫用皇權,天理難容340
04 鎮壓起義:官逼民反,強弩之末343
05 廣建佛院:倒行逆施,佛不佑唐347
 
第十四章 末世弭音 唐僖宗、唐昭宗、唐哀帝349
01 阿父掌權:山河裂變終歸西350
02 企圖治國:惡賊當道,迴天乏術354
03 任人宰割:明日黃花,東流之水358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023592
  • EISBN:978986402363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9MB

圖書試讀

前言
 
  大唐王朝(六一八--九○七年)是中華民族封建時期的中興時代,它開創瞭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輝煌與繁榮。唐高祖李淵起兵推翻瞭隋朝的統治,李唐王朝得以建立,歷經兩百八十九年,並且從唐太宗李世民貞觀時期到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大唐王朝一直嚮前蓬勃發展。無論是經濟、政治、軍事,還是外交、文化等方麵都齣現瞭空前繁榮的盛況。
 
  唐高祖李淵在隋末天下大亂中力剋群雄,推翻瞭隋朝的統治,奪取瞭皇位。之後,為瞭一統天下,李淵率部先後與河北竇建德、領導瓦崗寨起義軍的李密,以及劉武周、杜伏威等勢力鬥爭,最終取得瞭勝利,並在唐太宗李世民初期實現瞭天下統一。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英主。儘管他的皇位是通過在「玄武門兵變」的刀光劍影中勝齣而獲得的,但是他登基後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從各方麵促進瞭唐朝的發展。唐朝在政治上沿襲瞭隋製,並逐步以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代替前朝的「三師」和「三公」,加強瞭皇帝的統治力。同時更加完備瞭隋朝的科舉製度,使它成為選拔官吏的主要手段和途徑;在大臣的選用方麵,唐太宗李世民摒除偏見,將秦王府幕僚與唐高祖舊臣及原太子的部屬統一起來為自己所用,使他們在朝廷中發揮瞭很大的作用,君臣齊心協力締造瞭「貞觀之治」的盛世。
 
  唐高宗李治在李世民的幾個兒子中,不算是最齣色的。他能夠登上皇位,很大程度上憑藉的是舅舅長孫無忌的大力支持。李治在太子之爭中坐收漁利,而他的治國之策完全沿著其父的道路前行,成為歷史上一位有名的「守成之君」。但他仁弱的個性給瞭皇後武則天一展身手的機會,使中國歷史上齣現瞭唯一一位「韆古女皇帝」。
 
  武則天通過掌控唐高宗,進而一步步對自己的兩個兒子--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進行控製,最終奪取瞭李唐政權。為瞭穩固武氏傢族的統治,她不惜打擊唐高宗時的舊臣,又採取瞭包括任用酷吏、鼓勵告密等在內的多種手段來維持強權政治。在武則天時期,武三思等武氏傢族成員與武則天的男寵們都仗勢而興風作浪。最後武氏傢族大勢已去,加之民心所嚮,又將皇權還予李氏傢族。
 
  正所謂「歷史是鮮血寫成的,江山是白骨堆成的」。帝王、權臣、英雄、宦官、後宮,你方唱罷我登場。作為君主,為瞭鞏固其自身統治要韆方百計地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團,與同自己相抗衡的勢力作殊死鬥爭。這種鬥爭有時是刀光劍影、血流成河,有時則悄無聲息、暗中較量。但無論怎樣,其結果必定是二虎相爭,要麼兩敗俱傷,要麼你死我活……
 
  《正說大唐二十一帝》,旨在圍繞李氏傢族的傳承和紛爭,再現大唐王朝那段令人迴味無窮的歷史。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在話,颱灣的歷史書籍市場上,講述中國歷史的書琳瑯滿目,但真正能讓人「讀得進去」的其實不算多。很多時候,作者可能太過著重於史料的考證,導緻文字顯得生硬,缺乏人情味。我期待這本《正說大唐二十一帝》在「正說」這個詞上能有所體現,但願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史官筆法。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種比較現代、比較貼近我們生活經驗的解讀。舉個例子,當談到某位皇帝的政治失誤時,作者能不能用現代管理的角度去分析?例如,他的用人哲學齣瞭什麼問題?他的財政政策在當時看來是否閤理,放到今天又有哪些警示作用?這種跨時空的對話,往往能讓讀者產生更深的共鳴。而且,二十一位皇帝,這跨度可不小,從開國到衰亡,每個階段的社會風氣、文化思潮都有極大的轉變,如果作者能把這種時代的氣味描寫齣來,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高瞭。畢竟,我們看歷史,不隻是看誰贏瞭誰輸瞭,更是想理解那個時代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评分

哎喲,這本《正說大唐二十一帝》(電子書)聽起來就好有意思!我最近剛好在追一些歷史類的節目,看到大傢都在討論唐朝的那些皇帝,真是個個有故事。不過,要我光看書名就來寫個五段評價,我得從我對唐朝歷史的一點點個人感受齣發,聊聊為什麼我會對這類型的書感興趣,但同時也會點齣一些我期望這類書籍能做到的地方。首先,唐朝的歷史,那真是波瀾壯闊,從貞觀之治到安史之亂,中間的起起落落,簡直比八點檔還精彩!我特別欣賞那種能夠把宏大歷史背景和具體人物性格結閤起來的敘事方式。如果這本書能把二十一位皇帝的時代背景、他們的決策風格,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軼事都描繪得淋灕盡緻,那真是太棒瞭。我個人對李世民和武則天那段公案特別有興趣,希望作者能提供不同於教科書的視角,挖掘一下他們作為「人」的一麵,而不僅僅是「帝王」的刻闆印象。畢竟,歷史書如果寫得太學術,一般讀者看久瞭眼睛都會脫窗,能用比較生動的筆觸來呈現,會讓人更有動力讀下去。我希望這電子書的版本在排版上也要用心,閱讀體驗很重要,不然看著看著就想滑手機去看看別的瞭。

评分

對於電子書這個媒介,我個人是抱持著非常開放的態度,但同時也有點小小的堅持。如果這本書的內容紮實,那絕對是方便攜帶、隨時可以閱讀的優點。不過,歷史書籍,特別是這種涉及多位帝王、可能需要對照年錶或地圖的內容,排版和圖錶的呈現就成瞭關鍵。我個人最怕看到那種直接把紙本書的內容丟到電子書格式裡,字體跑掉、圖片糊掉的情況。如果作者在電子化過程中,能針對電子閱讀的特性做優化,例如加入一些可以點擊跳轉的註解、或者內嵌相關的地圖連結,那閱讀體驗絕對會大幅提升。另外,我很在意作者在描述皇權鬥爭時的細膩度。唐朝的宮廷鬥爭,那種刀光劍影、步步為營的感覺,如果能透過文字的細膩描繪傳達齣來,讓人讀到手心冒汗,這纔叫成功。我希望它不隻是羅列史實,更能展現權力運作的複雜人性。

评分

從我這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一本好的歷史書,最終極的目標是引發讀者對那個時代的好奇心,並激發進一步探索的慾望。如果我讀完這本書,能對唐朝的某些歷史事件產生新的疑問,甚至跑去圖書館找更多相關的專書來看,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達成瞭。特別是關於這二十一位皇帝的「遺產」,他們留給後世的製度、文化影響,如果能有深刻的總結和評論,我會非常欣賞。例如,唐朝的科舉製度對後世的影響有多深遠?他們的邊疆政策如何塑造瞭後來的民族關係?這些宏觀的歷史脈絡,比起單純的宮廷秘辛,更能讓人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總體來說,我對這本電子書抱持著一份期待,希望它不僅能提供知識,還能帶來一場穿越時空的閱讀饗宴,讓讀者在指尖滑動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那個黃金時代的餘暉與滄桑。

评分

坦白講,市麵上很多講述皇帝的書,常常會落入「美化」或「醜化」的二元對立。要嘛把皇帝塑造成聖人,要嘛打成暴君,很少有中間地帶。我最欣賞的是那種能夠保持中立、客觀分析,但同時又不失趣味性的作品。以唐朝的幾位爭議性皇帝為例,他們的功過是非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功績顯赫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殘酷的手段,而敗亡的君主或許也有過閃光的智慧時刻。我希望《正說大唐二十一帝》能夠做到「去標籤化」,讓讀者自行判斷,而不是被作者牽著鼻子走。此外,如果書中能多引用一些當時的詩文或史官的評論來佐證觀點,那會讓論述更有力量,也更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文化氛圍。畢竟,唐詩的輝煌,是與這些帝王的治下密不可分的。一個好的歷史作者,應該是歷史的導遊,而不是法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